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提高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中的应用

来源:二三娱乐
38o・管理・教育・教学・ October 2014,Vo1.12,No.28围衄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提高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中的应用 谷文燕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通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对普外科常见的留置胃管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与弊端加以纠正,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保证优质 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集体讨论选定提高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的主题,在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QCC,圈名为减压圈), 有效的胃肠减压是普外科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并发症、 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能否做到一次性留置成功,在,临床上是护患关注的焦点,故取名为“减 压圈”。运用品管工具分析,通过研究留置胃管失败的因素,在本病区各层级护士统计了101次胃肠减压,一次留置置管成功率为87.1%, 通过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加强技能培训。结果胃肠减压留置胃管101次,一次成功率达到96%,提高了8.9%。结 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了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 I关键词l品管圈;胃肠减压;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8-0380-02 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 士于1962年所创”】,指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 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环,在自我启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病区全体护士。本病区护士l3名,其中工作1年以内2人,I ̄3年 内4人,3-5年内5人,5年以上2人。留置胃管缺陷次数及原因的调查 结果如表1。表1结果显示,3年以内护士留置胃管缺陷率占8.91%,3 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工具,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 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 J。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 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各级医疗机 构均纷纷开展各种质量改进及品质改善的活动。针对临床护理缺陷及 质量改进问题,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并取得 较好的效果。2013年4月科室全体成员通过脑力激荡法充分发挥大家 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采用5、3、1打分标准,选出科室第一 个品管圈主题活动为如何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并选定圈名 年以上留置胃管缺陷率占3.96%。 表l留置胃管缺陷次数及原因调查表 缺陷原因 置管者(工例数成功缺陷 患者不操作不当选材不当 作年限)(次)(次)(次) 配合 1年以内 23 17 28 6 3 3 l l l l 0 鼻腔食道 狭窄畸形 0 1 1-3年内 31 3-5年内 35 为减压圈,旨在提高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通过5个多月的品管圈活 动,开展理论培训、新技能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沟通与心理干预, 使本科室各层级护士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更新留置胃管护理知识、对 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宣教与心理干预,提高了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 权,充分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正面影响力影响着非圈内 工作人员自主的参与到具体的良性工作环境中,共同为质量的持续该 进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自从“品管圈”这一名词问世以来,已经被多个领域引用并取得 32 I1 88 3 l l3 1 0 5 2 0 4 23 1 0 0 1 7.7 0 1 5年以上 12 合计 101 比率(%) 87.1 I2.9 38.5 15.3 平均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应用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明,品管圈被应用于手术室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管理的质量, 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5~。 综上所述,品管圈的应用能有效的提高手术室管理的质量,减低 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工作人员的满意率,持续改进总体科室 一一一。。。。 ” 良好的效果,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管理文化学中的群体文化。品管 圈由上世纪9O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中,之后在澳大利亚、新加 坡等国家得到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3]。随着品管圈活动开展进 质量,有利于科室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1 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3. [2】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 度的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护理团队中也逐渐融人了这种具有群体文 化气息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这种内生性、自发性的管理模式高度激发 了广大护理人员的激情与才智。 随着医院管理学的发展,品管圈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融人了多个 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6. [3]黄群,周凯云.品管圈在提高烧伤病人床单元舒适度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92-1693. [4]周凯云,陈湘玉.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 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1057・1058 [5】汪继斌.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中的应用【J]_海南医 学院学报,2009,15(11):1431—1432. [6]Zou J L,Deng M,He F,et a1.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the“quality control circle”for the management of 临床科室,手术室也不例外。而且由于手术室工作场所的特殊性,手 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在有限的空间内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很容 易发生一些意外伤害。尤其是锐器伤给医护人员带来的身体伤害已经 上升到公共社会卫生问题 。因此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并持续改进手术 室的管理质量更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实施 品管圈管理,比较应用品管圈之前与之后的管理质量及患者与手术工 作人员满意度情况。本研究发现,应用品管圈后手术物品准备完善 率、切口感染率、锐器伤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应用品管圈之前,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O.05);应用之后患者平均满意率、手术室工作人员 high—alert medications in inpatient ward[J].Pharm Care Res,2013,13(6):478—480. 