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结合“时光留影机”任务,将事物的变化有顺序地写清楚。
6.开设“纪录片发布会”,分享习作,并能对自身习作中的亮点进行解析。
作业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单元我们要来做一回小导演,去发现、观察你身边的美,让我们一起用画笔和文字记下这段留心观察的纪录片吧,我们还要开一场发布会,把你的纪录片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透过的文章看到别样的风景。
2
流程一:缤纷聚光灯——纪录片的选材
这世界有花鸟虫鱼千千万,山川河流无限美,四季更替让这个世界更加缤纷,这么缤纷的世界,这么美丽的景致相信你一定有好好观察过,赶紧想一想你印象最
3
深的事物或景物有什么吧?也许是雨后的小蜗牛,也许是一个小芒果,也许是一杯茶……这个单元我们要做个小导游为她拍一个纪录片哦!
4
【设计意图】习作单元是一个系统性、指向性极强的单元,单元的学习是为了习作作铺垫的,在单元学习伊始,就确定单元习作的内容,明晰习作的要求能更好的展开习作,更有目的的迁移书写方法。 流程二:细节放大镜——纪录片的感官 1.细节放大镜——看外形 《搭船的鸟》一文中把翠鸟的样子写得十分具体,作者用“多么美丽啊!”夸了这一只翠鸟,再从羽毛、翅膀和细长的嘴写出了翠鸟的好看,连五彩的鹦鹉都不是翠鸟的对手,多么有顺序,写得多么具体,好像用上了放大镜再观察这一只小小的翠鸟,不然怎么能这么细致呐?你试着画一画你的主角或者为你的主角拍一张照片,再用上放大镜试着写一写你的主角吧! 2.细节放大镜——听声音 在《花的学校》我们听到绿叶在狂风中簌簌地响;在《听听,秋的声音》我们听到大树“唰唰”的道别,听到蟋蟀“蠷蠷”的歌韵;也在《搭船的鸟》中听到雨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的声音。你看你,通过文字我们也能听那些好听的声音,你的纪录片主角会发出什么声音?用上声音放大器,仔细听一听,试着写一写吧! 5
3.细节放大镜——闻气味、尝味道、摸手感
细节放大镜除了能放大耳朵听到的声音、眼睛看到的样子,还可以放大鼻子闻到的气味、嘴巴尝到的味道和小手摸到触感,你也可以试着用上这些感官来介绍你纪录的事物哦,你看《我爱故乡的杨梅》就把这个都写出来了,你先来找一找,再试着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刚刚开始习作,基础不牢固,为更好引导学生多感官纪录观察事物的特点,将单元内容进行打通重组,通过一板块一迁移的方
6
式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的同时进行细致描写,迁移有出处,书写有指导,习作有方法。
流程三:动作减速器——纪录片的动作
1.寻找课文的动作:仔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习题,找一找翠鸟捕鱼时的精彩动作吧。
2.观看《泡茶》的视频,看一看视频中茶叶的动作,对照文字,记录下来吗?
3.课文的动作、老师泡茶的动作你都能捕捉到了,相信你想要纪录的对象,它的动作你也一定能纪录的很好,快来试一试吧!
7
【设计意图】关于动作的描写,通过课文这一块跳板进行动作的寻找,感受动作的敏捷,在通过教师额外创设的情境,通过观察泡茶的过程,感受泡茶过程中的茶叶动作,来把握动作的描写并适时增加连接词,让动作更连贯。最后进行自主创作,循序渐进。
流程四:时光留影机——纪录片的变化 1. 欣赏课文的留影
(1)不同时间:《金色的草地》不同的时间有不一样的美,你能找出这些变化并完成以下习题吗?
8
(习题选自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三上《语文作业本》P57)
(2)不同角度: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我们看到了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的变化,你能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变化吗?填在书本71页的表格中吧!
2.给我你的留影
通过课文和老师的留影观察,你的纪录片一定有自己的留影变化,赶紧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等情景变化来写一写你的留影变化吧。
9
【设计意图】从文本中感受作者描写变化的几个方面,通过教师留影的介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细微变化,并能将细微变化进行描写,再通过教师留影文段内容书写的介入,明晰可以从几个方面写事物的变化,并尝试迁移运用描写变化的方法。
10
流程五:纪录片发布会——纪录片的评价
你看,在前期我们的拍摄中,我们精彩的纪录片素材已经有模有样了,你可以把脚本梳理一下形成你独特的纪录片啦。
纪录片已经完成,有样子、有声音、有变化,多么精彩的纪录片啊,发布会要开始了,来介绍你的纪录片吧!看看纪录片能获得什么奖项哦!
11
【设计意图】该作业的评价一个是师生合作的总结性评价,一个是自评和他评的目标能力指向的内容评价,一个是教师对内容和评价表综合的总结性评价,通过最佳感官奖、最佳动作奖、最佳变化奖,以及最佳百花奖等趣味性的评价,让评价更有趣也更有效。
12
作业使用建议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将习作课文的作业和习作联系,从每一课学习中迁移方法,将整个单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关键。通过对本单元的习作要素的细致解读,为习作要点精准设计了一个个流程作业:在“缤纷聚光灯”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明确本单元习作的对象;在“细节放大镜”中多角度、多感官调动进行习作感官的描写;在“动作减速器”中暂停,慢放,让动作被看到,能记录;在“时光留影机”中定个时光,对比中感受变化,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细致变化;最后在“纪录片发布会”上,写习作、评习作、谈习作更学习作。《纪录片策划书》的一步步完善就是习作的一点点推进。
1.单元重组,化零为整:习作单元的课文有共性和个性,在单元作业设计时关注的是同一能力的横向联系,在作业的设计也是分散的能力点整合进行练习,习作能力中语言表达能力的习得也要化零为整,一课一得,一练一得。
2.全员参与,因人而异:教学过程必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习作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难度较大的练习,因人而异,也可以实行挂靠小组的方式开展,要尽可能多的将全体学生全部融进作业学习中。 3.全程评价,以评促学:作业的评价是与成果的产生紧密相连的。作业的评价要对习作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课时作业、课堂参与等,以引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发布会的评价要注重发现习作中的亮点,以突显亮点的方式保证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习作提升的指向评价。全程评价让评价更全面,亮点评价让评价有个性,颁奖评价让评价更有趣,综合评价让习作有提升。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