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药剂处理对柽柳苗木晾晒与栽植成活失水的影响
候晶东 宋丽华 曹兵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要:采用不同外源复配药剂蘸根处理柽柳苗木,对不同晾晒时间的苗木进行含水量、根系电导率、电阻值、栽植成活率测定与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晾晒时间的持续,苗木累计失水率增加,根系电导率、苗木电阻值增大;外源药剂处理后,苗木累计失水率减少14%-17%,电阻值减小19%-29%,能减少晾晒失水,提高成活率;不同复配药剂的处理效果不同,其中处理Ⅲ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柽柳;苗木活力;失水率;成活率
Effect of External Chemical Compounds Treatment on Water Loss and Planting survival rate of Tamarix ramosissima seedling
Hou Jingdong, Song Lihua, Cao Bing
(School of Agricultur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With different external chemical compounds treating the seedling root of Tamarix ramosissima, the paper studied the seedling water content, rood relative conductivity, resistance value and planting survival rate of the seedling exposed in the air with different duration tim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uration time for the seedling exposed in the air, the accumulate water loss, rood relative conductivity, and resistance value of the seedling increased. When treated by external chemical compounds, the seedling’s accumulate water loss were decreased by 14%-17%, and resistance value were decreased by 19%-29%. All these indicated that the seedling treatments with external chemical compounds could reduce the water loss and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in Tamarix ramosissima.
Keywords: Tamarix ramosissima, seedling vigor, percentage of water loss, survival rate
苗木生活力是决定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与根生长潜力来评判[1-2]。而苗木体内的含水率又与其活力密切相关。造林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在定植环境条件下能否迅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长出新的根系,这主要决定于造林后苗木的水分状态[3]。造林后苗木体内水分亏缺很容易导致苗木死亡,研究表明,苗木体内含水率与成活率成线性正相关[4]。在造林实践中,裸根苗在起苗、包装运输、假植、栽植环节中失水而使苗木活力降低,进而影响造林成活率。本试验通过外源药剂处理苗木,试图减少苗木栽植前的水分损失,提高成活率,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营林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一年生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扦插苗;从市场上购买的生根粉、磷酸二氢钾、奈乙酸、蔗糖等。
基金项目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Z09051),宁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0843)。 作者简介 候晶东(1985-),宁夏大学农学院果树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果树与林木生理生态研究。
168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8年4月至2008年6月在宁夏大学农学院进行。选用苗高、地径基本一致的一年生柽柳扦插苗进行药剂复配蘸根处理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Ⅰ、Ⅱ、Ⅲ、Ⅳ,分别为不同药剂与浓度的配方)和一个对照(CK,清水)。
在第一天早晨8:00用所配制药剂对苗木进行充分蘸根(蘸根5min)后置于室外进行晾晒。自各处理抽取15株苗木(分为三组)挂牌标记,每3h对其进行称重和电阻值测定;每3小时抽取5株苗木测定其根系电导率;抽取10株苗木进行栽植,测定苗木成活率;每天测定四次,持续测定三天。
1.3 测定指标
苗木重量:采用AL204型电子天平(1/100)进行称量;
苗木失水率=(Wf-Wb)/Wf×100%,式中:Wf—样品鲜重;Wb—样品晾晒后重[5]
量;
苗木根系电导率:采用DDS-11C型电导率仪进行测定,根系相对电导率(%)=(浸提液电导率/总电
图1 不同处理下柽柳苗木失水率的比较
导率)×100%[6];
苗木电阻值:采用DT-9205B型万用电表测量,测定时分别在其主干上插入两根大头针(将大头针轻轻插入枝条,直至木质部为止,相距10cm),然后用万用电表的测定笔头搭触两根大头针外露部分,从表上读取电阻值[7];
苗木栽植成活率:苗木栽植后45d左右进行统计成活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药剂处理对柽柳苗木失水率的影响
