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境保护概论》通识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

来源:二三娱乐
 第5期张 霞,等:《环境保护概论》通识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

·201·

《环境保护概论》通识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

张 霞,刘 彪,康海彦,庞丹丹,典平鸽,刘雪平,裴晓红,王国贞

(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是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而在非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从通识课程的内涵出发,对课

程教学目标、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关键词:环境保护概论;通识课程;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05-0201-01

ClassroomTeachingReformonGeneralEducationCurriculumofIntroduction

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

ZhangXia,LiuBiao,KangHaiyan,PangDandan,DianPingge,LiuXueping,PeiXiaohong,WangGuozhen

(HenanUniversityofUrbanConstruction,SchoolofMunicipalandEnvironmentEngineering,Pingdingshan 467000,China)Abstract:Thecourse"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isageneraleducationcurriculumfornon-environmental

major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purposeofthiscourseistoimprovestudents'awarenes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rtingfromtheconnotationofgeneraleducationcurriculum,thereformandexplorationarecarriedoutintermsof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materialsandteachingmethods.Emphasisshouldbelaidonenhancing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improvingtheirabilitiesandqualities,andmakingstudentsdeeplyawareoftheresponsibilitiesandobligation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Keywords: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generaleducationcurriculum;classroom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是中华儿女的一致追求,三大保卫战吹响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攻坚号角。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享有者,也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实践者。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长期而艰巨的环境保护重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将关系到未来行业、产业的发展和宏观决策,对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在非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环境保护概论》通识课程的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牢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效果看,还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笔者一直思索和实践解决的问题。

境与所学专业以及生活工作的和谐关系。事实上,各学科的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也将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和生活中保护环境的主动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其次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2 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2.1 精炼教学内容

目前,上课教材通常选择刘培桐主编的《环境学概论》或钱易主编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些教材章节较多,教学内容比较全面而丰富,对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些好教材。但作为一门通识课程,课时通常较少,以土木工程开设的《环境保护概论》为例,课时只有16个学时,显然这些教材并不合适。如果填鸭式地照本宣科,把教材内容不加选择地在有限的学时里硬塞给学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把不同的教学资料进行整合,吸取各教材的精华,精炼教学内容,可按照“水、气、固、土壤、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六大专题组织教学。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的环境问题“聊”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水体污染与防治”专题时,利用网络播放污染事件的相关视频,如“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14年南京自来水含抗生素事件”、“2015年,安徽池州河水被污染,千亩田变荒地”等,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共鸣,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就在自己的身边,正威胁着自己的生存环境。

1 组织好课堂教学,首先要找准课程的目标定位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

1]

。使学生在道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

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它不同于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培养在一个专门领域能够从事专门职业或专门岗位的专门人才教育。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整体素质,而并非培

[2]

养人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因此,《环境保护概论》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与专业课程有着较大的不同。在高校的课程设计中,往往注重环保知识的讲解,忽略了环保

3]

。导意识教育方面的培养,学生缺乏意识和行为层面的内化[

致学生在上课时,呈现出兴趣不高,出勤率不高的现象。他们认为“环境保护”是环境专业学生的问题,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与他们的专业无关,与他们个人也没有关系,并未意识到环

2.2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独角戏”的上

课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

(下转第206页)

  收稿日期:2019-06-03

基金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12-JKGHAD-0213)作者简介:张 霞(1979—),女,山东泰安人,河南城建学院讲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水污染及大气污染控制。

·206·

山 东 化 工

SHANDONGCHEMICALINDUSTRY            2020年第49卷

验室火灾风险[J].安全,2019,40(5):24-29.

