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o
A.
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o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
C. 工人工作年限 D.工人工资水平
3.要调查某市国营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等情况,贝# )o
A. 报告单位是每个职工 B. 调查单位是每个企业
C.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都是每个企业
D. 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报告单位是每个企业 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o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G.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5.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和资金利税率分组( )o A. 都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 都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C. 前者按品质标志分组后者按数量标志分组 D. 前者按数量标志分组后者按品质标志分组
6. 某企业对某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 1-90% 90.1-10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7. 按照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以分为()。 A. 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o
8. 某市场销售洗衣机,2014年共销售60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 A. 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
者是时期指标
9.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A. 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B. 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 C.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 D.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10. 说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发展的总速度指标是()。 A.
发展速度 B.增长速度
C.环比发展速度D.定基发展速度
11. 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10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A. 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标志值
12. 对某工厂工人先按工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o A.
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数量标志分组
D.以上都不对
13.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0 A. 小于100% B.大于100% C. 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99%
14. 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15.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
16. 甲、乙两企业,甲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1800元,乙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2500元,它们的标准差分
别
为360元和430元则()o
A.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B.乙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C.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相同D.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7.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 A.与样本单位数目无关B.不受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 C.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有关D.不受抽样方法的影响 18.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 OWpWl B. -Kp 19.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有误?() A. Y=-20+ 40X B. Y=72. 8-1. 43X C. Y=40-0. 05X D. Y=-50-0. 9X 20. 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的数列 22. 全而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 B.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状况进行调查 D. 某地区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23. 海关对某种出口商品质量进行检查,适于采用的调查方式是()o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24. 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有一名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则这名学生应归入()。 A. 60-70分这一组 B. 70-80分这一组 C. 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25 .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26. 反映所研究现象内部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的指标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27. 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28. 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o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 29. 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o A. 商品销售量随商品价格变动的趋势 B. 产品总成木随产量变动的趋势 C. 市场需求量随居民收入水平变动的趋势 D. 产品成木随原材料价格变动的趋势 30. 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31. 要了解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地区全部国有企业 B.该地区每一个国有企业 C.该地区全部国有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D.该地区每一个国有企业的生产设备 33.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34.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o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5. 2014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 13. 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36. 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o )。o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C.完全的随机关系 37. 抽样误差是指()0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 D.完全的依存关系 A.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 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C. 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38.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研究 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39. 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 A.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C.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B.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数量指标 D.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质量指标 40. 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 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 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 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41. 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 检验,这是()。 A.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B.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42.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o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C.正确划分分组界限 B.正确确定组限和组数 D.正确选择分组数列的类型 43.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44.