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指南
通过收集、整理、编写了《深度访谈指南》,以供系全体教师学习、理解,并早做准备。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在评估过程的现场考察阶段,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进⾏⼝头交流,⽤以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法。深度访谈法是⼀种⽆结构的、直接的、个⼈的访谈法,专家通常会采⽤追问法来掌握其需要了解的问题。
评估专家根据事先在“状态数据库”、“院长汇报”以及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学校薄弱环节的核⼼问题,以学院领导、各部门中层领导、管理⼈员、教师、⾏政⼈员、学⽣等作为被访谈对象,对被访谈对象作启发式的交谈与询问,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学校⼈才培育⼯作的实际情况,以达到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探究成因及解决问题的⽬的。深度访谈的结果将对评估产⽣直接⽽重要的影响。
评估中,不同学校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深度访谈的对象、询问的问题及重点也应不同,专家将视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深度访谈的内容及访谈对象,所以⽆法事先掌握访谈的题⽬。有时专家为证实某⼀问题,会从多个⽅⾯去了解,所以所问的问题不⼀定就是被访者负责的⼯作或内容。虽然不能预先了解访谈的题⽬,但能通过做好充分的准备⼯作,就可以在评估过程中更好、更准确地回答专家的问题。⼀、访谈准备⼯作总体上要注意的问题:
1、要了解专家深度访谈的问题范围(访谈的要点),认真阅读有关深度访谈的相关⽂件,根据⽂件中的访谈要点作准备。
2、要学习评估新⽅案以及16号⽂,掌握其内涵与实质,并溶⼊到⽇常的⼈才培养⼯作中去。(要注意评估⽅案指标体系中各关键评估要素的说明,从中了解在⼈才培养⼯作中对各关键评估要素的要求)3、要掌握学校的概况,特别是与办学条件相关的各项指标情况及其相应的内容,防⽌⼝径不统⼀。
(例如校园是由哪⼏部分组成,⾯积有多⼤、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等等),特别是与⾃⼰⼯作、学习相关的内容要熟悉。了解学校发展规划、⽬标。
4、要掌握与⾃⼰⼯作、学习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情况。5、深⼊了解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对本职⼯作内的事情要熟知。
6、为了能回答专家从侧⾯想了解证实的问题,对⾮本职⼯作但与本职⼯作相关的情况、制度等内容应有所了解。
7、要顾全⼤局,注意维护学校的形象,不要把个⼈情绪带到访谈中去。如果不是很清晰知道的⾮本职⼯作的或与⾃⾝⽆关的事情,可以如实回答说不了解,切忌回答出与实际不符或个⼈主观猜测的内容。⼆、评估⼯作中专家深度访谈内容(问题)的侧重点:以下内容供参考(⼀)校区领导:
1、区域经济(或企业、⾏业)发展对校区所设专业所培养的⼈才需要情况。
2、办学⽬标与定位,⼈才培养⼯作的理念。校区发展建设的规划,您对⽬标实现可能性作怎样的估计?依据是什么?
3、校区对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创新⼈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领导班⼦建设和中层⼲部队伍建设等⽅⾯做出哪些具体决策,效果如何?
4、校区在经费收⼊及对⼈才培养⼯作的投⼊⽅⾯的情况。校区是怎样分配资源(经费、教职⼯、场地设施、⼈员引进聘⽤、奖励、奖助学⾦)?
