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12016年第11期 doi:lO.39696.issn.1004—2091.2016.11.001 铁毋参与瑟铭 张乾,郝咏芳,曹琛,吕晓民,魏国庆,黄金勇,卢伟,闫喜武 (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辽宁营口 115oo4) 薄片镜蛤(Dosinia laminat)隶属于软体动物门, 瓣鳃纲,帘蛤目,帘蛤科,薄片镜蛤属,俗称蛤叉,主 要生活在潮间带中、低潮区的泥沙底质中,以浮游 植物为食,食物链短,生态效率高,对生态环境的维 持和改善有重要作用。薄片镜蛤在国外从日本陆奥 湾到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在中国 北起辽宁,南至海南琼山北港均有分布ll1,是一种名 研究所贝类研发基地进行。种贝暂养和幼体培育池 规格为l0 m3,池内设有排水充气装置,使用前以1: 10 HC1清洗消毒。室内光照强度控制在2 000 lx以 下。 1.1.3附着基选用天然海区细沙经4O目筛网初 筛后,用沙滤海水充分清洗4 5遍。均匀撒在池底, 厚度1.0~1.5 cm。 1.2苗种繁育技术及方法 贵海产贝类,具有出肉率高、营养丰富、肉味鲜美、 经济价值高等优点。 近年来,海洋生物资源的超强度开发利用导致 海洋生态失衡不断加剧,薄片镜蛤的野生资源量逐 年减少。为了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维持海洋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恢复和发展这一珍贵海产经济贝 类,开展薄片镜蛤的人工繁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薄片镜蛤人工育苗的报道较少[2_3】,且均处于起 步阶段。辽宁省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了辽宁 省大连市庄河海域日本薄片镜蛤的苗种繁育工作, 以期为辽宁省日本薄片镜蛤的苗种繁育及规模化 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1.2.1亲贝选择及培育在7、8月 。 大连市庄河海区薄片镜蛤 在6—7月性腺发育成熟度最高,其繁殖盛期集中 6月下旬,选进种贝约30 kg,平均壳长及壳高 7 cm,清洗干净后装于40 crex80 cm ̄5 am的塑料 盘中,培育密度20~3O个/m2,置于培育池中。亲蛤运 回后要及时放人室内暂养,水温与采捕水温尽量一 致。亲蛤入池稳定1 d后开始循环换水,日换水1 次,换水量70%~100%。换水前及时剔除受伤种贝, 清理池底污物,换水后适当投喂新鲜无污染的新月 菱形藻和金藻。培育水温20~22℃,定期镜检性腺 发育情况,便于准确判断产卵时间。在种贝培育过 程中,饵料是育肥促熟的关键,饵料品种及投喂量 根据摄食情况、水温、水环境适当调整。 1.2.2水质调控天然海水沉淀池初步沉淀,砂滤 罐黑暗沉淀后无阀过滤,150目筛绢网二次过滤后 注人培育池。盐度22,DH值7.5 8.6。水质新鲜、干 净无污物,符合我国渔业水质标准。当培育池内原 生动物、细菌较多时,视实际情况向沉淀池内投撒 1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1.1.1种贝来源该研究用2~3龄薄片镜蛤作为亲 贝,于2014年5月采自大连市庄河近海,平均壳长 7.2 cm,平均壳高7.1 cm。亲贝采取干运法运输,即 将种贝放入打孔泡沫保温箱(1 mx0.5 rex0.35 m)中 快速运输,运输时间为2.5 h。 