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用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 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45. 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46. 五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60、74、79、85、91,则“数学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49.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o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50. 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51. 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A.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B.销售量、产量 C.销售价格、产量 D.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 52. 某市工业企业2018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在201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 一日 B. 一个月 C. -年 D. 一年零一个月 53. 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54. 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o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55.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时,则样本单位数为原来的()A. 2倍 B. 3倍 C. 4 倍 D. 1/4 倍 o )。56.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A. 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B. 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 C.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 D.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57. 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58. 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59. 某市工业企业201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8年1月 A. 一日 B. 一个月 C. 一年 D. 一年零一个月 60.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C.组数的多少不同 D.组距的大小不同 61.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62.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A.平均数离差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63. 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o 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 64.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日,则调查期限为31()。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65.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量 C.销售额 B.人口数 D.出勤率 66. 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o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C.确定调查单位 67. 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D.确定调查时限 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o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68. 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 C.简单算术平均法 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69. 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o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 B.匚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70. 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 于()。 A.不连续性典型调查 C.连续性全面调查 B.连续性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71.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C.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D.变异指标 72.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o A. OWrWl B. TWrWl C. -l A. 105% B. 104. 76% C. 5% D. 4. 76% 74. 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8人、296人和301人。 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应用()计算。 A.首末折半法 C.几何平均法 B.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76. 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B.企业工人按性别分组 D.居民家庭按城镇与农村分组 77. 全而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的划分依据是()。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78. 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o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79. 抽样误差是指()0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80.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81. 某地区进行牲畜调查,按2000年1月1日情况进行登记,呈报截止时间为2000年2月1日,则1 月1日至2月1日这一时间称为()。 A.调查时间 C.标准时间 B.调查时限 D.客观时间 82. 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全面性原则 C.随机性原则 B.灵活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83. 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 检验,这是()o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84. 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人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85. 调查时间是指()o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的期限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86.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87. 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 B.关系是对等的 C.都是给定的量 D. 一个是白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88. 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A. 全而调查 B.抽样凋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1. 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有()o 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农产量调查 E. 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2.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 人口按地区分组 3. 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 A. 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 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 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o 二、多项选择题D.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 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4.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o A.商品零售量指数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E. 单位成本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教 5. 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 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6.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o A. 两者都是非全而调查 B. 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 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 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 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 7. 下而哪些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 C.