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本科培养计划

来源:二三娱乐


通信工程学院

College of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通信工程学院是由原吉林工业大学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原长春邮电学院的通信工程系整合组建的。学院面向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等学科领域,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要求,全面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突出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保持特色的原则,使学生具有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学院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支持、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现有20余个学生社团组织。几年来,在全国和省内组织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创业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成绩优异,多次获得个人和团体多项大奖,这此成绩的取得增强了毕业生的灵活性和竞争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经过50多年的辛勤建设,学院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而且拥有先进完善的实验系统及仪器设备,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院现设有通信工程、测控与通信仪器、控制科学与工程、光通信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等5个教学系和2个教学中心。学院现有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181人。其中,含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24人,副教授65人,高级工程师11人。中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2人,现有教师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25人。

学院现设有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并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5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前2个专业同时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另设有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予权专业。近年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多项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及一批横向科研任务,科研成果斐然。现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学院所设的各个专业都是通信与信息领域的急需专业,尽管近几年每年招生数量750人左右,但毕业生在人材市场上始终供不应求,大多就业在通信信息领域、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电子信息通信行业等其它相关部门。目前,在校的本科生3058人,硕士生429人,博士生89人。2004年本科生毕业就业率为97%,保送研究生率为8%,考取研究生率为18%。学院现已成为我国培养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仪器科学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备仪器科学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成为信息和通信及仪器科学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与制造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仪器科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接受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领域中遇到的研究、运用、规划、设计制造和管理及营销等问题的能力;

3.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培养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4.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6.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和养护身体的运动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毅力顽强,掌握初步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现代传感技术,自动化仪表,测试技术基础,微弱信号检测原理,单片机原理,智能仪器、虚拟仪器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程序设计与编程课程设计、专业实验、传感器综合实验、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设计。

主要专业实验:测试与检测、数字图像通信、数字信号处理、虚拟仪器实验等专业实验。 四、学制 一般为四年。 五、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

六、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97.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2.5学分,实践教学37学分,课外培养计划8学分。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3 3 2 6 2 学时 42 42 30 60 32 其 中 实验 8 上机 22 1 3 1 2 3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短3 一 2 4 6 1 短 5 二 6 短7 三 备注 8 课外8 课外8 课外6 课外36 内 外 内 外 03125001 03125002 031250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普必08296001 通修教课 07193004-5 育07193011 课07193014 程 07393044 07194005-6 学08152003 科必08152004 基修础课 08252066 课08252099 程 08252058 08252059 08252112 08252063 08252061 08252101 08152111 中国近代史纲要 邓小平理论和03125004 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125005-6 形势与政策Ⅰ-Ⅱ 05191001-4 大学外语BⅠ-Ⅳ 04192001-4 体育 Ⅰ-Ⅳ 大学计算机基础 高等数学BⅠ-Ⅱ 线性代数B 概率与数理统计B 概率统计课程实验 大学物理BⅠ-Ⅱ 16 288 4 128 4 72 9 144 3 54 3.5 56 0.5 16 7 120 07394007-8 大学物理实验BⅠ- Ⅱ 1.5 54 07295002 00190001 选修课 08297007 07193032 08241013 08152001 08352125 08352126 08152002 普通化学及实验B 军事理论 3 2 48 32 工程图学C 工程力学 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 电子技术实验 信号与系统 模拟电子电路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2.5 40 3 4 1 1 4 3 3 54 64 34 64 48 48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5 40 程序设计与编程 3.5 56 误差理论 高频电子技术 通信原理AⅠ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 测试技术基础A 弱信号检测理论 2.5 40 3 2 3 4 2 48 32 48 64 32 4.5 72 3.5 56 课外16 4 4 1 1 4 4 4 1 1 +习题40 +习题12 +习题12 +16实验演示 +16实验演示 课外4 4.5 4.5 3 3.5 0.5 3.5 3.5 3 2 1 0.5 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导书(要求学生在七大类课程中选修,总计选修不能少于8学分) 34 4 14 12 6 10 12 4 2 10 10 2.5 20 3 4 1 1 4 3 3 3 2 3 4 2 分散 进行 2.5 36 36 3.5 2.5 4.5 3.5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2 3 3 2 3 2 2 3 2 2 学时 32 48 48 32 48 32 32 48 36 32 其 中 实验 8 4 6 6 6 6 8 6 8 12 6 8 6 4 6 2 上机 8 1 2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短3 一 4 2 3 3 短 5 二 2 3 2 2 6 3 2 2 短7 三 2 备注 8 任选8学分 内 外 内 外 08252065 08252064 07152056 数据库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磁场与电磁波B 光电器件及应用 机械设计B 专业外语 计算机通信 自动控制原理B 数字通信原理 近代传感技术 学科 选基修础课 课程 08252104 08297015 08152110 08152016 08252097 08252069 08252113 08252114 智能仪器 必修课 08252116 数字图像通信 08252117 自动化仪表 08252115 虚拟仪器与测试系统设计 08152014 电视原理 08152057 现代通信网 08252122 计算机控制装置 08252123 CCD原理及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08252121 及应用 08252119 在线检测技术 08252120 DSP及其应用 媒体新技术教授讲座 08552142 多像处理新技术教授讲座 08552133 图08552134 通信新技术教授讲座 弱信号检测教授讲座 08552135 微2.5 40 2 32 2.5 2 2.5 40 2 32 2.5 2 2 1 1 1 1 2.5 40 2 32 2.5 2 专业教育课选程 修课 2.5 40 2 2 2 2 1 1 1 1 32 32 32 32 16 16 16 16 2.5 2 2 任选7学分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计划表

