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澳新4360标准》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二三娱乐
《澳新4360标准》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黄美莲;钟文凯;谭菜军;刘才英

【摘 要】目的 通过借鉴《澳新4360标准》(AS/NZS4360:1999)以下简称《澳新4360标准》,探讨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实施风险防控策略.方法 按照澳新风险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护理工作,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原则、意义及风险识别、分析、处理、沟通、监控与审查)及具体工作流程、指引,比较实施前后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1年后,护理不良事件、医务人员被伤事件均显著下降,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优良事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数则显著提高.结论 将《澳新4360标准》应用于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能有效预防、控制风险.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 【年(卷),期】2018(025)002 【总页数】3页(P18-20)

【关键词】澳新标准;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 【作 者】黄美莲;钟文凯;谭菜军;刘才英

【作者单位】粤北第三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200;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粤北第三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200;粤北第三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2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473;C931.3

《澳新4360标准》AS/NZS4360是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个国家联合制定的全世界首个国家级风险管理标准[1]。精神科护理是一个高风险职业,精神障碍患者易发生自杀自伤、私自外走、冲动伤人等意外事件[2]。将该标准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中,能从多方面加强风险防范,从而避免或减少损伤、增加获益,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及操作流程,并使用分值计算法来对风险进行分类,使之更科学化、客观化,是一项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我院护理部从2016年10月开始,引入《澳新4360标准》,通过建立系统的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有效地预防、控制护理风险,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还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广东省粤北地区的一间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隶属于韶关市卫计局,定编床位920张,负责收治全市1.86万平方公里内的精神及心理障碍患者,每年收治新入院患者约5 000人次,住院日约40万人次,门诊约10万人次。医院设有一个住院部和3个门诊,护理人员200多人。 2 方法

2.1 建立风险管理架构及职责 2016年9月医院首先成立了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副院长1名、护理部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20名护士长及8名护理骨干共31名组成。下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1名,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则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其余皆为委员。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全院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从人物(工作人员及患者)、环境、制度、方法(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监控,不断完善制度,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体分工:护理部负责制度的制定及相关协调工作,做好培训计划,对失效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整理,组织全院进行应急演练等工作;各科护士长负责对本部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管控,认真落实医院及本科室的应急演练及相关培

训工作;员工认真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业务培训,积极参与护理风险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2.2 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防范的前提是要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以小组讨论及头脑风暴、根本原因分析等形式对现有的工作环境、流程、指引及标准进行讨论研究,并对近3年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护理纠纷等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多种信息来源,如建立护理风险信息登记簿,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逐一排查并确定。常见的精神科护理风险类型有:患者服务与安全(患者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身份识别有误、用药错误等),环境安全(患者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私自外走、踩踏、火灾等事故),人力资源(跌倒、医院感染爆发),职业安全(被患者抓伤、咬伤、针刺伤等)。

2.3 护理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运用风险矩阵,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5个级别:几乎确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几乎不可能,分别赋予5~1分;风险发生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分5个级别:极其严重、较严重、中等、轻微、微不足道,分别赋予5~1分。将风险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分数相乘即为风险评分,当评分>15分为高风险;6~15分为中等风险;<6分为低风险。

2.4 护理风险登记与处理 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对《澳新4360标准》的研究与分析,参照香港医管局的风险登记册,建立了我院的精神科护理风险登记簿,见表1。

表1 粤北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登记簿(部分)?

