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的分析

来源:二三娱乐
初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3-07-29T09:42:13.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0期供稿 作者: 单春杰 刘宏[导读] 受调查中学初一和初三学生的心理应激源主要来自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单春杰 刘宏(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 辽宁大连 116023)

【中图分类号】R33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20-02

【摘要】 目的 了解初一和初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应激源。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 ) ,随机抽取大连市某中学初一(2)班47 人和初三(2)班41人进行应激源调查。结果 (1)初一和初三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学习问题方面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初一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 初一和初三学生十分需要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关键词】应用心理学 应激源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初一和初三学生

自30年代H. Selye 提出应激(stress)的概念以来,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引起广泛的关注。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及生理反应的刺激或情境即心理应激源[1]。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学生中出现的种种心理应激源。为了解大连市某中学初一和初三学生的心理应激源状况,分析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采取干预对策,特地对他们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某中学初一(2)班47人,男生26人,女生21;初三(2)班41人,未区分性别。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填表前给调查者统一的指导语,并由其独立完成。

1.2.2调查工具 (l)该应激源评定采用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2],此表包括6个维度,分别评估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及其他。本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初一和初三学生的心理应激源(列举前4位)。 表1 初一年级的主要应激源(n=47) 主要应激源 x-±s 位次 所属维度

考试失败或不理想 2.81±1.02 1 学习压力 学习负担重 2.55±1.21 2 学习压力

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 2.19±1.09 3 健康 被人误会或错怪 2.14±1.10 4 人际关系

表2 初三年级的主要应激源(n=41)

主要应激源 x-±s 位次 所属维度 考试失败或不理想 3.22±1.12 1 学习压力 学习负担重 2.94±1.15 2 学习压力 生活压力 2.81±1.31 3 学习压力 被人误会或错怪 2.28±0.85 4 人际关系

根据调查数据比较初一和初三学生在ASLEC量表上每个题目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是初一和初三学生的主要应激源,这表明学生减负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2.2初一和初三学生6个维度得分之间的比较

据6个维度的得分比较显示,除了学习压力以外,在其余各维度得分上,初一学生高于初三学生。两者在学习压力上有显著差异,其他5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总均分也没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应激源这一术语一般既可指有机体面临的适应需要,也包括有机体内部对这些需要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Robertc. Casson, J

amesN.Butcher)。从单个主应激源来看,初一和初三学生的心理应激源主要是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从应激源的维度来讲,产生的原因根据这份量表分为六个方面。

3.1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对一个中学生来讲很重要。如果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不融洽,会使学生们产生挫折感。

3.2学习压力 现实生活中,应试教育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无休止的考试、排名让学生苦不堪言。有些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3.3其他 ①竞争激烈;②家庭问题;③缺乏自信;④人际关系。

3.4建议 由上述讨论可见,调查中学学生十分需要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对刚迈进中学校门的新生就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看清现状,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正确客观地评价自我,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加强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对困难和应激源也有正确的态度和解决方法,能提高他们的耐挫力。

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采用民主的教育方法,培养子女的独立人格和耐挫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的,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中学生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小结

4.1受调查中学初一和初三学生的心理应激源主要来自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4.2心理应激源在总体上没有年级,性别的差异,但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6个维度上,其中在学习压力维度存在年级差异,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参 考 文 献

[1] 李建明等主编.医学心理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8~9l.

[2] 王向东等主编.心理卫生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