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天津市第47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来源:二三娱乐


天津市第47中学2009-2010(一)期中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4分)

1.分封制使西周奴隶主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诸侯—士” C.“周王—诸侯—卿—士”

B.“周王—诸侯—大夫—士” D.“周王—诸侯—士—卿”

2. “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是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3.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

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4.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

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B.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 D.刺史

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C.太尉

5.秦朝时期,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

B.通判

6.郡县制之所以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7.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在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8.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 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主要目的是

A.壮大皇族力量 B.保证列侯利益 C.加强中央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

9.《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 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A.郡县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

10.明清加强君主专制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其中不包括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B.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是导致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原因

11.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 C.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是近代法制的渊源 D.使雅典城邦最终形成

12.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D.导致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C.克利斯提尼

D.伯利克里

D.五百人会议

13.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的执政官是

A.梭伦

B.屋大维

14.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执政官

15.罗马帝国颁行的公民法和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 A.规定的内容不同 C.制定的依据不同

B.适用的范围不同 D.量刑的标准不同

D.奴隶

16.在古代希腊和罗马都能够享有同等政治权利的是

A.成年男性公民 B.妇女 C.外邦人

17.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18.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A.市民法 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民法大全》

19.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

①《德意志帝国宪法》 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联邦宪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20.在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中,国王的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国家的元首 A.①②③

②最高行政长官 ③国家统一的象征 ④维系英联邦的纽带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说明

①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是比较强大的 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2.2008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民主党的奥巴马当选为新一届总统。他任职期间

A.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C.行使最高司法权

B.主持国会工作 D.掌握最高行政权

23.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只能依法行事 C.资本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B.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权力

2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B.割占中国领土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5.两次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根本上取决于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作战方针 C.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B.外交上是否有同盟军 D.人民群众是否进行斗争

26.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

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法联军 B.法国军队 C.英国军队

D.八国联军

27.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

C.金田起义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8.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D.1901年

B.1860年

C.1895年

29.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抗击日军的爱国英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左宗棠

30.“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A.火

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

3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①割占中国领土 ②清政府巨额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划定使馆界 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

3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C.遭到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二、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第33小题22分,第34小题14分,

共36分)

33.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22分)

图一

图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4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2分)其主要职能是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人教版教材

(1)根据材料一丘吉尔的言论指出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3)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6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4分)

1-5 CDCAA 6-10 DACCA 11-15 CACAB

16-20 ABDBC 21-25 ADDCC 26-30 ABCBC 31-32 DB 二、材料题(36分)33.(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特征:皇权高度集中

(2)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

解决措施: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3)清朝 跪受笔录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最终战胜相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

不断削弱,中央集权最终战胜地方分权。 34.(1)美: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总统领导内阁;

英: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2)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德国积极对外扩张,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

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英:议会主权至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美:议会掌握立法权,与总统、最高法院相互制约; 德:议会不掌握实权,受帝国皇帝控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