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00690001 00690002 00690003 大类共同环节 00690004 08490003 08452004 08452005 08452006 08452007 08452012 08452022 专业实践环节 08452021 08452023 08452008 08452009 合 计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公益劳动 毕业教育 金工实习C 电子工艺实习 电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认识实习 计算机程序编程课程设计 传感器综合实验 LabVIEW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课程设计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学分 0 3 0 0 2 2 2 2 1 1 2 2 2 2 16 37 周数 1 3 1 1 2 2 2 2 1 1 2 2 2 2 16 40 建议修读学期 1 1 1-6 8 短1 短2 4 短2 短2 短2 短3 7 8 8 7,8 集中或分散进行 分散进行 分散进行 覆盖一年,其中第七学期分散进行 备 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

纵向结构 普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 业 课 合 计 实践教学环节 学时 1305 1004 272 2581 百分比 (%) 50.6 38.9 10.5 100 75.5 60 17 152.5 学分 百分比 (%) 49.5 39.3 11.2 100 必修课 选修课 合 计 课外培养计划 2197 384 2581 横向结构 学时 百分比 (%) 85.1 14.9 100 128.5 24 152.5 合计 学分 百分比 (%) 84.3 15.7 100 197.5学分 37学分 8学分

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自动化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备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科学与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控制科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信息处理等较宽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及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 4.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6.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机拖动、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系统辨识、系统工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路及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及编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控制系统专业课程设计、控制系统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计算机应用实验、电机拖动实验、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检测与仪表实验、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实验、系统仿真实验、运动控制实验、网络及多媒体实验等。

四、学制 一般为四年。 五、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合格标准

1.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94.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0.5学分,实践教学36学分,课外培养计划8学分。

自动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3 3 2 6 2 学时 42 42 30 60 32 其 中 实验 8 上机 22 1 3 1 2 3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短3 一 2 4 6 1 短 5 二 6 短7 三 备注 8 课外8 课外8 课外6 课外36 内 外 内 外 03125001 03125002 031250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邓小平理论和03125004 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125005-6 形势与政策Ⅰ-Ⅱ 05191001-4 大学外语BⅠ-Ⅳ 04192001-4 体育 Ⅰ-Ⅳ 普必通修教课 育课程 08296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外16 16 288 4 128 4 72 4 4 1 1 4 4 4 1 1 +习题40 +习题12 +习题12 +16实验演示 +16实验演示 课外4 07193004-5 高等数学BⅠ-Ⅱ 07193011 07193014 07393044 线性代数B 概率与数理统计B 概率统计课程实验 9 144 3 54 4.5 4.5 3 3.5 56 0.5 16 7 120 3.5 0.5 07194005-6 大学物理BⅠ-Ⅱ 3.5 3.5 3 2 07394007-8 大学物理实验BⅠ-Ⅱ 1.5 54 07295002 00190001 选修课 07193027 普通化学及实验B 军事理论 3 2 48 32 1 0.5 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导书(要求学生在七大类课程中选修,总计选修不能少于8学分) 08297007 工程图学 C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B 2.5 40 2.5 40 3.5 56 5 3 3 3 1 3 2 80 48 48 48 12 10 10 2.5 20 3 2 2.5 3.5 5 3 3 3 1 分散进行 08252066 程序设计与编程 08252093 电路 08241013 工程力学 08152003 模拟电子电路 学科必基修础课 课程 0815200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08352126 电子技术实验 08252063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8252094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08252095 电机拖动 08252096 自动控制原理A (双语) 08252112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08252098 现代控制理论 08252101 测试技术基础B 08252061 数字信号处理 36 36 48 10 32 8 3.5 56 12 8 4 2 2 2 4 64 32 32 32 8 8 6 4 4 3.5 4 2 2 2 4 64 12

