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一次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来源:二三娱乐
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 2015年7期 ·187·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一次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祁彩虹 吴 科 朱永丰

1.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青海 海南 813000 2宁夏中宁县气象局,宁夏 中宁 755100

摘要: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和EC、T639预报产品等,主要对2012年2月9日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贝湖槽底部分裂小槽南压不断下滑的冷空气和高原南支槽东移在同德地区交汇是造成这次大降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暖湿气流与高空槽本身自带水汽的叠加为这次降雪的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低层出现的辐合、辐散加强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有利于降水发展的典型配置。高低空急流的配合、散度场高低层差异、垂直环流的加强是引发这次暴雪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因子。 关键词:暴雪;形势分析;物理量分析;同德县 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78(2015)07-0187-01

1

2

1

引言

气象部门规定,在12小时内降雪量超过6mm以上为暴雪。冷季北方地区的暴雪灾害与暖季暴雨洪涝均为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我国的暴雪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和西北及其高原山区,而目前针对我国降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动力学诊断分析主

[1-3]

要集中在高原暴雪过程。因而,有必要深入、系统地开展青海特别是青南地区暴雪成因机理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这既是我国灾害性天气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我国北方地区冷季暴雪灾害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环[4]

节。

1 降雪概况

2012年2月9日,青海省海南州受贝湖槽底分裂小槽南压,出现一次中-大雪天气过程,降水中心在同德县,过程降水量达6.6毫米,雪深4厘米。同德县6小时降雪量为6.0毫米,达到暴雪标准,其余地区降水量达到中到大雪标准(具体降水量见表1)。

表1海南地区2012年2月9日~2月10日过程降水量(㎝)

和雪深(㎜)

站名 共和 兴海 贵南 同德 降雪量(毫米) 2.9 4.0 4.5 6.6 雪深(厘米) 2 3 4 4 2 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 2.1 高空环流形势分析

从环流形势演变来看,这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贝湖槽底不断分裂小槽南压影响青海大部地区。9日08时500hpa高空图贝湖槽底分裂小槽南压进入青海省中部地区,青海省中部35°N一线t-td≤4℃,高原上西南气流发展较旺盛,56029站、56046站西南风20m/s,56080站偏南风18m/s,青海省海南州地区位于明显的辐合区中。20时贝加尔湖槽东移,不断有短波槽分裂下滑,在青海省东南部地区生成高空槽,冷温槽落后于高空槽,槽将发展并加深。脊前槽后的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快速南下,在东南部上空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造成这次暴雪天气。

2.2 地面形势分析

从地面形势分析(图略),影响此次天气过程的冷空气移动速度很快,9日8时地面图冷空气主力在南疆,青海大部分为负变压所控制,海西州已有弱冷空气活动,从海北州的刚察县到海西州的乌兰县、都兰县与海南州的共和、兴海县存在地面切边,开始有弱降水产生,9日14时,有两股冷空气影响海南州,一股从南疆进入海西州中部,另一股冷空气经河西走廊-祁连山的冷空气倒灌已进入进入海南州,海南州各站出现降雪天气,同德县出现暴雪。

2.3 卫星云图分析

从卫星云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出(图略)这次降水天气的云系演变过程。8日14时的云图中海西州中低云系发展东移,高原南部也有中低云系不断发展北涌。8日20时,海西州的云系东移和高原南部发展北上的云系在海南州南部结合,9日08时~14时,三股云系分别从海西东移、高原南部发展北上的混合云系、贝湖槽分裂南下的中高云系在海南地区交

汇,期间海南地区出现连续性降雪。

3 造成暴雪的物理机制分析 3.1 垂直环流的作用

沿 35°N附近做垂直剖面图分析发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低层出现的辐合、辐散加强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因而加强了垂直环流。9日08时35°N、100°E附近,低层 700hPa上有较强的辐合中心,中心值-26×10 -5s-1,250 hPa为较强的辐散中心,中心值18×10-5s-1,对应的垂直速度分析,400hPa 附近有较强的负速度中心 ,中心值-36×10-3hPa·s-1,说明9日08时,同德地区从底层到高层均有较强的上升运动。

3.2 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

(1)造成低层辐合、高空辐散,加强上升运动,将低层的暖湿空气抽吸到高空,促使冷暖空气之间水汽和热量的交换,到达一定的高度后,造成水汽的凝结和冻结,从而产

[5]

生暴雪。(2)增强高空正涡度。9日8时涡度垂直剖面图分析(图略),在暴雪区上空500hPa以下为负涡度,200hPa

-5-1

上正涡度最大,中心值为23×10s,形成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大,产生上升运动。(3)低空急流的作用很重要,当低空急流增强时,在急流风速中心前方会出现强辐合区,可触发对流发展。

3.3 暖湿气流的输送与聚集

700hPa相对湿度场结合分析(略图),9日8时整个柴达木盆地湿度较大,为大范围的100%的高湿区。暖湿空气沿着西南急流向降水区输送,并且在08时500hPa高空实况图分析出都兰站T-Td≤2℃,即水汽达到了饱和,即测站上空500hPa附近不仅有从西向东的强暖湿气流输送,而且高空槽本身自带水汽比较充沛,即两股水汽在降水区汇合。

4 小结

①贝湖槽底不断分裂小槽南压,及不断下滑的冷空气和高原南支槽东移在本地交汇是造成这次大降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暖湿气流与高空槽本身自带水汽的叠加为这次强降雪的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②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低层出现的辐合、辐散加强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有利于降水发展的典型配置。③高低空急流的配合、散度场高低层差异、垂直环流的加强是引发本次暴雪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因子;

参考文献

[1]刘宁微,齐琳琳,韩江文.北上低涡引发辽宁历史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J].大气科学,2009,33(2):275-284. [2]张小玲,程麟生.“96.1”暴雪期中尺度切变线发展力诊断Ⅱ:散度和散度变率诊断[J].高原气象,2000,19(4):285-294. [3]邓远平,程麟生,张小玲.三相云显式降水方案和“96.1”暴雪成因的中尺度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0,19(4):401-414.

[4]王文,程麟生.“96.1”高原暴雪过程湿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J].高原气象,2000,19(2):129-140.

[5]张小玲,程麟生.“96.1”暴雪期中尺度切变线发展力诊断Ⅱ:散度和散度变率诊断[J].高原气象,2000,19(4):459-4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