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程序文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程序

来源:二三娱乐


1.目的

为了对本公司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合理评价,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建立本程序予以控制。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进行检测中所有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价。

3.引用文件

3.1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2 GB/T27025-201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4.职责

4.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达的统一要求、评定步骤,并组织评审和批准。

4.2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依照本程序的规定步骤进行评定,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应用实施控制,对本部门的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方法进行审核。 4.3实验室保存有关评定材料。

5工作程序

5.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要求

5.1.1如果是广泛公认的测试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检测部只要遵守该测试方法和报告的要求,不需重新评估测量不确定度。

5.1.2由于测试方法的特性,无法对测量不确定度从计量学和统计学的角度进行有效的、严格的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检测部应尝试确定不确定度的所有分量并作出合理评估。应保证评估结果的报告形式不会造成对不确定度的错觉。

5.1.3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所需的精度取决于:测试方法的要求、客户要求及确定符合某规范所依据的限量范围。评价测量不确定度时,不考虑测定样品预计的远期特性。

5.1.4如果对已评估的方法进行某些更改,应重新进行评估。

5.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5.2.1样品在测量中影响因素包括(绘制标准曲线在测量中引入不确定度,配制 溶液引入不确定度) 5.2.2测量全过程的重复性

5.2.3采集样品过程中环境因素

5.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3.1绘制标准曲线在测量中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对于回归直线方程 y = a + bx ,求被测量 x的数学模型为:

xyab ,因

此由y、a、b3个值的不确定度求出被测量 x 的不确定度,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5.3.1.1 u(y)为回归直线的标准偏差(即 y 残差的标准偏差 S y/ x )

公式中:yij 为仪器的各点响应值; yi 为回归直线的计算值; n 为测量点数目; m 为每测量点重复测量次数。

5.3.1.2回归直线的灵敏系数

5.3.1.3 u (b) 为斜率的标准偏差

5.3.1.4斜率的灵敏系数

5.3.1.5 u(a)截矩的标准偏差

5.3.1.6截距的灵敏系数

5.3.1.7由上述分量合成标准曲线的标准不确定度:

5.3.2配制标准液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液的配制是由标准贮备液经一次稀释后,再配制成标准系列,该过程使用了一系列玻璃量具,其标准不确定度的确定方法如下:

5.3.3样品测定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3.4测量的重复性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3.4.1测量覆盖本方法的全过程(取样、检测、计算)按A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5.3.4.2测量的重复性标准不确定度

5.3.4.3测量的重复性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3.5采集样品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3.5.1流量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流量误差10% ,均匀分布属 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5.3.5.2温度表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温度表示值最大允许误差±1. 5 ,按均匀分布属B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5.3.5.3 空压表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空压表最大允许示值误差±0.1hPa,按均匀分布属 B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5.3.5.4 采集样品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4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5.5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U=k·uc(C)

5.6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根据JJF1059-1999中第第8节规定的方法报告不确定度。并保证报告的形式不会造成对不确定度的错觉。原测量不确定度评价人员负责对在《检验报告》

中出现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5.7本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检测报告中提供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

a)当委托方有要求时;

b)当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 c)当不确定度对满足某规范极限有影响时。

6.相关记录

所用表格(见《受控记录清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