自动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3 2 2 3 2 2 2 2 3 2 4 3 学时 48 32 32 48 32 32 32 32 48 32 64 48 其 中 实验 8 8 6 4 6 8 8 8 4 4 6 4 4 上机 8 8 4 6 1 2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短3 一 4 3 2 2 短 5 二 3 2 2 6 2 2 4 3 2 2 2 短7 三 3 3 备注 8 任选8 学分 内 外 内 外 08252064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252065 数据库应用技术 08252102 电路CAD 学科选基修础课 课程 专业教育课选程 修课 08297015 机械设计B 08252104 光电器件及应用 08152110 专业外语 08252105 VC语言程序设计 08252069 数字通信原理 08252060 通信原理B 08152006 数字图像处理 08152049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必修课 08152050 计算机控制系统 08252106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 2.5 40 08252107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08152051 工厂供电 08252108 可编程控制器 08252052 电器与电气控制 08252067 计算机网络技术(双语) 08252109 运动控制技术 08252053 模式识别 08152054 人工智能导论 08152055 系统工程导论 08552136 集散控制系统专题讲座 机器人控制技术 08552137 专题讲座 现代数字信号处08552138 理专题讲座 08552139 先进控制专题讲座 制技术专题讲座 08552140 DSP控故障诊断与容错08552141 控制专题讲座 1.5 24 2 2 2 2 2 2 32 32 32 32 32 32 1.5 24 1.5 24 1 1 1 1 1 1 16 16 16 16 16 16 2.5 1.5 2 2 2 10 1.5 1.5 1 1 1 1 1 1 任选7学 分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计划表

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00690001 00690002 00690003 大类共同环节 00690004 08490003 08452004 08452005 08452006 08452007 08452012 08452024 08452025 08452026 专业实践环节 08452027 08452028 08452029 08452008 08452009 合 计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公益劳动 毕业教育 金工实习C 电子工艺实习 电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认识实习 计算机程序编程课程设计 V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 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实验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综合实验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学分 0 3 0 0 2 2 2 2 1 1 1 1 1 2 2 1 2 16 39 周数 1 3 1 1 2 2 2 2 1 1 1 1 1 2 2 1 2 16 42 建议修读学期 1 1 1-6 8 短1 短2 4 短2 短2 短2 6 6 短3 短3 短3 短3 短3 7、8 集中或分散进行 分散进行 分散进行 分散进行 分散进行 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同步安排,分散进行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后分散进行,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同步安排 (覆盖一年)第7学期分散进行 备 注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

纵向结构 普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 业 课 合 计 实践教学环节 学时 1305 956 280 2541 百分比 (%) 51.3 37.6 11.1 100 75.5 57.5 17.5 150.5 学分 百分比 (%) 50.2 38.2 11.6 100 必修课 选修课 合 计 课外培养计划 2173 368 2541 横向结构 学时 百分比 (%) 85.5 15 100 127.5 23 150.5 学分 百分比 (%) 84.7 16 100 39 学分 8 学分 合 计 197.5学分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通信工程专门人材。

学生毕业后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网络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信息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设计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主要专业实践环节: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无线通信技术、通信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电子技术实验、数字微波与卫星通信、现代交换原理、数字通信、专业综合设计等。

四、学制 一般为四年 五、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达到本专业要求的总学分及各环节所要求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9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达150学分;实践教学达37学分;课外培养计划达到8学分。

