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82-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修理报告(模板)

来源:二三娱乐
附件:

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修理完工检验报告

规格型号 技术参数 生产日期 承修厂家 FKQ系列防喷器控制系统 检测项目 动力端 液力端 过滤器 用途 时间 技术要求/标准要求 测试结果 检验结果 合格/不合格 柱塞 1. 三缸泵 安全阀 压力开关 1. 清洁曲轴箱,更换润滑油 2. 检查活塞的油封状况 更换上水和排出阀 1.清洁和检查Y型过滤器和单流阀 2.清洁和检查进出口过滤器,必要时,更换芯子 1. 检查柱塞与活塞之间的扭矩 2. 检查柱塞盘根状况 3. 检查盘根盒的扭矩 设定压力,关闭管路上的蓄能器隔离阀,三位四通转阀转到中位,电控箱上的主令开关扳至“手动”位置,启动电动油泵,蓄能器压力升至3300Psi左右,观察电动油泵出口的溢流阀是否能全开溢流。全开溢流后,将主令开关扳至“停止”位置,停止电动油泵,溢流阀应在压力不低于2700Psi时完全关闭。 设置启动/停止压力,电动油泵主令开关转到“自动”位置,电动油泵空载运转10分钟后,关闭管汇上的卸荷阀,使蓄能器压力升到3000Psi,此时应能自动停泵。逐渐打开卸荷阀,是系统缓慢卸荷,油压降至2700Psi左右时,电动油泵应能自动启动。 调整链条松紧度 3300Psi压力时全开溢流 3000Psi停止,2700Psi启动 驱动链条 功能试验 2. 气动泵 高压安全阀 无震动、泄漏等不正常工 作状态 设定压力,关闭蓄能器组隔离阀,将控制管汇上的旁通阀扳至“开”位,打开气源开关,打开液气开关旁通阀,启动气动油泵5000Psi压力时全运转,使管汇压力升至开溢流 5000Psi,观察管汇溢流阀是否全开溢流。全开溢流后,关闭气源,停止气动油泵,溢流阀应在压力不低于4200Psi时完全关闭。 1

压力开关 胶囊 内部氮气压力 瓶头阀 3.储能瓶 储能瓶管汇及隔离阀 壁厚及焊缝检验 设置启动/停止压力,关闭液气开关的旁通阀,打开通往气动油泵的气源开关阀,使气动油泵工作,待蓄能器压力升到3000Psi左右时,观察液气开关是否切断气源使气动油泵停止运转。逐渐打开控制管汇上的卸荷阀,使系统缓慢卸荷,系统压力降至2580Psi左右时,气动油泵应能自动启动。 1. 密封良好 2. 胶囊无破损 1000±100Psi 密封良好 1、 清洁管汇过滤器 2、 隔离阀无泄漏 3、 无软管连接 1、 测厚及评估 2、 焊缝探伤 3、 提供检验报告 3000Psi停止,2580Psi启动 4.油箱 无浮锈、杂质、油泥等沉箱体内部清洁,积物,液位开关测试及报液位开关功能。 警功能测试。 压力表 显示灯 防误操作功能 无损坏,读数准确,并在校验有效期内。 无损坏,显示正常。 保护盖板齐全 蓄能器压力升至3000Psi,控制管汇上的旁通阀置“关”位,在远程控制台操作三位四通阀进行换向,观察阀的“开”、“关”动作是否与防喷器或放喷阀的实际动作一致。在司钻控制台上操作气转阀换向,观察阀的“开”、“关”动作是否与控制对象的动作一致。 无漏失。 1、 控制管汇上的减压溢流阀,转动减压溢流阀上方的手轮,可以将输出压力调节为需要的压力。(0-2000Psi) 2、 气/手动减压溢流阀,可以手动调压也可以在远控台和司控台进行气动调压。 3、 软管防弯曲装置良好 4、 管线压接标准 5、 10%备用管线 6、 软管应无老化、龟裂等缺陷。 7、 空气管缆两端连接法 5.控制面板 各操作阀换向试验 操作阀 6.减压溢流阀 调压试验 7.软管束 空气管缆和气源管线 2

兰密封良好,无漏气串气现象。 8. 电控设备 压力开关、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 电动泵 气动泵 油箱 控制面板 系统压力测试 功能正常,无漏失 1、 启停测试 2、 排量测试 1、 启停测试 2、 排量测试 液位高低报警装置测试 功能测试,确认功能及显示正常 试验压力3000psi,稳压30分钟 1、 闸板关闭30秒内,万能45秒内 2、 15分钟内完成系统充压至3000PsiI 3、 储能器压力液体积为关闭全部防喷器并打开液动闸阀所需液体体积的1.5倍以上。 9.整个系统 系统联合测试 1、 分别在司钻和队长面板完成防喷器组功能试验,并记录时间和液体量 2、 测试电动泵和气动泵的能力 3、 储能瓶容量测试 4、 应急空气和应急电源测试 说明: 1)设备在维修前的故障现象 2)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 3)本次维修作业技术内容(必要时附图说明) 4)本次维修更换主要备配件 5)对使用与下次维修的建议 6)必要时附照片 签署盖章: 承修人员: 编制、审核人员: 盖章(检验章) 备注:1)不适用项目标注N/A;2)船东现场验证项目要在说明中明确标注;3)无盖章无效;无编制、审核无效;4)涂改无效。5)海外作业装备应用中英文结合。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