5、校区近年来的改⾰措施及效果,校区领导对⾼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下⼀步⼯作思路。
6、校区领导班⼦的事业⼼和进取⼼情况,中层⼲部精神⾯貌状况,教职员⼯爱岗敬业状况。7、校区发展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8、结合您的分⼯,谈谈您所主管的⼯作或部门的现实情况,您认为重点应抓好哪⼏项⼯作,优先顺序如何?⽬前的成效如何?下⼀步⼯作思路。
9、您是如何监控⼯作过程的?抓哪些主要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获取?试举例说明。10、学校教学中⼼地位落实情况。(⼆)⼈事部负责⼈:
1、校区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所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如分配制度改⾰;中青年⾻⼲教师、专业带头
⼈的评定、引进、培养、奖励措施;新教师的培养;兼职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及下企业实践等的政策)。
2、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平,教师到企业进⾏实践锻炼情况及社会服务情况。学⽣对师资的认可度。3、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情况。
4、校区师资队伍结构情况、⾏政、教学、学⽣管理队伍情况。5、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建设设想。6、学院、校区在引进⼈才⽅⾯的主要措施。(三)教务正副部长:(教务部⼯作⼈员)
1、组织机构、⼈员分⼯、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件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管理、考试与学籍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2、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分⼯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学⽣和师资管理⽅⾯)。
3、教学质量管理状况;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与实施状况(包括⽬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的事实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本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估计(包括⼈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机制、主要措施,怎样实施,执⾏的效果)。
4、实践教学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内、外实训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为地区或⾏业服务状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件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管理、实践教学运⾏管理、技能考核、校企合作机制、“双证书”⼯程实施情况、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提⾼、⽣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实训设备管理、技能鉴定站(点)的履盖率、⼯学结合模式的推⾏情况、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与成效。5、专业(群)建设与改⾰思路。
6、课程体系与内容改⾰的思路;课程建设对于学⽣职业能⼒和素质培养的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主要教学⽅法/⼿段、考核⽅法的改⾰及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课程(含实践课)体系与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的状况。7、省级、校级精品(重点)课程建设思路与成效。
8、学⽣顶岗实习的落实情况,⼯学结合开展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情况。9、教师(包括校内专任、校内外兼课、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
10、从侧⾯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平,教师到企业进⾏实践锻炼情况,校企合作情况,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及社会服务情况,向教学⼀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措施情况,学⽣对师资的认可度等师资⽅⾯的问题。11、学籍管理与奖惩制度实施状况。12、学校教学中⼼地位落实情况。(四)财务部负责⼈:
1、近3年教育事业费及专项经费拨款、学费收缴、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决算、⽇常教学经费、师资培训经费、图书资料费、教研教改经费、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的经费投⼊状态。2、经费收⼊与⽀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作设想。(五)系、部实(验)训⼯作的管理⼲部及管理⼈员:
1、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是多少?⽣均数有多少?近3年教学仪器设备增长与更新和现代技术含量提⾼情况。
2、实验室、实训基地、计算机、语⾳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情况(包括设备及使⽤、为社会服务等)和利⽤率。(六)督导⼈员:
1、相关质量监控制度及运⾏情况、效果。
2、与其它职能部门(教务处、系部)的分⼯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3、校区在教学⽅⾯的情况(包括两建情况、教科研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团队素质与结构等⽅⾯的情况。
4、校区的督导⼯作是怎样开展的?(七)系主任和专业教研室主任:
1、⼈才需求社会调研,专业岗位群分析,专业建设和设置专业⽅向的情况,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思路,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情况。
2、专业职业能⼒、核⼼能⼒与核⼼课程,专业定位、专业培养⽬标和培养模式确定情况。(本专业
学⽣针对就业岗位的核⼼能⼒是什么?有哪些理论与实践课程来⽀撑?实践课程与能⼒训练是如何强化的?)3、本专业⼈才培养⽅案、教学计划是如何制订的?依据是什么?做过怎样的调研与论证?。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如何体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体现就业为导向、能⼒为本位的⼈才培养体系?4、专业建设所做的⼯作及其效果:专业教学计划体现⾼等职业教育特⾊和学校特⾊的情况,专业教学改⾰及试点⼯作的做法与阶段成果。
5、课程建设和课程总体结构落实培养⽬标的状况,教学内容、⽅法、⼿段改⾰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
题等课程建设所做的⼯作及其效果;课程考试/考核⽅式的改⾰情况及其效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设想。6、教学研究⽴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情况。
7、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和建设思路,教学团队建设(含双师型教师、新教师的培养)情况。8、系级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作情况与问题。质量控制的环节有哪些?
9、专业带头⼈应具备的素质和⼯作职责有哪些?
10、职业能⼒训练体系,职业能⼒测试和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学⽣顶岗实习(学⽣半年顶岗实习的落实与管理)及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例与质量)。
11、在素质教育⽅⾯,系⾥所做的⼯作及其效果,在就业指导与服务⽅⾯系⾥开展的⼯作及其效果,系内教学和学⽣⼯作的分⼯与配合状况。
12、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实践教学环节运⾏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3、校企合作、⼯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包括为地区或⾏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情况)。
14、本专业学⽣的就业情况如何?⽤⼈单位的评价怎样?学⽣的反馈意见如何?
