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执业药师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来源:二三娱乐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 镇咳药 概述 使用:轻度咳嗽有利于排痰,无需应用镇咳药;痰液较多,单用镇咳药将使痰液滞留在气道。因此,只有在无痰或少痰而咳嗽频繁、剧烈时适宜应用镇咳药。 分类:

(1)中枢性镇咳药: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等。

(2)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有苯丙哌林、甘草合剂、咳嗽糖浆等。

执业药师资料更新入QQ群:697558966 购买资料联系联系QQ:956349101 一、药理作用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喷托维林:无成瘾,无依赖,不抑制呼吸的中枢性镇咳药,选择性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兼有外周镇咳作用,镇咳为可待因的1/3,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

2.苯丙哌林:

(1)主要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并具有罂粟样平滑肌解痉作用; (2)镇咳作用较强是可待因的2-4倍,可用于百日咳。无麻醉作用,不引起便秘,无成瘾性,未发现耐受性。

3.可待因 用迅速适用于剧烈干咳,刺激性干咳。

(1)类似吗啡,作用于吗啡受体,选择性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约为吗啡的1/4,作 (2)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

(3)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具有成瘾性。

4.右美沙芬

镇咳强较可待因略强,但无镇痛,无成瘾,无依赖,无耐受。 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中枢镇咳。无镇痛作用。不抑制呼吸。用于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干咳。

【配伍选择题】 A.右美沙芬 B.氯化铵 C.可待因 D.苯丙哌林 E.羧甲司坦

1.具有成瘾性的中枢性镇咳药是

2.没有成瘾性,兼有中枢和外周镇咳作用的药品是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可待因具有成瘾性属于中枢性镇咳药;苯丙哌林没有成瘾性,兼有中枢和外周镇咳作用。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可待因、喷托维林、福尔可定)常见幻想;可待因,长期应用产生依赖性。呼吸微弱、呼吸缓慢或不规则。

2.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一过性口腔和咽喉部麻木感。

(三)禁忌证 1.妊娠期。

2.昏迷、呼吸困难、有精神病史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可待因及右美沙芬与阿片受体阻断剂合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如新生儿过度啼哭、打喷嚏、打呵欠、腹泻等。

二、用药监护 (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1)以刺激性干咳或阵咳为主选择苯丙哌林\\喷托维林。 (2)剧咳选择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咳嗽较弱者选用喷托维林。

(3)白日咳嗽为主选择苯丙哌林;夜间咳嗽选择右美沙芬,有效时间长达8~12h,保证睡眠。 (4)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选择可待因,尤其适用于胸膜炎伴胸痛的咳嗽患者。 (二)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 1.对痰液较多的咳嗽应以祛痰为主,不宜单纯使用镇咳药,应与祛痰剂合用,以利于痰液排出和加强镇咳效果。

2.对呼吸道伴有大量痰液并阻塞呼吸道的患者,应及时用司坦类黏液调节剂如羧甲司坦,或祛痰剂如氨溴索,以降低痰液黏度,使痰液易于排出。 (三)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 1.可能出现嗜睡,不可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 3.可待因过量使用可产生兴奋和惊厥,也具有成瘾性,故应控制剂量与疗程。

4.哺乳期应选用最低剂量,否则婴儿容易出现极度困倦,戒断综合征,呼吸困难等,需要立即就医。

三、主要药品 右美沙芬

适应证:用于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干咳。 注意事项: 1.2岁以下儿童不宜 2.酒精可以增加右美沙芬的镇静作用 3.肝肾功能不全者,哮喘者,痰多者慎用。 4.胺碘酮可提高本品的血浆浓度,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以出现痉挛、反射亢进、异常发热、昏睡等。

第二节 祛痰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多糖纤维素分解剂:溴己新、氨溴索(沐舒坦)。

机制:促使黏膜痰中酸性黏蛋白纤维裂解,导致糖蛋白肽链断裂,形成小分子物,减低痰液的黏稠度。

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2)黏痰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

机制:吸入后与黏蛋白的双硫键结合,可使黏蛋白分子裂解,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黏性痰液化而易于咳出。不仅能溶解白色黏痰,也能溶解脓性痰。对于一般祛痰药无效者,仍然有效。口服吸收后,在胃壁和肝脏存在首关消除。

