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教案例:家长来园接待案例
情况描述:张宸硕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喜欢跑来跑去,在椅子上坐不定,还很喜欢去招惹别的孩子,反正从吃饭、穿衣相对都比其他的孩子差一点,他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很关注,也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和调皮,经常对老师询问张宸硕的情况。又是新的一天,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幼儿园,开始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我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张宸硕来了,每次他与爸爸妈妈都要依依不舍的说再见,我一看,今天来的是妈妈,我就说:“张宸硕早张宸硕妈妈早,有没有告诉妈妈昨天我很棒的,自己穿衣服,塞衣服,老师还给你发了一个贴纸呢!”张宸硕妈妈就高兴的说:“真的吗?张宸硕,你真厉害!”我就说:“今天还要自己穿衣服对不对,吃饭也要吃的很快好吗?老师再给你贴花纸好不好?”张宸硕点点头,说:“妈妈,再见!”妈妈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分析与反思:早晨的来园接待是老师和幼儿一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老师和家长作简短接触的机会,早晨来园我们首先要与幼儿与家长热情的打招呼,快速回忆起孩子昨天在幼儿园的情况,例如在案例中我向张宸硕询问贴花纸的事情,其实在与孩子对话的时候,家长是很仔细的听着,他们就会知道昨天我的孩子表现的很好会穿衣服了,老师奖励他贴花纸,我的孩子进步了,妈妈听着是很高兴的,也
会信任这位老师。并且在最后也提出了今天希望和提示,让家长和孩子知道还有哪方面的不足。
幼儿园教学案例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定位
理解了教学目标的丰富内涵后,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步来展开。 1.根据任务落实发展要点
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要从主题脉络或社会培养的需要出发来寻求教育方向。它是成人的教育意志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2.根据观察结合儿童需要
向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步,就是要从儿童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师通过日常对儿童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观察来对第一步的思考进行完善的过程。只有把成人的教育意图与儿童当下的发展需求和水平结合起来,才能找到真正适宜的活动目标。
某教师为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设计了交通标志的教学活动,她把目标定位为“了解马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于是,不仅是红绿灯人行横道线等行人需要注意的交通标志,就连限速标志、禁停标志等有关汽车行驶的标志也成为她教学的重点内容。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之所以学了很多不必要的知识,正是因为教师在确定目标时只从成人的角度去考虑而没有对接儿童当下的需求造成的。如果把目标修改成让幼儿“了解一些在马路上应该遵
守的交通规则,那么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就会把握得更准确了。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或近期的兴趣点,及时发现教育的契机,才能使目标制订得更准确更适宜。 3.结合素材特点进行精确定仁
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三步,就是要深入分析活动内容的特点,对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精确定位,使儿童的发展方向更明确。 某教师在“小鬼显身手”的主题活动中,为达到让幼儿“体验自己的能力,促进自主发展”的目的,决定开展一个让幼儿自我服务的活动通过对幼儿当前的兴趣点进行解读,她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份简易的便当,于是“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份可口的饭菜”就成为该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而在分析便当的制作特点时,她发现艺术造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角度,于是“能合理地使用各种食物材料,有创意地设计饭菜造型”成为该活动的第二个目标,从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目标的精确定位能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层次递进,能让教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儿童发展的方向,使目标落到实处 (二)清楚表述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学目标准确的表述,对于整个活动的筹备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因此,教师在制订目标时需要字斟句酌,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心中的目标准确、到位地加以表述 1.教学目标表述的要求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要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1)突出现实性。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学活动制订的,所以它的表述应服务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能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引、调控和检测作用。
在大班美术活动“蚂蚁和西瓜”中,其活动目标:能正确使用水粉合作绘制西瓜;学习用简单的笔画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对活动中幼儿要学会使用水粉这种材料、要和同伴共同制作背景西瓜、要用简笔画的方式表现蚂蚁的动态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了在活动中要重点关注什么,也为教师随时检查幼儿的活动状况并进行及时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2)保证逻辑性。要保证目标表述的逻辑性,首先,要确定行为主体。当前,我们习惯于从儿童为学习主体的角度来思考目标的表述,比如,使用“能……”“了解……”等,而不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使幼儿让幼儿……”“提高幼儿……”等,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两种提法混淆在一起。其次,教师要注意每一句话前后的逻辑关系。比如,“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和“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前后两段的节奏”,虽然只相差了几个字,但目的大相径庭,前者意味着幼儿将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整首歌曲,而后者是要求幼儿用速度来区分歌曲中两个不同的段落。
(3)符合语法规范。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该包括四个要素,首先是要点明行为主体,如“幼儿要……,儿童应该……”等,其次是要说明行为活动,如唱出/数出/记住/辨别/比较等,再次是要确立行为标准,即学习者针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如“和
上音乐节拍”“正确拆装玩具中的电池等,最后,还可以加入行为条件,提示教师让儿童产生预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如根据音乐在读懂图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提示下等,根据上述理论,教师可以获得极具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的目标表述方式,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2.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
下面我们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来列举一些目标的表述方法。
(1)认知自标:包括对概念、信息的记忆、理解、掌握,以及对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反思等各种综合智力活动。此类教学目标一般
表述如下:
■在操作中感知电动玩具的共同特征—有电才会动。 ■能根据经验理解愉快、不高兴、愤怒等情绪 ■能理解故事内容,并记住故事中各种动物的特点 ■能根据所提供的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熟悉乐曲的旋律,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和内容。 ■能仔细观察和比较两种物体的异同
■认识国旗、国徽、国歌,了解这些是中国的象征,应该表示尊敬
(2)技能目标:既包含骨骼、肌肉的运动和协调,也包括完成某项任务时各种操作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此类教学目标一般表述如下:
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使用自创的符号进行记录。 ■能运用所提供的多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人物的五官 ■在练习双手抛的基础上,学会单手肩上投掷的基本动作。
■能在教师的提示下仔细观察图片的细节。
■能用较生动的语言讲述小刺猬的硬刺被烫卷又还原的原因。 ■能在游戏情境中尝试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根据音乐用动作来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
(3)情感态度目标:包含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如注意、意识、觉察接受等,对某些刺激做出的反应如认同、遵守、支持、参与、乐意承担、感到愉悦等,进行价值判断(如选择、辨别、决策、制订计划、权衡利弊等,个性和性格如大胆、内向、坚持、退缩、开朗、畏惧等。此类教学目标一般表述如下:
■能大胆参与戏剧活动,体验角色扮演的快乐。 ■对电动玩具有好奇心,乐意参与探索活动。 ■充分体验替换想象画带来的乐趣。 ■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体会中国象形文字的有趣,产生认识文字的兴趣。 ■敢于挑战游戏中的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能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参与竞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