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绿竹笋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来源:二三娱乐
生姜套种西瓜是根据西瓜的生长期短,对光 照、水、肥需求较少,生姜的生长期长,西瓜播种季 四、大田管理 西瓜移栽后,姜苗长至13厘米左右,此时结合 除草,给生姜施1次追肥,亩用800公斤腐熟粪肥和 5公斤硫酸钾,以后每隔20天左右施肥1次。待植株 节比生姜迟的特点,充分利用姜畦空间,在生姜生 长期间适时套种西瓜,使生姜、西瓜双获高产的栽 培方法。2008--2009年,上杭县太拔乡彩霞村农民 陈明财5亩生姜田套种西瓜试验获得成功,平均亩 长到25厘米时进行一次间苗,每株留2—3株壮苗。 在瓜苗长出5—6片真叶时,节间开始伸长,施1次 催蔓肥,亩用腐熟人粪尿400—500公斤或复合肥 20公斤,并用O.1的%硫酸锌喷施,隔7—10天再喷 麓0.1%一0.25%的硼砂液肥。6月中旬.结合除草施 产生姜1668.6公斤,产值4339.3元,西瓜亩产2912.2 公斤,产值2329.8元,亩总产值达6669.1元,一季两 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一、田块及品种的选择 肥,对生姜进行1次培土。此时,对茜瓜追肥时,要 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因为西瓜正处于成蔓期向 开花结果期过渡,要防止西瓜苗徒长。西瓜进入膨 瓜期时施1次壮果肥,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Ooo公斤 套种西瓜宜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 厚的田块。西瓜品种选择生育期较长、适应性广、 生长势强、结果率高、品质好的品种,如新红宝、雪 峰花皮无籽等。生姜品种宜选择生育期较长、适应 性广、植株生长势强、根茎肥大的品种,如疏轮大 肉姜、玉林圆肉姜等。 二、整畦适时栽植 或复合/]860公斤。西瓜生长后期,瓜蔓已爬满全园 时,在傍晚期间均匀喷洒0.3%磷酸二氢钾液。8月 上甸,西瓜采收后,对生姜施最后1次肥,亩用腐熟 粪肥1500公斤和15公斤硫酸钾,此时还要结合除 草,对生姜进行1次培土。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 . 套种西瓜的姜田,先翻土晒田,然后亩用120 公斤石灰消毒土壤,再施基肥,基肥可亩施干畜粪 1000公斤。在整畦时,沟、畦要适当加宽,以利通风 厘米,畦高4O厘米,沟宽3O厘米。生姜播种时间为3 透光,促进姜和西瓜的生长。姜畦规格为畦宽l0o 月中旬,将选好的种姜用1.1:1:120的波尔多液浸种 20分钟,或用草木灰浸液浸10—20分钟。凡种姜肉 质变色,有水渍状、表皮容易脱落的种姜已感染病 害,应予淘汰。再用熏姜法催芽,待芽长1厘米左右 取出栽植。株距50厘米,种姜每亩用量约2o0公斤, 亩栽1000株左右。栽后覆盖地膜,加强田管,促进 姜株健壮生长。 三、适时套种西瓜 姜 种 瓜瓣 培 攀益 六、适时收获 姜瘟是生姜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病 害,若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生姜的产量和质 量,甚至会造成绝收。如田间发生姜瘟病,及早拔 除病株,用O.1%代森铵液,每7—10天喷射1次。西 瓜的叶、蔓与果实在生长过程中均可能受到西瓜 炭疽病的为害,在药剂防治上可在发病初期用8O% 代森锰锌60o一800倍液防治 生姜的采收按产品用途有收种萎、嫩姜及老 姜之别。种姜采收一般在6月下旬,苗有4—5片叶 时,小心拨开土壤将种姜采下,也可等新姜成熟后 一采用营养钵育西瓜苗,即3月下旬浸种后播 种,4月中旬当瓜苗长至2片真叶时移栽,亩栽500 并采收。嫩姜一般在9—10月采收,最迟应在霜 降前收完,以免受冻害而腐烂。老姜于11月下旬, 竹丛通过留养和删伐,让竹丛保持 产。 合理的密度和年龄组成。保证竹林 7.病虫害防治。绿竹笋病虫害主 律、生活习性,进行药物防治。病害 通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持续丰产。绿竹笋需年年留母,年年 要有竹丛枝病、竹秆锈病、竹煤污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 一字竹笋象、竹蚜虫、金针虫、竹 800--1000倍液防治。竹蚜虫、竹笋 删伐。一般每丛保留10—12株,1龄、 病、2龄、3龄竹比例为1:1:1.删伐时间为 笋禾夜蛾、贺氏线盾蚧等,应贯彻 禾夜蛾等用2.5%功夫乳油1000倍液 12月及次年2月上甸为宜。 6.竹林更新。第7年以后,有的竹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或2O%杀灭菊H ̄IOOO倍液防治。蚧类 首先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合理 在幼蚧发生期用40%速扑杀1000倍 丛衰败老化,大量开花.竹笋产量持 砍伐,保证竹林适当密度,劈山松 液防治。口 续下降,竹墩也较高,培土拥笋作业 土,及早清除发病植株,保护自然天 困难。可在12月进行全面垦复深翻. 敌。防治地下害虫、施用农药应在采 深度为3(卜一40厘米,挖除老竹蔸,保 笋期结束后进行,防治叶、枝、秆害 留年轻母竹.每亩深施有机HE5ooo 虫.应茌采笋前1个月或笋期结束后 公斤.更新改造后第2年就可恢复增 进行。耍掌握备种病虫害的发生规 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