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个长大后的人,都会惯性回望自己的童年?
童年发生的事,有点像依列娜·法吉恩笔下的万花筒。透过那变换万千的记忆,我们的眼睛所重新捕捉的童年印象,是那样真真假假,又因之如梦如幻。透过这样的变换,我们总会想起童年遇过的——人,事,物。
惯性回望自己童年的大人们,会首先看见怎样的童年景象?并把它们写下来?这好像是一种自觉的书写——《真的假的小时候》。
对我来说,首先看见的童年印象,是一只叫做“小白”的狗。它由姨妈带到外婆家,不知为什么,总想要回到城镇去。它一遍遍地逃跑,又一遍遍地因迷路而失败。后来,它下落不明了。
这只叫做“小白”的狗,就这样成为了我心里的“伙伴”。在某一处,我觉得我们之间是可以互相了解,也曾经互相对话的。在我浑然不知地“回望”自己的童年时,我便首先这样看见了它,书写了它。
在我对童年的印象里,它似乎成为了那个“象征”。要说,发生在小白身上的事,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我记错了的,多少是因我希望而构建出来的,已经说不清了。总之,当我写下它的时候,童年的某些真实,与另一些梦境,都以新的方式显现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