通信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3 3 2 6 2 学时 42 42 30 60 32 其 中 实验 8 上机 22 1 3 1 2 3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短3 一 2 4 6 1 短 5 二 6 短7 三 备注 8 课外8 课外8 课外6 课外36 内 外 内 外 03125001 03125002 031250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普必通修教课 育课程 选修课 08297007 07193032 08252066 08152001 08152002 08152003 07252062 必学修科课 基础课程 08352125 08352126 08152004 08252058 08252063 08252059 08252061 08252070 08152005 选修课 08252065 08252064 08152012 中国近代史纲要 邓小平理论和03125004 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125005-6 形势与政策Ⅰ-Ⅱ 05191001-4 大学外语BⅠ-Ⅳ 04192001-4 体育 Ⅰ-Ⅳ 08296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16 288 4 4 9 3 3 128 72 144 54 54 07193004-5 高等数学BⅠ-Ⅱ 07193011 07193014 07393044 线性代数B 概率与数理统计B 概率统计课程实验 0.5 16 7 120 07194005-6 大学物理BⅠ-Ⅱ 07394007-8 大学物理实验BⅠ- Ⅱ 1.5 54 07295002 00190001 普通化学及实验B 军事理论 3 2 48 32 工程图学C 程序设计与编程 电路分析基础 信号与系统 模拟电子电路 电磁场与电磁波A 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 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高频电子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通信原理AⅠ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网理论基础 信息论基础 数据库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2.5 40 3.5 56 4 4 3 1 1 3 3 3 4 3 2 2 3 3 64 64 48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B 2.5 40 3.5 56 48 48 32 32 48 48 课外16 4 4 1 1 4 4 4 1 1 3 +习题40 +习题12 +习题12 +16实验演示 +16实验演示 课外4 4.5 4.5 3 0.5 3.5 3.5 3 2 1 0.5 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导书(要求学生在七大类课程中选修,总计选修不能少于8学分) 8 10 10 2.5 20 8 1 3 3 3 3 4 3 2 2.5 3.5 4 2 3 4 3 1 分散 进行 3.5 34 34 36 36 48 14 48 10 64 12 8 8 任选8学分 4.5 72 12 4.5 通信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选修课 专业教育课选课 程 修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2 2 2 2 2 2 2 2 3 2 2 2 2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4 学时 32 32 36 32 32 32 32 32 48 32 32 32 32 48 48 48 48 32 32 其 中 实验 上机 1 2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短一 3 4 2 2 短 二 5 2 2 3 2 2 2 2 6 2 2 2 2 2 2 3 2 2 2 2 2 2 4 短三 备注 7 2 2 3 3 3 2 2 2 2 2 2 2 2 8 任选8学分 任选8学分 内 外 内 外 08252112 08152110 08252069 08152008 08152009 08152010 08152011 08152013 08252097 08152006 08152007 08252145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专业外语 数字通信原理 微波技术基础 天线理论(双语) 通信原理AⅡ 现代滤波器理论 现代无线通信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B 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双语) 计算机网 计算机网(双语) 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数字微波与卫星通信 现代交换原理 光通信原理B 面向对象技术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EDA技术及应用 通信系统中软件仿真技术 Java技术 嵌入式技术及其应用 无线局域网技术 电信管理网 DSP技术及在通信中的应用 无线信道空、时处理技术 宽带CDMA通信 宽带通信基础 接入网技术 IP技术及其应用 智能网概论 多媒体通信技术 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VC++编程入门与提高(双语) VB编程入门与提高 通信专业综合设计 6 6 6 4 4 8 8 8 6 8 二选一 必修课 08252146 08252118 08252071 08252072 07252073 08152025 08252075 08252076 08252077 08252074 08152018 08152022 08252078 08152026 08152017 08152019 08152020 08152021 08152023 08152024 08252124 08252103 08352127 08352128 32 12 32 10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8 8 32 14 32 12 32 32 64 64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计划表

