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桂林与东盟旅游发展

来源:二三娱乐


[摘要] 通过对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现状的分析和对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前景的 预测,提出了广西拓展与东盟旅游业合作,实施双赢战略,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连 接的东线国际旅游大通道的设想。

东盟成立于1967年,是一个国际上比较活跃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新加坡、 文莱、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10国,人口 约5.2亿,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约有7000亿美元,旅游是它们重要的产业之一。广西

与东盟的越南山水相连,与东盟其他国家邻近,是我国与东盟国家联系的重要桥梁之一, 在开展与东盟旅游合作方面优势明显,具有比其他内地省份得天独厚的条件。广西应利用 未来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在地理、资源、人文方面的优势, 积极、有效地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实施广西东盟旅游多赢的战略,把广西建设成为中 国与东盟连接的东线国际旅游大通道。

一、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的现状

(一)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的基本情况

1.东盟10国是广西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2001年,全区共接待东盟国家旅游者141 332人次,占全区亚洲市场的42.25%,其中,越南旅游者88396人次,占62.54%、泰国

16157人次,占11.43%、马来西亚12567人次,占8.89%,印度尼西亚11415人次,占 8.08%,接待其余国家的旅游者较少。

2.东盟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是我国首批开放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目的地 国家,也是广西公民自费旅游的主要目的地。1993年至2000年,广西的旅行社组织前往上 述国家自费旅游人数达52807人次。越南是广西中越边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除广西本土居 民外,全国各地每年都有约50万人次经过广西的凭祥、东兴、北海等口岸前往越南旅游。 3.目前,除互送客人外,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旅游其他领域的合作如旅游投资、旅游 人才交流等方面较少。

(二)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目前容在的问题

1.广西连接东盟各国的旅游交通不便,制约了双方旅游业务的发展。目前广西有公 路、铁路和海上航线与越南相连,直达空中航线南宁一泰国曼谷、南宁―越南河内、桂林 --菲律宾的拉瓦格等(其中南宁--曼谷,桂林--拉瓦格为包机航线),为广西与东盟国家 的旅游交往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也推动了中越边境旅游的发展。但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 交通,不但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严重制约了两地域间旅游业的发展。主要表 现在:一是广西的东南亚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连年下降,究其原因,除这些客源国 的经济原因外,主要是因为外省如云南、广东等地与东南亚国家开通了直达航线,导致上 述直通口岸游客增多而分流了广西的客源。相反,东盟国家的客人需几经周折才能来到广 西,既旅途辛苦,交通费也高,使广西的旅游竞争力不强,导致客源下降。交通的不便, 也导致投资商对广西的旅游投资感到不便,影响了东盟国家客商对广西旅游投资的积极性。 2.出入境手续尚未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广西除桂林机场享有口岸签证权以 外,其他出入境口岸尚无此类便利手续。出入境手续的不便,制约了广西海外客源市场的 开拓。如一个泰国旅游团乘直航飞机由曼谷到南宁,然后前往越南河内、下龙,经东兴进 入广西南宁返回泰国,游客需办理越南签证和两次入境中国的签证。手续的繁琐和费用的

增加,必然使游客望而生畏。

3.投资政策、投资环境未能有效吸引东盟中的发达国家的投资。广西\"走出去\"到 东盟国家进行旅游投资也处于空白状况。

4.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种类有待改善。广西针对东盟国家的旅游产品多年来以桂林的 观光产品为主,有特色而且针对性较强的新产品很少,制约了对东盟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近年来,广西除了去年推出的针对越南市场的\"胡志明足迹之旅\"、\"广西改革开放成就 之旅\"等旅游产品取得一定成效外,尚未组合包装并推出专门针对东盟其他客源市场的旅 游产品,影响了广西东盟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

5.对东盟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有待加强。近几年来,广西加强了对东盟的越南和泰 国市场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东盟其他国家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仍显不足。除了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有关展览活动外,尚未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 尼西亚等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活动。

二、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的前景

广西拓展与东盟旅游合作具有较大优势,前景广阔。

(一)区位优势。广西与越南接壤,毗邻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内地西南、 中南和沿海粤港澳与东盟的旅游枢纽或通道。这一区位优势,为广西与东盟的双边旅游业 合作提供了便利的地缘条件。