[4]刘 音,王瑞雪,刘 洋,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实验室火

灾风险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8):321-325.[5]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交通大学“12.26”较大爆炸事故调

查报告[EB/OL].(2019-02-13).http://www.beijing.gov.cn/zfxxgk/110040/qzjb53/2019-04/28/content_f79c67030a8545d0a4918d1eb7a836ec.shtml.[6]赵耀江.安全评价方法与理论[M].2版.北京:煤炭工业出

版社,2014.[7]黄 磊.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在深基坑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J].人民珠江,2019,40(3):153-159.[8]敬小非,王文和,段玉龙,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实验

室安全状态研究[J].高教学刊,2019(13):70-72.[9]王 杰,王士国,任 佳,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

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7):235-238.[10]姜学鹏,韦云龙,卢 颖,等.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及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3):321-326.[11]付 净,刘 虹,刘文博,等.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原

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5):87-92.[12]么 达.基于SOP的高校实验室火灾危险性分析[J].消防

科学与技术,2017,36(4):553-555.[13]李志华,邱晨超,贺继高,等.化学类实验室事故风险分析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3):294-298.及其对策[

[14]李冉冉.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

2015,34(2):277-280.术,

[15]吴 斌.化工实验室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J].化工设计通

讯,2018,44(12):171.(本文文献格式:姬志杰,周德红,金蹦森,等.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分析与控制[J].山东化工,2020,49(5):202-206.)

综合上述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1)建立健全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学校、院系应建立完(

善的实验室电气设备规章制度,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落实。学校、学院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及时检查实验室存在的电气隐患,并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实验室暂时关闭,对实验室负责人进行相关处分,实验室直到整改合格方可继续投入使用。

2)配备防火防爆设备。学校应对有重大危险源的实验室(

安装防火防爆设备,每次试验前实验室负责人均应检查设备是否运行正常,设备运行正常方可正常试验。

(3)改善实验室通风条件。实验室应尽可能设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区域,并且对危险因素较多的实验室应安装通风设备,每次试验前实验室负责人均应检查通风设备是否运行良好,学校应定期对各实验室的通风设备进行检查。

(4)建立健全的易燃易爆物品保存制度。对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并且在储存处应张贴含有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的责任牌,发现任何安全隐患时,负责人应立即整改,不得拖延。

5)加强实验室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先接受安全培训,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

(6)建立合理规范的实验室布局。学校应聘请相关安全专家对各实验室布局进行检查。实验室布局若需改动,必须由相关安全专家审核通过后,由学校批准方可实行。

参考文献

[1]贺 蕾,廖婵娟,卢丽丽,等.112起高校实验室事故分析统

计与防控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7(2):49-53.[2]尤立明,周同岭,张 集,等.事故树分析在高等学校实验室

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6):168-170.[3]胡 洁,方书昊,齐 涵,等.事故树-风险矩阵评估高校实

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櫊(上接第201页)2.4 组织教学团队

“教”与“学”之间相互孤立,最终形成“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担任代课教师”以及“专题讨论”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垃圾分类”这个专题时,学习小组课下搜集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做成PPT,分析我国的垃圾分类现状,如何改变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上课时,选择学习小组代表担任“代课教师”讲述PPT,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学习,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其次,挑选一些典型的环境案例进

004年“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行课堂讨论。例如,针对2

故”,让学生就“川化股份公司责任”以及“如何预防此类工业污染事件的发生”等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期间学生转变为不同身份进行发言,如环境管理者、生产企业负责者、民众。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和思辨能力,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环保意识。

由于《环境保护概论》这门课程涉及面较广,包含水、气、

固、土壤、环境管理等模块,可以根据专业教师个人的专业背景及研究方向,优化选择,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担任该门课程中不同的章节,发挥各自专长,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

3 结语

通过对《环境保护概论》这门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激发非环境专业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护环境,并用实际行动带动他人,切实达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1999:10-20.[2]仔菲渔.什么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哪个更适合你?

[EB/OL](2018-01-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173239056020392&wfr=spider&for=pc.[3]甘慧慧,靳慧霞,吴钢锋环境保护类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绿色科技,2017(21):207-209.[4]林帼秀,易兴东,莫纬娟.《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资源信

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7):53-55.(本文文献格式:张 霞,刘 彪,康海彦,等.《环境保护概论》

J].山东化工,2020,49(5):通识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

201,206.)

2.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挥各自的

优势。优化PPT电子教案的制作,利用丰富的网络、声像等多媒体资源,将文字、图表、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以增加

4]

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图、文、声、像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课堂内容,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针对课程中一些抽象性的难点教学内容,如水污染的

lash仿真软件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得观察控制技术,可应用F

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真实再现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