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外贸易摩擦

来源:二三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2期(总第138期) 山东纺织经济 中外贸易摩擦 胡齐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大连 1 1 602;5) 摘要:中国加入WTO后,中外贸易摩擦不断增多,面对这一现象要不仅分析其深层原因,更要 理性看待,而且还要尽可能削弱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不可避免;原因探索;理性看待;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3—0968(2o07)02—0013—03 Trade Fri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Hu Qj (Dongbei 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na 116023,China) Abstract:Since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there are more and more trade fri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Facing this phenomena,we'should not only analyze under-grounding cause,but also we need to take a rational perspective.What’S more,we have to spare no effort to weaken the bad impact of trade frictions on our economy. Key Words:inevitable,analyse,a rational perspective,dettlement 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利器,对出口的影响甚至超过 中外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 反倾销。发达国家还通过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不 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手段,不断设置新的贸易壁垒。 (一)反倾销调查此起彼伏 (三)摩擦对象和领域不断扩大 2006年12月27 Et,WTO发布的半年一度的反 以前发起反倾销的主要是发达国家,而近年来 倾销统计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反倾销诉讼的案件 发展中国家由于和我国的产业结构趋同,为了争夺 已经呈现El益减少的趋势,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诉 国际市场,也纷纷向我国提起诉讼。还出现了多个 讼却在与El俱增。中国仍是2006年上半年遭遇反倾 国家对同一产品提起诉讼的尴尬局面。随着我国产 销诉讼最多的国家。自人世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 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不断升级,摩擦的重点和焦点 额每年都有较大增长,贸易顺差不断加大,而反倾 都发生了变化。从一般的货物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 销措施是最普遍的贸易救济手段,因此受 ̄l|WTO其 利用外资、知识产权保护等,从纺织品等轻工业领 他成员国的诉讼与调查,发生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 域转向医药、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 的。但WTO一些国家对中国疑似有倾销行为的商 (四)摩擦波及政治层面 品采取限制进口的做法,使我国在出口方面受到一 从摩擦对象上看:从企业或产业的某些产品转 定的影响。 向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度层面的因素。把单纯 (二)贸易保护手段推陈出新 的贸易摩擦上升到复杂的政治层面,粗暴干涉我国 发达国家在“两反两保”的基础上,针对中国 的货币、汇率、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领域,如多国 产品又推出了反规避、反垄断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 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攻击。 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的限制措施,成为 作者简介:胡齐(1 98;5一),2005级硕士。 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东纺织经济 2007年2期(总第1 38期) 中外贸易摩擦的原因探索 (一)中国经济崛起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碰撞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对外贸 易快速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在推动全球贸易发 展的同时,也给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竞 争压力。在出口强势带动下,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他 国把本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归咎于中国,导致摩 擦的频频发生。 (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1.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制度缺陷 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的能动性、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不熟悉国际 规则,知识产权观念比较淡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没有完全理顺,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透明度,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2.外贸经营体制方面的缺陷 当前我国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出口 缺乏秩序。主要表现在:劳密型产品集中出口到某 几国;中国企业“薄利多销”的传统,低价出口非 常普遍;某一国际市场被开辟后,各家企业蜂拥而 上,压价竞争。 (三)入市不利条款和WTO例外条款的模糊性 中国在人世时签署的三项条款(非市场经济条 款、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条款和纺织品特殊保障措 施)对我国遭遇反倾销有直接影响;贸易保护主义 常常利用WTO个别条款在例外规定上存在的模糊 和漏洞,对我国实行进口限制;WTO的争端解决机 制没能充分利用,这都促成了贸易摩擦的加剧和发 生。 三、理性看待中外贸易摩擦 摩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既要避免摩擦, 又要不惧怕摩擦。摩擦将长期存在,还可能持续增 加。理性看待贸易摩擦,援引WTO的相关条款进行 反驳,更要洞悉摩擦背后所隐藏的利益问题。 四、应对贸易摩擦的办法 14 (一)转变外贸增长模式 过分依赖出口而内需不足所形成的靠价格战实 现的“打工经济”,是一种以牺牲劳动力价值为代价 来换取外汇的外贸低利润策略。但中国的土地、劳 动力等要素价格正在缓慢持续上升,必须转变外贸 增长模式。 