(3)含有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酶类:糜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机制:促使脓性痰中DNA分解,使脓痰黏度下降。

(5)黏痰调节剂:羧甲司坦、厄多司坦。 ①分裂黏蛋白、糖蛋白多肽链上等分子间的二硫键,使分子变小,降低痰液黏度。 ②增加黏膜纤毛转运,增加痰液的排出。

③在细胞水平上影响支气管腺体的分泌,改善呼吸道分泌细胞的功能,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分泌增加,而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生成减少,从而降低痰液的黏滞度。

(三)禁忌证 1.妊娠初期、哺乳期;

2.胃炎、胃溃疡;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避免与中枢性强效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复方桔梗片)合用,防止稀化的痰液堵塞气管。 2.乙酰半胱氨酸不宜与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类合用(减弱抗菌活性)。必需使用时,可间隔4h或交替用药。

三、主要药品 乙酰半胱氨酸

适应证:用于浓稠痰液过多,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症。 注意事项: 1.在酸性环境下作用减弱。 2.与硝酸甘油合用可增加低血压和头痛的风险。 3.颗粒剂用温开水溶解后直接服用,可以加入果汁中服用。

第三节 平喘药 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阻塞引起。 1.肾上腺素能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沙美特罗 2.M胆碱受体阻断剂: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茶碱 4.白三烯受体阻断剂:孟鲁斯特、扎鲁司特 5.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倍氯米松、氟替卡松、布地奈德

第一亚类 β2受体激动剂 控制哮喘急性发作首选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激动呼吸道平滑肌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含量增加,游离Ca减少,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2.激动肥大细胞β2受体: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摆动。

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首选药。 (1)沙丁胺醇:选择性激动β2受体,久用易耐药,临床适用于缓解轻中度的哮喘症状。 (2)特布他林:较沙丁胺醇作用稍弱。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丙卡特罗、班布特罗、沙丁胺醇控释片。

(1)不单独使用,须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需要长期用药者。沙美特罗特别适用于防治夜间哮喘发作。 (2)不适合初始用于快速恶化的急性哮喘发作。但福莫特罗可作为气道痉挛的应急缓解药。

2+

(二)典型不良反应 1.高剂量:严重的低钾血症。

2.震颤(尤其手震颤)、神经紧张、头痛、肌肉痉挛和心悸,心律失常、外周血管扩张等。 3.长期、单一应用易耐药性。

二、用药监护 (一)对哮喘急性发作宜选用短效药 1.短效药:急性发作。

①不宜长期使用,按需间歇。 ②不宜单一使用。

③不宜过量应用,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 2.缓释及控释制剂,反复发作和夜间哮喘。 (二)推荐平喘药的有益联合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M胆碱受体阻断剂三联用药。 (三)规范应用吸入给药 首选吸入给药:包括定量气雾剂吸入、干粉吸入、持续雾化吸入。药物吸入后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浓度高且起效迅速,只需要较小剂量,全身不良反应少。

吸人给药的优点包括(多选) A.直接作用于呼吸道 B.局部浓度高 C.起效迅速 D.剂量较小 E.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5个选项均是吸入给药的优点。

三、主要药品 沙丁胺醇 适应证: 1.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 2.哮喘急性发作,吸入给药为首选药物。

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平喘药,最适宜的给药途径是 A.吸入给药

B.口服给药 C.静脉滴注 D.肌肉注射 E.透皮给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吸入给药是哮喘急性发作最适宜的给药途径。

哮喘急性发作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B.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C.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E.M胆碱受体阻断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哮喘急性发作首选的治疗药物是短效 β2受体激动剂。

第二亚类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常用:孟鲁司特和扎鲁司特。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白三烯,白细胞趋化剂和激动剂,可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聚集,并能促进气道结构细胞的增殖,从而参与气道重塑,哮喘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 (一)作用特点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抑制白三烯与受体结合,缓解哮喘症状。可单独应用于轻度、持续哮喘,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无法应用或不愿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以及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需要睡前服药。 孟鲁司特:15岁以上哮喘患者的预防和长期治疗。

