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家讲座1:中国美术发展概况

专家讲座1:中国美术发展概况

来源:二三娱乐
专家讲座1:中国美术发展概况

中国美术发展概况

朋友们都知道,中国美术是光辉灿烂的美术。 朋友们都抱着至诚的愿望,来了解光辉灿烂的中国美术。 我也抱着至诚的愿望,给大家讲解光辉灿烂的中国美术。

但是,我的讲解能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使诸位了解光辉灿烂的中国美术呢? 我想起了自己学习中国美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曾经抱着至诚的愿望下定决心学习中国美术,我买来了中国美术的书,那些书很厚,很好,写得很认真,我也看得很认真,一页一页地学习。我看到了唐宋元明清许多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这样、那样许多美术家,每一个美术家都有这样、那样许多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有很丰富的内容。最后,看完了,合上书,扪心自问,中国美术有什么?不知道。只零零星星地记得几个艺术家,几幅作品。挂一漏万,记不住唐宋元明清有许多美术家、许多美术作品,什么原因呢?第一次我想,自己太愚钝了。 再看一遍,唐宋元明清许多朝代,每一个朝代许多美术家,每一个美术家许多美术作品。最后,看完了,合上书,再扪心自问,中国美术有什么?还是挂一漏万。怎么也记不住。什么原因呢?第二次我想,自己美术悟性太差。

这样,在很长的时期,我没有迈进中国美术史的大门。 后来,我是怎样走进中国美术史的大门呢? 说来可笑,我是被人强制地走进中国美术史的大门。

大约是2007年,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约我讲解中国美术鉴赏。我没有这个水平,哪里敢去呢?于是,我向电视台推荐了这个、那个研究中国美术卓有成就的学者,不知道为什么电视台没有接受。于是,当时电视台的编导几乎是强制性地把我赶到了录像机前,勉强地讲了十讲,我要求结束。电视台的编导说,中国美术馆要有敦煌石窟艺术展览,再讲几讲敦煌就结束。好吧,勉强讲了四集敦煌,我要求结束。电视台的编导说,快过年了,再上别的节目也不合适,再讲两讲年画就结束。好吧,就讲两讲年画。当年画录像结束的那一刻,我双臂高举、大呼一声:解放了!真好像翻身解放的感觉。 你看看,学习中国美术多么痛苦! 如果学习中国美术如此痛苦,诸位何苦要来受罪呢?

所以,这次麦课在线找我给诸位讲解中国美术,我给自己制定了两个检验自己讲课效果的标准:

第一,诸位学习中国美术,不应当是痛苦的,而是欢快的。如果诸位学习中国美术,兴趣盎然,轻轻松松,我就成功了。相反,如果诸位学习中国美术,味同嚼蜡,我就失败了。 第二,诸位学习中国美术,应当能够记得住。如果诸位学习中国美术,学完了,记住了,我就成功了。相反,学完了,忘记了,我就失败了。

我怎样才能够达到这两个目的呢?

要达到目的,关键是应当对这个美术有正确的观点。

中国美术的发展有几千年的历史,太丰富、太迷人了。从题材上说,有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从作者来说,有院体画、画工画、文人画。在山水画中,还有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之别;在花鸟画中,还有工笔花鸟与写意花鸟之别。在这些领域之中,都有名垂千古的艺术

家,都有名垂千古的美术作品。如果我们每一个朝代,唐宋元明清,每一个名垂千古的艺术家,每一件名垂千古的艺术作品都作出说明,您会很高兴吗?也许您会说,很好啊,就这么讲下去!

我这样讲下去,也许需要一千个小时才能够介绍完,您不会厌烦吗?您能够愉快吗?您能够记住吗? 我们这个讲座,限定十六集的篇幅,每集限定25分钟,大约一共六、七个小时,我应当怎样介绍,才能够使朋友们愉快地记住、了解、欣赏光辉灿烂的中国美术呢? 原来中国美术的发展不是散乱的,互不联系的,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就像一条大河,河水波浪起伏地向东方流去。在中国美术的大河中,有三个美丽的巨浪,形成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有三个高峰。

在唐宋时代,中国绘画形成了第一个发展的高峰,就是人物画。 在元代,中国绘画形成了第二个发展的高峰,就是水墨山水画。 在明清时代,中国绘画形成了第三个发展的高峰,就是写意花鸟画。

