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卷第1期 技术物理教学 Vo1.20 No.1 Mar.2O12 2012年O3月 TECHNICAL PHYSICS TEACHING 单摆周期公式的来源和推导 程旭健 (浙江省武义第二中学321203) 本文介绍了单摆周期公式发现的历史,并提供了 点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以及沿光滑平面或曲 种较简单的、接近惠更斯时代知识背景的推导方法。 面所作的约束运动,并证明了在大摆动下约束在旋轮 一一问题的缘起 我们在上《单摆》这一节课,讲到《单摆振动的 周期》这部分时,一般用实验演示单摆振动的周期与 振幅、摆长、摆球的质量、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接下去, 很多老师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1629--1695)经 过实验得出单摆的周期公式T=2 。但教材上只是 说惠更斯“研究了单摆的振动”,并没有明确提到从“实 验中总结出”。那么,历史上惠更斯是否用实验得出 这个公式的?还是从理论中推算出来的? 二历史的回顾 据说在1583年,十九岁的伽利略(1564--1642) 在比萨教堂祈祷时注意到摆动着的大油灯,他利用 自己的脉搏来测定摆的周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但 现在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受到怀疑,因为比萨大教堂所 保留的许多相关历史文献都表明该吊灯是在伽利略 二十三岁那年才首次安装的。专家指出,伽利略是于 1602年注意到单摆运动的等时性,不过伽利略误认为 在大摆动条件下等时性也成立,他说: “物体从直立 圆环上任一点落到最低位置的时间相同。”随后吉多 彼得做实验发现这个结论与实验不符,伽利略解释说 可能是由于摩擦力” 。伽利略从实验中得出单摆周期 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他还指出周期与摆球质量无 关。他说: “因此我取两个球,一个是铅的而另一个 是软木的,前者比后者重100多倍,用两根4或5库 比特长的等长细线把它们悬挂起来、把每一个球从铅 直位置拉到旁边,我在同一时刻放开它们,它们就沿 着以这些等长线为半径的圆周下落,穿过铅垂位置, 并且沿同一路径返回。” 最早系统地研究单摆的是惠根斯(Christiaan Huygens)。dj于当时实验技术条件的落后,重力加 速度在惠根斯之前是很难精确测出来的,所以惠更斯 不可能从实验中总结山或猜山单摆周期公式的系数 2 y/".事实上,反过来重力加速度是1659年惠更斯根 据单摆周期公式首次精确测出来的。他在巴黎用一个 周惠更斯期为2s的单摆(即秒摆),测出摆长为3.0565 英尺,从而计算出g=9.2m/s 。 惠更斯于1657年取得了关于摆钟的专利权。惠 更斯最伟大的著作《摆式时钟或用于时钟上的摆的运 动的几何证明》于1673年在巴黎问世。这本书共分5 部分,第一与或第五部分讨论时钟,第二部分讨论质 线上的物体等时降落的性质,第 部分建立渐屈线理 论,第四部分解决了复摆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系统 地研究约束运动的论著。 1659年,在对单摆的研究中,他导小了摆动周 期和沿着摆的长从静止开始的自由落体时间之间的关 系。他发表在《摆式时钟或用于时钟上的摆的运动的 几何证明》第四部分的结果,相当于T=2 Ji。在推 导过程中,惠更斯使用了一个忽略周期与摆幅相关性 的一个近似。这样引入的误差在小的摆幅下可以忽略 伸1 0 中学物理中与惠更斯有关的内容还有弹性碰撞理 论、向心力理论、光的波动说。从方法上看,惠更斯 沿着伽利略开创的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道路继续 前进。和伽利略在物理研究中所采用的相对简单的数 学工具相比较,惠更斯把无穷小几何方法带进了力学 领域。 三单摆周期公式的简单推导 如今,普通物理教材中单摆周期公式的推导是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微分方程知识得 的,但惠更斯推 导单摆周期公式时(1659年),牛顿第二定律还未发 表,惠更斯尚未学会莱布尼兹式的微积分,他使用的 是旧的无穷小几何方法。我们能否也用较简单原始的 方法推出单摆周期公式呢?让我们尝试一下。 思路一:单摆周期公式是在小振幅条件下得出的。 而圆弧越来越小就越来越接近一段直线,那么能否用 一段圆上的弦代替圆弧,从而简化为物体沿光滑斜面 下滑的运动?当时伽利略已提出了等末速度假设:静 止的物体不论是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还是沿不同倾斜 度的斜面从同一高度下落,它们到达末端时具有相同 的速度。这实质上相当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另外由伽 利略的斜面实验可知物体沿斜面下滑的运动和自由落 体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据此我们很容易推出a=gsin , ・ l23 ・ 第2O卷 学习交流 基'于因子分析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王民川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450007)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对本校计算科学 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 专业2009级的58名同学两学期16门成绩进行具体 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 实例分析,找出影响该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方 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子分析Hf在许多变量 面冈子,确定决定性冈素,分别为数学专业能力、记 中找}}I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凶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 忆概括能力、数学基础能力、英语能力、体育能力五 归人一个凶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 个冈子。根据阏子得分对学生成绩做出一个客观、综 关系的假设。 合的评价,清楚地反映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差异。 一1 因子分析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是通过研究多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的 引言 年大学生活的学习成绩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生活 内部依赖关系,找 能综合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变量, 的记录,这些记录基本反映了该生四年的学习情况, 这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测量的。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 但在大部分高校教学管理中,需要科学的对学生成绩 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 进行综合评价。在目前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中, 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大多数学校都用加权平均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该方法 各个因子间互不相关,所有变量都可以表示成公 都存在两个缺点:一是掩盖了学生的个性;二是不能 共凶子的线性组合。凶子分析的目的就是减少变量的 对学生做 客观评价。因此研究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 数目,用少数的因子代替所有变量去分析整个问题。 非常必要,而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恰恰符合要 设有N个样本,P个指标, = …X, ,, 为随机变量, 求。 二因子分析方法 要寻找的公因子为, l=a】 +a2 ),,贝0模型 +…+aim +占1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 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 2=a2 +a2 +…+a2mFm+占2 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 并且t=J ,则周期T=4t=2× 。 这个结果却是错的。问题m在哪里?圆弧越来越短 时,长度不是越来越接近弦长吗?这没有错,关键 而据速度的定义 : 在线的倾斜度。斜线(斜面)的倾斜度是恒定的,则 a=gsin oh是恒定的。而圆弧上各点的倾角 贝0 dt:v d(一1)=一=7=_ , : 从l。处(即 。)下落所用的时间 仁一 0一去 , 是各点不同的,则 很小时a=gsin 0一 0= 也各点不同,近似与弧长1成正比。所以不能把物体 沿短圆弧的运动近似看作沿斜面的运动。 小时,sin0。 0。 /0 sin ≈0= 代 R人上式,得 c--- t一 从而T=4t:2 思路二:我们直接来求物体沿网弧运动的时间。 据伽利略的等末速度假设(实即机械能守恒定律), Vg 这个推导方法用的是伽利略的等末速度假设和简 单的微积分,未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微分方程。与通 常普通物理教材中的推导过程相比,也许更接近惠更 斯当时的推导方式。 可得速度v:、 4 !(粤)一I1 2( o】。 ・ l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