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检测(初稿)

来源:二三娱乐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生物试题 2018.7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分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全卷共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说明:本卷共25个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了解食物中的各类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可以让我们的饮食观念更加科学,膳食结构更加合理。下列关于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肝脏中含有的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B.新鲜水果、蔬菜等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增强人的抵抗力 C.多吃芹菜、牛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预防肠癌的发生 D.青少年每天应多吃一些鸡蛋、牛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肺泡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 B.膈肌收缩肋间肌舒张时完成吸气

C.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D.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3.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中的一部分物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种细胞中只有③没有细胞核 B.①个体最小,能穿透血管壁 C.②数量最多,能吞噬细菌

D.③中含有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 4.下列急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A.静脉血管出血后应在伤口的远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 B.发现煤气中毒病人需要尽快将病人转移至空气流通场所

C.发现突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突然倒地不起时,应立即将病人扶起并移至安全处 D.对溺水导致呼吸暂时停止的患者可通过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5.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不需要经过部位是 A.肺动脉 B.肺静脉 C.右心房 D.下腔静脉

七年级生物 第1页(共8页)

6.如下图所示,甲、乙、丙是人体某器官内的三种血管,乙中血液流速最快,判断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

甲 乙 丙

A.乙→甲→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甲→乙→丙

7.结合右侧心脏解剖模式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主动脉,连通B B.③是肺静脉,共有4条

C.若从①处注水,则水从③处流出 D. D与②,B与①之间都有动脉瓣 8.下列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逐年增多,且出现低龄化倾向 B.坚持体育锻炼就不会有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C.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脂类物质沉淀到血管壁上 D.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膳食结构没有关系

9.科学家为了证明某一观点先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发育为成蛙;

实验二: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破坏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为成蛙。

这两个实验可证明①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②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个体的发育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新陈代谢④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A. 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下列关于人的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的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

B.大脑皮层上有调节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C.大脑的左右半球有神经纤维相互联系 D.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 11. 右图为大脑皮层部分功能区示意图,参与盲人“阅读”盲文这个过程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下列有关神经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中枢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B.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 C.一个神经中枢可调节人体某一项生理功能D.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高级神经中枢调控 13.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排尿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B.人体排尿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排尿反射受大脑的控制 D.脊髓高位截瘫患者无法完成排尿活动 14.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七年级生物 第2页(共8页)

A.条件反射可以使人或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B.条件反射一般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的反复结合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 D.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15.右图是人体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受试者的一条腿要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B.此类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属于低级的神经活动 C.若反射弧完整,则神经冲动产生并传导的路径是 5→1→3→2→4

D.若2受损,则受试者感受不到叩击的刺激,反射 不能实现

16.图一是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二是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主要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A.图中1、2、3、4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 B.睫状体可以调节2的曲度

C.图中5内分布有血管和色素细胞,相当于照相机中的暗室壁 D.图中6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17.左图是远处物体在某同学眼睛内成像的示意图,右图是该同学配戴眼镜后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同学是近视眼,该同学应配戴凸透镜 B.该同学是近视眼,该同学应配戴凹透镜 C.该同学是远视眼,该同学应配戴凸透镜 D.该同学是远视眼,该同学应配戴凹透镜 18.下列关于耳和听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听觉产生于耳蜗 B. 组成内耳的结构有鼓膜和听小骨 C. 鼓膜能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 D. 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嘴的同时堵耳 19.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下列关于皮肤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B.形成冷、热、触、痛等不同的感觉 C.具有排泄功能 D.能通过汗液的蒸发调节体温

七年级生物 第3页(共8页)

20.科学合理地用脑,能够充分发挥大脑的功能,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以下用脑方法不科学的一项是

A.劳逸结合,动静交替,长时间用脑后可进行一些体育活动 B.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可以交替安排文理科学习 C.保持健康心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保持平衡 D.考试前连续“开夜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1.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甲组绵羊 第一次处理 方法 注射脱毒病菌 结果 没有患炭疽 没有患炭疽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方法 注射强毒病菌 注射强毒病菌 结果 没有患炭疽 患炭疽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A.实验变量是病菌的毒性强弱

B.甲组绵羊不患炭疽的原因是体内产生了作用于炭疽杆菌的物质 C.乙组绵羊患炭疽是因为体内没有产生抗强毒病菌的物质 D.甲组绵羊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功能的理解错误的是

A.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 B.阻挡和抵抗所有病原体的侵入

C.帮助人体消除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 D.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23.器官移植自从诞生以来,拯救了无数的患者。但是我国的器官移植现状令人担忧,因为器官捐献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关于器官移植的认识错误的是 A.即使进行自体皮肤移植,也会发生排异反应 B.供者来源最好是与受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C.严禁器官买卖或变相买卖

D.活人捐献器官时一定要出于自愿,不能附加任何其他条件 24.当你在家中自行用药时,为了安全,必须考虑哪些因素?

①该药生产企业与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②该药是不是广告推荐的药品③该药的功能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④该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废旧电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杀手\"。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干电池可污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并造成永久性公害……下列关于废旧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描述是 A.废旧电池含有大量的铅、汞、镉等重金属 B.废旧电池无法回收再利用,应做填埋处理

C.科学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D.废旧电池如果随意丢弃,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七年级生物 第4页(共8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

说明:本卷共6个大题,共50分。需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6.(9分)将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你会感觉有甜味。为什么馒头在口腔内与唾液混合后就有了甜味呢?某同学在教材中“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实验的设计。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馒头碎屑/克 加入 物质 蒸馏水/毫升 唾液/毫升 搅拌程度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分钟 加入碘液后现象 A 5 2 0 充分 37 10 ① B 5 0 2 充分 37 10 ② C 5 0 2 充分 100 10 变蓝 D 5 0 2 充分 0 10 变蓝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 ,该成分消化的场所除口腔外,还有 。 (2)如果该同学的实验是成功的,那么表中①②现象分别应该 、 。出现②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3)该同学的探究方案中有几组对照实验? ,其中变量是温度的对照实验组是 。

