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 通过朗读、借助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揭示课题
1.回顾学过的文言文,交流文言文阅读方法。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哪些文言文吗?谁来说一说
原来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多的文言文。那么你们还记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 2.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PPT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一起读课题 3.解题齐读
谁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4运用“( )氏之( )”自我介绍。
如果是王家的儿子,我们就称他为“王氏之子”,张家的儿子,我们就称他为“张氏之子”谁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呢?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PPT2)
1.初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
2.完成作业本P88第3题的第1小题。
(1)做完了吗?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段话吧。(PPT3)
(2)“诣”的意思选择哪一个?你是怎么知道“诣”的意思是拜访?(借助注释),你能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这是学习文言文很好的方法,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3)做对了吗?错的赶紧订正一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看着屏幕正确地读一读课文吧。 3.理清人物,明确称谓
(1)(PPT4)同学们,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板书:杨氏子 孔君平)
(2)其实,课文中还出现了对这两个人物的不同称谓,你找到了吗?(板书:君 夫子)
4.抓住人物,了解大意
(1)理清了人物,接下来请用上自己的学习方法自由地说说课文的大致意思 (2)说完了吗?谁来说说课文的大致意思?
重点交流理解:孔指以示儿曰 家禽 (3)理解了课文的大意,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课文。 5.读对停顿,读出韵味
了解了大意,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把停顿读正确了,请大家边读边用斜线标注停顿。 指名朗读 出示正确停顿校对(PPT5) 生自由朗读 去斜线个读、齐读(PPT6) 三、品味语言,聚焦“聪慧”
1.读着读着,你觉得整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1)划中心句,聚焦“聪慧”
指名回答 同意吗?用双横线画出来(PPT7)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甚聪慧) 甚:特别、十分、很
惠在这里是一个通假字,同“慧” 4.品读课文,从语言中感悟“甚聪慧”
过渡:那么他的聪明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
(PPT8)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慧”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体会体会。
预设一:“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板书:孔雀 家禽)
(1)杨氏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指名说,出示对话PPT9)
①指名读描写孔君平的语句,孔君平为什么会这样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君平?体会孔君平语言的风趣幽默(板书:语言风趣)。 ②指名读,读出风趣。
追问:面对孔君平这么幽默的话语,杨氏子应声答曰————。想一想: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 (2)合作朗读
这么风趣幽默的对话,一起连起来读一读。老师来读旁白部分、男生读孔君平的话、女生读杨氏子的话
(3)质疑:杨氏子为什么不直接说“孔雀非夫子家禽?”(出示PPT10:孔雀非夫子家禽?)
指名读、齐读 (4)我会说
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是黄君平、李君平,那杨氏之子该怎么说? 出示(PPT11):
(黄、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是夫子家 。” 指名两生说
四、多角度感受杨氏子的品质
1.除了“聪慧”,课文中还写到了杨氏子有哪些品质? 2.交流
(1)从“应声”中感受(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反应迅速……) (2)从“为设果,果有杨梅。”感受(懂得待客之道、有礼貌……) 五、尝试背诵
这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请大家自主尝试背诵 一起来背一背吧 五、课堂总结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PPT12)
板书: 21 杨氏之子
甚聪慧 杨氏子——杨梅——君家果 语言风趣
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