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连续抽油杆采油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二三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8月 试 采 技 术 第23卷 ・ 56 ・ 第3期 连续抽油杆采油技术及其应用 任福生 刘艳平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东营257509) 摘 要 通过对连续抽油杆技术原理及现场应用情况的介绍对比,说明连续抽油杆采油 技术是目前油田小泵深抽的有效方法,节能效果显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主题词 [连续抽油杆] 钢丝绳抽油杆 原理 应用 连续抽油杆外层以异形钢丝捻制,防腐型外部 国内外应用情况 包一层耐盐、耐酸、耐碱和耐硫化氢腐蚀的特殊材 料,耐温高,可在一40~170℃的环境下工作,具有 1970年以来,俄罗斯采用普通密封式钢丝绳 可靠的结构和优越的性能。 作为杆体进行钢丝绳抽油杆研究和井下试验,因其 1.主要结构特点 在小载荷结构伸长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 (1)外层钢丝闭锁紧密,钢丝与钢丝之间无缝 了其产品的推广应用。加拿大Weatherford公司 隙,外界的腐蚀介质不易进入,抗腐环境好; 生产的实心连续杆在80年代初投入应用,并取得 (2)外表圆滑,无接箍,运行平稳,耐磨损; 了较好的效果。但其挠度小,设备庞大,价格高昂, (3)经特殊工艺处理,承载时结构稳定,消除了 使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结构伸长; 国内在钢丝绳连续杆的研制工作方面较深入、 (4)使用中不会打弯,平直度好; 系统、全面的是石油大学。从1993年开始,与恒力 (5)结构紧凑,横截面内金属填充因素高达 0.91~0.93。 集团合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已建立了国内第一条生产线,并已在国内推广 2.技术指标 应用 (1)规格: 19 mm,022 mm,025 mm; (2)长度:850~5000 rn; (3)强度:≥1470 MPa; 连续抽油杆主要技术性能 (4)综合破断拉力:≥329 kN; (5)结构伸长:≤0.1‰; 连续抽油杆采用密封钢丝结构,一般选用中、 (6)疲劳寿命:≥10’次。 高碳低合金冷拔钢丝捻制,线材经高温索氏体化处 3.技术特点 理,金属的结构呈细片状均匀分布的渗碳体和铁素 钢丝绳连续抽油杆相对于钢质普通杆有以下 体。这种组织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技术特点: 再经足够深度的冷拔工艺处理,达到充分的加工硬 (1)连续杆比普通杆的物理性能有相当大的提 化,使钢丝抗拉强度大于1470 MPa,同时又具有良 高,而重量却减小(见表1),减小抽油杆负荷10% 好的塑韧性。 以上,电机能耗下降l3%~25%; *任福生:男,山东潍坊人,工程师,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现任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垦利管理区副经 理,主要从事采油技术管理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誊 第3期 任福生、刘艳平:连续抽油杆采油技术及其应用 2002年8月 ・57 ・ (2)可连续起下,减少作业时间; 、表2 大型抽油泵与小排量电泵性能时比 (3)中间无接箍,表面光滑,消除了抽油杆工作 过程中的活塞效应及与油管间的“硬摩擦”现象,降 低能耗,产液量提高30%以上。节约了成本; \指 蚕型 \ O95 mFfl抽油泵 4 1×4次/分×l2 35 l300 RadaD82 150m l290v×45A×msO 65.7 l600 工作参数 消耗电量(kw) 极限下深(m) (4)同直径的连续杆较普通杆重量轻,强度高, 可以用小直径连续杆代替大直径普通杆。大大降 低了抽油机负荷,从而加深泵挂; (5)抗拉强度高,结构伸长极小,减小了冲程损 失,可提高泵效30%以上。 