人口按民族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职工按身高分组 B.教师按收入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8. 在组距数列中,关于组中值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有()o A. 是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 当各组内标志值均匀分布时,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 在开口组中无法确定 D. 在开口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 是该组的上限值 9. 在工业普查中,()。 A.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 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 10.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产品销售量指数 C.工业总产出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D.消费者价格指数 11. 下列属于调查方式中,属于非全而调查的是()。 A.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E.普查 B.典型调查 D.定期统计报表 12. 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o A.某地区人口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13.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14. 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o A. 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 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 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 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15.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o A.劳动生产率指数 C.销售量总指数 E.单位成本总指数 B,产量总指数 D.价格总指数 16. 统计整理的方法是()。 A.统计分组 C.划分经济类型 E.编制统计表 B.统计汇总 D.检验统计资料 17. 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 A.可以连续计数 C.只能间断计数 E.与时期长短有关 B.与时期长短无关 D.可以直接相加 18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A.样木单位数B.样本指标 C.全及指标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19. 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o A.综合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20. 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 B.平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21. A. 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一致的有()o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D.农产量调查 E.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22.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人口密度 C.人口自然增长率 B.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E.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23. 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A. 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B. 各组的频率大于0 C. 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D. 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E. 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24. 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 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25.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职工按工龄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26.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受各组频数和频率的影响 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 27.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是()。 B.样本指标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A.样本单位数 Co全及指标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28.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零售量指数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E.单位成本指数 29. 在工业普查中,( )。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30. 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B.何一个I: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B.商品零售额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A.工人按出勤率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31.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32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A.算术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方程式法 D.调和平均法 E.加权平均法 33. 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有()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农产量调查 E.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34. 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A. 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B. 各组的频率大于0 C. 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D. 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E. 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35.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校毕业生人数 C.某农场拖拉机台数 D.某企业某月产品产量 E.某企业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36. 直线回归分析中()。 A.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B.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C. 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D. 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o E. 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37. 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o A. 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 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 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E. 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8.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职工按工龄分组 C. 人口按民族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39 .计算变异指标可以()o A.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B.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 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 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 40.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综合指数 D.定基指数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A.个体指数 C平均指数 E.环比指数 41.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o B.劳动生产率 单位产品成本 D.人口总数 A.工业增加值 C. E.资金利税率 42.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o A.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 C.工人按工资分组 B.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组 D.学生按性别分组 E.企业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43.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指标的有()o A.人口密度 B.某市医院病床数与该市人口数之比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我国男性人口数与全国人口总数之比 E.