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册 (2014 —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组名称:
辅导教师: 周次 内 容 中卫市常乐中学
第(2)周 音乐之声 第(4)周 认识自行车 第(6)周 自行车中的摩擦 第(8)周 自行车中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第(10)周 自制不倒翁 第(12)周 自制蒸汽轮机 第(14)周 杆秤小制作 第(16)周 惯性演示仪 第(18)周 水管跷跷板 序号 姓名 所在班级 点名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 王 莹 七(1)班 2 刘玉珍 七(1)班 3 杜 莹 七(1)班 4 韩 蓉 七(1)班 5 杨 青 七(1)班 6 林 毅 七(1)班 7 孙海兰 七(1)班 8 房国玲 七(2)班 9 李建婷 七(2)班 10 潘燕 七(2)班 11 毕晓娟 七(2)班 12 13 杨凡 七(2)班 魏寅 七(2)班 14 刘佳瑶 七(2)班 15 16 孙悦 八(1)班 杨雯 八(1)班 17 崔佳雨 八(1)班 18 高沅 八(1)班 19 张欣然 八(1)班 20 21 韩荣 八(1)班 郑英 八(1)班 22 李娜 八(2)班 23 吕佳琪 八(2)班 24 马 欣 八(2)班 25 高 源 八(2)班 26 狄文颖 八(2)班 27 李佳雪 八(2)班 28 高郑雪 八(2)班 29 崔琪玲 八(3)班 30 周 硕 八(3)班 31 周晓蓉 八(3)班 32 吕凤巧 八(3)班 33 苏馥 八(3)班 34 段雅茹 八(3)班 35
周 次 应到人数 第二周 34 日 期 实到人数 2014.09.10 34 活动内容 音乐之声 1、播放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在同学们欣赏时提出问题(屏幕显示):你知道这个曲子的名称吗?它是由谁创作的?你还知道他的其他作品吗?2、中外名曲欣赏:播放乐曲,让学生体味音乐的美感和魅力。(因时间有限,选择乐曲的片段播放)3、认识乐器屏幕显示二胡、琵琶、活动过程记录 吉他、钢琴、大号、小号、手风琴、扬琴、萨克斯等乐器的图片,同时播放对应的音色。(1)让电子琴用不同音色(有选择按钮)演奏同一首歌,同学们竞猜乐器名称。(2)同学用二胡、吉他、笛子、鼓等不同乐器实验(最好演奏),大家通过观察,相互讨论这些乐器是怎样发声和改变音调的,并参考教科书的说明将这些乐器按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进行分类。以吉它为例,尝试如何是它发出的音调高,响度大。(3)学生活动:每一小组的代表用自制的哨子、水瓶琴或水杯琴演奏(可让他们演奏简单的“1,2,3,4,5,6,7,ⅰ” )。通过形式活泼的活动及欣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的乐园。 备注及未 到学生情况说明 周 次 应到人数 活动内容 第四周 34 认识自行车 日 期 实到人数 2014.09.24 34 程活记动录过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是公认的“自行车王国”。作为一种最普及最方便的代步工具,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就我们中学生而言,也与自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骑车,或许我们都会,但要系统、详尽地解释其中的物理知识,未必人人都能够做到。为了明确这些问题,也为了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选择此课题作为本节综合实践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进入探索之旅。 认识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1)车把、前叉、前轮、前轴和后轴、后轮组成执行部分,起导向和行驶的作用。 (2)脚蹬、中轴、链条、飞轮等部件组成传动部分,推动车子前进。 (3)前后闸部件组成控制部分,骑行者可以随时操控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或停止。 这三部分通过车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请同学现场演示,并做示范动作) 备注及未到学生情况说明 周 次 应到人数 活动内容 第六周 34 自行车中的摩擦 日 期 实到人数 2014.10.08 34 它与我们的生活记过活自行车作为一种最普及最方便的代步工具,录程动息息相关。也为了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选 择此课题作为本节综合实践课的课题。 1、认识自行车中的摩擦 观看视频,说说自行车中的摩擦。 分析:哪些有害?哪些有益? (1)增大有益的摩擦 比如:轮胎表面的粗糙不平、橡胶紧套车把、刹车系统等等(同样是学生活动为主,请同学现场演示,并做示范动作,教师在旁边引导为辅) (2)减小有害的摩擦 比如:车轮设计成圆形、各转动部件都要加注润滑油等等 (以上两点都要求学生能具体指出它的对应部件,并说明它的物理原理) 2、结合自行车的构造和交通案例,进行安全教育 3、师生小结 备注及未到学生情况说明 周 次 应到人数 活动内容 第八周 34 日 期 实到人数 2014.10.22 34 自行车中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 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 (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记过活录程动 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 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记录数据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 5.