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可能
作者:五晓民
来源:《软件和信息服务》2012年第12期
工作生活中,经常听到别人说出“不可能”这三个字。 “这场球曼联队会输吗?” “不可能!”
“中国航母能在今年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吗?” “不可能!”
“那份策划方案能在周四中午前发给我吗?” “不可能!”
“我们明年的销售目标是在今年基础上再增长50%。” “不可能!”
说“不可能”代表了对事物的一种理性判断,本无可厚非。年终岁末,大家都在忙着做总结,写规划,布置明年的工作任务,日常工作更加繁忙,听到“不可能”的声音可能会比平时多出很多。
我以前也是个很爱说“不可能”的人,尤其是做媒体记者三四年后,感觉自己见多识广了,对事物判断的能力提高了,工作中遇到事情,总爱判断这件事能行还是不能行,一旦认定不行,“不可能”三个字就会冲口而出。
大约在七八年前,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次销售精英培训,是由华硕公司组织的。整整一天的培训,导师只为了教会我们说一句话——“不是不可能,而是我暂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共21个字。我学得很认真。
从那以后,工作中我基本上不再说“不可能”这三个字,生活中也很少说。说那次培训让我的人生产生很大的改变,也不为过。因为我发现,当我不再习惯性地说出“不可能”三个字时,整个人都变得更加乐观、积极,工作成果也有了很大改观。
其实那次培训,真正让我从心中认同的是导师下面这段分析的话:“当你说出‘不可能’时,你的全部思维都会集中在如何证明‘不可能’上,你可以很容易找出各种证明此事不可能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但如果你转换思维,遇到事情总是在想‘不是不可能,而是暂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你的全部思维都会转到‘找方法’上。”
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有趣的建议,题目是《今年写年终总结必备思路》,建议内容如下:1、开篇一定要突出受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影响;2、行业分析方面要突出受合作伙伴业务严重缩水影响;3、对手分析上要突出比咱们的成绩更糟糕;4、内部团队方面突出大家千方百计搞创新;5、明年展望方面,突出危机之机也是机遇之机;6、明年预算方面,对手犹豫之际便是出手之机,建议明年加大投入。
初看之下,会心一笑,但仔细思考,其建议的出发点是引导写总结者学会为自己找理由,不足为取。
一个天天为“不可能”找理由的人,其整体思维方式一定是悲观和消极的;一个每天为“不可能”找理由的团队,谈不上是有战斗力的团队;一家被“不可能”情绪笼罩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几率会大幅增加;一个被“不可能”思想主导的国家和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将成为一种奢望。
学会不说“不可能”,因为,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是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