2.5 沟通与咨询 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1次例会,对于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会随时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一般由主任委员主持,该委员会所有成员(共31名)均应参加,对近期全院范围内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讨论,拟定解决方案,

对前期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反馈,不断总结经验。

2.6 监控与审查 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采取定期(每季度)检查和随机抽查2种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一切安全隐患。每个季度分析护理部所公布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信息反馈情况,按照风险管理对其进行优先排序,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2.7 观察指标 2016年10月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抽取全院具有高危风险因素的108例患者进行统计,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医务人员被伤事件、护理优良事件、护理持续改进例次及护理满意度,2017年 9月(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1年后)以同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8例高危风险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2.7.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 由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不良事件(含护理缺陷)进行统计、分类及上报,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再次核查。 2.7.2 护理优良事件例次 护理优良事件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主动观察、及时发现、处理病情变化,为成功抢救赢得宝贵时间,避免医疗纠纷或直接受到患者及家属表扬者。护理部应用新的管理理念,要求各护理单元每季度对在处理具有高危风险因素患者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优良事件例次上报护理部。 2.7.3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例次 护理部要求各科室运用PDCA(戴明循环)、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及根本原因分析等工具对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持续改进,并每个季度将持续改进例次上报。

2.7.4 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 医院客服部每季度抽样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满意度调查包含:护士工作态度、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等16项内容,每项为0~3分4个级别,客服部统计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达80%以上者为满意,80%以下者为不满意。

2.7.5 医务工作者被精神患者伤害例次 精神患者易发生各种冲动行为,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临床医护人员被患者打伤、抓伤之事常有发生,护理部负责统计对上报的具有高危风险的108例患者,全年医务工作者(含门诊、医技、康疗等部门)

被伤事件例次,并上报至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 3 结果

2016年10月—2017年9月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1年后护理不良事件、医务工作者被伤事件均明显减少,而护理优良事件、护理持续改进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明显升高,见表2。

表2 《澳新4360标准》实施前后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比较(例)? 4 讨论

4.1 运用《澳新4360标准》能减少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实施 《澳新4360标准》1年之后,具有高危风险的事件由87例降到了38例,而医务人员被伤事件由67例降到了26例。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根本任务[3]。然而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具有高风险性,对于患者来说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健康,也可能因某些差错导致伤害[4]。本研究通过将《澳新4360标准》运用到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从制度、工作环境、流程、操作指引及人员管理等环节查找现存或潜在的风险,并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按照澳新风险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护理工作,首先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培训,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完善交接班、查对、安全护理等核心制度及自杀暴力等应急预案和流程,达到了降低患者损害及减少医院损失的目的。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1年后,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医务工作者被伤事件均明显减少。

4.2 运用《澳新4360标准》提高了护理优良事件、质量持续改进及患者的满意度 本文通过实施 《澳新4360标准》1年之后,上报具有高危风险的108例患者当中发生的优良护理事件由51例上升到92例,与此同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的数量也由68例上升到96例,患者满意度也由86%上升到94%。该标准是一个结构化系统化的方法,它规范了风险管理的过程,通过建立环境、风险评估、分析、处理、监控、持续改进等过程使风险管理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所以该标准应用到卫生行业

能使管理者规避风险,保障患者利益[5-6]。

4.3《澳新4360标准》给管理者带来的启示 按照《澳新风险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护理工作,从制度、工作环境、流程、操作指引及人员管理等环节查找现存或潜在的风险,并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能从根本上规避或降低风险的发生。然而,《澳新4360标准》也有其不足之处:该标准是适用于众多行业和机构的通用标准,其行业针对性不是很强,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行业,例如,精神科护理风险,需要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标准,此外,由于建立该标准的背景是在发达国家,而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国民经济水平及素质都有所不同,在应用方面会受到一定局限,需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1]陈 平,钟 永,袁 逊,等.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0A):37-40.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2.19.013.

[2]林菊英,李小妹,王文茹.精神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9-200. [3]陈爱军,庄丽娜.澳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5):223-225. DOI:10.3760/j.issn.1672-7088.2015.z1.187.

[4]陈美玲,苏圆圆.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118-120.DOI:10. 3969/j.issn.1672-9676.2017.02.051. [5]罗跃全,王庆梅,郭继卫,等.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42-444.DOI:10. 3761/j.issn.0254-1769.2014.04.014. [6]章亚平,何敏华.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原因分析及管理[J].护理学报,2010,17(1B):23-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