(二)典型不良反应

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炎性皮疹、心肺系统异常或末梢神经异常。

腹痛、头痛、过敏反应(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肢体水肿、肝脏氨基转移酶AST及ALT升高、高胆红素血症。

二、用药监护 (一)急性哮喘发作不宜应用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起效缓慢,作用较弱,连续应用4周后才见疗效,不宜应用于急性发作的治疗或解除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支气管的痉挛。且有蓄积性,仅适用于轻、中度哮喘和稳定期的控制,或合用以减少其他药的剂量,不宜单独使用。 (二)提倡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与吸入性的糖皮质激素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少数患者经逐渐减量后,甚至可以完全停用糖皮质激素。

三、主要药品 孟鲁司特 适应证:用于15岁及15岁以上哮喘患者的预防和长期治疗,包括预防白天和夜间的哮喘症状,治疗对阿司匹林敏感的哮喘以及预防运动诱发的支气管哮喘,也用于减轻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引起的症状。

第三亚类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s) 茶碱类:不良反应多,已降为二线用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氨茶碱

作用特点 作用机制 平喘作用 扩张支气管

阻断腺苷受体、抑制磷酸二酯酶、促进内源性肾上腺素释放有关

平滑肌 抗炎作用 增强呼吸肌 收缩力 强心作用 其他作用

2.多索茶碱:作用较氨茶碱强10~15倍,并有镇咳作用。不阻断腺苷受体,较少引起中枢、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

利尿作用 抑制免疫和炎症细胞,降低气道反应性 阻断腺苷受体对抗腺嘌呤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主要是膈肌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能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增加尿量 +

的哮喘患者。

3.二羟丙茶碱:平喘作用只有氨茶碱的1/10,对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伴心动过速

(二)典型不良反应(多、严重)

常见:过度兴奋、烦躁、呼吸急促、震颤和眩晕。 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湿疹或脱皮。 胃肠反应:恶性、呕吐、胃出血及柏油样便。 其它:发热、惊厥、心动过速、严重心律失常、阵发性痉挛。 严重者: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而致死。 (三)药物相互作用

1.与糖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尤其适用于预防夜间哮喘发作和夜间咳嗽。

2.与肝药酶抑制剂(红霉素类、喹诺酮类和西咪替丁)合用升高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使药效增加。与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可刺激茶碱类药在肝脏代谢,使茶碱类药清除率增加,

降低茶碱类药的血药浓度。 3.与普萘洛尔有拮抗作用。

二、用药监护 (一)监测血浆药物浓度来调整剂量和用药 1.多索茶碱和二羟丙茶碱是茶碱衍生物,不代谢为茶碱,无法测定茶碱浓度制定调整方案。 2.有效血浆浓度(5~20μg/ml)与中毒药物浓度(大于20μg/ml)比较接近,难以掌握,应监测茶碱血浆浓度。

(二)注意不同给药途径的差异

(1)空腹口服,吸收较快。进餐时或进餐后服药,可减少对胃肠刺激,但吸收减慢。 (2)保留灌肠给药吸收迅速,但可引起局部刺激,多次给药可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毒性反应。 (3)肌内注射可刺激注射部位,引起疼痛、红肿,目前已少用。静脉注射需稀释。 (4)静脉给药,要慢,否则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5)茶碱缓释剂昼夜血浆浓度平稳,不良反应少。 (三)掌握平喘药的服用时间

1.夜间或清晨气道阻力增加,呼吸道开放能力下降,可诱发哮喘。 2.凌晨0-2时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敏感的时间。 3.黎明前肾上腺素和环磷腺苷浓度低下,是哮喘好发时间。

4.茶碱类白日吸收快,而晚间吸收较慢,采取日低夜高的给药剂量。多数以临睡前服用为佳。 5.氨茶碱早晨7点服用效果最好,毒性最低,宜于晨服。

三、主要药品执业药师资料更新入QQ群:697558966 购买资料联系联系QQ:956349101 茶碱

适应证:哮喘急性发作后的维持治疗。 注意事项: 1.茶碱可致心律失常,原有心律失常者应该密切注意。 2.吸烟和乙醇可以降低茶碱的药效。

3.茶碱静脉用药过快,可出现毒性反应如心律失常。

4.消化道溃疡、心力衰竭、持续高热、低氧血症、高血压、老年人、新生儿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氨茶碱 适应证: 1.扩张气管→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COPD。 2.强心、利尿→心源性哮喘。 注意事项: 氨茶碱可灭活青霉素,不宜合用。 第四亚类 M胆碱受体阻断剂 异丙托溴铵和噻托溴铵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M胆碱受体阻断剂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但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对老年患者的疗效不低于年轻患者,适宜用于有吸烟史的老年哮喘患者。