我们学习中国美术,总觉得千头万绪,很难记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发现贯穿于中国美术发展过程的中心线索。中国美术发展的中心线索是什么呢?就是三个高峰。 如果说,中国美术的发展就像浩浩的长江,那么,在浩浩的长江上,有三个奇异的高峰。如果说,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像滔滔的黄河,那么,在滔滔的黄河中有三朵美丽的浪花。抓住了高峰和浪花,就抓住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总线索。 现在我们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我们过去学习中国美术,总觉得记不住,什么原因呢?就在于我们只了解一个个的美术作品,好像一个个的散乱的珍珠。如果把握了三个高潮,就像是发现了散乱珍珠的中心线索,我们就能够把它们穿起来,把珍珠变成了项链,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它们。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中国美术的发展为什么会有高潮与低谷的区别呢?因为任何美术的发展都遵循着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初创——繁荣——衰败”的过程。

“初创——繁荣——衰败”是一条美术发展的规律。这条规律,是美术发展的普遍规律。甚至可以说,这条规律是一切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古今中外,一切艺术,盖莫能外。 许多外国艺术哲学的著名学者都发现了艺术发展的这条一般规律。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每一门艺术都有它在艺术上达到完满发展的繁荣期,前此有一个准备期,后此有 一个衰落期。因为艺术作品全部都是精神产品,像自然界的产品那样,不可能一步就 达到完美,而要经过开始、进展、完成和终结,要经过抽苗、开花和枯谢。① 黑格尔的巨著《美学》,用全部艺术发展的历程,证实了艺术发展的这条一般规律。 被誉为“西方美术史之父”的瓦萨里在他的著名的作品《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中,叙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他发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过程就是“初创——繁荣——衰败”的过程。他写道:我想让他们知道,艺术是如何从毫不起眼的开端达到辉煌的顶峰,又如何从辉煌 的顶峰走向彻底的毁灭。明白这一点,艺术家就会懂得艺术的性质,如同人的身体和 其它事物,艺术也有一个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② 瓦萨里用文艺复兴的全部历史证实了艺术发展的这条一般规律。 法国人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论述了同样的观点。他说,起初艺术就像植物一样破土而出,艺术萌芽了。而后,艺术开出美丽的花朵,一直达到繁荣。“但这个繁花满树的景象只是暂时的,因为促成这个盛况的树液就在生产过程中枯竭。”所以,“在此以前,艺术只有萌芽;在此以后,艺术凋谢了。”③因此,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就是“初创——繁荣——衰败”的过程。

美术的发展,也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一样的,遵循着辩证法的规律。 一个人的青少年,虽然身体不够强健,知识不够丰富,阅历十分狭窄,但是,他们朝气蓬勃,天天向上,

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一个人的壮年,他们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知识丰富,建功立业,处在鼎盛的阶段。就在此时,他们的身体、精力已经开始衰落。 一个人的老年,他们身体衰弱,齿落发白,多病缠身,处在衰落阶段。 美术的发展也像植物的生长过程一样。 植物最初是破土而出的幼苗,弱小的,不漂亮的,但是,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后来。花朵盛开了,很漂亮、芳香,但是,这只是一个瞬间,花朵衰败了,植物走下坡路了。 最后,植物开花之后,结果,植物就死亡了。

艺术也是这样的。遵循着“初创——繁荣——衰败”的历史。 我们所做的全部工作,就是把这条一般规律,运用于中国美术。这样,中国美术史上的每一位美术家都不是孤立的。他们好像参加了一场接力赛,从前边的运动员手中接过了接力棒,跑了一段距离,然后,又把接力棒交给了后来的运动员。 艺术家是时代的产物。他们只能够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任务。在这一点上,一切艺术家都是一样的。如果说,艺术家有所区别,那就是他们或者拿着接力棒向高峰冲去,或者拿着接力棒向低谷跑去。或者推动艺术走向繁荣,或者推动艺术走向衰败。 这样,中国的美术发展过程,不再是许多散乱的珍珠,不再是孤立的艺术家和众多的艺术作品的散乱组合,而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本书就是要用中国美术发展的全部历程证明这条规律的存在。或者说,中国美术史上出现的每一个美术家和每一个美术作品,都证实了这条规律的存在。 如果你听完了这个讲座,抚心自问,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明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过程?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历史就是“初创——高峰——衰败”的历史。