师生总结 备注及未到学生情况说明 周 次 应到人数 活动内容 第十周 34 自制不倒翁 1、器材: 常用鸡蛋,胶水,一些重物及装饰物品若干。 日 期 实到人数 2014.11.05 34 记过活录程动 2、制作: 在鸡蛋的尖顶端开个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将蛋清,蛋黄取出,形成较完整蛋壳。将小重物放入鸡蛋中,用胶水固定在底部,用装饰品或颜料将鸡蛋外部按喜好装饰即可。 3、操作及现象: 将其左右压倒,仍顽强的恢复到竖直状态。 4、原理解释: 不倒翁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上轻下重,重心很低;另外,当它向一边倾斜时,重心和桌面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摆动回原位置. 还有就是底部为圆形,摩擦力小,便于不倒翁回到原来位置。 5、不倒翁精神: 做人也要将“重心”放低些,当遇到“外力”时,才能顽强“不倒”! 备注及未到学生情况说明 周 次 应到人数 活动内容 第十二周 34 自制蒸汽轮机 器材: 铁罐、细管、小飞轮、酒精灯、水。 日 期 实到人数 2014.11.19 34 记过活录程动 制作: 给铁罐焊上一个细管,从易拉罐剪下一块薄铝板制成一个直径约为5cm的轮子。把小轮子固定在粗铁丝上,架起来,使它能绕架子转动。在铁罐内灌些水,用酒精灯在铁罐底部加热。 操作及现象: 点燃酒精灯对铁罐内的水加热,水沸腾,水蒸气源源不断从管口喷出,吹动飞轮转动。 原理解释: 蒸汽轮机是一种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为:酒精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水、水蒸气的内能,高温水蒸气吹动飞轮转动,蒸汽内能转化为飞轮的机械能。 备注及未到学生情况说明 周 次 应到人数 活动内容 第十四周 34 杆秤小制作 1、材料准备 杆、钩/挂盘、提钮、秤砣(质量稍大的物体均可) 日 期 实到人数 2014.12.03 34 记过活录程动 2、制作方法 制作、标零:做一根长40厘米的杆秤,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处和6厘米处分别钻两个小孔。在孔中固定穿钉。用粗铁丝弯一个钩做为秤钩挂在第一个穿钉上/或用挂盘吊在穿钉上;用一根较粗的线拴在第二个穿钉上做提纽。再用细线吊一个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提起提纽,将秤砣挂在秤杆上,移动所挂的位置,直到杆秤处于平衡。此时在秤杆内侧刻出秤砣所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定盘星,是刻度的零点。 标刻度:将质量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体分别挂在秤钩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处,这几个刻度间距离是均匀的。根据这个规律即可以在秤杆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间的距离等分成10份,每份间的距离就代表0.05千克。 3、作品展评,小结 备注及未到学生情况说明 周 次 应到人数 活动内容 第十六周 34 惯性演示仪 1、材料准备: 日 期 实到人数 2014.12.17 34 记程过动 弹片底座支架薄片重物 2、制作过程: 将弹片固定在底座上,拨动后观察大致的振动范围。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支架,使得支架顶端在弹片振动范围内,并且有比较合适的撞击力。固定好支架,在支架上从下往上放上薄片和重物。 3、操作及现象 将重物和薄片按顺序摆放。拨动弹片,将薄片撞出,发现重物能落在支架上,而没有随薄片一起飞出。 4、原理解释 薄片受到撞击后急剧改变运动状态,高速飞出。重物并未受到撞击,忽略薄片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认为重物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上不改变运动状态,不会运动。因此,可以说:重物由于惯性,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停在原处。 5、作品展评,小结 备注及未到学生情况说明 周 次 应到人数 活动内容 第十八周 34 水管跷跷板 1.材料 日 期 实到人数 2014.12.31 34 记程过动 粗细均匀、直径3厘米、长度40厘米的硬塑料管一根;粗细与塑料管相当,长度5厘米的软木棍一根;软木塞两个;薄铁片两块;缝衣针一根。 2.制作工具 小钢锯、剪刀、锥子、刀子各一把。 3.制作步骤 ①把塑料管从中间截开,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并在每段管的上下各钻一个小孔。然后用5厘米长的软木棍把两段管连起来,用缝衣针从软木棍中部穿过。 ②用薄铁片剪成两个支架和两个小人,将小人固定在塑料管两边, ③向管内注满水并用软木塞塞住,将缝衣针放在支架上,调节此管在支架上平衡。此时水从管下面小孔有节奏地流出。 这时候,只要按下跷跷板的一端,跷跷板就会自动地翘起落下,两边的水轮流地滴出来,直到水全部滴完为止。 备注及未到学生情况说明 周 次 应到人数 活动内容 日 期 实到人数 记程过动 备注及未到学生情况说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