(二)旅游产品互补。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旅游资源各有特色,有很大的互补性,如广 西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享有天下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德天 瀑布,越南有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柬埔寨有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泰国有金碧辉煌的宫 殿和佛教寺庙以及风光旖旎的海岛,印度尼西亚有风光秀丽的巴喱岛,马来西亚有世界著 名的云顶景区等等,以特色产品开展合作,实现互送游客以及开发跨国旅游线路有较好的 合作基础。一是可通过加强合作,吸引东盟国家的旅游者到广西旅游,特别是越南、泰国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客源,他们本身已经是广西主要的客 源地之一,通过对等合作,可以进一步开拓这些市场;二是开发我国公民前往东盟国家旅 游,除广西公民外,吸引我国其他地区的公民经过广西前往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旅游,可 有效增加经广西的旅游人数;三是联合开发跨国旅游产品,吸引世界其他国家的旅游者经 广西进入越南以至东盟其他国家,或由东盟其他国家经越南进入广西进行跨国旅游。 (三)文化渊源优势。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有许多渊源相同之处,如广西的壮语与 泰语十分相似,广西的京族与越南主体民族同一宗源等,旅游合作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吸 引力。

(四)合作基础优势。广西的旅游业起步较早,与东盟的旅游合作起步也较早,有良 好的合作基础。一是广西的旅游部门与东盟国家的旅游机构,特别是与越南、泰国、新加 坡、印度尼西亚等旅游机构联系密切,已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在多年的旅游业务往 来中,广西的旅游企业与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 旅游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了较好的合作基础。

(五)旅游人才互补。东盟国家旅游发展程度不一,与之相比,广西位于中上水平, 旅游专业人才的交流和培训存在较大的互补性。一方面,广西可以为越南、柬埔寨等旅游 欠发达国家输送和培训旅游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广百的旅游专业人员也可以到新加坡等 旅游发达国家接受高级培训。

三、广西拓展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的设想

广西加强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优势,要充分利用建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时机,加大开放,促进发展,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的桥 头堡和中国连接东盟的东线国际旅游大通道。为此,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把广西与东盟对接的旅游交通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来发展和完善。经广西自 治区有关部门不懈的努力,多年来,广西与海外的旅游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也对改 变与东盟的旅游交通状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要 适应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还远远不够,而且仅靠广西的力量也很难办得到。 为此,要把改善广西与东盟的旅游交通提升到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来实施,争取国家 的大力支持。一是在保留和经营好现有包机航线的基础上,力争国家开辟广西连接东盟发 达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航线;二是加快建设广西通往越南,延伸至其他东盟 国家的国际公路,如通过南宁至友谊关公路进一步连接老挝、柬埔寨、泰国和马来西亚; 三是通过目前北京至越南河内的国际铁路联运,连接老挝、柬埔寨和泰国,此外将广西与 越南方面合作开通的桂林--南宁--越南同登--河内一下龙的旅游列车变成为国家的固定国 际铁路联运;四是完善北海至越南下龙的海上旅游航线;五是尽快开通条件已经成熟的防 城港至越南下龙的内海交通旅游线。

(二)简化外国人到广西的出入境手续,特别为越南旅游者或经由广西进入越南后再 次返回入境和经过越南进入广西的第三国旅游者提供便利签证。广西有关部门曾为此做了 大量的工作,要抓住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机,把给外国旅游者提供便利签证问 题提升到通过广西连接中国一东盟的东线国际旅游大通道的高度,向国家提出申请。若这 个问题能解决,广西与东盟就可以为双方游客的往来提供签证上的便利,从而增强对游客 双向旅游的吸引力。

(三)设立海上出入境一类口岸。海上旅游航线是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的优势,在国 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北海一越南下龙海上旅游航线已经开通运营多年,为中越 海上旅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促进广西中越边境旅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该航线的出 入境口岸为二类口岸,只允许中越两国旅游者持指定证件从此口岸出入境,第三国旅游者 不能通过该口岸出入境,抑制了该航线的作用,制约了该航线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广西 跨国旅游业务的发展。广西应把北海一越南下龙航线作为连接中国一东盟的东线大通道的 重要内容,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与越南方面一道,将此航线中越双方的出入境口岸提升为 一类口岸,从而促进广西和越南以及东盟多边旅游业的发展。