现在,我们对中国美术史上的三个高峰分别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1. 中国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人物画

为什么在唐宋时代人物画会形成中国美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呢? 人物画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中国古代美术理论强调美术的“劝善戒恶”的道德教育功能,所以要突出人物画。画一个好人,使人敬仰,那是人们的榜样;画一个坏人,使人切齿,那是人们的反面教员。图画的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一面借鉴的镜子。这个道理,古人说得很透彻。 曹植说: 当我们观画的时候,如果看到“三皇五帝”,也就是看到好皇帝的画像,莫不敬仰爱戴;如果看到“三秦暴主”,也就是看到坏皇帝的画像,莫不悲叹惋惜,唉,你怎么不做一个好皇帝呢?太可惜了。见到乱臣贼子,莫不咬牙切齿,你这个坏蛋!见到高节妙士,比如,不食周粟的在首阳山饿死的叔齐、伯夷,就忘记了吃饭;见到忠臣死难,莫不昂头敬仰;见到因为冤枉而被流放的臣子,莫不叹息;见到淫夫妒妇,莫不藐视;见到好的后妃,莫不赞叹。图画是干什么的?画一个好人,叫人学习;画一个坏人,叫人借鉴。 绘画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呢?能。

王充说,汉宣帝的时候,叫人画汉代的烈士像,子孙看画时,会仔细寻找画上是否有自己的先祖。如果画中没有自己的祖先,子孙就以为是奇耻大辱。为什么?就是因为自己的先祖没有做贤德的好事,所以,画上就没有他们。这是多么丢脸的事啊!

人物画发展的第二个原因,由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发展,为了宣传佛道教义,为了创造佛道教徒的膜拜对象,释道人物画便迅速地发展起来。 宗教人物画,也叫释道人物画,它是表现人们幻想中的人物,比如宗教中的神仙鬼怪,它的发展高峰是吴道子。现存的宗教人物画最集中的地方是敦煌的莫高窟。 1944年张大千到达敦煌,他迫不及待地点着蜡烛,进入洞窟,见到敦煌石窟中的天女散花像,就以为就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的美女,你看,散

花天女,楚楚动人。那丰满而又俊俏的脸形,那盈盈而又沉稳的眼神,那丰隆而又白净的酥胸,以至于使张大千怦然心动,突发奇想,写下一首很生动的诗: 偶听流莺偶结邻,偶从禅榻许相亲。 偶然一示维摩疾,散尽天花不着身。 你看,那里是壁画,那里是泥塑呢?就是真实的人! 张大千对敦煌莫高窟唐代的人物画有崇高的评价,他说:“人物画到了盛唐,可以说已达到了至精至美的完美境界。敦煌佛洞中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动。” 张大千的论断是正确的。到了唐代,宗教人物画已经达到至精至美的境地。 至于风俗人物画,它是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像。它既可以是一个人的肖像画,也可以是许多人的、带有一定情节的人物画,它的发展高峰是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两幅作品,我们以后会讲到。 总之,人物画到了唐宋,已经达到至精至美的境界。以后会这样呢?

2. 中国绘画第二个高峰:山水画。

天地间有一条辩证法的铁的规律,那就是:当事物的发展达到高度完善之后,就必然走向衰落了。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花开了,就该谢了;月圆了,就该缺了。所以,当人物画攀上了美术发展的高峰之后,人物画就开始衰落了。人物画衰落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它的不完善,恰恰相反,是由于它的过度的完善。正如贡布里希所说,高度完善的艺术,必然扼杀创新,因而导致衰败。 当高度完善的人物画衰败之后,画坛是不是就一片萧瑟呢?不是的。 我们欣赏艺术作品,就像到花园去赏花一样。当迎春花最烂漫、最迷人之时,它转瞬就衰败了。我们不必懊丧,夏天的荷花又开了,它的色泽、美丽,丝毫也不比迎春差。当荷花怒放,达到最烂漫、最迷人之时,它转瞬又衰败了。这时,秋天的菊花又开放了。当菊花盛开之时,它转瞬也要衰败,冬天的梅花就要开放了。这是花朵的辩证法,也是艺术发展的辩证法。

