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之一而论) 3. 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 4. 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 5. 怎样把握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
6. 你是否认同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一步探究。 7. 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请简略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8. 概述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劳动说的代表性观点及其长处与不足。 9. 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
10. 艺术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11. 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与革新创造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论述。
12. 如何看待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试以马克思主义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加以论述。 13. 简述艺术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14. 艺术具有哪些基本的社会功用?它是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用的? 15. 怎样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6. 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关系及作用是怎样的? 17. 理解各门类艺术的语言特点、区别和独特性。 18. 艺术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19. 怎么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尊重艺术作品版权与艺术生产有何关系? 20. 艺术家的主体性包括哪些方面? 21. 艺术家的创造性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22. 为什么说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如何理解艺术个性对艺术家创新的影响?
23. 艺术创新与继承是怎样的关系? 24. 如何正确评价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作用? 25. 简述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创作类型。 26. 你怎样认识再现论和表现论? 27. 探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28. 怎样认识艺术的灵感?
29. 结合创作实际描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30. 艺术创作要具备怎样的主、客观条件? 31. 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32. 艺术作品中的再现因素和表现因素及其召唤的审美经验,各自有什么特点?例分 33. 艺术欣赏主体面对作品发生审美共鸣,经历着怎样的心理过程? 34. 结合自己的欣赏体验描述审美心象的产
35. 艺术欣赏也有可能与创作者共忧乐、同呼吸,进入迷狂状态吗?简述之。
1. 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2. 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形态都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观意识及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赋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以悠扬悦耳的琴声成功的表现了浪花激溅、海鸟翻飞的自然景色,使得音随意转。其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皆具有不可
复制性。
3. 音乐不论是演唱或演奏,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序列里动态性的
实现的。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特性使音乐和时间结缘,在时间里显示它的生命活力和魅力,所以在美学上把它称为“时间艺术’.绘画是在一个特定空间,静态性的实现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的特性使使绘画与空间结缘,才能显示它的艺术生命和魅力,给人一个正面观的空间性幻觉,所以在艺术形态学和美学上把它称为”空间艺术“。
4. 三要素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舞蹈是人用自己的肢体按照一定的节奏所进行的连续性的运动,是整个肢体的语言及多种因素的结合。只有把韵律的、情感的、戏剧的、观念的和视觉的、造型的因素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才能取得统一的效果,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5. 表演是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戏剧,是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之一,也是有代表性的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之一。戏剧表演艺术可分为三大体系:其一,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认为理想的境界是演员的动情,动情到忘我、无我。其二:德国布莱希特独创“史诗剧”理论和“间离效果”说,主张演员、角色和观众三者间都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间离”原则,不要求演员动情。其三:中国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与上述两个表演体系各有异同,讲究“入戏”式的“真实”,反映现实和刻画人物,追求“演员和剧中人难以分辨的境界”,强调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 简言之,斯坦呢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酷似”的真实;布莱希特体系主张“本质”的真实,梅兰芳体系追求“神似”的真实。在戏剧“寓教于乐”方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观众通过静观和联想,在第四堵墙外偷看真实的生活场景,产生审美移情作用,达到忘我的境界。布莱希特则是寓教于“思之乐”的
倡导者。梅兰芳的表演,具有“含蓄不尽的美”,在寓教于“美之乐”方面,发挥到淋漓尽致,令人销魂
。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与答案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
答: 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 :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1)艺术的形象性 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
(2)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P69、70、71 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
(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
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7.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P78、82、85 答:(1)艺术反映现实美; (2)艺术创造艺术美; (3)艺术是审美对象。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8.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谈艺术的审美特征。 答: 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P100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9.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作用]P105
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P106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
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是人们普遍承认和重视的[地位] P107
10.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 答:(1)就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
形态; ③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2)就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②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所谓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意思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
(3)就艺术的审美本质来说
审美的问题是贯穿在整个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艺术的欣赏是审美欣赏。可以说,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①艺术反映现实美 ②艺术创造艺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