1.1.2育苗地点及设施试验在营口市水产科学 资助项目: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2013J21DW010);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一48) 通信作者:郝咏芳(1985一),女,工程师,研究方向:海水贝类、甲壳类人工育苗、生物饵料培养.E-mail:690938298@qq.tom 口 铁劈与菩诘 《水产养殖))2016年第11期 2~40 mg/L漂白粉,晴天曝晒1~5 d,检测无余氯后 投入EM菌或枯草芽孢杆菌。 1.2_3饵料培养饵料品种为金藻(IsOChrysis zhan— 1.2.5幼虫选优孵化密度约5-6粒/mL,孵化期 间连续微量充气,增加海水溶氧量,满足幼虫的耗 氧的同时也使培育池的水处于流动状态,使幼虫分 布均匀,防止幼虫密度过大。为防止卵堆积于池底, 孵化初期半小时要进行上下轻搅1次。 iangensis)、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塔胞藻 (Pyramimimonas.sp)、小球藻(Chlorella saecharophi一 ),扁藻(TetraseImis chui),藻种购自辽宁省海洋水 产科学研究院。一级藻种在容积为5 L的三角烧瓶 中静止培养,二级培养在室外半封闭空间50 L白 塑料桶内进行(搅棍搅动),三级培养在l0 m2连续 充气的水泥池内,二级、三级饵料培养用水经次氯 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时,用300目筛绢网将 幼虫虹吸至提前备好新鲜海水的培育池充气培育, 投喂金藻(密度3 000 cell/mL)。选育完的幼虫从第 2天起虹吸分池并加水。 1.2.6幼虫管理幼虫培育密度1~2 ̄./mL。连续 酸钠消毒,硫代硫酸钠中和后使用。 1.2.4产卵亲贝解剖后肉眼观察,看性腺色泽是 否鲜艳,如成熟的雌性应呈橘红色,而雄性为乳白 充气,光照强度控制在800 lx以下,有利于幼体分 布均匀和生长发育。投喂饵料3 h后镜检幼体的胃 肠饱满度。定期检测培育池水质,测量幼虫的生长 色,性腺包围整个内脏团,且饱满。镜检种贝,精子 遇海水活跃、卵子遇海水散开,则产卵期临近。此时 换水后或投饵料后会自然排放,应加强观察亲贝培 育池。自然排放的卵子质量好,孵化率和变态率高。 该次研究亲贝7月6日产卵,水温27℃。产卵密度 达8~12粒,mL时,取出沙盘放人另一培育池继续产 和发育情况,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饵料是幼虫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幼虫培育 成败的关键。在薄片镜蛤幼虫培育期间,前期金藻 为主,小球藻为辅;幼虫培育后期主要投喂扁藻,金 藻为辅。每次投喂前要镜检幼体摄食情况和水中饵 料量,及时调整投饵量与投饵次数。具体13常管理 见表】。 卵。产卵结束后将装有亲贝的沙盘取出。 表1幼体培育期间的日常管理 1.2.7附着基的投放产卵10 d后,幼体壳长达到 2结果 2.1产卵量、卵径、孵化率及D形幼虫大小 220~250 Ixm,培育池水中极少见到幼体,绝大部分 幼体已下沉,吸底镜检发现变态基本完成。这时要 投放附着基,然后进行大换水,加大饵料投喂量,以 扁藻和塔胞藻为主,角毛藻和金藻为辅。 1.2.8稚贝的管理营口海区水质较肥,天然饵料 丰富,随着薄片镜蛤稚贝生长,引入室外沉淀池海 薄片镜蛤雌雄异体,雌性性腺呈淡橘红色,雄 性性腺呈乳白色。壳长7.2 cm的薄片镜蛤雌I生个体 每次产卵量可达300万粒。卵属沉性卵,卵径68~ 7O LLm。该试验共产卵3 000万枚,D型幼体孵化率 90%,D形幼虫大小(壳长×壳高)为100 ̄m ̄80 m。 水(经150目筛绢网过滤),利用海水中天然饵料, 减轻室内单胞藻培养的压力,保证稚贝营养均衡。 视具体情况辅助投饵。 1.2.9出苗9月2 13,稚贝出池,平均壳长0.4 cm,出苗量1 200万枚。 1.2.9数据的处理与计算对数据的处理与计算 主要采用Excel图表软件。 薄片镜蛤幼体在壳长210 m左右时开始变 态,此时可投放附着基。