睡疆匪同2014年10月第12卷第28期 1-2讨论分析原因 通过鱼骨图分析、因果关联图及头脑风暴,大家集思广益,分 别从人、物、环境、方法几方面找出5个问题点,分别为患者心理因 素、护士操作不当、胃管型号不匹配、固定方法不正确、食道或鼻腔 异常。最终主要原因归纳为3条:专业技能知识老化、思想不重视、 沟通及心理干预不到位。 1-3制定目标 目标值: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达到95%以上。 1.4查阅资料 根据科室置管方式传统化等通过查阅文献及开展循证护理实践 活动,找出最佳的护理途径,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置管方法:赵丽 霞等” 研制的屏气法插胃管、李静 的口服石蜡油法插管及郑素娥等捌 的El服利多卡因法插管等。还有通过置管前的沟通宣教、示范、心理 干预等提高置管的配合率及成功率 。 1.5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出改进措施 ①加强理论知识培训:重点了解食管的解剖位置及特点,邀请病 区医师对全体成员进行生理及解剖结构的授课,并对个别不熟练的护 士进行专门辅导,保证人人过关,100%掌握食管的解剖位置及特点。 ②进行留置胃管护理新进展的培训:通过开展的循证护理实践活动, 将有效的置管方式与护理措施汇编成科室留置胃管护理新技术(包括 患者置管前的宣教沟通、胃管型号选择、插管方式选择、操作流程 等),如置管方式的选择及适用对象就有几种,如屏气法。屏气法: 操作者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另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沿鼻孔轻轻向 前推进插入,当胃管通过咽部时,嘱患者做屏气或呕吐动作,保持至 少10 S,当插入30-40 cm时,嘱患者停止屏气并深呼吸,继续插胃管 至预测长度,证实在胃内后,固定胃管,此法用于常见的能配合的成 人置管患者。口服利多卡因法 】:用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10 mL, 然后接上吸痰管,按常规法将胃管插至10 ̄15 cm时,协助者将吸痰管 放人患者口腔内并缓慢推注已抽好的利多卡因5-10 mL,患者顺着口 腔内的液体作吞咽动作将胃管顺利置人胃内,此法较适用于反复多次 插管失败、因精神紧张而不配合插管的患者等,固定方式则采用蝶形 胶布固定法 及新型固定法 等。知识的更新提供了全体护士的技术 支持,也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使成员们能够积极用于实践中并逐步 累积自己的经验,提高其对工作创新的热情,通过固定方法的学习, 我科发明了运用止血带固定胃管的方法,在临床运用中获得医师及患 者的好评。③进行置管操作练习及考核:针对操作不当,科室组织有 经验的护士介绍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技巧,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 插管方式,逐一在模拟人上示范训练,通过1个月的培训与考核,达 到人人熟练掌握三种及以上置管方式。④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 通与心理干预:本病区收住的需留置胃管的患者大部分为清醒的患 者,插管前患者最容易紧张、恐惧,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 有效的沟通及示范演讲、榜样作用等取得患者的配合与支持。如置管 前耐心讲解置管的目的,消除其恐惧心理,告知其具体怎么做才能配 合好置管,减少痛苦,同时鼓励患者增强信心,调动其自我控制能力 顺利插管等。 2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留置胃管一次成功例数由实施前的88例增加到 97例,一次成功率由实施前的87.1%提高到96.0%,提高了8. 。见表2。 表2活动前后置管一次成功率比较 ・管理・教育・教学・381 3体会 3.1提高了科室留置胃管技术的整体水平 留置胃管技术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值,开展活动后,由于 全员参加了留置胃管新技术的培训,思想重视后每次操作前能够与患 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能认真评估患者情况,选定合适的型号胃管,采 取最佳的置管方式、固定方式,自觉复习操作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一次留置胃管成功率达 ̄1196%,提高了8.9%。留置胃管技术水平提高 了,患者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了。 3.2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开展活动前,多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操作方法单一,缺乏针对 性,成功率低,往往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浪费置管人员的时间及耗 材。开展活动后护士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做好解释工作, 而且灵活掌握操作技巧,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置管方法,使一次 成功率大大提高,避免了反复置管所浪费的时间、人力和材料,减少 患者的痛苦。 3.3增强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了护士的自主与创新意识 品管圈活动充分运用集体智慧、团体力量及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如 PDCA循环改进程序等。圈员们共同参与、讨论、并按照自己制订的 方法达到预期目标,使她们有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提升了科室 人员的团队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 感 ”,充分地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 3.4发挥了个人潜力,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活动前,护士在工作行为上表现只是应付,工作目标只是为了完 成任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家提出了行之 有效的解决方法,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且改善了工作 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转变了过去工作中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 被动思想,从而激发了工作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使 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更为增强。 参考文献 【1】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 与研究,2008,8(6):466. [2]周东梅.品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50—151. [33 ]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 护理,2011,9(4):1089-1090. [4】赵丽霞,鞠会贞,赵明明,等.屏气法插胃管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 护理杂志,2006,22(9):53. [5】李静.改进胃管插管方法的临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 15(29):2314. [6]郑素娥,郑嫦娥,梁元,等.口服利多卡因提高胃管置管成功率的护 理[J】_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1005—1006. [7】Y ng H.Continuous Improvement for lndw Elling Tube in A Case Accepted long—term Nasal Feeding[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2006,20(10):2724. [8】张红娟,许丽丽留置胃管的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 27(11):834-836. [9]陈荷莲.胃肠减压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J]_实用全科医学,2006, 4(4):470. 【10]黄爱微,范栩妃,石素文,等_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改进的临床应 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0):2830. [11]洪素菊,胡伟玲品管圈活动在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 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60—1561. [12】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 应用[J].家庭护士,2008,16(1):255—2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