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00690001 00690002 00690003 大类共同环节 08490003 08452001 08452002 08452003 00690004 08452007 08452012 08452013 08452014 专业实践环节 08452015 08452016 08452017 08452008 08452009 合 计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公益劳动 金工实习C 电信工艺实习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毕业教育 认识实习 计算机程序编程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实验 通信软件技术综合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验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学分 0 3 0 2 2 2 2 0 1 1 2 1 1 1 1 2 16 37 周数 1 3 1 2 2 2 2 1 1 1 2 1 1 1 1 2 16 40 建议修读学期 1 1 1-6 短1 短1 短2 短3 8 短2 短2 短3 7 7 7 7 8 7,8 覆盖一年,其中第七学期分散进行 备 注 集中或分散进行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

纵向结构 普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 业 课 合 计 实践教学环节 学时 1305 926 304 2535 百分比 (%) 51.5 36.5 12 100 75.5 55.5 19 150 学分 百分比 (%) 50.3 37 12.7 100 必修课 选修课 合 计 课外培养计划 2151 384 2535 横向结构 学时 百分比 (%) 84.9 15.1 100 126 24 150 合计 学分 百分比 (%) 84 16 100 195学分 37 学分 8 学分

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信息工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通信、信息技术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其应用,管理与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系统与设备的基本处理能力。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继承、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三、主干学科及其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与编码理论、电子测量原理、DSP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随机数字信号处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DSP应用技术综合实验、信息处理与仿真综合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验、信息专业综合实验。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DSP原理及应用、电子测量原理、信息处理与仿真综合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验、信息专业综合实验。

四、学制 一般为四年 五、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9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达150学分;实践教学达37学分;课外培养计划达到8学分。

信息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3 3 2 6 2 学时 42 42 30 60 32 其 中 实验 上机 22 1 3 1 2 3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短3 一 2 4 6 1 短 5 二 6 短7 三 备注 8 课外8 课外8 课外6 课外36 内 外 内 外 03125001 03125002 03125003 031250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125005-6 形势与政策Ⅰ-Ⅱ 05191001-4 大学外语BⅠ-Ⅳ 04192001-4 体育 Ⅰ-Ⅳ 普必通修教课 育课程 08296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外16 16 288 4 128 4 72 4 4 1 1 4 4 4 1 1 +习题40 +习题12 +习题12 +16实验演示 +16实验演示 课外4 07193004-5 高等数学BⅠ-Ⅱ 07193011 07193014 07393044 线性代数B 概率与数理统计B 概率统计课程实验 9 144 3 54 4.5 4.5 3 3.5 56 0.5 16 7 120 3.5 0.5 07194005-6 大学物理BⅠ-Ⅱ 3.5 3.5 3 2 07394007-8 大学物理实验BⅠ-Ⅱ 1.5 54 54 07295002 00190001 选修课 08297007 07193027 08252066 08152001 08152002 学科必基修础课 课程 07252062 08152003 08352125 08352126 08152004 08252058 08252063 08252059 08252061 08252079 普通化学及实验B 军事理论 3 2 48 32 8 1 0.5 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导书(要求学生在七大类课程中选修,总计选修不能少于8学分) 工程图学C 2.5 40 8 10 10 2.5 1 3 3 3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B 2.5 40 程序设计与编程 电路分析基础 信号与系统 3.5 56 4 4 64 64 2.5 3.5 4 4 分散 进行 20 电磁场与电磁波A 3.5 56 模拟电子电路 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 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高频电子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通信原理AⅠ 数字信号处理 信息与编码理论 3 1 1 3 3 3 48 3.5 3 1 34 34 36 36 48 48 14 48 10 4.5 72 12 4 4 64 12 64 6 4.5 4 4

信息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2 3 2 2 2 2 2 2 2 2 2 3 2 学时 32 48 32 其 中 实验 上机 1 内 外 内 外 8 6 8 2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短3 一 1 1 4 2 3 短 5 二 2 2 2 2 3 6 2 2 2 2 2 2 短7 三 备注 8 任选8学 分 08252065 08252064 08252080 学科选基修础课 课程 08252081 08252112 08152110 08152027 08152028 08152029 08252069 08252083 08252097 必修课 08152032 08252084 08252085 数据库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嵌入式系统 电子设计CAD基础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专业外语 数据采集技术 弱信号检测技术 模式识别原理 数字通信原理 计算机软件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B 随机数字信号处理 DSP原理及应用 电子测量原理 32 20 32 32 32 32 32 36 6 6 32 10 48 32 6 3.5 56 24 3.5 56 10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6 6 4 3.5 3.5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任选8学 分 08252086 可编程逻辑器件 08152030 08252082 专业教育课选程 修课 检测与估值理论 数据压缩原理 08152031 多媒体技术 代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08152033 现08152034 差错控制编码 08152035 现代滤波理论与方法 08152036 语音信号处理 08152006 数字图像处理 08252068 计算机网络技术 08252124 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08552130 电子新技术教授讲座 08552131 信息新技术教授讲座 08552133 图像处理新技术教授讲座 08552132 现代信号处理教授讲座 32 14 16 16 16 16

