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4例肺炎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7.5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超声雾化吸入,2 次/d;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每安瓿15 mg/2 ml)75 mg,溶于5%葡萄糖液或4∶1生理盐水注射液中慢速静脉注射,2 次/d;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64.7%),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见效快,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 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支气管肺炎为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肺炎,也是婴儿时期主要的死亡原因,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可有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表现,同时由于该年龄阶段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肺部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充血,黏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较差,使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呼吸道阻塞,且婴幼儿咳嗽反射弱,痰不易咳出,可引起肺不张或肺气肿。氨溴索是一种黏液溶解性祛痰药,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盐酸氨溴索。我院儿科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盐酸氨溴索两种方法佐治婴幼儿肺炎,进行疗效对比,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来我院儿科住院的6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诊断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患儿入院前未经治疗,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9.6±3.2) 个月;病程3~6 d。对照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9.2±3.4)个月;病程3~5 d。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肺部固定的细湿啰音及干啰音,重症患儿有发热、烦躁、喘憋重、呼吸频率加快、鼻翼煽动,心率加快,出现三凹征,中毒症状明显。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首先均采取综合治疗(抗感染、止喘、止咳、吸气、吸痰、有心力衰竭者加用强心药等对症支持)。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每安瓿15 mg/2 ml)慢速静脉注射,剂量为75 mg/次,溶于5%葡萄糖或4∶1生理盐水注射液中,2 次/d。治疗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7.5 mg+生理盐水3 ml,加入氧气雾化罐中,以5 L/min的氧流量驱动药物喷出,形成气雾,将面罩置于口鼻腔外,吸入10 min,2 次/d。每日由固定的2名医师同时观察记录患儿症状,包括发热、呼吸次数、脉搏、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及吸痰时痰液量、黏稠度,记
录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7 d,患儿退热,两肺啰音消失,1周后复查胸片见炎症明显吸收好转;有效:患儿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1周后复查X线胸片见炎症吸收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有时加重,甚至病情恶化,1周后复查X线胸片见炎症无吸收好转,病程长于7 d。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4.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副作用
治疗组盐酸氨溴索不良反应较少,偶尔出现消化不良、恶心症状,且变态反应极少出现。而对照组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有时可引起呛咳或支气管痉挛,且水溶液有硫化氢的臭味,部分患儿可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3讨论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常见肺炎,特别在婴幼儿期易患此病,可能与此期小儿免疫力低下及呼吸道解剖特点有关。小儿因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特点,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干燥,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能力差,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黏液阻塞呼吸道。且婴幼儿咳嗽反射弱,痰不易咯出,可引起肺不张或肺气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使患儿有效祛痰、清除气道分泌物极为重要。
氨溴索为溴己新在体内的代谢物,具有排除黏液、促进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还可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因而能显著促进排痰,使呼吸道黏膜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发挥正常的保护功能,同时加强纤毛的摆动,增加黏液运输系统的清除能力,使痰液易于排出,临床上咳嗽减轻,肺部啰音减少。再结合抗感染、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可显著缩短患儿住院日,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低廉,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盐酸氨溴索血浆半衰期7~12 h,虽然氨溴索经口服后迅速被吸收,约1 h血药浓度达峰值,并从血液向组织迅速分布,而且肺脏为主要的靶器官,但作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在支气管肺炎早期应用氨溴索时雾化吸入较口服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可能在支气管肺炎早期,肺部炎症相对较轻时,及时使用氨溴索能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尤其可抑制组胺、白三烯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缓解了炎症的加剧,此外可能还与氨溴索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和增加抗生素在呼吸道浓度等有关,因此,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疾病早期和病情相对危重的患儿可考虑选择应用氨溴索静脉雾化吸入治疗。
本研究在给药方法上根据该药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口服氨溴索与雾化吸入治疗相对比,结果显示,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而相对应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比对照组少。但是在雾化时,如发现患儿有呼吸困难加剧、口唇发绀,应立即终止雾化,给予吸痰、吸氧。雾化后可给患儿拍背,助其排痰。
总之,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中,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3.
[2]宋国维.肺表面活动物质及临床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4):23.
[3]梁科明,季申,杨波.沐舒坦对呼吸系统的保护机制[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1,22(1):49.
[4]朱科明,李申,杨波.沐舒坦对呼吸系统的保护机制[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1,22(1):50.
[5]杜建民,桑果.沐舒坦雾化吸入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6例疗效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2003,8(6):370-371.
[6]卢庆晖,彭爱霞.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1):4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