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来源:二三娱乐
(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LNG船的国家。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甲烷的熔点﹣182.5℃、沸点﹣161.5℃.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 )

A. ﹣185℃ B. ﹣163℃ C. ﹣160℃ D. 0℃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应使其处于液态,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应小于沸点,但高于凝固点(熔点),故其范围应为﹣182.5℃<t<﹣161.5℃。 对照选项可知,只有﹣163℃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甲烷的熔点和沸点判断出其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再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 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D. 空调电流约1A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 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5A左右.故D不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

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

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

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 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 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30W,10W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5km/h不符合实际;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5℃,37℃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 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

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4.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 ) A.37.0℃ B.39.5℃ C.42℃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

5.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你考试正在使用的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 B. 你正在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6.5℃ C. 你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

D. 你所在考场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200mA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不会达到30cm,故A不符合实际; B、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0℃,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重力为G=500N,单脚的受力面积为0.02m2 , 故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p= = =

=2.5×104Pa,故C不符合实际;

D、考场的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W,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I= = ≈0.2A=200mA,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6.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A. 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2A B. 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60℃ C. 一名普通小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 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70次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台灯的功率一般在40W左右,根据电功率的公式变形可求出电流I=0.2A;绝达不到2A;故A错误;

B、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一般在40℃以下,不会达到60℃;故B错误;

C、普通小学生的质量(体重)一般小于100斤即50kg左右;达不到500kg;故C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1min跳动70次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

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7.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大约70N B. 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8秒 C. 健康人的体温是25 ℃ D. 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1000pa 【答案】 D

【解析】【解答】一个标准大气压P=1.01×105Pa,而人的手掌面积估测在0.07m2 , 故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F=PS=1.01×105Pa×0.07m2≈700N,A不符合题意;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14秒,B不符合题意;健康人的体温是37℃,C不符合题意;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1000p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大气压的值和手的面积计算压力,中学生百米约14秒,人体温度约37℃,通过液体高度计算液体压强.

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答案】 B

【解析】【解答】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凝固放热,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B符合题意;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C不符合题意;

D、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冰是凝固,放热,霜是凝华现象,放热,白气是液化现象,放热,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吸热.

9.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C. 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 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答案】A

【解析】【解答】冰雪融化属于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A符合题意;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要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雪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在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凝华吸热,液化、凝固、凝华放热,冰雪融化是熔化过程,吸热.

10.刻度尺、温度计、弹簧秤、电压表是我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仪器.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是一些同学对这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

A. 观察被测物体的长度

B. 测量水的温度

C. 直接用此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D. 测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指针没有在0刻线处,直接使用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D、电压表使用方法和量程选择、电流方向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①读取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测量工具的刻线相垂直; ②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电流、电压和力时,要注意测量之前指针是否在0刻线处;

③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电流或电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并且使电流“+”进“﹣”出.

11.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他们分别属于( )

A. 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凝固 B. 气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 C. 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 D. 液化、凝华、升华、熔化、汽化、熔化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②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是水汽化形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④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干,即冰变成水蒸气,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⑤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 )

A. 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C. 钢水铸成钢锭 D.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 【答案】 B

【解析】【解答】A. 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是物质从液态变气液态的过程是汽化,A不符合题意;

B. 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的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B符合题意; C. 钢水铸成钢锭,是物质从液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C不符合题意;

D.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是钨丝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六种物态变化解答.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体的过程.

1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B. 要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要吸收热量 C. 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一定升高 D. 物体的比热容越大,温度升高时它吸收的热量越多 【答案】 B

【解析】【解答】A.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增加的方式有两个: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吸收热量.因此说只告诉物体的内能增加,不能确定就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B符合题意;;

C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若吸收热量的物体正好是处于熔化状态的晶体或正在沸腾的液体,则其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大,但其温度不变,因此物体内能增加,不能确定温度是否一定升高,C不符合题意;

D. 物体吸热多少与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物体内能增加的方式有两个: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吸收热量.