甲地区工业总产值与乙地区工业总产值之比 44. 工人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50+80r。这意味着 A. 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130元 B. 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时,工人工资平均提高80元 C. 劳动生产率增加1000元时,工人工资提高130元 D. 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时,工人工资为80元 E. 当月工资为210元时,劳动生产率为2000元 45. 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46.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职工按工龄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47 .计算变异指标可以()。 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 48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o ( ) B. I: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C.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 E.环比指数 49. 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o 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 1 B.人口出生率为14.3% 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 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13%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 50. 在下列哪些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51. 动态数列分析中,反映现象速度变化的指标有()o A.发展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E.增长量及平均增长量 52. 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D.人就是组平均数 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53. 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o A. 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 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 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 D. 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旧索 三、判断题 1. 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2. 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J) 3.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X ) 4. 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J ). 5.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 6.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X ) 7. 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每个单位在某个品质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一般水平的综合指 标。(J ) 8. 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J ) 9.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或对比的因素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J ) 10. 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 ) 11.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X ) 12. 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X ) 13.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J ) 14. 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报告期。(\") 15. 在动态数列中,时期数列各指标数值是能够直接相加的。(\") 16. 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 于全而调查。(X ) 17. 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18. 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 小。(J) 19. 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X) 20. 若将2000-2014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V) 21. 在全面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X ) 22.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X ) 23.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木,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 3%,则成本降低计 划的超额1%完成。(X ) 24. 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X ) 25. 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X ) 26. 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7. 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X ) 28.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X ) 29. 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X ) 30.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X ) 31. 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 (V ) 32. 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X ) 33. 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X ) 34.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J ) 35.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最末期的定期发展速度,因此定基发展速度必大于各期的环比发 展速度。 (X ) 36. 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顷) 37.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X) 38.39.40.41.42.43.44.45.46.47.(V ) 48.49.50.51.52.53.54.55.56.57.58.59.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J) 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J) 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X ) 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J ) <2与抽样调查的划分依据是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X )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分组标志。(\")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 增长量一报告期水平一基期水平,因此增长量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X) 一个工人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X) 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X) 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全及指标。(X ) 在综合指数中,要求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J ) 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J )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划分依据是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而。(X )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分组标志。(J )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一基期水平,因此增长量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X ) 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划分分组界限,其核心问题是分组标志的选择。(J ) 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o (V ) (甲)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 0。 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60. 某企业各月的产品产量属于时点指标。(X) 61.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103%X 102%X 107%X 105%)-100^60( V ) 62. 总指数包括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X ) 63.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X ) 64. 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 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X ) 65. 