表1 普通D级杆与连续杆性能比较 —\排量(m /d) 泵效(%) l60~70 lO 2 l20~l80 80~l20 作业成本(万元) 32 表3各类抽油杆、抽油机状态下泵的极限下入深度 泵径 极限下入深度(m) 抽油杆 项目\拍油杆类别  普通抽油杆 35CrMo 连续抽油杆 70 钢55 钢 25(L)× 25(D) 0.7×0.3 (ITlm) 14型 12型 10型 普通13级杆多级组合 O95 l260 l080 900 938 材料 O83 l49l l278 l065 ll50 O70 1797 1540 1283 1454 O56 2l0l l856 l547 l959 O44 2589 22l9 l849 2556 O95 l33l ll42 95l 硬度值(HRC) 尺寸(mm) 抗拉强度(MPa) 22 l9 22 794 45 25 l9 22 l470 25 综合破断拉力(kN) 270 335 4l5 329 4lO 5lO 弹性模量(MPa) 21.4×10 6×10 22(L)× D25(D) 0 7×0 3 O83 l592 l364 ll37 O70 1945 1667 1389 O56 2385 2045 l703 单位长度重力(N/m) 23.8 32.4 42.4 20.5 26.4 34.5 连续抽油杆的技术优势 连续抽油杆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柔性特征。只能 O44 2908 2493 2078 L:连。续杆 22(L)× 095 l398 ll98 998 D:普通D级杆 l9(D)× 22(D) 0.4×0 3 ×0.3 O83 l687 l446 l205 O70 2089 l790 l49l O56 2649 227l l893 O44 3242 2779 23l5 受拉,不能受压。因此应与普通杆混合使用,利用 普通杆在井下作为配重杆,使杆柱重量主要集中在 下部,保持连续抽油杆柱处于拉伸状态。 连续抽油杆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其下 泵深度可达4000~5000 ITI。另一方面。在同样深 注:14、l2型抽油机工作制度为4.8 m×4次/mln。10 型抽油机工作制度为3 rn×6 ̄/min;液体密度为l t/m .动 液面在井口。 度时则可减小抽油机的负荷,从而可使用小型抽油 机,节约成本。 抽油机一抽油泵装置的实际产量取决于抽油 连续抽油杆的应用范围 由于连续抽油杆卓越的性能,可大面积替代抽 油机井的杆柱结构。其力学性能(如结构伸长、弹 性模量、抗拉强度等)大大超过了D级普通抽油杆 泵柱塞的实际冲程及抽油泵的容积效率,而实际冲 程又取决于抽油机光杆冲程、抽油杆和油管在静载 荷作用下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冲程损失,以及抽油 的水平,在采油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其在 现场最有效的作用可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大泵提液 油田进人开发后期。综合含水上升极快。在胜 利油田某些区块综合含水已达95%以上。为了提 高原油产量,电潜泵在这些区块应用广泛,每台电 杆柱工作过程中的弹性振动所引起的抽油泵柱塞 的超冲程。连续抽油杆由于其弹性模量较小,固有 频率较低,冲次与其基本频率的比值较大,因而可 能产生的超冲程也较大。 表2显示了大型抽油泵与电泵在能耗上的差 异,表3显示了连续抽油杆、普通D级抽油杆在不 潜泵的成本高达30余万元,使用寿命2~3年,从 而造成吨油成本的提高。目前抽油泵泵径已发展 到 70 mm、 83 mm、 95 mm、 l02 Film,在一定 同抽油机、不同杆柱配置时的极限下泵深度。从而 看出连续抽油杆在各方面的优越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8月 ・试 采技术 58・ 第23卷 第3期 范围内替代了部分电泵,但同时存在着极大的局限 性。连续抽油杆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使泵能 生产 表4 垦31—4油井生产数据 泵 工作参数 日产量 泵 泵 选值日期 径 液 油 含水 挂 效 状况 (nql'n) (m×次/ n) (t) (t) (%) (m) (%] 普 通 2000抽油杆 10 O70 4.8×4 —够下人更大的深度,同时,由于没有接箍减小了“活 塞”效应,降低了抽汲阻力,从而提高了采油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部分深抽的电泵井。 