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三、施工部署 .................................................................................................................... 1 四、回顶加固措施 ............................................................................................................ 2 五、回顶加固验算 ............................................................................................................ 5 1、荷载取值 ................................................................................................................ 5
2、结构验算 ............................................................................................................................5
六、支撑搭设及拆除 ........................................................................................................ 8
1、工艺流程 .............................................................................................................. 8
2、构造要求 ...........................................................................................................................8
七、顶板通道安全措施要求 ............................................................................................ 8 八、钢管加固支撑的检查验收 ........................................................................................ 8 九、施工安全注意措施 .................................................................................................... 9
一、编制依据
瓯北2013-1#-2地块4北(居住用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瓯北2013—1#—2地块4北(居住用地)工程全套施工图纸 建筑施工承插行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31-2010) 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二、工程概况
瓯北2013-1#—2地块4(居住用地)工程位于位于中心大道南侧,规划建设中的环江大道北侧,中心路西侧,南面为瓯江。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8464。03㎡,总建筑面积156056。52㎡,地上建筑面积约116702.52㎡,地下建筑面积约39354㎡(地下室2层),主要由1栋46层,建筑高度136.8m;4栋32层超高层住宅和1栋2层商业配套用房组成,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1。0)。
地下室顶板荷载限值如下所示:
地下室顶板 消防车道 地库顶板 三、施工部署
地下室顶板施工道路布设原则:利用消防车道区域楼板并结合地下室其它区域楼板作为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同时对钢筋原材堆场、及重荷载堆置区域进行回顶加固。
临时道路如下图所示:
现场临时道路及堆场布置图(附后)
备注说明:由于地下室分期分区域施工,并地下室结构变现距离红线较近,部分区域突出红线范围,局部采取自然放坡。现场在地下室封顶回填完成前无法形成有效环路.
四、回顶加固措施
a、道路宽8m,回顶宽度约10m;架体搭设参数如下。
b、钢筋原材堆载规划区域面积6*12m;回顶宽度7*13m(两边各出堆载场地0。5m);架体搭设参数如下
脚手架设参数如下:
1。支架搭设高度:地下车库回顶架体高度为3。45、3。75m。
覆土荷载(KN/m2) 18 18 活荷载(KN/m2) 5.0 5。0
2。搭设架体参数:
扫地杆起结构面400mm;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车道钢管支撑采用Φ48×3.2mm(考虑到钢管损耗,实际计算尺寸Φ48×2。7mm)的承插式钢管支撑体系,连接方式为盘扣式,后浇带回顶选材使用普通钢管架Φ48×3。2mm(考虑到钢管损耗,实际计算尺寸Φ48×2。7mm)搭设,连接方式为扣件式。 满堂支撑架的宽度B(m) 满堂支撑架的高度H(m) 立杆布置形式 10 满堂支撑架的长度L(m) 随道路 Ф48×2.7 1。2 0.9 0。5 3。45、3。75 承插钢管类型/普通钢管 单立杆 纵横向水平杆非顶部步距h(m) 立杆纵距la(m)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纵横向水平杆顶部步距hd(m) 0。9 立杆横距lb(m) 0.9 剪刀撑设置类型(普通钢管) 加强型 1.494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五、回顶加固验算 1、荷载取值 1)吊车
1。656 按20T吊车考虑,自重28吨,吊运钢筋每吊按5吨计,合计33×1.1,总计37吨。 2)砂车
按装15立方米车考虑,砂车自重约20吨,砂23吨,合计43×1。1,总计47.3吨考虑。(考虑动荷载)
3)钢筋车
按装70吨钢筋考虑,钢筋车自重约20吨,共计90吨 4)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 按60KN/㎡考虑。 2、结构验算
吊车、砂车、混凝土罐车作用下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
因钢筋车最重,以下按钢筋车作用下验算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B.0。2:连续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
可按单跨简支计算。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B。0.4:
单向板上局部荷载(包括集中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荷载qe=8Mmax/bLL 式中 L-—板的跨度,取最大轴线间距8100mm; b——板上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按本附录B.0.5确定;
Mmax——简支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按设备的最不利布置确定。 按钢筋车后车轮作用在跨中考虑,后轮均作用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上,轮胎着地尺寸为0。6m×0。2m,后车轮作用荷载取90T,前车轮作用荷载不计,(偏安全考虑)。详附图参照《公路桥函设计通用规范JTG D06—2004》550KN汽车的平面布置图如下所示:
Mmax=900KN×4m/4=900KN.m (偏安全考虑取L=4m)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B.0。5—1 bcx、bcy取值为:
bcx=1。4+0。6=2m,bcy=1.8+0.2=2m bcx≥bcy , bcy≤0。6L ,bcx≤L时 b=bcy+0.7L,(偏安全考虑取L=4m)
b=2+0。7×4=4.8
qe=8Mmax/bL2=(8×900)/(4。8×4×4)=93。75KN/㎡
按照作用在楼面的最大荷载90T得出,每平方米均布荷载为93。75KN,而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60KN/㎡小于最大荷载得出的等效均布荷载93.75KN/㎡,为安全考虑将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也按93.75KN/㎡考虑。
考虑梁板的部分承载能力,且考虑支撑钢管的承载能力,按80KN/㎡计算。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顶撑架体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按900设置,水平杆步距为1200,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五版得知每根ø48×2。7的钢管立杆容许荷载[N]=26。8kN;计算单元为(1m×1m=1㎡)共计4根立杆:
每根立杆的实际承载力N=80kN×1㎡÷4=19。968kN<[N]=26。8kN
满足要求
计算支撑架的受压应力及稳定性:
1、根据荷载80kN/㎡,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N=0.5×0。5×80000N/㎡=20000N
2、钢管面积:A=424mm² 3、立杆的受压应力为:σ=N/A
σ=20000/424=47。16N/mm²
4、立杆受压稳定性:σ=N/фA≤【f】 长细比 λ=L/i
钢管回转半径查表i=15.8mm 《建筑施工手册5》表5—17
λ=1500/15。8≈94.94
按λ=95查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ф=0.626 《建筑施工手册5》表5-18
σ=23437/(0.626×424)=88.30N/ mm²<205 N/ mm²
满足要求.
