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科学课堂的专注力培养策略

来源:二三娱乐
初中科学课堂的专注力培养策略

\\[摘要\\]在知识面不断扩展,学习难度不断增大的今天,专注力的提升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助力,也是教师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专注力;策略

作为初中科学课堂的一线教师,笔者发现有的学生一天到晚都在学习,从不看电视、玩电脑,也不爱出去玩,可是成绩和别的学生相比差距还是很大。而有的学生却学得相当轻松,也从不补课,成绩却能在班里保持领先。学生们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有的学生能事半功倍,秘诀就是他们能做到“专注”。这些学生或许下课时会玩得很疯,但是一到上课铃声响起或是一到考场上,能迅速进入状态,不受来自内心或外界的干扰。所谓专注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对学生来说,就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是自主学习的门户,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学生们专注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培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侧面谈谈初中科学课堂中教师在专注力培养上的一些策略。

一、把兴趣培养和专注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专注力都是由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支撑,那么很难保持对课堂长期持续的注意。教师切忌将45分钟大包大揽,夸夸其谈,将学生们扔在一边;应让课堂成为学生们探索知识的地方,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探究的过程,收获成功,并乐此不疲。教师可以在日常每节课的引入时设计各种形式,运

用各种手段,像角色扮演、比赛、游戏、魔术、实验等,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平面镜成像”这节课中,笔者用“水中有火”的魔术引课:教师在竖直的薄玻璃板前点燃一根短短的蜡烛,在蜡烛成像的位置即玻璃板后放置一个空烧杯,烧杯里固定一根同样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使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一上课,教师就在大家面前往烧杯里加满水,展示“水中有火”的神奇现象,瞬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所有学生的专注。又如,在“杠杆”引课中,笔者设计两个学生掰手腕比赛,让班级力气最大的同学握住力气最小的同学的前臂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后,学生们特别奇怪力气大的同学为什么输了,带着疑惑,学生们开始主动探究杠杆原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科普知识比赛、科学小实验微视频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专注。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重视活动和交流合作

不同年龄的人专注力发展不同。初中生的专注力大概只有30分钟。在45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大篇幅地讲授,或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填充课堂,都会导致学生专注力的下降。

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流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时地讲授,让学生仔细地倾听;适时地板书,让学生记录本节课的重难点;适时地添加一个实验引发学生思考;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适时地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甚至适时地开个小小的玩笑,留住学生的专注力。比如《内能》这一课相对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吸引学生们的专注力。教师在演示两个铅块挤压后相互吸引的实验时,可以在铅块下方一个一个地增添50克的钩码,当增加到10-12个的时候,每个学生的眼睛都睁得圆圆的,长长的一串钩码产生的视觉冲击给学生们

带来的是心灵上的冲击,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传统的一对一的师生问答,会使学生的思维推进陷入瓶颈。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群众的力量会更强大。此时可以开展小组活动,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彼此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一些内向的学生们在小组成员前容易放下思想包袱,表达自己的见解;一些因为畏惧困难正准备走神的学生,因为小组成员的讨论声的到来,积极参与进来展现自我。而教师只需在小组合作前,明确好任务,提供可能要用到的信息或提示注意事项即可。教师不能吝啬时间,使交流成为一种形式,应尽可能地将反驳、纠正、补充的机会留给学生们,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比如在讲到“海底扩张说”“板块学说”时,炽热的岩浆从海底裂缝中涌出,教师可以请A、B两个学生并肩站立扮演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手执“新的岩石”的牌子(A、B很兴奋),再请上C、D两个学生扮演从裂缝中涌出的岩浆形成的新的岩石,C和D会挤到A和B的中间,将A和B向两边推,并成为“新的岩石”,同时A和B手上的牌子要换成“老的岩石”(A、B、C、D感到惊讶,但很快明白了道理)。教师还可以再请上E、F两个学生继续角色扮演(A、B、C、D和E、F都明白该怎样表演了)。活动结束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海底扩张的原因和板块学说的证据。这比通常教师对着多媒体讲授更有利于学生们专注力的维持。

三、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先有关注,才有专注

班级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问题、提问方式及评价标准。

班级里总有一些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心容易丧失,进而渐渐失去恒心和毅力。教师不妨多关心这些基础稍差的学生,把有关本节课的重要基础知识设置成

较易回答的问题,由他们思考后回答,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每节课教师都会提问到他们、关注到他们。在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后,教师要及时做出积极评价并给予奖励。在学生没有回答出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比如“老师看到你刚才听得很认真,你可以坐下去再思考一下”,并暗示他等下可能再请他试着回答问题,以维持其对课堂的专注。而对优秀的学生,教师的要求则可高一些,比如答案的科学性、严谨性、全面性等。这样可以力争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要做,让他们能集中精力思考,不至于分散注意力,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升教师魅力,唤醒学生专注力

最后,请不要忘记,以自身的优势为突破口,让多数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或许你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可是你风趣幽默、机智又严谨,或者你多才多艺、善解人意,这些优点使你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师。或许你是从教数十年的老教师,你过去的优秀业绩、曾经的辉煌,则是你让学生信服你的最有效的利器。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课堂上80%的学生积极与你互动,剩余20%的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分散了。所以,要提高课堂内学生的专注力,教师不要忘了在课堂外下功夫,比如在茶余饭后和学生们谈谈心,帮助学生排除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干扰,提高课堂专注力,帮学生取得成功,抽时间在操场上和学生们一起玩球,开怀一笑,拉近彼此的心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