当人物画衰败之后,山水画逐渐地走向繁荣。 为什么在人物画之后,山水画逐渐地达到了繁荣呢? 原因当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隐士促进了山水画的繁荣。中国的官与隐士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他们都是文人。中国的文人说:“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可见,官与隐士都是文人。他们有时做官,有时作隐士。诸葛亮先隐后官,陶渊明先官后隐。在元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都十分尖锐。士大夫感到惶惑不安,内心痛苦,因此,元代的文人多作隐士。文人隐遁山林,寄情山水,可以净化灵魂,淡纷争之心,启仁爱之性。用这种心境去表现山水,对山水画无疑起了推动作用。 总之,山水是高尚道德的体现。 中国画论说:山丘田园,那是君子韬养心性的地方;渔人、樵夫、隐逸之士,那是与君子和谐的人;鸣猿飞鹤,那是君子亲近的东西;尘世喧嚣,那是君子厌恶的地方;烟霞之地的仙人,那是君子向往而不得见到的。 山水,是君子的向往。是不是每一个君子都能够隐居山林,与山林为伍?不能。那应当怎样办呢?没有山林,有山林画也好。山水画,也是君子的向往。因为山水画是真实山水的代用品。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写道,山水林泉,那是很好的地方。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山水林泉,那只能够是一个美丽的梦。眼睛看不见山水林泉,耳朵听不见猿声鸟啼。怎么办呢?就请人画一张山水画,挂在屋子里,我们似乎就可以看见山光水色,我们似乎就可以听见猿声鸟啼,那不是很好吗?这就是山水画的社会效果。

站在元朝山水画发展巅峰的艺术家是“元四大家”,即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倪瓒。

3. 中国绘画第三个高峰:花鸟画。

中国水墨山水发展到高峰,立刻就衰败了。花鸟画又发展起来了。

所谓花鸟画,它所表现的题材,不仅包括花鸟,而且包括了除人物、山水以外的所有题材,例如,松竹梅兰、鱼虫畜兽、蔬菜瓜果等等。一句话,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包括在“花鸟画”的范围内。 写意花鸟画发展的高峰在明清时代。 为什么在明清时代,中国写意花鸟画能够成为发展的高峰呢? 原来绘画中的花鸟,都有一定的寓意。梅兰竹菊,都是人们品德人格的表现。比如说,竹是正直的象征,菊是气节的象征,兰是纯洁的象征,梅是高洁的象征,松柏是刚劲坚韧的象征等等。 人们为什么要强调品德人格呢?从宋以来,汉族百姓,或受异族战火之袭扰,或受异族的统治,于是,文人士大夫就强调品德人格之重要。这种社会意识,自然也会反映到艺术之中,成为品评艺术品味高下的标准。 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可以区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高峰出现在宋代。宋代最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是宋徽宗赵佶。 当工整妍丽的工笔花鸟画衰落之后,写意花鸟画逐渐走向繁荣。真正把写意花鸟画推向顶峰的是清代的八大山人。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花鸟画之中,特别应当留意的是文人画的发展。文人画的观念推动了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文人画往往借写意花鸟来表达思想感情与审美观念,文人画与写意花鸟画逐渐地融为一体。 后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文人画开始衰落了,写意花鸟画也逐渐衰落了。

这样,我们就把中国美术发展的过程做了简单的描述。 我们这样讲座讲什么?就讲中国美术发展的三个高潮。并且,通过中国美术发展的三个高潮,说明这个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那就是“初创——繁荣——衰败”。

下面,我们给诸位介绍这个16集的系列讲座的安排,大体是这样的: 第一集,总论,我们已经讲完了。 第2—5集,讲解人物画。共4集。 第6—9集,讲山水画。共4集。 第10—14集,讲花鸟画。共5集。

这样,我们就大体上讲完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

第15—16集,讲传统绘画的新曙光——齐白石与徐悲鸿的美术作品欣赏。 下一集,请听中国人物画。

最后,我们解释一个问题,我们听了您的讲座,是不是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就结束了呢?不是的。

我们的讲座,仅仅是学习中国美术史的第一步,下面应当自己阅读有关中国美术的书籍。 我向诸位推荐几本书可以最为参考: 第一,《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中华书局出版。这是我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所作的十几集讲座的讲稿这里而成的。这本书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图书之一。 第二,我写了一本《国画艺术》,研究出版社出版。我们现在讲的,就是这本书的一部分。您可以买这本书看看。 第三,我国美术史的权威王伯敏有《中国美术通史》,八卷。 第四,我写了一本《你能读懂的中国美术史》,在中华书局出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