避免贸易条件恶化和“荷兰病”效应,重视进 口和拓展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 动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 整,促进升级换代。 低成本、低价格是竞争优势,但不能成为中国 企业的长期贸易利益所在。企业要加强自律,朝着 高附加值和深加工的方向,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 术含量。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尽量拥有自己的知识 产权和品牌,培育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继续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彻底打破地方壁垒,建立统一、开放、公平 竞争的全国统一市场;按照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 要求,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加速国有企业改革,深 化价格和市场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结合多边 和双边谈判,获得更多国家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 认可,与更多国家建立FTA,尽快摆脱在反倾销等 贸易摩擦中的被动局面。 (三)进一步完善预警制度 1.建立跨部门和机构间的协调制度。加强商务 部、海关、商检、进出口商品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 作,建立定期会晤的制度;实现各部门和机构间的 信息共享。 2.重点监控“量增价跌”商品。中国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出口数量激增或价格大幅下降时,就应提 高警惕。一旦察觉进口国有酝酿贸易保护措施的意 向时,立即向全行业发布预警信号,及时调整出口 量、方向和价格,防止真正贸易摩擦的出现。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国外,贸易摩擦的主体并不是政府,而是其 国内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通过信息发布、咨询服 务等方式,加强企业自律,推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 的建立;通过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企业行为,限 制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和压价,引导企业协调出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2期(总第1 38期) 山东纺织经济 产品的数量和价格,通过信息披露和实时监控,做 好企业的监测、监管工作;建立一套奖惩制度,保 障出口秩序的正常化。根据国际经验,行业协会是 代表本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最佳“角色”。中 国行业协会在入世五年里也有了很大发展,逐渐由 官办走向民间,正成为企业的代言人。但目前我国 的行业协会还普遍存在着性质、地位、职能不明确, 管理体制与关系不顺,行政化倾向严重,结构不合 理,自身建设不到位等问题。 (五)培育国际型企业 1.转变企业意识、提高作战能力 面对贸易摩擦时,应该及时应诉,积极抗辩。出 口企业通过联合进口商、聘请国内外律师等,对进 口国政府施加影响,可以大大提高胜诉的可能性。 通过积极应诉,特别是胜诉,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国 际知名度。加入WTO五年来,中国企业实现了从 “不应诉”到“积极应诉”的意识转变,从“束手无 策”到“主动进攻”的能力提高。 2.全球化经营和营销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到实施反倾销的国家投资建厂, 或改变出口策略,化整为零,变整机出口为核心部 件出口,出口额虽然降下来了,挣的利润却影响不 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可以改变我国出口市场过 于集中的弊端,是避免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 3.培养战略眼光、建立人才储备 企业要结合自身条件,提供差异性的产品和服 务,增强不可替代性,避免在高经营效率下陷入价 格竞争的泥沼,从战略上培育自己的竞争力。有真 正懂得WTO的法律人才,才能使我国企业应诉和 反应诉皆得心应手;有能够和政府、外国企业等利 益相关者良好沟通的外交公关人才,才能全面把握 和掌控各个环节。0 (六)利用WTO规则,并推动规则的演化 提高对于WTO争端解决机制重要性的认识,积 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特别是其对发展中国 家的有利条款,缓解日益严重的中外贸易摩擦。在 履行开放服务市场义务的同时,也应坚决要求发达 国家在劳务市场开放方面做出让步。推动国际经贸 规则向更符合自己期望的方向演化。 (七)加强沟通合作、与世界共赢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沟通,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 进程,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体系,就未来世界贸易 自由化的方向达成共识。强化合作也是避免对抗的 明智之举。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工资,可以提 高产品价格,减少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阻力。还形 成了一种新的共赢模式,即处于更低发展阶段的发 展中国家会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不失为一 种解决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 (八)尽量避免贸易摩擦 遭遇的反倾销很多是国内问题在国际市场的延 伸和反映。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出口的自 我约束机制,比如实行出口配额管理等,成效显著。 避免摩擦比解决摩擦意义更加重大。◆ 【注】 ①中国入世五周年平稳跨越过渡期答卷令人满 意[N】.新华网,2006--12--06. 参考文献: …陆峰,李扬.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如何理性看 待[N】.新华日报,2005-09. [2】廖建成.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引发的思考[N].学 习时报,2005一O6. [5】曾理.中外贸易摩擦呼唤国际化法律人才[J】.国 际人才交流,2005;(04). [4】郭占辉.国际贸易摩擦的现实考量与战略思考 [J].商业时代,2006;(02). [5】李秀娟.中外贸易摩擦与中国外经贸调整[J].南 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6】周泽红.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及启示[J].现 代日本经济,2006;(01). [7】罗双临,曹秋菊.入世以来中国出口贸易摩擦 加剧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01). [8】陈明,张鹏.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探析[J】.经济 师,2006;(05). [9】赖世胜.浅谈中美贸易关系[J】.技术与市场, 2006;(02). [1 O】梅新育.WT0发布反倾销统计报告中国出口 贸易威胁加剧[N】.经济观察报,2006--12--05.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