苗木在包装、运输、栽植过程中,因苗干、枝叶或根系裸露,难免失水,使得体内的含水率降低,活力损失。因此,采取不同措施,减少失水是保存苗木活力的关键。采用不同药剂配方蘸根处理柽柳苗木,在晾晒条件下的失水测定结果见图1。由图可看出,在晾晒条件下,前57h内各处理的失水率均呈平稳增大趋势;其中,CK的失水率最大,处理Ⅰ的失水率与CK接近,处理Ⅱ与处理Ⅳ相近;处理Ⅲ的失水率最小。晾晒72h时,各处理的失水率均显著增大;其中CK的增大幅度最大,Ⅱ和Ⅳ十分接近,Ⅲ较小最小。当晾晒75h时,处理Ⅰ的累计失水率是CK的98%,而Ⅱ、Ⅲ、Ⅳ的累计失水率分别是CK的86%、83%和85%。在晾晒过程中,处理Ⅲ的失水率最低,而且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其具有一定的保水效果。 2.2 外源药剂处理对柽柳苗木电阻值变化影响
植物组织的水分状况以及植物图2 不同处理下柽柳苗木电阻值的比较 细胞膜的受损情况与组织的导电
169
能力紧密相关。干旱以及其他任何环境胁迫所造成植物细胞膜的损
+
坏,会使细胞膜透性增大, K等离子自由外渗,从而增加其外渗液的导电能力[4][8]。因此,通过对苗木导电能力的测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反
图3 不同处理下柽柳苗木根系相对电导率的比较
[1]
映苗木的水分状况和细胞受害情况,以起到指示苗木活力的作用。采用不同药剂配方处理柽柳苗木,各处理间电阻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83<0.05)。由图2可知,在晾晒条件下,前24h内各处理的电阻值变化不太大,均呈平缓的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极小;在晾晒27h到33h间各处理的电阻值呈微小幅度的变化,但在48h时,苗木电阻开始呈增大趋势,其中处理Ⅳ的增大幅度最大,CK变幅与处理Ⅳ接近,处理Ⅰ和Ⅲ增幅最小,且处理Ⅲ的电阻值最小。晾晒54h时CK的电阻值显著增大,CK和Ⅱ的电阻值达到最大值;在57h时CK和Ⅱ的电阻值又略有减小,其他各处理电阻值均增大,并达到最大值;这时处理Ⅰ的电阻值是CK的71%,处理Ⅲ是CK的81%,但处理Ⅳ的电阻值最大,是CK电阻值的1.7倍。在整个晾晒试验中,Ⅰ和Ⅲ的电阻值比较接近,增大趋势比较平缓,变化幅度较小。 2.3 外源药剂处理对柽柳苗木根系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在晾晒条件下,柽柳苗木各处理以及不同晾晒时间的根系相对电导率差异极显著 (p<0.01)。由图3可知,随着晾晒时间的持续,各处理下柽柳苗木根系的电导率均呈增大趋势,说明根系失水逐步增多;但不同药剂处理下,其电导率值变化又有差异。其中,CK、处理Ⅳ的变化幅度较大,而其他三个处理下的根系相对电导率变化幅度较小;晾晒27h时,CK、处理Ⅳ的相对电导率已大于40%,而其他处理则小于40%。苗木活力与根系相对电导率密切相关,苗木失水首先使根系相对电导率增大,最终导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降低[6]。在本次晾晒试验中,处理Ⅲ的苗木根系相对电导率变化幅度最小,说明该处理的保水效果较好。 2.4 外源药剂处理对柽柳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影响
对3d晾晒试验过程中,不同处理下每天间隔3h抽取柽柳苗木栽植后45d调查的成活率(每处理共抽取11批次进行栽植)进行平均值比较,
36.00结果列于图4中。由图可知,35.00柽柳苗木晾晒后,栽植成活34.0033.00率普遍较低(小于40%),其
32.00中对照的成活率最低,为
31.0030.8%;药剂处理Ⅰ的栽植成
30.00活率与CK相近;处理Ⅲ的成
29.00活率较最高,Ⅱ和Ⅳ的成活28.00率基本一致。 CKⅠⅡⅢⅣ3 讨论与结论
成活率(%)处理图4 不同处理下柽柳苗木栽植成活率比较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
区,由于气候条件、土壤水分、苗木质量、栽植技术等原因,在一些困难立地造林,还存在成活率低现象。选用高质量、强活力苗木造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苗木含水量与苗木活力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苗木含水量与栽植成活率成线性正相关。提高苗木含水率,减少苗木水分损失,特别是在苗木起苗、包装运输、假植与栽植过程采取措施,
170
减少水分散失,可以提高苗木活力,进而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生产中应用保水剂蘸根、裸根苗包裹、定期根系喷水、化学药剂与泥浆蘸根等方法,来减少苗木根系或植株的水分损耗。本试验采用生根粉、保水剂、植物激素、蔗糖等外源药剂复配后蘸根处理柽柳苗木,进行晾晒试验,累计失水率减少14%-17%,电阻值减小19%-29%,降低柽柳苗木根系相对电导率,能减少晾晒失水,提高成活率;不同复配药剂处理,其效果差异较为明显,试验初步筛选处理Ⅲ的效果较好,但还需在野外进行大批量的田间试验测定。
参考文献
[1] 汤兴坤.苗木活力评价指标及体系研究述评.山东林业科技,2008(3):106~108
[2] 刘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2):43-49. [3] 李立华,赵垦田.谈培育高活力苗木的关键环节.林业勘察设计,2006(4):55~57 [4] 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81-186.
[5] 毕会涛,胡春瑞,黄付强,冯建灿.抗蒸腾剂对枣苗失水率与移栽成活率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2):155. [6] 王百成,林玉梅,杨轶囡,任军.红松苗木活力与相对电导率关系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3,32(2):15.
[7] 刘新彩,刘彦红,张志华等.核桃枝条电阻率与生长势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2):48. [8] 吕月玲,梁心蓝,吴发启.油松苗木活力与相对电导率关系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6):21~23.
1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