2.小泵深抽 60 78 2 96.3 1050 56. 3 96.3 1403 73.! 连续杆 2000—11 O70 4.8×4 油田存在着大量的低渗透井,储层物性差, 渗流能力低,供液能力差。小泵深抽是目前应用 较广的采油工艺之一,如 44 mm泵、 38 mm杆 式泵等,由于下泵深度大,抽油杆断现象难以避 免,造成多次无功作业,成本上升,影响了油井 的正常生产;而连续抽油杆因其重量轻、强度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连续抽油杆日产液量达 到78 m0/d, 70型抽油泵理论排量为106.4 m0/d, 该井泵效达到73.3%。该井利用普通抽油杆下 70型抽油泵,当泵挂为1050 m时,日产液量为 60 t/d,泵效为56.4%,且易出现抽油杆断脱事故。 使用连续抽油杆可以增加下泵深度,排液量提高 的优势,则可克服这一缺点,将泵下人更大的深 度。在泵挂深度相同的情况下,连续杆可提高泵 效25%~35%左右。 30%,泵效提高30%。能有效解决断脱和供液不 足的问题。 现场应用及分析 连续抽油杆已经在青海、华北、中原等油田进 行了10口井的现场试验,效果较好。2001年11 月30日,在胜利油田垦31_4油井进行了试验,取 结 论 目前,我国陆上油田机械采油井已占总油井数 的97%。因此,连续抽油杆在机械采油方面以其独特 的优越性,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降低能耗,提高 得了较好的效果。该井生产数据如表4所示。 采收率,降低综合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02—03—22) 无液CO2加砂压裂:一项被忽视了的工艺 美国能源部(DOE)对在肯塔基州东部地区具有水敏 N,泡沫增产措施13,5和22.2 MMcf/well(38.2×10 和 62.83×10 m /wel1)o 最新报告中考察的一个21口井井组包含有Pike郡 性泥盆系页岩进行的无液水力压裂试验给予了支持。这 最新研究包括cO2加砂压裂措施井与N2气和泡沫增 产措施井5年来的产量对比。 cO 加砂压裂独一无二的优点是施工后地层中无残 一的单层和双层水力增产措施的气井。21口井井组包含 CO2加砂压裂的井(7口井,l1层),N,气增产的井(9口 井,l1层)和N2泡沫增产的井(5口井,9层)。 N,气体增产措施一般每层需要1MMscf(2.83× 10 m )的氮气,并以100Mcf/min(2830 m /min)的速度注 入。N,泡沫增产措施应用50,000~128,500 Ibm(22.7~ 留液体,消除了残留液体对地层造成损害的可能性。c02 以液态注入,在地层条件下气化。对于低压、干气油藏,这 一工艺是较佳的选择。 CO2加砂压裂的使用于1982年首次形成文献,该文 献证明早些时候在气井进行的现场试验非常成功。到 1987年为止,加拿大进行了450余次的c02加砂压裂作 业,Co,加砂压裂技术的商业价值在加拿大已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在美国第一次c02加砂压裂的应用源于1993年 能源部资助的肯塔基州东部Big Sandy气田的一个项目。 肯塔基州东部天然气的巨大储量位于泥盆系页岩层, 它也就是CO2加砂压裂的目标层。 第一次试验涉及5口单层采取增产措施的泥盆系页 岩井。Pike郡有2口井的效果非常好,另外有4口井同样 都采用了CO,加砂压裂措施。与附近采用其它增产措施 的11口井相比,这4口井的增产效果表示出很大的产量 优势。9个月后其每口井增产量分别超过采用N2气体和 58.3 t)20盘0目砂粒支撑剂。c0,加砂压裂措施一般使用 120t液态coz以及30,000~46,000 Ibm(13.6~20.9 t) 20/40目砂粒支撑剂。由于液态CO2的粘度大约为0.1 cP, 所以要以45~60 bbl/min(7.16~9.54 m /mln) ̄}量泵入 以达到足够快的传输速度。在这一试验区,无液cO2和N2 中包含有最少量的前置酸液,并非完全没有液体。 采用CO2加砂压裂措施的井平均5年每层累积产量 比N2泡沫增产措施井增加了57.8 MMcf(163.6×10 m ),效益比为6.5;比N2气体增产措施井的每层累积产 量增加了45.4 MMcf(128.4×10 m ),效益比为3.0。 郎春艳译自JPT 2002 Apri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