2.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从肺吸收,生物利用度约20%,作为长效M胆碱受体阻断剂,不适用于缓解急性支气管痉挛,适用于可逆性气道阻塞的维持治疗和COPD。

第五亚类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类(倍氯米松、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作用机制: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强大的抗炎功能,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

2.临床特点:是当前控制气道炎症、控制哮喘症状、预防哮喘发作的最有效药物,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但不能根治哮喘。 (一)作用特点

1.丙酸倍氯米松:局部抗炎作用是氟轻松和曲安奈德的5倍,局部收缩微血管作用为氢化可的松的5000倍。

2.丙酸氟替卡松:全身不良反应较小,目前成为国外防治慢性哮喘的最常用药。适用于12岁及以上患者预防用药和维持治疗。

3.布地奈德: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高,局部抗炎作用较强,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状态。只需每日一次,依从性较好。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控制。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口腔及咽喉部的念珠菌定植与感染(鹅口疮)、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应立即漱口。 2.皮肤瘀斑、骨密度降低(补充VD和钙剂)、肾上腺功能抑制。

3.儿童长疗程用药影响生长发育与性格,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与活动过度、易激怒的倾向。 4.轻度增加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 5.反常性的支气管异常痉挛伴哮喘加重。 (三)药物的相互作用

1.糖皮质激素类与β2受体激动剂和白三烯受体阻断剂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 2.糖皮质激素类与排钾利尿剂合用(氢氯噻嗪和呋塞米),可以造成身体内钾过度流失。

3.糖皮质激素类与非甾醇类药合用,增加溃疡的风险。

[配伍选择题]

A.有协同作用,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B.增加胃溃疡几率 C.钾过度流失 D.血糖升高 E.血压升高

1.糖皮质激素联用呋塞米可导致 2.糖皮质激素联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致 3.糖皮质激素联用白三烯受体阻断剂可致 4.糖皮质激素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致 『正确答案』CBAA

『答案解析』糖皮质激素类与排钾利尿剂合用(氢氯噻嗪和呋塞米),可以造成身体内钾过度流失。 糖皮质激素类与非甾醇类药合用,增加溃疡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类与β2受体激动剂和白三烯受体阻断剂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

二、用药监护

(一)急性哮喘发作时不宜选用 (1)预防性用药,起效缓慢且须连续和规律地应用2日以上方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使无症状仍应常规使用。

(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需要连续、规律地吸入2日后方能生效。不应作为急性发作的首选药。

(3)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首先使用快速、短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急性症状控制后,再改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二)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

(1)结核,真菌感染者,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以发生全身反应。 (2)避免声音嘶哑和念珠菌的感染,吸药后用氯化钠溶液漱口。 (四)注意吸入给药与全身给药的转换

(1)哮喘治疗期间,出现反常的哮喘加重,停用激素换用气管扩张剂。

(2)哮喘控制三个月后,应逐渐减量,维持最小有效量。哮喘控制不理想,及时评估调整用量。哮喘急性恶化,可将吸入性激素用量增加到4倍。 哮喘用药小结☆

哮喘最有效(价值)的药物:糖皮质激素 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雾化糖皮质激素 重症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静脉糖皮质激素 哮喘急性发作:β2受体激动剂

原因不明的哮喘:氨茶碱 用于心哮不能用于支哮:吗啡 心哮支哮都可以的:氨茶碱 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 A.孟鲁司特 B.氨茶碱 C.麻黄碱 D.糖皮质激素 E.色甘酸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用于重症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雾化吸入具有强大局部抗炎作用,

而全身不良反应轻微,是控制支气管哮喘最有价值的药物,但不能根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