(4)馒头碎屑的制作过程模拟了人体口腔内牙齿的咀嚼过程,搅拌过程模拟了舌的作用,以上两个过程都属于 消化。

(5)人体内的大消化腺除了唾液腺外,还有 。

27.(7分)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说来源于食物中的一些有机物。只有获得足够的能量之后,人体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同时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才能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请你结合下面人体对摄入的食物——“牛肉干”中的有机物利用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

七年级生物 第5页(共8页)

(1)若a、b、c、d表示人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则其中的b、c分别表示 、 。c过程主要发生在组织细胞的 中。

(2)根据摄入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分析图中的有机物X主要是 。 (3)图中①、②表示两种代谢废物,它们是 。 (4)③表示组织细胞进行c过程时释放的 。

(5)d表示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该过程叫做 。

28.(6分)右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它的结构包括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 (2)图中A、B表示形成尿液的两个基本过程,经过A过程形成的液体叫 。该液体与血液的主要区别是 。 (3)图中①内血液来自心脏的 (填心脏四腔之一),内流 血。

(4)⑦内液体与①内液体的主要区别是 。

29.(9分)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给患者本人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请你根据下面的图一: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纵坐标上的0.10表示每100克血液中含0.1克葡萄糖);图二: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和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生物 第6页(共8页)

(1)图一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人的典型特征,“三多”的具体表现是 。

(2)图一中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上升的原因是 。 (3)图二中的肝脏能把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 并储存起来,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时,肝脏又能把该物质转化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维持了血液中葡萄糖的相对稳定。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 等措施(写一条即可),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4)图二中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其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① 长约6米;② ③ 。

(5)图二中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经腺体内的 流入小肠,胰腺的内分泌部中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则直接进入 。 30.(10分)人体能够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依靠自身的调节功能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请你结合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其结构包括 两部分,其功能是 。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3)甲、乙两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检查后发现他们的脑部活动正常。为了检查他们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医生做了进一步的测试,结果如下表: 伤者 甲 乙

伤者蒙上眼睛所接受的测试 用针刺指尖 用针刺指尖 测试结果 感觉痛但没有缩手 立刻缩手但完全不知有 针刺及缩手动作的发生 七年级生物 第7页(共8页)

请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甲、乙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分别是脊髓的 、 。 (4)人在吃梅、看梅和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但这些反射现象是有区别的。其中完成吃梅流唾液的神经中枢与完成吮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一样,位于 中;完成看梅流 ,这种反射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

(5)儿童和青少年身高的增长主要受 激素调节,该种激素在睡眠时分泌的量比觉醒时多得多,因此充足睡眠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身高的增长。

(6)毒品能损害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大,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使人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甚至会因失去理智而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远离毒品的最好办法是 。 31.(9分)今年春季,一种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疾病在我们潍坊部分县市的中小学校园内发生。

引起该类疾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诺如病毒的微生物。该病毒属于肠道类病毒,儿童为易感人群,典型症状为高热、呕吐与拉肚子,发病初期的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类似,但是感染诺如病毒的儿童不会出现流鼻涕、

咳嗽等症状。学校向卫生部门及时报告情况的同时,将出现上述症状的学生及时送医检查和治疗,避免了该类疾病在校园中的蔓延。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途径传播。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但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通常在1-3天内好转,大多数人可在一周内完全康复,而且不留后遗症,所以如果不幸感染诺如病毒,也不必过于担心。

请你结合上述资料分析回答:

(1)从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分析,导致人患病的诺如病毒和流感病毒称为 。按照传播途径不同,由诺如病毒引起的非细菌性胃肠炎属于 传染病。

(2)诺如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 细胞能产生抵抗该病毒的 ,形成由 共同组成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 (3)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流感,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疫苗相当于刺激人体产生免疫物质的 。

(4)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学校方面采取的“早报告、早送医”等措施属于 。日常生活中不吃生冷食物、食物尽可能煮熟,对病人用过的餐具等进行消毒等措施属于 。

七年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生物 第8页(共8页)

唾液的感受器位于眼球中的 上;而谈梅时流唾液这种反射是能够对

第Ⅰ卷 选择题

1—5 CDDCB 6—10 ACABB 11—15 CADDD 16—20 BBCBD 21—25 ABAD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9分)

(1)淀粉(或糖类) 小肠

(2)变蓝 不变蓝 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 (3)三组 B和C、B和D(或BC和BD) (4)物理性 (5)肝脏和胰腺(缺一不可)

27.(7分)

(1)吸收 呼吸作用(或氧化分解) 线粒体 (2)氨基酸 (3)水和二氧化碳(可颠倒) (4)能量 (5)排泄 28.(6分)

(1)②③④(漏写,错写,多写均不得分)

(2)原尿 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缺一不可) (3)左心室 动脉血

(4)⑦内氧气含量和尿素含量明显减少(二者缺一不可) 29.(9分)

(1)甲 多饮、多食、多尿(缺一不可)

(2)饭后大量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或饭后葡萄糖进入血液)

(3)糖原 避免劳累过度、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紧张等(答对一条即可) (4)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内有丰富毛细血管 (5) 导管 (腺体内)毛细血管 30.(10分)

(1)胞体和突起 受到刺激会产生并传到神经冲动 (2)反射 (3)灰质 白质

(4)脑干 视网膜 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5)生长 (6)永远不要去尝试 31.(9分)

(1)病原体 消化道

(2)淋巴 抗体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3)特异性 抗原 (4)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 七年级生物 第9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