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杭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校本课程教学研讨活动任务单

来源:二三娱乐
2014年杭州市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和校本课程教学研讨活动任务单

富阳市贤明中学卢桂平整理(第一小组汇报)

2014年4月25日

任务一:

用三个“○”代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门课程,请你用图表示三门课程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1:三门课程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观点(见下图示) 地方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综合实践

地方课程

校本

校本课程

(图一) (图二) (图三) 2、上述对三门课程关系的理解听了俞丽萍教研员和吴成刚老师等的解释后明白了图一所示的属于正确的理解,即三者之间属于交叉关系(相互交叉与生成转化的过程)。理由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开发与有效实施,对于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促进学校特色办学,学校课程文化重建有重要现实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要求学校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统筹规

划,加强与地方和校本课程等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任务二:

请找出三节课教学目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若课程整合,三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你是如何理解课程整合的有效性? 答:(一)三节课教学目标的相同点是:

1、活动性原则。即以活动为主的学习形成,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

2、开放性原则。即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过程及评价诸方面均体现开放性的特点。

3、主体参与性原则。在教师进行对学生的必要的和有效的方法技术的指导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要的主体。 4、生成性问题处理原则。教学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一些问题,从而由一个主题向多个主题的转化过程。这样必定会生成新的活动目标和新的主题,教师要学会驾驭课堂的技能和方法。 (二)、三节课教学目标的不同点是:

《美丽乡村行》与《潇洒桐庐》两节课。前者是校本课程,后者是地方课程。这二课重点教学目标通过对家乡的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的自然景色。利用家乡的金名片,继承和弘扬家乡的优秀人文历史,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

《“红包”的故事》(中期指导)这节课着重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以分小组活动调 查、访谈为手段进行了实在的实践活动,其中充分反映了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使我们更加相

信学生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同时给师生产生了新的问题。如怎样与他人打交道,即与人交往的技能。

(三)、三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理解 它们都以实践为切入点,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堂课的教学过程让我们看到了课程整合的效果。

1、能力整合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资源整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学科课程都可以将它整合为综合实践的资源,让综合实践深入各科教学中。

3、课程评价整合。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有机的整合,突出实践能力的情感,方法、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作为评价的归宿。 总之,课程的整合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力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环节来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使我们的教学体现课程的价值。 任务三:

请列出三节课教学过程中体观课程有效整合的片段。指出老师在哪些方面做了有效指导实现有效整合?

答:《美丽乡村行》在王丽萍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学生分别来介绍儒桥的自然生态美;东溪工业园区——一支笔撑起的奇迹;回顾柏山村的人文历史精华及新龙村的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特色等实例。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形式呈多样化,如声、光、电

为载体的PPT视频,用学生表演戏剧的形式,快板的形式来表现家乡的自然、人文的社会家乡之美。

《“红包”的故事》(中期指导)在方志强老师的指导下,以社会调查为线,调查“红包”的故事,使学生在调查中得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实现了课程的有效整合。尤其是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在课堂上的汇报呈观,彰显了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活动理念。

《潇洒桐庐》在朱妙芬老师的指导下,以潇洒桐庐为线,介绍了桐庐的山水、文化、物产、人文历史等资源内容,加深了大家对桐庐的了解和发现美。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加清楚桐庐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和主动推介桐庐的自然美和人文历史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让学生去寻找发现一些不文明、不和谐有待改正的不美现象。三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程做了有效指导,实现了课程整合的理念。体现出对教学目标的整合、教学内容的整合、社会实践评价的整合的学科课程整合的核心。 任务四:

请例举三节课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有效预设和学生的有效生成。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生有效生成有哪些途径? 答:体现教师的有效预设有:

《美丽乡村行》王老师用的视频吸引了大家的视线。在王老师的指导下,由各位学生分别主持介绍“儒桥”的由来及古树公园里的标志性香樟、银杏等树木景观,东溪工业园区、柏山村、新龙村等自然人文历史故事等有意义有效的预设。

《“红包”的故事》方老师的有效预设体现在让学生参与调查、采访活动并在课内让6个小组分别探究活动的真实过程及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潇洒桐庐》朱老师对地方课程有效预设是:“潇洒”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桐庐的美。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出桐庐各景点的推介活动。通过视频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金名片”,为各景点代言。

在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学生的有效生成体现在看学生的学习表现。如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同学间的反诘与点评;调查采访时遇到的交往问题等。

我们认为学生有效生成的途径可归纳为:直接社会调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教师补充点拨小结;同学间的反诘与点评;人文情结关怀等形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