立杆顶撑采用U型托卡方木的方式与梁板顶紧,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00mm,按道路8m宽度搭设支撑钢管。 2#、6#楼之间车道沿后浇带验算
2#、6#楼之间车道沿后浇带设置,偏于安全考虑,不计算梁板的承载能力,只考虑支撑钢管的承载能力,按93.75KN/㎡计算。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顶撑架体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按500设置,水平杆步距为1500,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五版得知每根ø48×2。7的钢管立杆容许荷载[N]=26.8kN;计算单元为(1。5m×1.5m=2.25㎡)共计9根立杆如下图所示:
每根立杆的实际承载力N=93。75kN×2.25㎡÷9=23.4kN<[N]=26.8kN 满足要求。
计算支撑架的受压应力及稳定性:
1、根据荷载93.75kN/㎡,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N=0。5×0。5×93750N/㎡=23437.5N
2、钢管面积:A=424 mm² 3、立杆的受压应力为:σ=N/A
σ=23437.5/424=55.3N/ mm²
4、立杆受压稳定性:σ=N/фA≤【f】
长细比 λ=L/i
钢管回转半径查表i=15.8mm 《建筑施工手册5》表5—17
λ=1500/15.8≈94。94
按λ=95查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ф=0。626 《建筑施工手册5》表5-18
σ=23437/(0。626×424)=88。30N/ mm²<205 N/ mm²
满足要求.
立杆顶撑采用U型托卡方木的方式与梁板顶紧,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
不得大于200mm,按道路6m宽度搭设支撑钢管.
六、支撑搭设及拆除 1、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逐根树立立杆并随即与第一步横杆扣紧→装第一步小横杆并与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大横杆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U型顶托卡木枋并与梁板底面顶紧。
2、构造要求 1)脚手架构架
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材料堆场部位的现浇梁、板底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900×900;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500,实际搭设时根据搭设高度进行选择。
2)纵横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应连续设置不间断;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
3)立杆
脚手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3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钢管立杆顶部应采可调节U型托,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00mm.
3、脚手架拆除
1)脚手架拆除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要求. 2)拆除程序事先报项目部安全主管审查通过.
3)作业主管负责人出据作业安全交底,详细将拆除顺序、临时拉结加固措施等交代给每名作业工人。
4)拆除中注意事项:
①拆除的物件应轻拿轻放,严禁抛掷。 ②拆除的物件应随拆随运。
③拆除的物件及时清理、分类集中堆放。 七、顶板通道安全措施要求
1、通道必须设置重车行走路线标识.通道路面两旁用油漆画警示带;并在通道路面两旁搭设定型化防护栏杆.
2、设立限速牌,重车在通道上行走时速度不能超过5公里/小时。 3、重车必须在标识的通道内行走。
4、设立80t限载牌,禁止超过80t以上车辆上施工通道。 八、钢管加固支撑的检查验收
1、进行钢管加固支撑脚手架检查、验收时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
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的相关规定; 2)施工组织设计设计(专项方案)及变更文件; 3)技术交底文件。
2、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1)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2)是否超载。
九、施工安全注意措施
1、施工荷载应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2、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养,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底座是否松动、扣件螺栓是否松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等。 5、钢管、扣件规格材质必须符合要求。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纹. 6、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有上岗证.无证人员禁止进入现场作业,搭设时按照操作规程施工。
7、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杆、配件;严禁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严禁随意增加荷载。
8、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栋号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指导施工及检查验收,完成后通知质量部门负责人与技术部门与建设、监理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