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计划表

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00690001 00690002 00690003 大类共同环节 08490003 08452001 08452002 08452003 00690004 08452007 08452012 08452018 专业实践环节 08452019 08452017 08452011 08452008 08452009 合 计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公益劳动 金工实习C 电信工艺实习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毕业教育 认识实习 计算机程序编程课程设计 DSP应用技术综合实验 信息处理与仿真综合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验 信息专业综合实验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学分 0 3 0 2 2 2 2 0 1 1 2 1 1 2 2 16 37 周数 1 3 1 2 2 2 2 1 1 1 2 1 1 2 2 16 40 建议修读学期 1 1 1-6 短1 短1 短2 短3 8 短2 短2 7 短3 短3 7 8 7,8 覆盖一年,其中第七学期分散进行 备 注 集中或分散进行

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

纵向结构 普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 业 课 合 计 实践教学环节 学时 1305 910 320 2535 百分比 (%) 51.5 35.9 12.6 100 75.5 54.5 20 150 学分 百分比 (%) 50.4 36.3 13.3 100 必修课 选修课 合 计 课外培养计划 2151 384 2535 横向结构 学时 百分比 (%) 84.9 15.1 100 126 24 150 总计 学分 百分比 (%) 84 16 100 195学分 37学分 8学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通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光通信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光通信、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光学、电子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通信技术,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和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掌握光通信系统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了解光同步网技术和光纤接入网技术原理; 4.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产业发展 状况;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其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物理学、通信与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息光学基础、激光原理与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物理光学、通信原理、光通信原理、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综合实验、电信工艺实习、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程序编程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激光原理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等。

四、学制 一般为四年 五、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96学分,其中:理论教学达154学分;实践教学达34学分;课外培养计划达到8学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通信)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3 3 2 6 2 学时 42 42 30 60 32 其 中 实验 8 上机 22 1 3 1 2 3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短3 一 2 4 6 1 短 5 二 6 短7 三 备注 8 课外8 课外8 课外6 课外36 内 外 内 外 03125001 03125002 031250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邓小平理论和03125004 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125005-6 形势与政策Ⅰ-Ⅱ 05191001-4 大学外语BⅠ-Ⅳ 普必通修教课 育课程 04192001-4 体育 Ⅰ-Ⅳ 08296001 07193004-5 07193011 07193014 大学计算机基础 高等数学BⅠ-Ⅱ 线性代数B 概率与数理统计B 课外16 16 288 4 128 4 72 4 4 1 1 4 4 4 1 1 +习题40 +习题12 +习题12 +16实验演示 +16实验演示 课外4 9 144 3 54 4.5 4.5 3 3.5 56 7 120 3.5 07194005-6 大学物理BⅠ-Ⅱ 3.5 3.5 3 2 07394007-8 大学物理实验BⅠ- Ⅱ 1.5 54 07295002 00190001 选修课 08297007 07193032 07193034 07193033 08152001 08252066 08152002 学科必基修础课 课程 07252062 08152003 08352125 08352126 08152004 07252089 08252059 08252063 07252087 07252088 08252061 普通化学及实验B 军事理论 3 2 48 32 1 0.5 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导书(要求学生在七大类课程中选修,总计选修不能少于8学分) 工程图学C 2.5 40 40 16 16 64 56 64 56 48 10 10 2.5 1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B 2.5 矢量分析与场论 数理方程 电路分析基础 程序设计与编程 信号与系统 电磁场与电磁波A 模拟电子电路 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 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物理光学 通信原理AⅠ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信息光学基础 激光原理与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1 1 4 3.5 4 3.5 3 1 1 3 3 4.5 3 3 3 4 2.5 2 2 4 20 3.5 4 3.5 3 1 8 分散 进行 34 34 36 36 48 48 3 3 4.5 3 3 3 4 8 72 12 48 10 48 48 8 8 64 1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通信)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2 3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学时 32 48 32 32 30 32 32 32 32 32 36 32 48 其 中 实验 8 6 6 上机 8 1 2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短3 一 4 2 3 2 2 2 短 5 二 2 2 2 3 6 2 2 2 2 3 2 2 短7 三 3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备注 8 任选6学分 任选8学分 内 外 内 外 08252065 08252064 07152038 07152039 数据库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原子物理 量子力学 计算方法B 应用光学 编码理论基础 专业外语 信息论基础 非线性光学 数字通信原理 光谱学 自动控制原理B 光通信原理A 光纤通信新技术 光电子技术与器件 光纤传感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DSP技术及在通信中的应用 通信网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 接入网技术 语音信号处理 现代交换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 宽带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原理 数字图像处理 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光同步传输网 近代光学信息处理 学科选基修础课 课程 专业教育课选程 修课 07193026 07152040 08152037 08152110 08152005 07152041 08252069 07152042 08252097 07252090 必修课 07152043 07252091 07252092 08152012 08252078 08152048 08252068 08152020 08152036 08152046 08152047 08152019 08152015 08152006 08252124 07152044 07152045 32 48 36 48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50 10 8 6 8 4 32 1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通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计划表