15、本专业的⼈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你对本专业的发展何思路?(⼋)“两课教研室”主任(教师):
1、“两课”、“就业指导课”教学改⾰进展情况、效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2、谈谈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
3、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进⾏世界观、⼈⽣观、价值观⽅⾯的教育?(九)⾼教研究所负责⼈:
1、了解⾼职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法⼿段改⾰进展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2、了解研究成果及对本院⼈才培养⼯作指导的效果。(⼗)图书馆长及⼯作⼈员:
1、馆舍⾯积、藏书册数(含电⼦图书、适⽤图书册数)、阅览室座位数(含电⼦阅览室)及开放时间。
2、馆藏图书种类、内容的构成及⽐例,与本院所设专业的适应情况。
3、近3年图书册数与经费增长情况。图书⽣均年流通量、现代管理技术应⽤情况。(⼗⼀)学⽣⼯作部负责⼈:(学⽣管理⼈员)
1、学⽣管理⼯作的组织机构、⼈员分⼯、全校学⽣管理组织系统构成。2、学⽣管理规章制度建⽴与执⾏情况,两级管理⼯作的开展情况。
3、班主任及辅导员⼯作状况、⽇常思想教育⼯作开展状况;在学风建设和教学信息反馈⽅⾯所做的⼯作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勤⼯俭学的困难学⽣资助及贷款⼯作情况,奖学⾦的发放情况。(⼗⼆)招⽣就业指导部负责⼈:(管理⼈员)
1、学⽣就业岗位情况(专业对⼝率,⼯资⽔平)、师资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情况、社会技能培训开展情况、师⽣获奖情况。
2、开拓⽣源市场和招⽣宣传⼯作状况;近3年招⽣计划及其完成情况;录取新⽣报到率;新⽣素质调研⼯作开展情况。
3、相关职能部门分⼯及配合情况(学⽣及学⽣宿舍管理;体育、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的组织与管
理等)。
4、就业指导⼯作⽅⾯:机构设⽴的时间、组织机构与⼈员分⼯、相关制度、开展的主要⼯作及其效
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才市场需求调研和毕业⽣跟踪调研状况;开拓就业市场状况;学⽣就业咨询指导⼯作状况;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分⼯与配合状况,与全校各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分⼯与配合状况;近3年毕业⽣⼀次就业率。5、社会、家长对学校及学⽣质量的评价。企业(⾏业)及社会对学校的回报情况。(⼗三)宣传部负责⼈:(管理⼈员)
1、校区有没有进⾏过师德师风问卷调查?谈谈校区教师的整体素质情况。2、当前的师德师风,存在哪些不⾜?校区采取了哪些提⾼师德师风的具体措施?3、与学⼯、团委、⼯会在校园⽂化建设⽅⾯做了哪些⼯作?4、校区在地⽅上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如何?(⼗四)保卫部负责⼈:(管理⼈员)
1、你认为校区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哪些?校区采取了什么措施?2、⽬前教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如何应对?3、⽬前学⽣中议论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如何应对?4、有⽆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涉及的部门、⼈员是否清楚?有⽆演练?
5、近年来校区是否发⽣过较严重的,影响校园安全稳定或违规办学的事件?校区怎样处置的?效果如何?有哪些经验教训?(⼗五)团委负责⼈:
1、学⽣社团的组成、管理情况,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学⽣课外活动情况。2、⼴播站的管理情况。3、学⽣会及团组织建设情况。(⼗六)继续教育中⼼:
1、校区在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开展情况。校区在职业培训及鉴定⽅⾯的情况。2、对社会服务⽅⾯的情况(包括对外培训、校企合作)。
3、校区在强化学⽣职业能⼒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职业能⼒训练体系,职业能⼒测试和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例与质量)。
4、校区的职业鉴定站具备哪些类型(别)的鉴定资格,在所具备的资格中对本院所设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证书的覆盖情况。(⼗七)⼼理咨询教师:
1、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理健康教育⽂件精神的实施状况。2、开展⼤学⽣⼼理素质调研的基本情况。3、⼼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及建设情况。
4、学⽣⼼理健康状态的基本估计,⼯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体育教研室主任:
1、学校体育教师数量、结构、素质的基本情况。
2、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状况,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与学校其它职能部门的分⼯配合关系。
3、近3年实施《⼤学⽣体质健康标准》状况,近3年《⼤学⽣体育合格标准》通过率。4、⼼理健康课的开设与建设情况。
5、体育场馆、场地、体育设施情况。组织及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情况。(⼗九)专任教师:
1、⾼职教育观念、对16号⽂的理解与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2、对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纲的熟悉情况。
3、所任课程定位,学⽣就业岗位⼯作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有哪些,⾯向的⼯作岗位(群)能⼒、素质
要求,教学内容、⽅法、⼿段以及课程考试/考核⽅式的改⾰的做法及其效果,所任课程是如何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的。
4、校区强化学⽣职业能⼒训练的措施与效果。5、校区教学中⼼地位落实情况。
6、校区对教师进修、提⾼双师素质等师资培养⽅⾯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7、学⽣素质教育⼯作状况。
8、本⼈参加进修、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情况。
9、⾻⼲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作职责有哪些?本系(部)有哪些专业带头⼈(课程建设负责⼈)与⾻⼲教师?教师梯队建设情况如何?
