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八年级 级 课7.2弹力 题 知识与技能 目标 教学过程与方法目目标 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科 主备人 物理 制定日期 执教人 课型 使用时间 新授 1. 理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3.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通过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个人修订 第一步 课前检查 回顾旧知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 答案:①改变物体运动状态,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第二步 引课示标、明确方向 导入新课: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面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用力分别压弹簧、拉橡皮筋、挤压橡皮泥、捏面团;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示标: 1. 理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3.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处理方式】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教师提炼本节关键目标词并板书 1 / 4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案设计 第三步 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任务一:弹力 【范围】:自学课本6页第二自然段《弹力》有关内容 【时间】:3min 【要求】:理解并掌握:(1)形变及弹性形变(2)塑性形变 自学检测 1 完成课本第8页 课后题第一题 思考课件三个问题,总结弹力产生条件, 弹力产生的条件:(1)_______ (2)_________ 补充: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弹力______ ______ ______ 讨论交流1: 弹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处理方式】 小组讨论 跟踪练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常坚硬的物体间产生弹力时并无形变发生 B.两个物体间只要有接触就会产生形变 C.有形变不一定会产生弹力 D.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弹性形变 任务二:弹簧测力计 【范围】:自学课本6页第3自然段《弹簧测力计》有关内容 【时间】:3min 【要求】:理解并掌握:(1)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类型 握力计 弹簧秤 托盘秤 跟踪练习 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正确是( ) A.弹簧测力计根据弹簧受到外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原理制成的 B.弹簧测力计一般都有量程,没有分度值 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一定要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D.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标尺的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 第四步 班级交流、释疑升华 2 / 4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案设计 【处理方式】 小组交流 ,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总结两条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要求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2)认清分度值; (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第五步 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形变:能自行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第六步 实战演练、当堂达标 导训 P5 随堂练习1-3 P1-6基础达标 1、弹性 塑性 2、弹力 3、弹簧测力计:原理 使用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板书 设计 3 / 4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案设计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