(四)加强对东盟国家旅游客源市场的调研,如东盟国家公民的旅游动机、旅游消费 水平、旅游倾向、旅游需求等,有针对性地结合广西旅游资源情况,进一步组合、包装适 合东盟旅游客源市场的产品,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强广西旅游产品对东 盟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拓展广西的东盟客源市场。

(五)与东盟有关国家合作,利用现有的公路、铁路和空中航线,联合开发跨国旅游 线路,实行多赢战略。近期开通的线路可以为:桂林--南宁--凭祥--越南河内--海防--下 龙--顺化--胡志明市--柬埔寨金边或桂林--南宁--河内--下龙--胡志明市--柬埔寨金边- -老挝万象--泰国曼谷等;远期则可向东盟其他国家进一步延伸线路。

(六)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开放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境 旅游目的地国。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已经是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国家,但 与广西接壤和相邻的越南和柬埔寨目前尚未向中国公民开放(越南仅限于边境旅游)。如 果越南和柬埔寨成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的目的地,广西作为中国公民通往越南和柬埔寨的 重要出入境口岸和交通枢纽,可以享受巨大的实惠。据媒体报道,越南和柬埔寨政府都曾 在有关会谈中向中国方面谈及开放越南和柬埔寨成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事宜,广西

应抓住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机,推动这一进程。

(七)出台一些吸引东盟国家来广西投资旅游的优惠政策,吸引东盟中的发达国家在 我区的旅游投资,加快广西旅游业的发展。

(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到东盟国家开办旅游服务\"一条龙\" 企业,为到东盟旅游的中国公民或外国人提供\"一条龙\"服务,扩大企业经营范围,争取 更大的效益。

(九)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旅游人才交流与培训合作。一是在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 加强合作,互派留学人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为旅游合作打下坚实的交流基 础;二是旅游专业人员的交流与培训,一方面,广西可利用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广 西大学等高等院校内设的旅游院、系,为越南、柬埔寨等旅游欠发达国家培养和输送旅游 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广西的旅游专业人员也可以到新加坡等旅游发达国家接受高级培训, 从而加速各自旅游人才的培养。

桂林发挥区位优势 打造商贸旅游宜居城区

象山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物流等产业。一要结合区情,做好城区发展规划,按照产业布局把城市定位好、规划好。同时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城市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认真做好城市建设的加减法,围绕商贸、旅游、物流、特色街区等方面做好详细规划,着力打造生态、环保、绿色城区。二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老城提升改造。要细化建设项目立项、规划、环评、审批等各环节,加快推进涉及象山辖区的\"1212工程,\"全力做好南溪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同时要在城市重要节点改造上下功夫,并做好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三要以创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认真做好旅游这篇文章,要充分利用地处桂林到阳朔黄金旅游通道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把象山区打造成为休闲旅游胜地,并以此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四要认真打造好象山特色商贸品牌,充分发挥旅游商品批发城和德天广场的集聚优势,做好功能分区、商品分类,吸引更多知名品牌进驻,提高商品的档次和水平,提升商贸业态,打造特色街区,走专业化、高端化商贸物流之路。 李志刚还就象山区工业发展方面提出,要切实做大做强存量工业,做好对现有企业的服务,同时要提高企业进驻门槛,在加强招商的同时学会选商。

桂林位于泛珠三角、西南、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沟通中国大西南与东部沿海经济的桥梁,贯通国内与东盟的枢纽。

桂林区位显要,交通便利,已构筑成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复合式、立体化便捷的交通网络 桂林:\"氧吧城市\"

桂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每年一级空气质量天数超过300天,各项空气质量指标在全国位居前列,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城市\"。 优良的水质

得益于山青水秀的自然条件,桂林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活用水水质符合国家当前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综合合格率均在99.7%以上,达到了国家一级生活饮用水标准。 绿化覆盖率

桂林四季如春,城区58平方公里范围内,绿化覆盖率已达38.7%,绿地率为3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平方米。这三项指标在全国都是先进水平。 良好的社会治安