该试验薄片镜蛤幼体变态 率达到83.3%。 2.2幼体的生长发育 水温27 28℃时,薄片镜蛤受精卵经l5~18 h 可发育至D型幼虫。幼体的发育过程见表2。 口 《水产养殖))2016年第1I期 铁劈与总诘 表2幼体的发育过程表 发育啦D 幼体壳长/n m-,t-i' ̄ q… “ 幼体状态 饵料投喂 …由表1可知,薄片镜蛤在温度27~28℃时幼体 控制孵化密度。 3.2饵料 发育较快,D型幼体经28 d壳长可达1.0~1.2 mm, 这与王成东等『5_的薄片镜蛤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22~3O℃、最适生长温度为26 cc差别不大。 饵料种类、搭配比例及饵料质量是影响育苗效 果的重要因素,多种饵料混合投喂效果好于单一饵 料投喂 。控制好饵料投喂量不仅不必倒池,还能 抑制原生动物的繁殖,使水质清新,饵料利用率高。 由于薄片镜蛤繁殖盛期为7月,温度较高,水质变 化快,敌害生物较多,单胞藻的培养较困难。本研究 中,饵料主要为小球藻、扁藻和金藻,D型幼体的开 口饵料为金藻,效果较好。前期金藻搭配小球藻投 2.3 出苗 9月2日出苗,出池平均壳长0.4 cm的稚贝 1 200万枚,单位面积出苗量40万榭mz,养殖成活 率较低。主要原因为:幼体生长后期也就是8月份, 水温较高,进人玻璃海鞘繁殖的高峰期,其附着于 池底及池壁,稚贝被吸附现象较严重,成活率下降。 出池的幼贝人工均匀播撒于室外泥沙底的海 水池塘中(池塘事先泼洒清塘药物消毒,幼贝投放 前对池塘水质指标进行测定,确定符合渔业水质标 准)。 喂,幼体壳长160 m以上时开始投喂扁藻,后期引 入室外天然海水补充饵料,整个生长过程饵料不 足,营养搭配一般,故幼体生长速度较慢。可借鉴闫 喜武等}3]建议的培养耐高温且贝类适口、营养价值 高的单胞藻,提高饵料培育技术;或适当提高生产 成本,提前选进亲贝进行人工促熟,以提早繁育时 间,避开高温季节。 3.3附着基的投放 3 小结 3.1亲贝选择及暂养 亲贝最好选择生活在水深5 m以上,饵料丰富 海区的野生薄片镜蛤,壳长和壳高5~7 cm、2~3龄、 个体肥大健壮,壳形规整、无损伤的个体作为繁殖 群体。如有条件,最好异地多选几个地方的薄片镜 蛤作为种贝。亲贝性腺是否成熟,是人工育苗能否 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获得充分成熟的卵子和精 当薄片镜蛤幼体在26 29℃的培育条件下,经 9~12 d,壳长达到210 I,zm以上、有60%以上幼体出 现下沉、开始形成足时即可投放,也可以吸底镜检 看池底是否出现爬行的匍匐幼体为标准。附着基投 放太晚,幼体体表尤其是水管表面易挂脏,影响运 动及摄食。附着基种类也是影响滩涂贝类幼虫变态 子,才能保证人工育苗的顺利进行,在生产成本允 许的情况下,也可提前选进亲贝进行室内培育,投 喂新鲜的单胞藻,进行营养强化以提高其产卵率。 本研究采用沙盘暂养亲贝,接近薄片镜蛤生长 的自然条件,解决了亲贝培育的成活率低的问题, 和稚贝生长的重要因素【9_111。该试验证明,薄片镜蛤 附着基最好是经40目筛子筛过的天然海区海砂, 经过自然海水清洗后投放,幼虫能够顺利附着变 态、生长,这与闫喜武等I3嗨泥的采苗效果好于其他 产卵率高,卵的质量也较好,同时也有利于分池以 口 试雾参与蓉蚀 《水产养殖}2016年第11期 附着基、王海涛等『21薄片镜蛤的附着基以滩泥附着 效果最好的说法略有差异。可能与附着基的选择及 处理方式不同有关,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对此可 以进一步进行研究。 3.4幼贝个体大小差异大 研究 齐鲁渔业,2009,26(7):22—24. 『3]闫喜武,左江鹏,张跃环,等.薄片镜蛤人工育苗技术的初 步研究fJ1.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4):268—272. 『41鹿瑶,刘辉,聂鸿涛,等.