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生產線平衡問題介紹
在生産現場﹐生產線平衡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種現場改善工具﹐生產線平衡的目的是減少等待﹐減少生産週期﹐減少或消除物料或半成品周轉場所﹐消除工程“瓶頸”,提高作業效率,穩定産品質量.
一. 一般生產線平衡問題
生產線的產出速度等於作業速度最慢的工作地的產出速度, 因此希望每一工作地的工作任務大致都相等,減少或消除忙閑不均的現象,這就是生產線的平衡問題(又稱工序同期化)。
1. 生產線節拍定義
節拍指生產線上連續出產兩件相同製品的時間間隔。它決定了生產線的生產能力、生產速度和效率。
節拍計算公式:
节拍r
计划期内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内计划产量[分/件]2. 生產線平衡定義
生產線平衡即工序同期化﹐是指通過技術組織措施來調整生產線的工序時間定額,使工作地的單件作業時間等於生產線節拍,或者與節拍成整數倍關係。
3. 平衡生產線節拍的技術組織措施
(1)對關鍵工序,通過改裝設備、增加附件、同時加工多個零件等辦法以提高生產速度; (2)採用高效專用的工藝裝備,減少輔助操作時間; (3)改進工作地佈置和操作方法,減少輔助作業時間; (4)改變切削用量以減少機器作業時間; (5)提高工人的操作熟練水準和工作效率。
二. 裝配流水線生產平衡問題
1. 對於裝配流水線,主要措施是分解與合併某些相臨工序,重新組織工作地,以達到工序同期化的目的;
2. 根據給定的生產線節拍,求出裝配線所需工序的工作地數量和用工人數最少的方案; 3. 對於特定的產品,給定工作地數量,求出使生產線節拍最小的配置方案;
4. 目標:使各工作地的單件作業時間盡可能接近節拍或節拍的整數倍。改變切削用量以減少機器作業時間;
三. 裝配線生產平衡方法
確定裝配線的生產節拍r
計算裝配線上需要的最少工作地數Smin
计算公式:Smintirti为工序i的工作时间
組合佈置工作地:
保證各工序之間的先後順序;
時間損失率
SrtiSr100%S —工作地數目 r —節拍
ti — 工序i的作業時間
四. 生產線平衡舉例
某製品流水線計畫年銷售量為20000件,另需生產備件1000件,廢品率2%,兩班制工作,每班8小時,時間有效利用係數95%,求流水線的節拍。 [解]: a.計算節拍
T效 = 254×8×2×60×95% = 231648 分鐘 Q = (20000+1000) / (1-2%) = 21429 件 r = T效 / Q = 231648 / 21429 = 11(分/件)
b.裝配線平衡
假設某裝配流水線的節拍為8分鐘,由13道小工序組成,單位產品的總裝配時間為44分鐘,各工序之間的裝配順序和每道工序的單件作業時間如下圖。試對該裝配線進行工作地佈置以實現工序同期化。
c.求最小工作地數目:
Smin= [T/r] = [44/8]=[5.5]=6
d. 組織工作地: 試演算法
第二節 生產線平衡改善案
SI效率提升改善案
背景介紹
產品介紹:Wireless-G Broadband Router
產品後段加工流程
工序信息圖
原因分析
要因分析圖
人機分析圖---瓶頸站(終測﹑燒綠、MAC)
改善歷程
設想增加1人及1機,使瓶頸站得到改善,此時有兩種“人機協調”的方案可供選擇: 人機協調
來料&作業改變
改善效果
來料&作業改變(Run in-Packing)
C&R (Assembly-Run in)
績效評估
產值增加:(491-445)/445*20*26*12*300*6=1161061(RMB/年) 成本降低(人工):3*12*1200=43200 (RMB/年) 一次性投資:MAC燒錄設備+感應裝置=(約4000RMB) 總積效:1161061+43200-4000/10=1203861(RMB/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