桂林市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中国十大治安良好城市

中,桂林位列其中。 市民生命质量居全国前列

桂林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山青水秀,植被繁茂,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为长寿创造了极好的环境条件。资料显示,桂林市区近年来人均寿命逐年上升,2003年已达到77岁(其中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4岁,女性为79岁),比全国人均寿命高出5岁(资料来源:新华网2005年1月16日)。

桂林集合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宜人的生活条件,被盛赞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5平方公里。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 桂林自然条件:

地形条件: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 150 米,典型岩溶地貌。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游资源。

气候条件:桂林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9.3°C。

土壤条件:桂林土壤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耕作性好,宜发展水稻、蔬菜、旱地作物和林业。

动植物资源:桂林市有1593种动物种类,隶属60目295科。陆栖脊椎动物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400多种; 水生物有娃娃鱼、鳗鲡等144种。有包括银杉、红豆杉、竹柏、银杏在内的高等植物1000多种。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

矿产水利:桂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17种位于全国前列。桂林境内河流密布,有漓江、湘江、洛青江、浔江、资江5条江,另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条,平均总水量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建有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风景名胜让游人赞叹流连。桂林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0多万人次;8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访问游览过桂林

农业 桂林现已形成包括30多个行业大类的工业体系,全市2000多种工业产品中,有476种获国家、自治区优质产品奖。电子、橡胶、机械、纺织、医药、汽车及配件、工艺美术、轻工食品、医药为我市工业支柱行业,客车、机床、电子、医药、食品饮料、橡胶等工业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

桂林是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对桂林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近50%。 农业

桂林市全市耕地面积40多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4.53%,人均耕地0.083公顷。农业经济基础深厚,是广西主要粮食和水果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油菜、辣椒、大蒜、柑桔、葡萄等。名优土特产银杏、沙田柚、罗汉果、马蹄、荔浦芋、板栗、金桔、月柿等享誉国内外

旅游业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风景名胜让游人赞叹流连。桂林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0多万人次;8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访问游览过桂林 商贸

桂林市商业发达,商业机构众多,商品交易活跃,全市现有各类文化、旅游工艺品、家具、家用电器、建材及装饰材料、农副产品等批发市场80多个,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每年出口各类机电、纺织、医药、农副产品和矿产品达200多种。 外向型经济

桂林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截止2004年6月底,已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1356家,合同总金额330,318万美元,合同外资额219,58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2,179万美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名列前茅。进出口贸易也发展迅速,2004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9亿美元。在市政府鼓励和支持下,桂林市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有桂林制药厂、桂林电线电缆公司、桂林集琦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市空调机厂等国营和集体企业到澳大利亚、利比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投资设立公司,一些中外著名品牌企业纷纷在桂林落户:英国皮尔金顿、马可尼公司,日本NEC、微笑堂,法国康密劳,美国英格索兰、百事可乐、肯德基、麦当劳公司,韩国大宇公司,马来西亚合利海洋水族馆有限公司,(泰国)正大集团,香港嘉里集团香格里拉(亚洲)有限公司,台湾乐满地、愚自乐园、华之冠公司,北京燕京啤酒、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玉柴集团,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雨润集团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万向集团(钱潮)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团,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集团。 桂林市主要进出口产品

出口产品:滑石、铜管、重晶石、罐头食品、整套轮胎、医药制品、电线电缆、矿山机械、橡胶制品、有机化工品、竹木制品、皮制品、日用品等;

进口产品:天然橡胶、有色金属、电讯设备及器材、电子元器件、汽车零件、金银首饰原料等。 环境保护

桂林独特的自然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城区环境空气和环境噪音质量均达到国际一级标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率全国领先。漓江河堤绿化率达99.23%,漓江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面水二类标准。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桂林市已连续5年位居榜首。

大湄公河次区域(缩写GMS )是指湄公河流域的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我国云南省。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倡议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6个国家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以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亚行作为参与方和出资方,主要负责为有关会议及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该区域总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 区域简介

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 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贯穿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中国境外段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

大湄公河次区域涵盖了多种气候类型,又兼具多种地理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巨大。次区域内居住着多个民族,建筑、风情、服饰、宗教习俗各不相同。次区域各国还拥有不少名胜古迹,包括中国的丽江古城,缅甸的仰光大金塔,老挝的琅勃拉邦古都,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大王宫和越南的下龙湾等。