10、校区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情况如何?
11、你认为校区在教学⽅⾯还存在什么问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思路。12、校区在教学研究⽴项与管理⽅⾯的政策有哪些,你所了解的校区教学研究成果有哪些?
13、作为专任教师,你认为在⼯作⽅⾯⽬前最⽋缺的是什么?怎样提⾼最有效?希望校区能给予怎样的⽀持?
14、校企合作情况。A:专业课教师:
15专业建设情况,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果?进⾏了哪些教学改⾰与试点?
16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校企合作、⼯学结合的情况。17专业课教师为地区或⾏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B:实践训练指导教师:
18实践训练在本专业⼈才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强化学⽣职业能⼒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
19实践教学体系建⽴与实施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实践教学环节运⾏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0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情况。C:基础部教师:
21有观念认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重在了解,没有必要⼀定要求学⽣过英语A、B级。请谈谈你的看法。22你所任课程的建设情况及相关的措施制度。
23你所任课程的作⽤,是着重培育学⽣哪⼀⽅⾯的能⼒?如何做好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衔接。24作为基础课教师,在学⽣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能做些什么⽅⾯的⼯作。
25校区在⿎励基础课教师学历、职称⽅⾯的提⾼有什么措施,你对此的看法如何?
26有的学⽣认为基础课对所学的专业或⽇后的就业没什么作⽤,对基础课的学习不重视,你是如何解决这⼀问题的?(⼆⼗)学⽣:
1、当年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并报考这所学校的?能谈谈你为什么报考这所学校或专业吗?结合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本校的各⽅⾯情况,谈谈你对这所学校的看法和意见。
2、你是否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标?如了解请简要说明,你所学的专业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岗位有什么?在获得⼀定⼯作经验后可升迁的职业岗位有什么?
3、⼊学后,有关教师是否对该专业的整体培养⽅案(⽽⾮科⽬课程进度)进⾏了详细介绍?你认为
是否有必要了解?你认为必须掌握的职业专门技术有哪⼀些?你认为将来从事职业⼯作的主要职业能⼒素质要求有哪⼀些?4、你认为在专业课程中,由具有⾏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任教⼤概占多少⽐例?通过教师讲
课,你感觉有多少教师有实际的⾏业⽅⾯的⼯作经验,上课时能理论联系实际?哪些课程是由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实践性课程⼀般是由什么教师任教?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给学⽣介绍与本专业相关⾏业的发展现状?如果有的话请你简要说明⾏业现状?
6、你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传授?能⼒培养?还是素质教育?
7、讲述⼀下教师在教学中运⽤多媒体教学情况。你所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的教学⽅法有哪⼀些?
8、你在本校学习期间,在以下的考试类型中你参加过哪些类型的考试?(理论课程考试、实验课程考试、实际技能考核、综合训练考试、与社会接轨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其他类型的考试)9、你在本校参加的课程考试采取的考试形式有以下的哪⼀些?(笔试、⾯试、操作、成果(作品)、竞赛、其它形式)
10、你认为任课教师的总体的教学质量如何?你们通过什么渠道反映对任课教师教学的意见?你对学院教学、学⽣管理、后勤服务、办学条件等⽅⾯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11、你在哪些校外实训基地进⾏过实习实训?到企业实习或⽣产认识有⼏次?有⽆专门的管理⼈员及指导教师?你们的校外的实习实训由什么⼈员进⾏指导?
12、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实训的情况,你认为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能否满⾜学习需要?对学校校内外的实践条件有什么看法或意见?
13、你有没有参加过学校(或专业)组织的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实际项⽬?
14、你所在专业应取得(或能考取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有哪些?你认为本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开展情况如何?是得到普遍重视,融⼊教学过程?还是只注重考试组织,但与教学脱节?或者没有得到重视,从未组织开展过相关⽅⾯的⼯作?15、你取得了哪些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