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浙两省保险密度和深度的比较分析

来源:二三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证券与保险 2008年第1期 江浙两省保险密度和深度的比较分析 马军伟 摘要:近几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一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期国内 生产总值增速。同时我国保险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地域性差异,各个省份的保 险业发展水平不一致。本文对江苏和浙江两省保险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两个 省域范围内保险业发展的规律,并对江苏省保险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246(2008)一o057—03 一、关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内涵界定 4.和讯保险网(http://insurance.money、hexun. 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保费收 corn/)。 人、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在省域之间因为各省 根据上面保险密度的计算公式和所获取的 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单纯的比较 数据,初步测算出江苏、浙江和全国保险密度的 保费收人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一指标只能用于本 变化情况。从总量上来看,无论是江苏、浙江还是 地域的纵向比较。保险深度是保费收人与同期 全国,保险密度都有一个递增的趋势,但将其历 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 年大小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从1999年至2006 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保费 年,都存在江苏保险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 收人与同期总人口的比值,即某一地域人口的平 低于浙江省的水平。从图1可以看出,江苏、浙江 均保费水平,是衡量一国或地域公民保险意识水 和全国,保险密度都有一个S型递增的趋势,但 平、保险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江苏省保险密度的曲线介于浙江省保险密度曲 上述二指标之间的关系:保险深度=保险密 线和全国保险密度曲线的中间。 度/人均GDP。其中,保险密度指标能够更好的对 地域之间的保险发展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可以表 现某一地域人口因素对保险发展的影响;而保险 深度是衡量一国(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程度和潜 力的指标之一。 二、江苏和浙江两省保险密度和深度的计算 基于数据和资料的可得性,以及在不影响整 图1江苏、浙江和全国的保险密度比较图 体估算和分析江苏和浙汀两省保险业发展规律 同样,根据上面保险深度的计算公式和所获 的前提下,本文选取了江苏和浙江两省l999— 取的数据,可以初步测算出江苏、浙江保险深度 2006年的相关数据资料。数据来源主要包括: 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江苏、浙江,从 1.《江苏统计年鉴>>(2ooo--2oo7); 1999年至2003年,保险深度都有一个递增的趋 2.《浙江统计年鉴))(2ooo--2oo7); 势,但是从2003至2006年,保险深度却均有一 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相关资料 个递减的趋势;而且仅就江苏和浙江两省进行比 (http://www.cire.gov.cn/PortalO/defauh.htm); 较,2003年以前江苏的保险深度低于浙江的保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金融纵横 证券与保险 深度,但2003年以后,江苏的保险深度却大于浙 负,而保费收入对保险密度的偏效应为正。从 江的保险深度。将其作图分析(见图2),从总体上 1999年至2006年,江苏省的总人口从7213.13 来看,二者均存在一个先增后减的趋势,类似于 万增至7549.5万,保费收入由117.21亿元增至 存在一个倒U型。2003年以前江苏的保险深度曲 502.83亿元;浙江省的总人口从4322.2万增至 线位于浙江的保险深度曲线以下,2003年以后却 4980万,保费收入由92.8亿元增至363亿元(如 位于其上,虽然两者都存在一个下降的趋势。 图3)。由于当总人口一定时,保费收入越大,保险 表2.江苏、浙江和全国的保险深度数据比较 密度水平越高;当保费收入一定时,总人口越多, 保险密度水平越低。虽然从1999至2006年江苏 省历年保费收入的绝对值高于浙江省,但由于江 苏省的总人口数绝对高于浙江省,这就导致了相 对值即保险密度,江苏省要低于浙江省。 关于保险深度,同样可从其定义式来分析, 主要由保费收入和地区GDP决定。地区GDP对 图2江苏、浙江保险深度比较图 保险深度的偏效应为负,而保费收人对保险深度 三、江苏和浙江两省保险密度和深度的结构分析 的偏效应为正。从1999年至2006年,江苏省的 按照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GDP从7679.82亿元增至21645.08亿元,保费收 关于保险密度的水平,从1999年至2006年的总 入由117.21亿元增至502.83亿元;浙江省的 量上看,江苏和浙江两省都有一个s型递增的趋 GDP从5996亿元增至15649亿元,保费收入由 势,但江苏省保险密度的水平低于浙江省保险密 92.8亿元增至363亿元(如图4)。由于当GDP一 度的水平;关于保险深度,从1999年至2003年, 定时,保费收入越大,保险深度越大;当保费收入 江苏和浙江保险深度都有一个递增的趋势,但是 一定时,GDP越大,保险深度越小。从数据上看, 从2003至2006年,保险深度却均有一个递减的 虽然1999至2006年江苏省历年保费收入的绝 趋势,总体上类似于存在一个倒u型曲线,2003 对值高于浙江省,而且江苏省历年的GDP绝对高 年是一个分界点,而且2003年以前江苏的保险 于浙江省,但其相对值即保险深度,从经验数据 深度低于浙江的保险深度,但2003年以后,江苏 上看,却形成了1999年至2003年浙江省的保险 的保险深度却大于浙江的保险深度。 深度高于江苏省,而2003至2006年却低于江苏 关于保险密度总体递增的趋势,主要是因为 省的情形。