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5×2=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干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
1.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1948年9月10日 B.1949年9月10日 C.1948年10月1日 D.1949年10月1日
2.1951年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协议时协议 的双方是中央人民政府与:
A.西藏宗教领袖 B.西藏地方政府 C.西藏自治政府 D.西藏临时政府 3.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
A.土地 B.农具 C.房屋 D.财产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A.进行三大改造 B.发展重工业 C.制定宪法 D.发展轻工业 5. 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历史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今年元旦,北京市各行业各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政府批准。‛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50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58年 7. 如图所示,导致这种历史性错误的原因有: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急于求成 ④苏联撕毁合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喊出这个口号的应该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雷锋 9.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粉碎四人帮 D.邓小平复出 10.‚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是: A.四川邛崃 B.安徽风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11.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第1页,4页
A.汕头 B.珠海 C.厦门 D.深圳
12.崭新的词语属于崭新的时代,下岗与再就业是一对新词语,它们反映的时代现象是: A.法治 B.廉政 C.国企改革 D.知识经济
13.随着对外开放与直辖的双重机遇,重庆正在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的开放与直辖分别在哪一年:
A.1992,1997 B.1996,1997 C.1992,1998 D.1996,1998 14.下列哪项不属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
A.青藏铁路 B.渝怀铁路 C.三峡工程 D.西气东输 15.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16.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7.中共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 A.反对民族分裂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平等 D.民族团结互助 18.中共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现“三通”,这“三通”是指: ①通航②通邮③通话④通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求异存同 C.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 20.1972年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日本 D.印度
2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党和国家逐渐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确定为: A.科技 B.教育 C.文艺 D.体育
22.在奥运会上为中国历史上夺得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 A.短跑运动员刘长春 B.体操运动员李宁 C.射击运动员许海峰 D.举重运动员陈镜开
23.在重要全国奖项中,有两项文学奖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即鲁迅文学奖和 文学奖: A.郭沫若 B.老舍 C.巴金 D.茅盾 24.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长征一号 B.风云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一号 25.近年来我国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
A.粮食生产 B.外出务工 C.饲养家禽家畜 D.种植经济作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4+14+22=50分。要求分析下列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相当久远的年代……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
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 但没有人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第2页,4页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历史知识作答:
①为这篇短文设计一个标题(2分)
②“没有人退却”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你知道那位痛失爱子的伟人是谁吗?(4分) ③这次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对中国而言,这次战争具有怎样的意义?(8分)
27.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不能相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望大陆诗》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历史知识作答:
①大陆与台湾的交往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2分) ②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③阻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④《望大陆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愿?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8. “邓小平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胆略和勇气。‛
——胡锦涛
‚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
——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亨特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历史知识作答:
①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表现出了怎样的胆略和勇气?(8分) ②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目标是什么?(2分)他在经济建设、祖国统一、教育事业、新时期外交政策等方面有哪些“准确的思路”?(10分) ③用一句话简要评述你所了解的这位伟人。(2分)
第3页,4页
— — — — 二、非选择题 — — 26.① — — ②
— — — ③ —线 — 考号— — — 27.① — ② — 学号 — ③ — ④ —封— — 姓名 — 28.① — — — — — — 班级— ②
—密 — — — — — — ③
— — — — 重庆重点中学初2006级历史期末试题答卷
第4页,4页
重庆重点中学初2006级历史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ABD 6-10 CBACB 11-15 DCACB 16-20 CBDAC 20-25 BCDCB 二、非选择题
26.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分)
②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毛泽东;(4分) ③《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保卫了中国的安全与稳定,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各2分) 27.①三国时期;(2分)
②国际反华势力,台独势力分裂倾向;(4分)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分) ④思念故乡,渴望统一;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各2分) 28.①否定两个凡是,确立实事求是;
结束阶级斗争,进行现代化建设; 结束封闭状态,实行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各2分)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分)
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 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教育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结盟政策等;(任答5点,各2分)
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言之有据即可,2分)
第5页,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