4月19日,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桂林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472.82万人次,同比增长30.16%,完成旅游总收入32.55亿元,同比增长25.64%。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桂林旅游实现开门红。

国内游客快速增长,成为桂林市一季度旅游实现开门红的重要因素,1-3月,国内游客达447.81万人次,同比增长31.64%;国内旅游收入为26.86亿元,同比增长29.68%。据悉,为了推动国内旅游的发展,桂林市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推动市县旅游一体化组团发展。同时,在元旦小长假、春节黄金周、\"三八\"妇女节等假日旅游活动的带动下,城市周边休闲游、自驾游、自助游和家庭游成为主要出游方式,助推桂林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各县区抓住时机,推出了地域特色浓郁的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了湖南、广东及区内其他城市大批游客来桂林。各景区适时推出旅游产品,加大旅游营销,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增强桂林市旅游竞争实力。此外,桂林市加大新航线开辟力度,新增了一批国内旅游客源地,拓展了桂林旅游途径。

同期,桂林市入境旅游低开高走,总体保持了稳步发展。据统计,1-3月,入境旅游者达25.01万人次,同比增长8.46%;入境旅游收入5.69亿元,同比增长9.54%。受日本大地震影响,来桂林旅游的日本旅游者大幅减少。一季度,全市接待日本旅游者0.66万人次,同比减少52.58%。但桂林市各县区、各级旅游部门通过积极开展境外旅游促销,如参加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法国巴黎举办旅游推介会,参加印度出境旅游展、马来西亚旅游展销会、泰国国际旅游博览会和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旅游展等旅游展销会,宣传桂林旅游,加强世界各国旅行商对桂林的了解,为本年度入境游客的增长做了必要的宣传。泰国曼谷至桂林航线复航后,东盟10国旅游者来桂林市旅游人数也实现大幅增长。此外,各县域入境旅游发展继续保持增长。

很多市民都感觉,入春以来,桂林市各大景点游客如织。昨日,市旅游局公布的一季度桂林

旅游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点:1-3月桂林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72.82万人次,同比增长30.16%;完成旅游总收入32.55亿元,同比增长25.64%,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两项指数同比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取得开门红。

据介绍,桂林旅游开门红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的持续火爆。据统计,1-3月,国内游客达447.81万人次,同比增长31.64%;国内旅游收入26.86亿元,同比增长29.68%。旅游界人士分析,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桂林市在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过程中,进一步整合了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仅以象山景区为例,1-3月,象山景区接待的自助散客人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6.83%,占到景区接待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自由行呈现出喜人形势。景区负责人介绍,自由行的持续升温,其原因除了游客慕名而来之外,桂林市部分旅行社积极主动调整经营战略,适时推出多种新型旅游产品,也是重要因素。 \"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增峨\"。从古至今,旅游胜地向来都是桂林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如今,旅游业成为桂林的经济支柱产业,作为广西对外开放的窗口,桂林也将凭借山水文的深厚内涵加快向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迈进的步伐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桂林不仅是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注意挖掘2100多年以来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并且重点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景点,保护开发并推出了靖江王陵、桂海碑林、恭城文武庙、甑皮岩古人类遗址、秦代灵渠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使之形成有吸引力的桂林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同时加快王城的保护性开发力度,打造桂林文化旅游新的品牌;努力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鼓励和支持依托桂林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策划和创造出游客喜欢、有消费市场、类似于\"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这样新的旅游文化项目;还策划、建设了兴安乐满地休闲世界、愚自乐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旅游新项目,极大增强了桂林旅游的文化品位及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整合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数民族70多万人。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构成了桂林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我们充分利用本市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及传唱于大江南北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人文资源,大力推出了《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等大型旅游文艺演出,使桂林旅游内容更加丰富,产品结构更加优化,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 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整体。要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高旅游行业素质。要充分利用桂林历史文化优势,有力提升旅游活动文化品位,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使旅游更具有吸引旅游者的魅力。要加大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积极推出旅游文化产品,加大旅游文化的教育宣传功能。特别是要通过让大型国际旅游论坛永久落户桂林、恢复\"山水文化旅游节\"活动,充分展示桂林旅游文化内涵和品质,打造旅游文化相结合的平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