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 调查。(V ) 66. 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J ) 67.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J ) 68. 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X ) 69. 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V ) 70. 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 时间。(X ) 四、计算分析题 1. 某企业工人人数及工资资料如下表: 2Q13 年 月工资额(元) 技术工 辅助工 合计 11800 11000 11480 工人敷(人) 150 100 250 20000 10S00 11430 2014 年 月工费元) 工人数(人) 200 300 500 工人类别 要求:(1)根据资料计算工人人数结构相对数; (2)分析各工种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均有提高,但全厂工人的月工资额却下降了,其原因 是什么? 答案: (1)眼据公式,靖构相体部分体全部段值• 100% 工人类别 技术工 辅助工 合计 150 100 J250 20】3年 工人数《人) 比重(%) 60 40 100 200 300 500 2014 年 IAtt(人, 比KK) 40 60 100 (2)技术工人利辅助工人的月工费■ 2014年比2013年均有提腐.但全厂全体工人的平均 工威却下降了 50元.其原代是工人的堵构发生了变化.月工资U较离的技术工人占全体工人 致的比重由60,下降为40%.顽月 工资■(较修的辅助工人占全体工人敷的比重由40K提高 到 60%. 2. 从一批零件中抽取200件进行测验,其中合格品188件。 要求:(1)计算该批零件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2)按95. 45%的可靠程度(z=2)对该批零件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答案: 2 ) 4. ■邛,・2 X 0 . 0 】 7 = ,土 =0. 94 ±0.034 =90.6% -97.4% 则技95.45%的可BS«(z-2>做批等件合格率的区间估计范围在90.6机一 97.4%之 间. 3. 根据5位同学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计算出如下资料: n \"5 〉】了 TO K* ■ 310 j\" J 370 y1 «20700 〉】jry ■ 2740 试:(1)编制以学习时间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计算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解释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 答案: (1) (ft 直 til El 万程为 y ・■ a + bx 2740-^X40X310 b ----------- - ---------- ---------- --- : -------- ■ 5. 20 眼:一土《£打 370-g X401 - -1 a • v - hr ■ ; X 310 J 5 — 5. 20 X 甘 X 40 • 20. 403 0W学习时间和学习成埔之间的ftttlflllia方程为y, —20.40 + 5. 20J 0 . 0 3 4 《 (2>学习时间勺学习成M之间的枸关泰敷・ 2740 — ; X 40 X 310 5 Jg - ! X 40'・ ^0700 一 y X 3101 •0. 96 说明学习时间,牝1成赋y之间\"在肴向度壬柚美美泉. 4. 某企业2014年定额流动资金占有的资料如下: 月份 1 2 3 4 5 S 10 12 月末定额流助资金(万元) 298 300 354 311 280 290 330 368 2013年年末定额流动资金为320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定额流动资金上半年和下半年平均占有额和全年平均占有额。 答案: 上半年平均占有额=(320/2 + 298 + 300 + 354 + 31 】+ 280 + 290/2)/6 =308(万元〉 下半年平均占有额=(290 + 330/2 • 4 + 330 + 368/2 • 2〉/(4 + 2) =323(万元) 全年平均占有« =308 + 323/2=315.5(万元) 5. 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原理》成绩如下: 57 75 76 89 89 82 71 89 49 97 60 64 84 81 90 57 86 67 65 83 87 81 76 81 75 54 72 78 73 79 70 87 72 87 86 82 68 95 85 61 试将以上资料按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分以上整理成次数分布表,并计算各组的频数与频率。 答案: 成绩次数分布表 人数《人〉 颇率(%〉 60分以下 4 10 60—70 分 6 15 70-80 分 11 28 80 — 90 分 17 43 9。分以上 5 合,十 40 100 6. 某销售部门有两个小组,各有8名销售员。某月每人销售的产品数量(件)如下: 第一组:45 50 58 60 70 80 90 100 第二组:67 69 70 73 78 79 80 83 要求:根据资料分别计算两组销售员的平均月销售量,并比较哪一组的平均数代表更好。 答案: 45 + 5。• 58 + 60 +70 + 80 + 90 + 100 ” =18.24 8 -69. 13 (1 67 + 69 > 70+ 73 卜 78+79 + 80 + 83 “ ---- ------- - -------- V ---------- - 一74. 88 件 n -』)・ ・5・5l 、 ・-0. 26 7. 某机构想要估计某城市成人每周的纸质书籍阅读时长,他们按照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了 100 人,其每周纸质书籍阅读时长的平均值为2. 5小时,标准差为2o 试以95. 45%的概率(z=2)估计该城市成人每周纸质书籍阅读时长的区间范围。 答案: 〃 =—=■一. ■ »0.02 a. ==Ot 07 c 2 - 2X0. 02-=0. 04 J 石 1。。 J ± 8.某企业生产3种产品,价格和产量数据资料如下: XL. Q 厂no ft* -0. 04.2. 5 + 0. (M) ■ (2. 46 〜2. ■(2. 5 54) 价格(元) 产脸 报皆期 13500 11000 4000 15UO0 10200 WOO: m位 A B C 件 个 千克 基期 8 to ■ - 1 ! 6 报告期 8.5 |] S 试计算:该企业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答案: 产 为 g • 212g) W,h, 价格总指敬为・ 2Vi A. M3700 [泌 uu 无们外 350809 T IM 9.已知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2013年年末人口数如下表所示: 人口总•敷(万人) 其中g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130642 69728 66344 要求:根据资料计算2013年我国两类性别人口所占的比重和人口密度指标,并说明所计算的两个指 标分别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答案: 人口比重(%) 人口忘.万人) 其中,劣性人口 女F人口 136072 697Z8 <;•. HI 100 人口密度人/公里 141.74 51.24 佃.兀 网类性别人n所占的比重为结构flj对指怵•人口密ft招标为强度初对指杯・ 10.从某年级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50名学生,对会计学课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得知其 平均分数为75. 6分,样本标准差10分,试以95. 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 围。 答案: 10 10 =厂1.4112 VM ^5(1 △ 2XL4il2«2.8286 i*2 9 i 14,^75.6 12. 8286 以% 45%的心保/nrt M断全年级学生号试成博的区间花凶为77 g 43分 之何. H.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 商品精育额\"J儿) 基期 甲 乙; 丙 报告期 1! 13: :::: 2 B 0 10 15 20; 商品种类 单位 价格提高% 9k 件 块 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答案: H壬贤L5 102 5{士 105% 十 100 财 11 + 13+22 102. 22% 10 + 15+20 Ulf价格晚劫影响州化部注动的知甘跖46 T A 1 (万元) 12. 某地区人口数从2000年起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截止2005年人口数为2100万。该地区 2000 年人均粮食产量为700斤,到2005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 试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2000年-2005年发展速度。 答案: (1H1 M 2g 邮—人 n^Bti 2000 q 人口 曲戳 L . ] &)孑 *2008(万人) (2>HM 2000 年和 2005WitA产fih 2000 <|粮食— 人均产UtXQ人数71川乂2。08・30.56(亿斤〉 2005件段汽总.产H 人均产印♦总人R=800X2100^ 168(亿斤) (3)2000—2005 粮食做产展廊度, 119.52肱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 , 30-35, 35-40, 40-45, 45-50,和频率, 编制次数分布表。 (2) 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车间人工生产情况。 (3) 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 答案: 计算出各组的频数(1)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次教分布表为, 按目加工零件数分粗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合计 工人败(人) 7 8 9 10 6 40 频率(%) 17.5 20.0 22.5 25.0 15.0 100.0 (2)分组标志为•加工零件数”,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日加工等件数最少和尽多的工人仅 占工人兑数的17.5%和15%,中间占大多数工人.所以整个车间生产情况正常. 14. 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选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45%(z=2)时,可否认为这批产 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 答案: 764(1-07041 V loo △L M 0 2 X 0. 0196 = 0. 039 p士 Ap—04i0. 039 即 0. —0.0196 :•不能认为废品率不超6% 15. 某农贸市场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基期 AU 报齿期 8齿价元/斤 乎曾价元/斤 200 400 100 A B C 2 5 10 2.5 6 12 300 300 120 分别计算三种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额总指数及变动绝对额。 