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作者:阳桂桃
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03期
摘要: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质量职业应用型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历来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就业促进政策。本文立足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实际,提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force in training high quality applied talents and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and formulated the effective employment promotion polic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practic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就业;政策;建议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graduates;employment;policy;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69-02 0 ;引言
笔者于2013年对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发现了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技能型人才重视不够、毕业生供大于求、结构性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指导不力、课程设置不科学、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等。因此,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解决其就业问题,就必须对症下药,提出各项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 ;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
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建立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1 紧跟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其专业人才培养方针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积极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岗位特点,充分发挥其资源和科研优势,做好专业规划与建设工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另外,高职院校还必须重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工作,不断提升高职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同时还要进行后续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其实习和实训情况,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 1.2 优化专业设置,打造专业品牌
通过分析当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知,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分工日趋细化,企业越来越需要一些实用性强的专业化人才。因此,那些看似万能的万金油专业已经严重脱离了市场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造和调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进行专业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及时取消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并开设一些市场需求度较高的专业。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专业品牌,这不仅可以提升其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利于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建立灵敏的就业市场调整与反应机制也是优化专业设置的有一项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经验,高效整合资源,提升其资源利用效率,保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 1.3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委员会可以在分析本校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逐步明确其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突出专业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另外,在人才培养内容的选择上,学校应秉持实用和适量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另外,在专业能力的考核上,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陈出新,将职业能力考核和专业实践统一起来,明确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人才考核培养机制,从学校评价、行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三方面出发,提高其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此外,学校还必须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其就业竞争意识,使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 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就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其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强化其人才培养意识,严格其人才培养标准,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其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学习和参考德国的双师型师资建设经验,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教师人才。以德国为例,德国的职业院校享誉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其职业院校中,其兼职教师数量要远远高于专职教师,很多教师都来自企业,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那些具备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业性职业教师,他们大多具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能够准确地掌握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特点,业务素质过硬。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级人才队伍建设时,可以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采取“内引外培,专兼合用”的办法,一是积极引进企业的专业人才来校担任教师,并负责实训人才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养,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二是选派一批优秀的骨干级教学人员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全程参与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开发活动,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目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培养更多的双师型素质的教师,由培训部组织,聘请企业的优秀技术科研人员到该院培训教师,经学校和企业考核合格后获得“内训师”的资格证,这些“内训师”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双师型”的紧缺,是“双师型”教师的必要补充;三是聘请企业的技能大师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短时期内可能引不进来,引进多了对学校也不经济、更不划算。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中聘请一些学历高、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做兼职教师,并承担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任务。 3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共同体”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认识到校企合作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提升其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因此,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共同体”既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为总目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当中,不断提升其人才培养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使其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一起建立“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利用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增进专业人才交流与互动。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派出专门人员到企业学习和交流,吸收和借鉴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其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定期到学校参观考察,了解其人才培养流程,并提出建设意见。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推进校企文化一体化,构建校企合作联动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订单,提升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王仁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3).
[2]黄喜刚.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8(10).
[3]Romer, Paul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4]马健儿.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33-35.
[5]MatsLindell & KennethAbrahamsson.The ImPact of Lifelong Learning on Voeational Edueation and Trainning in Sweden, Australian National Training Authority,200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
作者简介:阳桂桃(1976-),女,瑶族,湖南邵阳人,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