更进一步,这些经验数据也同时形成 保费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的速度要 了类似于图2的倒U型曲线。这里着重强调一下 高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那么为什么浙江省的保 保险深度的倒u型曲线是经验数据支撑的结果, 险密度水平高于江苏省呢?为什么1999年至 并非从理论上推导而成的结果。也就是不排除随 2003年浙江省的保险深度高于江苏省,而2003 着以后时间的推移,经验数据的增加,也许现在 至2006年却低于江苏省呢?为什么保险深度会 2003年的这一最高点,在以后看来可能只是一个 形成倒u型曲线?以及为什么2003年是江苏保 极值点,从而保险深度曲线也就不再满足倒u 险深度反超浙江省的分界点? 型,有可能是M型或w型,甚至正余弦曲线形 状。因此下面着重解释为什么江苏省的保险深度 在2003年超过浙江省,成为反超的分水岭。 图3江苏、浙江保费收入和总人151的比较(1999--2006) 从保险密度的定义式来看,其主要由保费收 入和总人口决定。总人口对保险密度的偏效应为 _ l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证券与保险 经验现象的背后需要有理论解释的支撑。这 可以从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以及江苏省保险业发 展的特征人手。2002年是中国加入wro的第一 年,也是保险业发展最快的一年。保险业对外开放 进入新阶段,外资公司以空前速度进入,纷纷在我 国设立营业性机构和代表处。同时我国保险企业也 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外资参股国内保险公司成为 国内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里程碑。另外保险公司积极 创新,快速扩张,2002年中资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 造、上市准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成为行业热 点。全年全国保费收入达3054亿元,比2001年增 长44.7%,江苏省全年保费收入达到284.12亿元, 由2001年的全国第二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 最大的保险市场。如果说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对 江苏省和浙江省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是相同的话,那 么解释江苏省保险深度高于浙江省只能从江苏省 自身保险业发展的特征来解释了。 保险行业本身是信息极度不对称的行业,根 2008年第1期 从保费收入与GDP的相对值算出保险深度,可得 2003年江苏的保险深度高于浙江省,以至2003 年以后江苏保险深度都高于浙江保险深度,这可 由保险信用体系建设的时滞作用来解释,当然要 获得更精确的这一政策对江苏保险深度的贡献, 需要做更复杂的计量分析。 四、基本结论和若干对策 (一)基本结论 通过上文江苏和浙江两省保险密度和深度 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关于保险密度的水平,从1999年至2006 年的总量上看,江苏和浙江两省都有一个S型递 增的趋势,但江苏省保险密度的水平低于浙江省 保险密度的水平,这可由保险密度的定义中总人 口对保险密度的偏效应为负,而保费收入对保险 密度的偏效应为正来解释。 2.关于保险深度,从1999年至2003年,江苏 和浙江保险深度都有一个递增的趋势,但是从 2003至2006年,保险深度却均有一个递减的趋 势,总体上类似于存在一个倒U型曲线,2003年 是一个分界点,而且2003年以前江苏的保险深度 低于浙江的保险深度,但2003年以后,江苏的保 险深度却大于浙江的保险深度;这同样可由保险 深度定义中地区GDP对保险深度的偏效应为负, 而保费收入对保险深度的偏效应为正来解释。 3.保险深度的倒U型曲线是经验数据支撑 的结果,并非从理论上推导而成的结果。 4.江苏省的保险深度在2003年这一年超过 浙江省,成为反超的分水岭,这可以由加入wro 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保险行业信息不对称特征、江 据信息经济学理论,极易导致道德风险和信用的 缺失。无论是市场行为表现和公司内控,还是任 职资格和职业道德,保险信用的缺失都将严重影 响保险业的发展。与其他行业及金融其他领域相 比较,保险信用体系有其独特性,主要是保险业 经营的独立性较强,信息不对称及合同不履行发 生的主要原因在保险人一方,而引起保险市场不 规范的原因主要在行业内部,因此需要通过法律 和制度调整来建设保险信用体系,规范保险业自 身。基于此,江苏省2002年制定了《建设江苏保 险信用体系五年规划》,这是全国保险系统最先 启动保险信用体系建设的地区。其把信用建设分 为三个阶段,江苏保险信用体系建设第一阶段是 2002年和2003年的扎实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 2004年和2005年的基本建立阶段,第三阶段则 是2006年以后的体系形成阶段,将保险信用全 面社会化。从2002年到2003年,江苏省保费收 入从284.12亿元增至383.24亿元,增加了99.12 亿元的保费收入,而浙江省保费收入从210.4亿 元增至260.3亿元,增加了49.9亿元的保费收 入。这正体现了保险信用体系努力克服信息不对 称后对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即使2002年 至2003年,江苏省GDP从10631.75亿元增至 12460.83亿元,增加了1829.08亿元,浙江省GDP 从7670亿元增至9200亿元,增加了1530亿元, 苏省2002年最先启动制定了《建设江苏保险信用 体系五年规划》这一产业政策努力克服信息不对称 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和信用缺失来解释。 (二)若干对策 江苏省是经济大省,其强大的经济活力为保 险业的发展注人了强大的动力,奠定了保险大 省、强省的地位。我们必须紧紧依托江苏经济大 好形势,稳步推进保险业创新和改革。