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00690001 00690002 00690003 大类共同环节 08490003 08452001 08452002 08452003 00690004 08452007 08452012 07452020 专业实践环节 08452013 07452010 08452008 08452009 合 计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公益劳动 金工实习C 电信工艺实习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毕业教育 认识实习 计算机程序编程课程设计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光通信专业综合实验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学分 0 3 0 2 2 2 2 0 1 1 2 2 2 2 16 37 周数 1 3 1 2 2 2 2 1 1 1 2 2 2 2 16 40 建议修读学期 1 1 1-6 短1 短1 短2 短3 8 短2 短2 7 短3 7 8 7,8 集中或分散进行 分散进行 覆盖一年,其中第七学期分散进行 备 注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通信)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

纵向结构 普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 业 课 合 计 实践教学环节 学时 1305 974 262 2541 百分比 (%) 51.4 38.3 10.3 100 75.5 62.5 16 154 学分 百分比 (%) 49.0 40.6 10.4 100 必修课 选修课 合 计 课外培养计划 2189 352 2541 横向结构 学时 百分比 (%) 86.1 13.9 100 132 学分 百分比 (%) 85.7 14.3 100 196学分 22 154 总计 37学分 8学分

通信工程学院课外培养计划

类别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考核要求 校一等奖 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 负责组织社团活动或其它专题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其它社会实践活动 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1著 科技论文 科技活动 科研实践 全国性刊物2-3著,省级刊物1-2著 学年论文 参加学术性会议、论文被录入论文集 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独立完成一部分工作,并提交相应报告者 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 CAI课件、网络课件等制作并被采用 辅修二专业或二学位 获得证书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技能训练活动 英语、计算机或专业 等级考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达到规定成绩 达到规定成绩 获二级以上证书 获程序员证书 全国计算机软件考试、水平考试 获高级程序员证书 获系统分析员证书 普通话考试 第二外语四级 其它专业等级考试 获合格证书 达到规定成绩 获合格证书 一等奖 校级 二等奖 三等奖 竞赛、比赛 (含各类学科竞赛、文化、文文化活动 艺、体育比赛等) 省级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一等奖 国家级 二等奖 三等奖 参加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文字、文艺作品 其它 8次以上,提供详细记录 8篇以上,提供详细记录 公开发表每篇计1分,校报每5篇计1分 其它与专业相关的活动 校二等奖 校三等奖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提供证书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每篇论文 每篇论文 导师评定合格 每篇论文 由导师评定 结题鉴定 由名次确定 学分 3 2 1 1 2 1-2 3 1 1 1 1-3 2 1-2 3 2 1 2 3 4 5 2 3 2-3 3 2 1 5 4 3 7 6 5 1-2 1-2 1-3 1-3 负责单位 学 办 分团委 院学位委员会认定、教务办 学 办 分团委 教务办 学 办 分团委 教务办 学 办 分团委 学院 注:凡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计学分,不重复计学分。要求修满8学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