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讨紫砂壶“四足如意”的意境美

来源:二三娱乐
江苏陶瓷•陶艺园地<

2019年10月第52卷第5期

69

探讨紫砂壶“四足如意”的意境美

范彩勤

(宜兴 214221)

要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材质和丰富的内涵为人所熟知,凝结了无数紫砂艺 人的智慧和个性,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意和追求,从北宋发展至今,紫砂壶逐渐 摆脱了传统粗陶匠气,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 一帜。本文以紫砂壶“四足如意”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关键词紫砂壶;四足如意;中国吉祥文化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紫 砂壶得益于宜兴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 境,凝结了无数紫砂艺人的智慧和个性,承载了文人 雅士的诗意和追求,发展为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 性于一体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2006年,宜兴紫砂壶制作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发挥了紫砂在“一带一路”上的影响力,推动

了江苏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世界文化舞台 上绽放异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 们的审美呈现多样化,紫 砂壶融合了多种文化艺 术形式,其造型艺术体系 越发完善,给人以极大的 视觉享受。按照不同的形

图1

四足如意壶

态特点,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光 器以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花器以自然中的动植物 为原型,筋纹器仿生瓜果,三大类型各有特色。紫砂 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 展。紫砂壶“四足如意”(见图1)师古而不泥古,继承 传统器型“仿古如意”的造型特色,又融入自身的见 解和想法,古色古香,又体现了现代审美,给人以耳 目一'新之感。

此壶在光素圆器的基础上,融人了线条装饰艺 术,雅致灵动,充分展现了线条艺术之美。纵观整壶, 整壶以流畅柔和的线条勾勒而成,壶身饱满圆润、张 力十足,契合圆器“圆、稳、勻、正”的造型规则,壶体 重心沉稳,彰显出庄重大气之感;壶底以四个足鼎撑 起壶身,足鼎来源于远古青铜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 感,是权势的象征,庄严大气,足鼎分布均匀、架空壶 体,中和了壶身的敦厚,使整壶显得挺拔有力、气势

收稿日期:2019-01-22

十足;三弯流与壶身浑然天成地暗接,转折柔和有 力;圈把圆润,略微上扬,壶流与壶把前呼后应,提携 整壶气势,显出横向的张力与动感;短颈,肩部过渡 柔和,略显圆润,壶盖为压盖,子母线吻合,盖面微微 鼓起,盖面与壶肩合成饱满的弧线;壶钮珠圆玉润, 饱满而不笨重,与壶身比例协调,灵气十足、韵味悠 长。在装饰上,壶身饰以如意筋纹,舒卷有致、自然尔 雅、浪漫美丽,其行云流水的线条呈现出柔而不弱的 爽利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韵,展现出优雅别致的韵 味,若浮云漂浮、诗意盎然。整壶骨肉亭匀,轮廓线条 流畅,流与把衔接连贯,身、盖、颈、腹、钮错落有致, 给人以极大的使用感和审美价值。

如意筋纹以云纹线条构成,契合中国美学对自 然美的关注,主观上的精神体会与客观的自然情景 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景交融的美学 意境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古代人们以耕作为 生,云和雨对作物收成影响巨大,人们对云和雨心生 期盼和敬畏,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如意云 纹是最具抽象品格又认同普遍、应用广泛的一种类 型。如意始于汉代,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它在我国 传统文化中扮演了一个生动的角色,被赋予美好而 生动的人文思想。如意在古代是挠痒的实用工具,因 帮人缓解痒感,如人意,故名“如意”。后来,如意以贵 重的材料制作,被装饰以精美的雕饰和花纹,逐渐成 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品。如意是吉祥之物,它在汉族民 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人们远行前,家人或友 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佛僧讲经时,常用“如 意”作随身携带的道具。“如意”于印度梵语中称“阿 娜律”,部分用作佛具,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铜、 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 以备遗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如意已经

(下转第73页)