辽宁沿海薄片镜蛤的繁殖周期研 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5(12):648—651. 幼贝培育后期个体大小差异较大,生长速度较 慢。原因可能为:换水不及时,换水量不够,随着稚 f51王成东,聂鸿涛,闫喜武,等.温度和盐度对薄片镜蛤孵化 及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J1.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4,29 (4):365—367. 贝生长初期培育密度较高,导致稚贝生长所需饵料 『6何进金,齐秋贞,韦信敏,等.61菲律宾蛤仔幼虫食料和食 性的研究Ⅲ.水产学报,1981,5(4):275—284. 供应不足;幼贝培养后期尤其是8月份,池底及池 壁附着生长了大量玻璃海鞘,其表面黏附了大量稚 贝,严重限制了稚贝的运动及摄食,导致其生长变 慢且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今后的薄片镜蛤育苗 生产中,为避免分池移池对其损伤可在出池规格一 定的前提下提前计划好初期培育密度及初期附着 密度,及时换水投饵,在玻璃海鞘大量生长之前出 池或是产生玻璃海鞘之时倒池清理,保证稚贝健康 生长。 『71何进金,韦信敏,许章程.缢蛏稚贝饵料底质的研究【JJ.水 产学报,1986,10(1):29—39. [8]周荣胜,陈德富,陈绍贵,等.菲律宾蛤仔幼虫食性的研 究lJI.福建水产,1984(3):27—29. [9]Yan x W,Zhang G F,Yang F.Effectsofdiet,stocking density,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growth,survival,and metamorphosis of 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larvae 『J].Aquaculture,2006(253):350—358. ¨O1赵五明,顾润润,于业绍.海泥附着基的青蛤工厂化育 苗试验 南方水产,2005,1(1):54~56. 参考文献: 【1】庄启谦.中国动物志软体动物门【M】.jE--a,-:科学出版社, 2001:153—157. 『111闫喜武.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 【D】.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5. (收稿日期:20l6一O5—23) 【21王海涛,王世党,郑春波,等.薄片镜蛤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一……● … ’… ^ 浙江舟山普陀六横试水鲍鱼养殖 作为餐桌上的高档海鲜 鲍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山东沿海一带。如今,浙江省舟山市六横也有了鲍 鱼养殖基地,这不仅为六横养殖业添了新品种,且对六横开发浅海养殖、海珍品养殖有良好的示范作 20—16年4月末,舟山海异渔 业发展公司从福建购入近100万粒小鲍鱼.,开始试水养殖鲍鱼。日 前,笔者来到该公司位于六横悬山社区对面山岛附近的养殖基地时,养殖人员正在鱼排上给鲍鱼喂食 干海带 据介绍。由于初次尝试养殖,鲍鱼成活率仅在50%左右。目前,成活鲍鱼已从原来的4~6 cm长 致7-8 emo 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如果养殖成功,公司明年将扩大规模,计划养殖1 000万粒,并且从苗种 开始进行全程养殖。- ‘‘首批养殖的鲍鱼,春节期间将有少量投放市场,最迟20l7年3、4月份能大量供 应市场。”该负责人说。 (www.bbwfish.com)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