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债的影响因素

来源:二三娱乐
国债的影响因素

国债价格总的来说,是随着国债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国债价格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市场上的国债供过于求时,国债价格下跌,反之,国债价格则上涨。因此,分析国债价格变动的因素,可以从影响国债供求关系的因素中找到答案。影响债券包括目债供求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是否景气,对国债市场行情影响很大。当经济处于衰退时,市场利率下降,资金纷纷转向国债投资,国债价格也随之上升。

2.利率水平。债券是一种典型的利率商品,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高低与债券价格的涨跌有密切关系。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信贷紧缩,投资于国债的资金就减少,于是国债市价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信贷放宽,流入国债市场的资金就增加,需求增加,国债市价上升。国债的价格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成反比,即:利率上升,国债市价下跌;利率下降,国债市价上涨。

3.物价水平。物价的涨跌也会引起国债价格的变动。当物价上涨时,出于保值的考虑,人们会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或其他可认为保值的物品,国债供过于求,从而引起国债价格下跌。另外,物价上涨会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这时,中央银行会采取提高再贴现率等金融控制措施来平抑物价。这样,随着利息的上升,国债的收益率也会提高,而国债市价则随之下降。同样,在物价下跌时,预计利息下降,使国债的收益率降低,造成国债市价上涨。

4.新发国债的发行量。对市场来说,新发行的国债构成了提拱金融商品的一个要素。如果随着发行量达到一定程度,金融资产相应增加了,就不会给市场造成压力。然而,当新发国债的发行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打破国债市场供求平衡,使国情们格下跌。

5.财政收支状况。财政在整个年度内,有一直是盈余的情况,也有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当出现结余时,财政可以把结余资金存在银行;当财政处于赤字或短暂性的收不抵支时,可以依靠向社会发行公债而取得收支平衡。前一种情况使国债市价趋涨,后一种情况则使国债市价趋跌。

6.汇率。汇率变动对国债市价行情也有较大影响。当某种外汇升值时,就会吸引投资者购买以该种外汇标值的债券,使债券市价上涨;反之,当某种外汇贬值时,人们则抛出以该种外汇标值债券,债券市价下跌。

7.国债的期限长短。期限长短与票面利率同向变动,它通过影响票面利率直接影响着国债的发行价格。期限长本身就意味着不可测度的风险,只有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才能保证投资者有较大的收益。

8.金融政策。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力量的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工具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债市场行情。为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于信用扩张时,在市场上抛售债券,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当信用紧缩时,中央银行又从市场上买进债券,这时债券价格会上涨。 9.投机操纵。在债券包括国债交易中,人为的投机操纵会造成债券行情的波动。特别是证券市场刚建立的国家,由于市场规模小,人们对债券投资缺乏正确认识,加之法规不健全,因而使一些不法投机者有机可乘,以哄抬或压低价格的方式来操纵债券价格的涨跌。

10.债券的市场性。债券的市场性通常用买卖金额、交易次数、价格的稳定性来表示。市场性高的债券,其投资者资金比较安全,在投资者需要现金时也容易脱手转卖,这种债券可以把利率定得低一些,价格可高一些。市场性低的债券则应把发行价格定得低一些。

11.利息支付方式。利息支付方式通常有一次性付息和分次付息两种,分次付息相当于复利计息,一次性付息则有单利计息和复利计息两种。计息方式不同,债券的栗面利率及发行价格也不相同。通常复利计息债券的发行价格应定得高一些,单利计息的发行价格应定得低一些。

影响债券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市场利率水平决定债券价格高低。市场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市场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影响市场利率短期波动的因素有:银行存贷款利率水平、市场资金供给状况、人们对利率升降的预期等。长期来看,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决定市场利率运动的趋势。 总的来说,影响债券价值有两个层次的因素,一方面是内在因素,包括债券期限、票面利率、是否可赎回、税收待遇、流动性(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发债主体的信用度等;另一方面就是外在因素,包括供求状况、基础利率、市场利率风险(波动程度)、通货膨胀水平等因素。 表1:债券内部因素对债券价值的影响(变动方向以其他因素不变为前提) 影响因素 票面利率变动方向 越高 越长 税收越低(免税) 越好 等级越高 提前赎回可能性越高 期限 税收待遇 流动性 发债主体信用 若可赎回 对债券价值的影响 内在价值越高 内在价值变化的可能性和幅度越大 内在价值越大 内在价值越大 内在价值越大 内在价值越小 表2:债券外部因素对债券价值的影响

影响因素 供求状况 基础利率 市场利率风险 通胀水平 变动方向 供大于求 提高 越大 越高 对债券价值的影响 整体价值越低 整体价值降低 整体价值越低 整体价值越低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2007年7月21日央行宣布提高基准利率、大幅调低利息税政策一起推出之后,我国的债券市场行情应声下跌。两项政策的推出事实上就是改变了外部因素中的基础利率项,如果进一步考虑还会影响债券的供求状况。利息税从20%调到5%无疑提高了定期存款的吸引力,可能会抑制资金向债市流动,因此对债券的供求关系会有一定的影响。至于基础利率则可以从债券的定价原理出发来分析。

当基准利率提高时,投资者预期的收益率会相应提高,原因是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无风险收益,另一部分是风险溢价。基准利率的提高直接提高了无风险收益,不考虑其他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也会相应提高。所以投资者对债券的投资价值评估就会调低。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债券价值朝市场利率相反的方向变动。

要弄清哪些因素影响债券收益,首先应该知道债券收益的来源。对记账式国债而言,债券收益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利息收入,另一部分为价差收入(或者资本利得)。

利息收入决定于票面利率、付息周期、付息方式。票面利率越高,付息周期越短,越早取得利息收入则债券的利息收入的现值越大,因而利息收入部分也就越大。

影响价差收入的因素则比较复杂。市场利率、供求关系都会影响价差的收入,而且这些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较长期的债券可能会面临加息、减息等多种经济状况。一般而言,市场利率提高,债券的价值会下降,价差收入可能会为负;如果供大于求,则可能会引起债券价格的上扬。而在实际的市场中,远远比这些要复杂得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