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论当代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

来源:二三娱乐


读《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论当代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

摘要:《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一书提出了针对有限资源的绿色设计理想。在物质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设计教育应肩负起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负责任的设计意味着高成本与高价格,增加使用者的负担和自然环境的压力。

关键词:设计 社会责任 《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于20世纪60年代末写成的著作,该著作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论题——“有限资源论”,即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巴巴纳克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在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 在技术发展引领时代变革的今天,巴巴纳克的论断对我们反思设计的社会责任和设计教育对设计实践的导向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物质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设计的作用得到了广泛地认同。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宇宙飞船,设计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深入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谁也不能否认是设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洗衣机、电脑、电视、音响等产品不仅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更是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方式。在对设计的一片赞誉声中,作为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体会到的不仅是欣喜,更多的则是一种责任。

书中巴巴纳克指出在做设计之前,设计师的社会和道德判断就必须起作用,即他设计或再设计的产品是不是完全值得他去做。“设计者—策划者对几乎所有的产品和工具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因而也就应该对我们在环境上犯的错误负有一定的责任。”一次性方便筷的设计和广泛使用导致森林资源的极大浪费,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多亿双,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砍伐多达二千五百万棵树。而塑料方便袋的设计更是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据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目前我国每年随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至5%。随意丢弃的废塑料购物袋更是给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危害。目前,很多中心城市都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因此,设计是一个综合各种因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若不能全面考虑对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其给社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巨大的。

面对日趋匮乏的自然资源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设计教育开始反思设计的社会责任和设计教育的目的和方向。不可否认设计的目标是发现并满足人们的需求,但设计不能据此沦为填补人无穷欲望的工具。设计教育承载着传承人类文化的重任,有责任引导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设计教育首先要建立起“好”设计的标准体系,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全面地评价设计,教育公众购买“好”设计的产品。在现有的设计教育体系中需要设立设计批评、设计伦理之类的课程,引导学生对设计现象进行反思。通过举办各种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竞赛,推动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引导设计师解决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意大利 “科技创新奖”专门为可持续设计类产品设立奖项,以表彰设计师对人类发展问题的解决。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培养本土设计师,解决本国所面临的实际的设计问题。

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设计教育始终起着沟通和协调的作用。通过设计,科技和物质资源转化为实用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对资源的使用应

持审慎的态度,因为造物活动对资源的利用往往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然而,在新一轮消费主义的大潮中,设计师对于材料的滥用可以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8K金的马桶、嵌钻的钢笔。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以次充好,在设计中大量采用劣等的材料欺骗消费者,如填充黑心棉的儿童玩具和沙发。现在,市场上大量充斥着这些劣制、伪饰的产品。看似物质丰富、琳琅满目,消费者却难以找到满意的产品。设计上豪华、虚伪、奢靡之风的蔓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趋向。拜金主义大行其市,人与人、人与物关系逐渐异化,从而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当机器经济本身被当作一种目标而没有被看成是把智力从机械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手段时,个人就处于被奴役状态,社会定然是乱糟糟的。”设计教育工作者要善用设计批评的手段,对这种不良的设计趋势加以约束和批评,对公众进行设计教育,引导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针对中国城市建设过度商业化的问题,运用设计的手段对公众进行教育。其作品宁波博物馆的外墙,由拆迁村庄剩下的废瓦片和砖块“装饰”,而这批“废料”来自当地30多条已消失的村落。王澍曾指出,他回收再用有关物料,是要唤醒对这个城市的回忆。

巴巴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一书率先提出了针对有限资源的绿色设计理想。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要跟随巴巴纳克的足迹,慎用自己造物的权利,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更完善的解决方案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在我们看到设计所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的同时,也要看到若不能妥善处理资源、环境、社会等的相互关系,设计所带来的可能就是一场灾难。当然,设计师在设计与制造一件产品时,可能无法预见到它所带来的深远的社会影响。但设计教育工作者要对设计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反思和再评价,倡导优良设计,批评不良设计,将设计和消费趋势引导到积极健康的发展轨道上。

参考文献:

[1](美)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芝加哥出版社,1984. [2]杭间,设计的善意[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