江苏陶瓷•陶艺园地<

2019年10月第52卷第5期

73

生命气息,同时从生活实物出发,使之真实接地气, 既达神意,又获美感,进而与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融 会贯通,使子孙昌盛这一美好夙愿深入人心,形成共 鸣。

“金瓜长藤绕天荒,妙趣韵味人千家。”通过紫砂

壶“田园情之瓜瓞”的创作,尤其是对其文化内涵的 梳理与表达,笔者认为,紫砂壶创作从细致入微的观 察生活,到将其转变成艺术成品,是一个质变的过 程,不可生搬硬套,应该用心构思,以实现艺术与人 文意蕴的共同升华。

(上接第68页)

郊诗中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 这里,荸荠象征着春风得意。此外,荸荠还象征着福 气。好话如好花,喜人颜色、悦人心怀,荸荠承载着人 们的美好愿望,清清净净地供养于世间,寓意含蓄。

紫砂花器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从古代的供春、 时大彬、陈鸣远到近代的朱可心、蒋蓉,大家辈出,品 种层出不穷,蔚为壮观,体现紫砂花器工艺的精彩纷 呈、人们思想个性的多样化,也体现了历史的承接。

每一把紫砂花器都具有独特的实用和美学功能,具 有由内向外的艺术感染力,艺术不仅是简单的还原, 紫砂壶“荸荠”在呈现客观造型的基础上,融人作者 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情与景相结合,给人以自由生动 的美感。

参考文献

[1]赵信军.春回大地万物生一征[].江苏陶瓷,2013(05):58.

浅析“沧桑之春晓壶”的艺术特

J

(上接第69页)

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 生活观念和心理情感,表达了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 满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 生哲学和智慧,表达出事事如意的美好祝福。

一直以来,紫砂壶的发展就是一个继承传统并 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也是紫砂壶艺长盛不衰的根本 所在。自古以来,以如意为元素的紫砂壶造型数不胜 数。此壶在吸收传统精髓的同时,又寻找独特的创作

方向,使作品不落俗套,焕发出全新的风采。每一把 紫砂壶都是制壶艺人用生命揉成的艺术,是制壶人 智慧和个性的体现,欣赏一把紫砂壶,不仅要关注其 实用价值,也要关注其造型审美,唯有形神兼备才能 愉悦身心,给人以心灵感悟和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徐俊•仿古如意,神韵悠长[].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11):56.

P]柯俊芬.鸳鸯戏水,福运常在[J].江苏陶瓷,2015(2):73.

J

(上接第70页)

时心有所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苏东坡曾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道“咬定青山不 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坚 韧不拔、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虚心自持的品质。竹子 自然的天情和独特的品格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和人格 的力量。人们不仅喜爱竹子的外形,更爱竹子的品格 和内涵。赏竹,不单是一种怡情雅兴的活动,更是对 精神品质的追求。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竹子被人们 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衍生为一种竹文化。竹元素的 引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美感,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层

次,也在无形中传承推广了竹文化。

3结语

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紫砂花器从自然

界中汲取灵感,以自然界中的花草虫鸟为原型,为作 品赋予灵动的生命力,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 价值。生活不缺少美,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创作紫砂花器时既要将各种装饰技法融会贯通、巧 妙运用,又要善于观察自然,为作品赋予自然美。

参考文献

[1]袁婷.浅析竹与紫砂壶[J].艺术时尚:理论版,2014(8):213.

(上接第71页)

道理,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不仅是使茶叶沁人心脾的 器具,更是承载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寄托。正如 “拙壶”一般,我们也要保持外表的质朴与内心的充 实,这就是“拙壶”存在的意义吧。

紫砂壶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百花园中一颗

亮眼的星,它承载着传统的醇厚之音,从江南水乡漫 步至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从数百年前的正德年间 漫步至新世纪。作为后来人,我们在感受它的美丽之 时也要将它告诉更多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