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英语教研材料

来源:二三娱乐


英语教研活动材料(一)

时间:9月15日

地点:会议室

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议程:

听课前充分准备

听课时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案的记录或者某个新单词的发音,而是该如何上好这堂课。因此听课前充分准备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1、备教材。听课者应该了解上课教师所上的是哪一册的哪一单元第几课时,并主动询问上课教师这一课时要解决哪些问题、新授哪些内容,以及了解这一课时前学生学了什么。这样听课时目标更加明确,听时也可以做到忙而不乱。

2、备理论。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客观地评价所听的课,更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平时,英语教师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如情景设置的原则、游戏设计的原则等等。无论对于他人或是自己,这些实用的理论都是发展、提高

的催化剂。

3、课前预设。这一环节往往被大部分教师所忽略。通过课前预设,听课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对这一节课的认识并预设好一些教学环节。在听课时,把自己预设的环节和上课教师所上的环节作个对比,这种充分准备后的听课充分发挥了听课者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英语教研活动材料(二)

时间:9月29日

地点:会议室

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议程:

听课时全面关注

教师所听的是否是一堂好课呢?怎样作出客观的评价?最简单的“标准”是: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这就告诉听课者听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是分不开的,所以听课时应该全面关注。

1、关注教师的引。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否能被点燃,和教师巧妙自然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引导的方式很多,有问题启发、情境换位、身份换位、故弄玄虚等方法。不管上课教师采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听课者应该能从课中听出上课教师的主线思维,或者是听明白这堂英语课创设的大环境是什么,上课的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获得了什么?能输出多少?…这是每个听课者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要求每个听课者都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记时器,记录他们每个环节机中获得的时间及其有效时间。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生成,在上课教师的引导下,以及所提供的时间内,学生最大限度能输出多少。

英语教研活动材料(三)

时间:10月13日

地点:会议室

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议程:

听课中巧妙记录

1、教学设计式记录。教学设计式记录并不是教案再现。听课者首先可以记录上课教师主要的上课环节和活动方法,对一些个别的细节或者操作比较精彩的地方可以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在每一环节的旁边注明其优点以及缺点或者改进的办法,写上简略的文字,以便课后反思及评课。

2、流程问题式记录。这种记录方式和教学设计式记录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前者是在旁边注上设计的优缺点和改进的办法,而后者更注重听课者给自己和上课教师的提问过程。在评课的时候让上课教师自己回答,这样的问题式评课更加人性化,更加有利于教师们的共同成长。

另外,不管哪一种记录方式都要记录下上课教师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

英语教研活动材料(四)

时间:11月3日

地点:会议室

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议程:

听课后积极反思

上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而听课后也应该积极反思。听课后的反思和自己上课的课后反思不一样,它更应该注重与反思差距。

1、反思差距。自己的课前预设和上课教师有哪些环节用的是相同方式,哪些环节不同?这堂课教与学的高潮是什么,自己在听课之前想到了吗?你的设计是否能同样获得高潮?从学生的反应听课教师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学生,哪里还可以更好地突破,从而扬长避短、精益求精,重新设计出优化后的教学方案。

2、提炼课题。一堂课所提供给我们的就是一个鲜活的研究材料。听课后,对一些困惑或者质疑,听课教师可提炼出小课题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研究,从而走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英语教研活动材料(五)

时间:11月24日

地点:会议室

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议程:

巩固课,复习课与新授课的转变

一直认为巩固课,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认为新授课才要插入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但复习并非是单纯的学习内容的堆积,它注重对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的培养这句话让我得到了新的启发,在以往的复习课中我通常用炒冷饭的方式作枯燥的重复。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为此,复习课成了我最为头痛的课。经过这次学习后,我尝试着在我的复习课中引入一些新的元素,在复习中掺入一些新成分,每次复习都从新的角度使旧材料重现,用一些课外的知识来引入旧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也可以复习到课本里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高,更能达到复习课的目的。

英语教研活动材料(六)

时间:12月1日

地点:会议室

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议程:

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1、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可以引起并支配着他们的感觉和活动,同时兴趣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让学生对于要求他们开展的学习活动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我的课堂上,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单词课中,我适当的用游戏来让学生巩固,学生玩的开心也学的开心;但并不是每一节课我们都能找到适合的游戏来代入,那我就会引如一些如相关的歌曲,一些比赛等等,让每一节课学生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身上,这样你的教学任务很容易完成,但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让学生清楚游戏等这些是为了辅助你学习的,而不是真的让你玩。以前就曾经试过在课堂上玩游戏,游戏玩完了,但内容却没巩固。要把游戏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是为了学去玩,而不是为了玩去学。

2 、多媒体教学新颖生动,感染力强,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英语教研活动材料(七)

时间:12月22日

地点:会议室

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议程:

建立起学生的评价制度

以前评价制度虽然时常提起,但从来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来实施,对于这也没引起多大的注意,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于学生的评价制度引起了重视,也让我对于怎样建立学生的评价制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在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组内成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设组长一名,任务再分解到个人,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担任了组内的特殊任务,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这样既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我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英语教研活动材料(八)

时间:2月16日

地点:会议室

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议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 、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英语教研活动材料(九)

时间:3月1日

地点:会议室

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议程:

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本次活动各位讲课教师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整个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教研活动材料(十)

时间:3月15日

地点:会议室

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议程: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次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更加注重合作学习。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体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的全过程。第二,关注学

生的交往状态。学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否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第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主动、积极地思考。第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愉悦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