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析提升铁路供电系统应急处置水平

来源:二三娱乐
探析提升铁路供电系统应急处置水平

王春燕

【期刊名称】《《电子测试》》 【年(卷),期】2019(000)018 【总页数】2页(P114-115)

【关键词】供电系统; 电气化铁路; 应急处置 【作 者】王春燕

【作者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023 【正文语种】中 文 0 引言

牵引供电系统对于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是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给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供电设备由远动系统、接触网以及变电设备等构成。在日常运行过程当中,牵引供电系统由于受到外部以及自身等多种的因素影响,在各个环节的组成部分中通常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故障类型,这就需要电力调度人员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对于牵引供电系统在日常运行当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与故障能够有效的进行分析与处置,进而确保电气化铁路在实际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1 电气化铁路和牵引供电系统设备发展历程

电气化铁路还可以称为电化铁路,主要是指电力机车作为动力牵引的铁路。1961

年8月我国建成宝成铁路的宝鸡至凤州这段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长94公里的电气化铁路。这么多年以来,我国的电气化铁路一步步走出了一条时速从低到高、从低吨位到重载的成功之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原始创新,我国电气化铁路不但在建设质量与技术能力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总里程跃升为了世界第一。电气化铁路的重载技术发展这方面,我国大秦铁路已经突破了4亿吨的年运输量,可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

由图1可知,我国在牵引供电系统变压器设备的制造技术与设计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与国外的牵引变压器技术逐步接轨,极大地满足了动车组用户及电力机车和电力牵引总体线路对于牵引供电系统变压器的要求,为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作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2 提升供电系统应急处置水平的必要性

电气化铁路相比于普通电力牵引的铁路,其具有热效率高,能源节省,运输功率大,可提高运输能力和牵引总重;机车车辆周转速度快,维修几率较小,运输成本低廉,整体作业量和耗能较少;污染少,劳动条件较好,粉尘与噪声小等特点。电气化铁路机车的电力主要是由供应系统提供,此供应系统由牵引电所和接触网组合而成。来自高压线路输电牵引变电降压后整流,送至铁路架空接触网,铁路电气机车经滑线弓受电,电力牵引机车行驶。

图1 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变压器设备发展历程

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截止2018年底,全国铁路运营的里程突破了13.1万公里,特别是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了2.9万公里。因电气化铁路具有高效、节能等一系列优点,其在铁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供电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导致停电的影响时间长、范围较广泛、故障点查找较困难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运输生产肯定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打乱正常的运行秩序。因此,有效提升供电系统应急处置水平,快速排查故障所在地

点,尽可能的及时恢复供电,以保证列车恢复正常行驶,进而降低因故障所带来的影响。

3 供电系统在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故障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流程主要是查找故障地点、判断故障类型、组织抢修力量、制定抢修方案、办理停电手续、实施抢修方案、恢复供电正常行车、处理遗留问题、观察列车行驶状况、整理记录资料上报等,尤其是在发生故障时的黄金十分钟内的抢救时间,对于后期处理故障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仔细分析多起供电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在应急处置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

3.1 故障种类判断不够精准

在供电系统的应急处置的各个环节中判断出的故障类型是否正确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查找发生故障地点的进度、制定抢修方案和故障延时长短有着直接关系。由于故障从而导致了采集的数据出现错误,使得实际故障点和故测装置指示里程两者之间有所偏差;因变电所亭保护装置时限配合不当,发生变化的跳闸所亭开关顺序,对于供电系统故障数据检测的准确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导致抢修的工作人员查找不到故障的具体方向;而因为专业基础知识不同、对供电系统的熟悉程度不同以及掌握不同程度的SCADA系统主要功能,对在相同故障类型导致保护装置动作情况所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没有准确无误的判断出来,发生的故障问题没能够有效应用SCADA系统对具体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使得判断故障的准确度极大的降低,没有充分发挥现场排查处置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系统应急处置水平。 3.2 抢修力量的组织不当

供电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抢修技术人员应当及时判断出故障情况并查找发生故障的原因,压缩故障延时及时进行抢修,以降低对运行的不利影响。在日常的应急处置中,由于不及时反馈出故障信息,导致了携带抢修的工具材料不全;对于附近的抢

修力量没有及时安排出动配合,致使处置的时间过长,抢修力量准备不足;不合理的出动方式,供电轨道车没有及时协调组织出动,进而导致抢修人员未能及时到现场进行处置。上述这些原因都有可能是致使故障未能及时消除的原因。此外,不够合理严谨的抢修方案,对有关设备不熟悉以及运输需求掌握不够全面,制定的运输处置方案与运输实际情况脱节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 铁路供电系统应急处置策略 4.1 加强供电系统风险预警管理

不断强化基础管理以提升供电系统的应急处置水平。从基础入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对电力调度的风险研判与管控,从停电联系、设备运动倒闸操作、运行监控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最为切实可行的作业流程和控制措施,不断更新并完善供电系统技术相关资料,对指导书进行适时的补充和修订,切实夯实供电系统安全管理基础。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以便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进而对供电系统安全问题才能过有效防范与控制。当前铁路供电系统的风险防范预警相关机制存在不合理,因此,铁路供电安全的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的建立要不断加强并完善,遵循科学、全面、可行的原则,进一步健全风险预警管理体系[2]。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合理、标准化的预警体系,以铁路各项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供电系统中的实际情况为准,设计风险预警方案。其次,应该从多方面对供电系统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将供电系统中极有可能存在的安全因素、安全隐患或者很有可能引发供电系统灾害的因素都考虑进去,进一步提升铁路供电系统应急处理预案的合理性。最后,在建立完善铁路供电系统风险安全预警机制的时候必须要特别注意充分选择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管理方案,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以便于相关技术人员有效应用,提高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稳定性,以保证铁路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4.2 有效提升供电系统应急处置水平

要想有效提升供电系统的应急处置水平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在加强培训技术人员方面下功夫。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几种常用的学习方式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综合技能与素质,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之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应当要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重点加强故障处理的相关典型案例教育,通过相关技术基础知识培训的针对性和开展日常应急演练的实效性、规范性为手段,对在应急处置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与分析,不断积累经验,有效提升技术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必须要做好供电系统设备的维护工作以防止产生故障进而致使发生铁路交通事故,进一步提高设备故障的处理效率,缩短因故障导致停电的时间。第一,要及时收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发生故障的原因,通过所收集到的关联信息和监控数据,准确定位发生故障的地点并及时消除隐患。第二,要充分发挥调度部门的应急指挥能力及时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情况,技术人员要多下现场,对现场设备的状态、方式和状况充分了解并掌握,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切实做到安全上把关、技术上支撑,保证指挥得当,为极大的缩短故障延时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5 结语

铁路供电系统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电力供电系统的一种简化形式。因为铁路在在不断扩大范围,所以对于铁路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当前铁路供电系统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为此应当要积极的面对并有效解决问题,建立健全的铁路供电系统应急处置制度,以提升铁路供电系统应急处置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翟小毛.提升铁路供电系统应急处置水平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9,(02):99-101. [2]李淮.高速铁路供电系统安全性评估[J].通讯世界,2015,(07):124-125.

[3]李鹏.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01):69-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