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思路:乐曲《喜洋洋》是一首风靡全国的民乐合奏曲目,乐曲轻快活泼、热烈喜庆,ABA的曲式结构对幼儿来说易于掌握,非常适合作为玩奏乐器的曲目。本班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在身体节奏感和音响听觉感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对玩奏乐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尝试合奏。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引导幼儿尝试看图演奏,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2、初步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次活动主要尝试运用体态式教学法帮助幼儿掌握所学节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幼儿通过演奏活动,表达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同伴之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看图谱演奏,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能看指挥准确的进行轮奏、合奏。通过观看视频引起幼儿合奏欲望,选择不同乐器尝试合奏。
设计思路:本次活动共分五个环节完成。 一、 情境感应 激发兴趣
二、 节奏分辨 初步感知节奏
三、肢体表现 用不同动作表现所学节奏 四、听音合奏 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五、收放乐器 培养良好常规 教学过程 :
一、情境感应 激发兴趣 1、律动《新年森林舞会》。
师:过新年,真开心,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舞来吧! 2、 语言节奏游戏《我问你答》
教师按X X XX X 的节奏用5个字问话。幼儿也用X X XX X这个节奏型回答。 师:过 年 怎么 样? 幼:过 年 真开 心。(或答真高兴等) 师:过 年 吃什 么? 幼:过 年 吃汤 圆。(或答吃水饺等) 师:过 年 你干 啥? 幼:过 年 去拜 年。
二、节奏分辨 初步感知节奏
1、 师:这首音乐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欢快、热闹 热情) 师:这首音乐有几段?(帮助幼儿分析乐曲的结构ABA) 2、幼儿欣赏音乐第二遍,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掌握节拍。 三、肢体表现 用不同动作表现所学节奏
1、展示节奏:X X XX X|X-X-|,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节奏。 例: X X X X X| 跺左脚 跺右脚 拍左腿 右腿 拍手 X - X - |
跺左脚 拍腿 跺右脚 拍腿
2、幼儿练习,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控制节奏
3、观看课件,幼儿听音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挂图上的节奏型。 四、听音合奏 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1、观看视频,中央民族乐团表演的民乐合奏《喜洋洋》,引发幼儿合奏的欲望。 2、 教师引导幼儿看指挥以ABA形式用乐器演奏。
3、幼儿自由选择打击乐器,在音乐伴奏下尝试用乐器伴奏。 教师指导、纠正。
五、收放乐器 培养良好常规
教师带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收放乐器,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她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根据《纲要》的指导要点,本次活动很好的完成了预期的教育目标,反思如下:
1.本次活动起到了音乐启蒙性的作用。孩子们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做指挥,小朋友当演奏员)合着喜气洋洋的音乐进行合奏以后那种兴奋的样子让作为老师的我既感动又! 2.节奏练习X X XX X,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比较简单,所以在环节设计上增加了难度,即用不同动作来表现节奏,这样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
3.整个活动都以节奏为主线,比如师生问答环节、肢体表现环节、乐队合奏环节等,虽然练习的都是同一个节奏,但是孩子们并不觉得枯燥,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不足:
1、在用肢体语言练习节奏时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幼儿自主练习时间安排少。 2、教师示范时速度太快,应该由慢到快,让孩子有思考的时间。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随不同音乐尝试用不同乐器伴奏,体验伴奏的快乐。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