答案: Spoqi 750 + 1800+1440 600+1500+1200 120.91% 变动绝对额,Zfhq,一 >物中=3990-3300=690 辑骨,总指数= Ep^qi 600+1500+1200 .二…, Ijpo qa 400+2000 +1000 变动绝对额‘Zpgi-Epg。= 3990-3400= 590 比土 £|)皿_75。+ 1800+1440一~ 心 销告 IB 总 指数- Z pg: 400 顷 00+100()7 变动ftXt® : 2:P: qi - UpoMc =3990-3400 = 590 16.某企业2005年至2010年化肥产量资料如下: 4时 W 化肥产■(万吨) 200S 年 2006 •十一五”期间 2008 2007 2009 2010 300 定慕增长It(万吨) 35 50 环比发展速«(%> 110 10S 95 要求: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的数字补齐。 答案: 时 间 瓦商菁祯浦1厂 定嘛增长量《万吨) 外比发展速度(%〉 2005 年 300 330 30 110 -十. 2006 2007 335 35 101.5 ■五”观划期何 2008 350 50 104.5 2009 2010 367.5 349. 1 器 67.5 105 49. 125 95 17.某企业三种产品总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 名称 甲 乙 丙 I' 总成本(万元) 基期 100 501 50 产Rt增加% 20 2 5 报告期 120 46 1 60 试计算(1)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 本; (2)总成木指数及总成本的变动绝对额。 答案: L2X1004-E02> )I CSX W ,(, 一赤一 111. 13% 由J产枇增长而增加的总同,为8 kp <|< — iJpn<|h — 231。21()- 21( h 元) 100450 +6() 120±16±60226 100+50+60 210 e % - 企流本变动倦对Sh Xp^h ~ £PQL226—21Qc [6(万元) 18. 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 资料如下: 口产m件) 1112。 20—30 30—40 4 —50 : 工人数 18 39 31 捶 ________________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答案: L 6 /nr7 订w值右出-2虫时『前了待-x3i+(4矿 细7】,x讶 V 18 + 39 + 31 + 12 7. 13《件) • ■ 9. 6 ri ocn _ c孩 9* ••=<1 T 1 w H =SS:0%m=O, 267 36 一±・而》90,】$ 了心 m f 因为V4BZ财.所以中也的n产w史仃代M 19. 根据某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Y 189。— 535500 = 3L I =174. 15 xy =9318 n ~ 7 要求:(1)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 当销售额为500万元,利润率为多少?。 答案: 9318-y x 1890X31.1 ]g. 6 = --------- % ---------- = -------------- : ---------- = 0.0365 、丁 一535500 — 1890尸 。- y - b.r - 0. 0365 X r - 5. 41 所以,回归方程为a --5. 41+0.0365x 即*当钥仲独增加I万元时•钥督利润率平均增加Q.Q365%. (2)当 了 n 500 元时,乂 = 一 5.41 + 0.0365工■ - 5. 41 + 0. 03650 X 58 - 12. X% 20.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 甲 乙 而 单位成本 15 20 30 2010年总成本 2100 3000 |IS00 2011年.Q产用 215 ,75 50 试指出哪一年的总平均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答案: …5舍季章软5 20】I年平均成本;・专U - f ZJ5 十了5 + 5Q 号耒24^?*殴迎■ W 31《元〉 216 + 75 + 50 2010 均成卒高.因为2010 q的企成本中.机位成本高的乙产品楹本・呕高于 2011蚯・盛成20加4 0成本额伺F2011砰0成本.I峋砰的产・侃持不实,故2010 均 应本商于201】年. 19.检查五位同学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情况,调查资料整理如下: £丁=仲 Vr1 -370 »=310 】y-2O7OD >巧=”40 要求:(1)计算学习时数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说明两变量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2)建立学习成绩倚学习时数的直线回归方程。 答案: 19.“)学习时间与学习14缱之间的相关系敷: \"一5X274O-4OX31O \"5 X 370TO*)(5 X 20700- 310*〉 =0. 96 r-0. 96.说明学习时间和成播之间存在高度iE相关. <2>®宜铤何归方18寸・十M 、”>\"一»眼 5 X 2740 - 40/310 — »」公)・ 5 X 370 - 40 ■、. 40 5. 2X答 故学习时何和学习成M之间的fttt/fW的为4Q+5.2I 20.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商品 1隼位 甲 乙 万件 万公斤 #价(元) 2009 年 50 I5Q 201()年 60 160 2009 年 8 12 珈。年 10 14 要求:(1)计算销售量指数、销售价格指数; (2)计算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的变动额。 答案: 20. NA% =2200 “5\"*。|^ =畿・扣5 仙虢=懿5&33% 2 P.Q. =2340 云,,牛=2400 ,129.09% fflftR 的增加 l»=2fM0 — 2200=64。万元 23.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45 26 29 42 43 41 31 36 36 44 36 40 49 37 34 37 47 25 33 43 38 42 32 34 38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 30-35, 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答案: (1) 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次数分布表为: 46 43 39 35 35-40, 40-45, 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 按日加工零件孜分组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工人数(人》 颇率(%) 13 6 9 8 4 30 1 10 20 30 27 13 100 合 计 (2>早均日产策三=年#=睹 =38.17(件〉 24.在某乡2万亩水稻中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400亩,得知平均亩产量为609斤,样本标准差为80 斤。要求以95. 45%(z=2)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范围o (15分) 答案: — 20000.〃 =10。・.了 - 6Q9 斤 b = 80・== =£=也=4 Vn v^tOO 样本平均误荟小, 允许误芨=理了 =2X4—8 平均亩产他围士 6。9 - 8 < ; <609 + 8即601—617(斤) 总产 11 量S1601X20000 - 617 X 20000 即 1202—1234(万斤〉 25.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年份 粗食产雄(万斤) 2002 年 434 2003 年 472 2004 年 516 2005 年 618 1 2006 年 618 要求:(1)试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量。 (2)如果从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 到什么水平?(15分) 答案: < Dlt« M 果如 I- & I 年 价 fft食产8H万斤) 2002 俳 434 2003 年 472; 108.76 2004 年 516 109.32 2005 邮 584 113. 18 2006 坪 618 105. K2 环比发僵讳度《%) 平均牧■ V」彪・4林斤) (或平均增长削金踹冬;睬§ ?世丑y四 ⑵如果从2006 26. 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75 82 71 60 88 97 90 84 86 87 75 73 79 76 76 85 72 68 95 76 89 92 58 81 54 65 76 7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 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 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 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20分) 答案: (1) 成 绩 60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合 计 职工人数 3 <6 16 12 :4 40 , 100 频率《%) 7.5 15 37.5 30 10 (2) 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 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 平均成绩: (4) 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77分,说 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7. 某企业第二季度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月 份 ;4 5 6 产僮(千件》 3 4 5 单位成本《元〉 73 69 68 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 少?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 答案: (1)计算结果如下: 月份 产IH千件hr 3 单位成本(元 73 69 68 210 ■ — 2. 50 50— X J21 i] ° r xy 9 16 25 50 219 27fi 340 835 5 •:6 4 5 12 * M 合计 Sxy ----- 835 — ^ X12X210 h ■ --------- ・ 3 邺产fit饲堵in 100。件时.单位成卒平均下降2.50元. it 6上12# = !乂210 —2・S)・8O n 3 3 位成本俺产■的fl残回13方W为M・80-2.5g 《2>肖产,为loooo件时.即g・io,代入回nzrWi >,-80-2.5x10-55(元) 20 .根据下列资料计算: 产 产品名称 计“位 1 报告期 2400 120 电位价格(元) 基期 4 - 500 ,基期 甲 乙 件 台 2000- 100 报告期 =;5 450 (1) 产量指数及产量变化对总产值的影响; (2) 价格指数及价格变化对总产值的影响。 答案: 分)设产靖为q.价格为\"。W 1分朋着示星IWN报告期. 产,指散;=汕=2妙?<4二12。%迎.丝丝g 痂贝 2400X44-100X500 58000 由于产Hill加而增加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