目前江苏 省正在实施“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努力推进全 省小康社会的建设,打造平安江苏,构建和谐社 会,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保险业通过 自身的快速发展,以其特有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 助推器的功能,为江苏社会的 (下转第24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金融纵横 课题集萃 (二)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情况下,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扩大资本 由于资产价格对中央银行的主要的最终目 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资 标之一——币值稳定—_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中 产供给,抑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从而配合中央 国人民银行还承担金融稳定的职能,因此我们有 银行基础货币管理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控制货 必要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通过调整货币政 币总量的偏快增速,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对流动 策防止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进而实现币值稳定 性的有效吸纳功能。 和金融稳定目标。 参考文献: (三)建立流动性分级监测机制 【1]Bernanke,Ben S.and Mihov,I.Measuring Monetary 流动性分级监测机制有利于为货币政策操 Polic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1.1 13,No.3, 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信息反馈基础。首先要特别重 (1998). 视对基础货币的监测,保持中央银行流动性在可 【2】Engie,Robert F.and Granger,C.W.J.Co—inte- 控范围内;其次要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监测,在 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不同的阶段赋予M1、M2不同的重视度;第三要 nad Tesitng【J】.Econometrica.55(March,1987). 尽快扩充和完善货币量统计制度,制定权威和科 [3]Friedman,Milton,and Anna J.Schwartz.Money 学的更宽口径的货币量统计,为监测社会总体流 nad Business Cycle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 tics,Vo1.45,No.1,(February,1963). 动性提供依据和基础。 [4]Tobin,J ames.Money and Economic Growth E- (四)完善货币政策分级响应机制 conometrica[J】.Vo1.33,No.4,Part 2,(October, 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其效率是不尽相同的。 1965). 要通过对M1的密切监测,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微 【5J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 调基础货币,在引导金融市场利率的同时,保持 学出版社,1998. 宏观经济日常运行平稳。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余 缺的程度,及时启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在宏观 课题主持人:魏革军 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相对较大时调控流动性,实 课题组成员:高爱武。董倩。蔡继东 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作者简介: (五)大力发展境内资本市场 魏革军,男,博士,研究员。现任人民银行南 在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不能迅速扭转、基 京分行副行长。 础货币大规模被动投放的体制不能有效改变的 (特约编审:刘念,责任编辑:陈长华) (上接第59页) 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要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保险信息系统更加有效 实现江苏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保费收 地对全国各地的保险市场进行沟通、协调,实现 入,确立江苏省保险业的龙头地位。首先要科学 相关信息、数据的共享。同时要大力实施人才战 发展,积极培育和完善各种市场要素,全面提高 略,加快本地保险人才业务水平的提升。 保险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实现 参考文献: 销售渠道多元化,增强服务意识和竞争合作意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 识,稳步推进保险业的改革。其次要推进江苏保 告(2006)[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险业务结构和管理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不 【2】江苏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0—2007)【M].北京: 断完善市场体系,推进业务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为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7. 集约型内涵式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 【3]浙江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0—2007)【M].北京: 效益的并重。然后要大力推进保险业制度创新、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7.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保险 作者简介: 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江苏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马军伟,男,现供职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缩小与浙江保险业(保险密度)发展的差距。最后 (特约编审:刘念,责任编辑:陈长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