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企业如何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化

来源:二三娱乐
_-_———————————————— —————————————————'———————-——- ●_—————————— H_^ ’————————————————————————————————’———————————————————————————————————————————一 合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掌握的是部分的 会计核算资料,而不是本地区全部企业的 浅谈企业如何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 体化 , 会计核算资料。而统计管理体制是为了适 应各级政府管理经济、搞好综合平衡的需 要,采取以块为主的属地原则,各地区能 一掌握本地区全部企业的核算资料,逐级汇 总上报,形成国民经济的总体核算。 口崔 霞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装卸设备分公司,辽宁 沈阳 1 10046) 3.会计、统计对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 原则不同。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 来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而统计核算是 按生产经营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如 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自 制设备、大修理作业、定货者来料加工的 原料价值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将其 作为销售收入。 4.会计、统计在核算方法上的差异。 统计核算既包括宏观的国民经济核 算,也包括微观的企业经营核算,微观核 算是宏观核算的基础。会计核算是从微观 来看,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 次,它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 会计核算是通过设置账户,依据会计凭 证,采用复式记账的原理,对每一项业务 加以登记、分类、汇总进行核算。统计核算 则是对经济现象通过大量观察,运用各种 统计分析方法分来把握总体特征,推断总 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从 会计核算方面看,国民经济核算又是会计 核算向社会会计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会 计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管理的客观要 求,又是会计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角度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核算,它 与微观的统计核算在对象和目的上是一 致的。在食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合理利用 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运行中 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行系统、完整、统一的 体发展趋势。 5.会计、统计对收益分配的核算不一 从微观核算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会 计、统计核算长期分家,自成体系,不仅造 成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数出多门,相互 致。会计核算反映企业收益的指标主要是 利润,对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核算反映比较 详细。而统计核算则通过核算企业增加值 来研究企业可支配的收入及其分配,以反 映不同企业拥有生产资金的规模和水平。 6.会计、统计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的 核算,它既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 也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要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科学合理的核 算体系,如何实现企业会计、统计核算的 一矛盾,淡化了企业经济核算的整体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之地,就需要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 充分发挥核算整体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 体化是问题的关键。 一、企业会计、统计核算之间的相互 衡量指标也不相同。会计核算以所得利润 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和企业最终 目标,统计核算则以企业增加值作为经济 效益指标或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依据。 总之,现行会计、统计核算中存在的差 异与问题较多,两者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够 联系 从微观核算的角度来看,会计统计核 算之间有相通之处。它们通过各自的核算 职能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 服务的共同目标。两者的内在联系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无论是从微观的企业经济核算的需 要,还是从宏观的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来 看,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化都是十 分必要的。 全面系统地反映整个企业经济运行全过程 的指标体系和统一的分类标准,基本上还 是自成体系。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不断深 1.会计、统计核算的依据相同,使用 二、在实现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统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反 映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它们根据各自不同 相同的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相互使用对 方的核算成果。 2.会计、统计核算所使用的很多经济 入,两者核算不协调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 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化势在必行。 三、如何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化 指标相同,如资产、负债等,其核算口径和 计算方法也是一致的。 核算要求各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 和核算方法,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 1.完善会计、统计核算体制。在企业管 理上,统计与会计的协调要建立以会计核 算为基础、以统计核算为综合研究分析方 法。企业财务收支资料,除按财政预算体制 3.会计、统计核算在企业经济核算体 系中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分别从不同角度 共同搜集、整理和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信 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我们找出两种 核算存在的主要差异,从而更快、更好地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息,双方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补性。 两种核算存在的内在联系为两者实 现一体化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两种 1.核算的总体范围不同。统计核算是 把国民经济当作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而 会计核算是把企业当作一个总体的微观 要求上报财政部1'3#t-,还应根据国民经济 核算的需要,按统计核算的要求,将企业全 部资料逐级上报统计部门,由统计部门进 行分类汇总,用于宏观分析,从而达到两 核算的统一也是强化企业整体核算的必 然选择。 。 核算。