14.请你观察身边的数据并判断,哪些数据是符合实际的( )

A. 教室顶端的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1A B. 小明的身高1.65×107微米 C. 教室里的空气约重2500N D. 教室里的气温约45℃ 【答案】C

【解析】【解答】A、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额定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I=

≈0.18A,A不符合题意;

B、小明的身高1.65m=1.65×106μm,B不符合题意;

C、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9m、7m和3m,教室中空气的重力大约为:G=mg=ρVg=1.29kg/m3×9m×7m×3m×10N/kg≈2438N,与C接近.C符合题意; D、夏天,教室里的最高气温不会达到4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5.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冰冻的衣服晾干

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

【答案】 C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解析】【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属于熔化;不符合题意;

B、冰冻的衣服会干是冰吸热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冬天玻璃上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D、热风干手器打开,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水的温度升高,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使手很快变干,属于汽化现象,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

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6.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B. 人感觉教室内舒适的温度约为35℃ C. 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 D.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可能是50N 【答案】 C

【解析】【解答】A.教室的高约3m左右,A不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5℃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人的心脏的跳动1min约70次,约0.8s一次,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温度、时间和重力的了解,解答。

17.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A符合题意;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B不符合题意;

C、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C不符合题意;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18.下列热现象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B. 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

C. 北方的冬天,货车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 D. 火箭利用氢做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答案】 A

【解析】【解答】A.温度计利用了热胀冷缩,但不一定都是液体温度计,A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固体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司机在汽车力加酒精可以减低水的凝固点,避免水结冰,C不符合题意; D.火箭利用氢气作燃料,因为氢气的热值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降低凝固点可以避免水结冰。

19.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 )

A. 春天,河流解冻 B. 夏天,冰雹直下 C. 秋天,雾气漫天 D. 冬天,雨雪纷飞 【答案】 A

【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 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 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 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0.李秋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A. 打开电冰箱时冒出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等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 高压锅做饭熟得快,是因为高压锅内压强增大,沸点升高

C. 菜刀柄、锅铲柄等把手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使接触面粗糙来增大摩擦 D.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打开电冰箱时会冒出“白烟”,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出来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A错误;符合题意。

B、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B不符合题意。 C、菜刀柄上刻有花纹使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C不符合题意。

D、火铲送煤时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送出去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是否利用了惯性,主要看物体是否在这一现象中由于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被利用.

21.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 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

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A点时,开始对物质加热,此时的温度是﹣40℃;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图象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DE段为水的沸腾过程,此过程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它的内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Q=cm△t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

液体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水的比热容比冰大,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在吸热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冰升温快,水升温慢.

22.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 )

A. 凝固 B. 升华 C. 液化 D. 熔化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23.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流下烛泪

B.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C. 隆冬时节河面结冰

D. 刚出笼包子冒白汽 【答案】 D

【解析】【解答】A.蜡烛流下烛泪,是蜡烛熔化了,A不符合题意; B.手上的水变干是水汽化了,B不符合题意; C.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热的包子冒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化现象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24.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白雾茫茫 B. 霜打枝头 C. 冰冻的衣服被晾干 D. 冬天行人口中呼出的“白气” 【答案】 C

【解析】【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错误;

C、冰冻的衣服被晾干,固态冰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正确; D、“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

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5.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0℃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一定熔化 C. 化雪更比下雪冷,是因为雪融化时要吸热

D.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因为灯丝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冰融化时需要吸收热量,0℃的冰放入0℃的水中,由于水与冰不存在温度差,冰不能吸收热量,冰不能融化,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化雪比下雪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灯丝发光时温度升高,灯丝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灯丝变细,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6.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沸点为12.3℃的氨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 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 雪融化成水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 A

【解析】【解答】A.氯乙烷的沸点很低,在迅速汽化时吸热,对物体降温,A符合题意; B.石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现象不同,B不符合题意; C.雪融化成水是熔化现象,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沸点低的物体容易汽化,汽化吸热,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

27.对图中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 D

【解析】【解答】A.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云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形成固体,是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不同的自然现象,分析物体状态前后的状态并判断变化。

28.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A. 打在枝头的霜 B.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山间中的雾 【答案】 C

D. 消融的冰雪

【解析】【解答】A.枝头的霜是凝华,A不符合题意; B.屋檐下结的冰凌是凝固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山间的雾是液化现象,和露的形成原因相同,C符合题意; D.消融的冰雪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雾和露都是水蒸气变为水,是液化现象。

29.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

B. 将湿衣物放在烈日下晒

C. 将谷物推开来晒

D. 用保鲜膜盖住水果 【答案】 D

【解析】【解答】A.电吹风吹头发加快了空气流动,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在太阳下,温度升高,可以加快蒸发,B不符合题意; C.推开的谷物表面积大,可以加快蒸发,C不符合题意; D.保鲜膜盖住物体时,减慢了水分的蒸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加快蒸发的方法有:升高温度、增大面积、增大空气流动。

30.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

【答案】 B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 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