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池上古诗的答案

来源:二三娱乐
池上古诗的答案

【篇一:古诗《池上》教学设计】

s=txt>《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 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 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 (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 (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三、 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童真、童趣

【篇二:池上——白居易】

【唐】 白 居 易 小 娃 偷 采 不 解

【诗词注释】: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艇:船。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诗词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诗词鉴赏】: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

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篇三:《池上》+教案】

p> 1、借助课后生字表的拼音,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通过做动作、看图片、欣赏多媒体动画,理解“撑、小艇、白莲、浮萍、一道”。

3、通过诵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写结合,读好古诗,进一步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4、通过学法指导,课外拓展,感悟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诗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古诗,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难点:想象画面,练习写话,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今天刘老师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和老师对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些诗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描写儿童的)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少年儿童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出示古诗,听老师读读这首诗,这首诗写的又是谁呢?(小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中藏着关于这个小娃的什么故事呢?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了,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 2、指名读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点评: 你读得字正腔圆。 你读得每个字都很准确。 (2)读出节奏

点评: 你读出了合理的停顿。

真了不起,你读出了诗歌的节奏,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齐读诗歌)

三、讲故事

1、这首诗中藏着一个关于小娃的什么故事呢?自己再次自由读诗,同桌交流,说完后举手。 2、指名交流故事内容。 3、指导理解字词。

(1)出示:撑小艇你能做一做撑小艇的动作吗?(动作理解“撑”) 这里的“小艇”就是什么?你能换一个词说说吗?小艇就是小船,所以“艇”是舟字旁。如果把舟字旁换成虫字旁,就是我们学过的一种昆虫“蜻蜓”的“蜓”,看来,汉字的意思跟它的偏旁是有关的呢!(学习生字“艇”)

(2)联系诗句的意思理解“偷采”。这里的“偷”可以组词——在这里就是悄悄地

(3)看图理解白莲。莲就是莲花,白莲和结的莲子一起被称为白莲。(看图)

(4)“不解”不明白。

(5)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浮萍”“一道”。

“浮萍”是一种常见的水生草本植物,这个“萍”是一个形声字。学习生字“萍”并指导书写。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视频) 4、小结:短短的四句诗中,居然藏着这么有趣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哦,答案就藏在题目里。“池上”就是池塘里。

5、池上发生的这一幕,全部被一个人看见了,这个人就是——白居易。他就随即赋诗一首——

6、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读古诗,读了这首古诗,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娃?说说理由 (板书:天真、可爱) 四、想画面

1、过渡:同学们,短短的四句话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小娃偷采白莲的故事就是由一个个画面串起来的,让我们像放电影一样按顺序把这些画面找出来,说出来。

2、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按顺序说说。(板书:撑小艇 采白莲 藏踪迹 浮萍开)

3、请你选择一个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写具体,也可以适当描写池上的景色。等一会请四位同学连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老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4、指名一组同学上台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的眼前能不

能浮现出这些美丽的画面。

5、多么美好的画面啊,多么可爱的人物啊,多么优美的语言啊!同学们,让我们用诗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吧!(学生齐读) 五、悟诗情

1、学到这儿,我们不知不觉地把诗中藏着的故事,藏着的画面都说出来了,其实,诗中还藏着诗人的一份感情呢,这是一份什么情?(喜爱之情)

2、看着这可爱的小娃,诗人心中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 六、拓展

1、刚才我们用了读古诗,明诗意,悟诗情,吟诗句的方法,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现在就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再认识一个孩子。(出示《所见》)

2、拿出学习纸,四人小组一起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己来学学这首诗,等下进行交流。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交流。 七、总结: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人生记忆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天真可爱的孩子,永远记住我们美好的童年。 八、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家长听一听,让家长也认识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娃。 2、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采白莲

天真可爱 藏踪迹 喜爱之情 浮萍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