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 与个体的关系。 种核算职能上的结合及相对的统一。 2.加强会计统计的信息管理。对于一 个企业来说,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 www.guanliguancha.com管理观察-总第405期 从宏观核算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 看,会计、统计核算必须统一。从统计核算 2.会计、统计核算在管理体制上的差 异。财政预算的分级管理是按权责利相结 迫使企、 ¨益重视产 研发、设计阶段的 成本控制,努力达到H标成本,以在激烈 传统成本管理的困境 口邸晋英 <-E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62) 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掌握主动 权。因此成本管理的起点应定位于产晶的 研发、设计阶段。 而我闰成木管 的起点和重点却在 生产环节,忽视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 的 成本管理,对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 控制更没有考虑。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 理,忽视投产前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及生 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必然使我国 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受到极大约束,造 成企业产品成本的“先天不足”,产品缺乏 竞争力。 2.成本管理驱动断层 当今市场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主要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主导型企业 变,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企业 研发与生产战略的变革,传统成本管理的 有效性受到制约,传统成本管理开始陷入 困境。笔者将其称之为三大断层和三大缺 体现在:市场需求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 变,单一品种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转变,这就迫使企业成本管理观念也相应 改变,成本管理视角应从只注重企业内部 比重逐渐上升,企业新的资本有机构成对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造成巨大压力,因 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成本,成 本管理方法也必须更加科学。传统成本管 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难以满足现代企业 管理的要求,它的改革和完善越来越成为 人们关注的热点。但笔者认为,只有在对 位,即“三断三缺”,他们成为束缚我国企 业成本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瓶颈。 一生产管理、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向注重顾客 需求、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上来,注重产品 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提高顾客价值,使 顾客满意,才能达到企业获利、股东财富 、传统成本管理的“三大断层” 1.成本管理起点断层 传统成本管理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的前 提下,找出它的得与失,才能正确把握成 知识经济下,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 短,而生产成本比重相应下降,于是研发、 最大化等“多赢”目的。这就要求企业成本 管理紧紧围绕市场,注重市场“无形的手” 的作用,尽可能消除各种非增值作业,获 取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市场应该是成本 管理的第一驱动要素。 本管理发展的方向,才能为我国成本管理 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供借鉴。 传统成本管理虽然在过去取得了一 定的经验和成就,但随着制造环境的改 据,没有全面系统、准确规范、及时可靠的 信息,就难以进行科学决策。因此,要实现 设计阶段就成为企业增值、提高顾客满意 度的关键。管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企 业产品成本的60%在研发、设计阶段已经 确定,后续环节只能影响成本的40%。这 核算联结起来,从而把会计核算与统计核 我国成本管理工作仍没有完全摆脱 计划经济体制的阴影,而标准成本、责任 成本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差额管理思想, 即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的要求, 预先制定成本控制的标准和目标,核算后 算真正联结在一起。因此应加强增加值的 核算。 会计统计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信息管理 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规范会计、统计核算指标,改进会计、 统计核算原则。在核算中,对会计、统计相 同的指标,在指标名称、涵义、计算口径、计 算方法上应力求一致,使会计、统计核算找 到共同语言。对会计、统计在核算中存在着 差异的资料,应相互补充,搞好协调统一。 4.加强增加值的核算,从而把会计核 算与统计核算真正联结在一起。增加值是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 经营核算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企业会计统 计核算应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求同 存异,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资料 的共享度,最终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 化,以充分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对产生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 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以确保经济效益 目标的实现。可见,传统成本管理仍立足 于企业内部,核算的是企业内部资金运动 中的耗费,成本管理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 价值牺牲换取利润最大化。但利润最大化 容易导致企业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忽略 参考文献: 1.高敏雪一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塑造。因此,我国成 杜欢政.企业统计核算会计核算 本管理仍是一种“生产驱动型”管理模式, 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成本管理方法断层 知识经济中,高科技企业和服务业的 企业经营活动在外购货物和劳务上获得 的增益,即营业收入扣除经营活动中耗费 的中间产品和劳务后的余额。增加值的核 算涵盖了部分会计科目,同时也包括了部 分统计指标,它扩大了现有会计、统计信 息的使用范围,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 营成果。增加值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一 体化[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张庆霞杨文启.建立会计与统计一体化核 算体系的研究[J】财会研究2007年 3.刘颖企业统计与会计优势互补分析[J】 西部会计2006年 产品(服务)的成本结构难以划分,如某些 高科技企业中,直接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 的比例已降到5%以下,间接制造成本大 幅上升,同时传统制造业也已经由卖方市 4.王艳明杨海山.企业统计理论研究[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项综合性权益指标,它把企业的经营核算 与分配核算、微观核算与宏观的国民经济 管理强密.2010年8月卜訇千l 作者简介:崔霞,女,45岁,北方重工集 团有限公司装卸设备分公司统计师。 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我们不应该单纯 地把成本管理工作看成一项管理工作,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