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来源:二三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0卷第3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I.30 No.3 2008年5月 Joum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y.2008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与 ...同 JL_I E==l 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向建华,郑海祥,尹湘鹏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本文指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一些特点,客观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的相关策略,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o8)03—0147—03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的方式采 不良倾向。同时也由于多数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取一定行动的意向或倾向,它以一种外在行为的形式体现 的宠爱使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他们 着人们的价值意识、价值理想、价值追求等。价值取向的正 在人生价值观上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集体的协作、服务和 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人们行动的成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2 J。 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 2.功利性 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道德价值和伦理的评价标准发生了 方面也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 重大变化,摒弃空洞的人生价值理论,普遍认同重实效重现 人生价值取向。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牵引、规范其 实的价值观,商品意识、价值规律以及合理的利益观念已逐 朝着合乎社会需要的大方向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准确把 渐成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中基本的组成要素。大学生在实 握学生思想状况及成因,并及时作出反应,已成刻不容缓之 现自我价值中既承认了集体主义,又强调了个人利益,但是 事…1。本文试图分析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形 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最终往往倾向于个人利益的获得。这 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策略。 也就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名和 利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目标。他们反叛传统道德中的某些观念如重义轻利、谦恭 作为时代的精英,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已不再是 安分、勤俭节约等,而对西方个人为本位的道德伦理的接受 以往那种单一的价值理念了,也不再拘泥于过去那种缺少 度正逐步提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自我主见而盲目跟从社会主流的做法。由于社会的快速发 3.享乐性 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出现很大的变化并且呈现出更多 当前社会上休闲娱乐性的世俗文化体现了游戏人生、 新的特点: 享受生活、追求感性快乐的主题。当大学生沉溺于这种世 1.自我性 俗文化时,就容易被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所俘虏。一些大学 当前,由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膨胀,导致了集体主 生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 义观念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 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受 往往沉浸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小圈子里,出现个人价值 其影响,大学生中急于求成的的短期行为比较普遍。在学 和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表现为唯我独尊,我行 习期间,不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而过多 我素,不关心集体,不愿为同学服务,不愿承担社会工作等 地向往和追求经商挣钱;就业时,一些大学生盲目追求条件 收稿日期:21307—09—22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多元化趋向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简介:向建华(1978一),男,土家族,湖南淑浦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4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好、待遇高、工作轻松的单位。 4.重才轻德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仅决定于个人学 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因 此,,也 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 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 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少 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 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5、审美价值取向感性化 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感性化的特征,主要表现 为他们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如从媒体电影、电视 来看,他们更加强调对视觉的冲击。审美价值取向的感性 化还表现在大学生在审美对象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通俗浅薄 的文学作品,而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却受到冷落;在审美方 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 乐走向通俗歌曲,从学术专论走向随笔漫谈;在审美情感 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 钱关系b J。如当代大学生中流行速食主义的爱情观,大学 生的爱情减少了浪漫情调,而更具“快餐”特色。 除上述特征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还有一些表现, 如:缺乏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耐力,缺少包容和忍让,感情脆 弱、依赖性强;注重自我挑战、亲身经历,对灌输式教育越来 越反感,而对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对家长和 老师的教育不太接受,而且有时言行偏激,西方的价值与文 化对他们有较多的影响;信仰价值取向正在走向“拜星化”。 二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不良倾向 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上述特点,其原因归纳为 以下几点。 1.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前在校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 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从小生活在人为的“理 想”生活环境中,缺乏人际交往训练和现实环境磨练,以自 我为中心,自我期望值高而现实实现率低,对环境要求高而 自我奉献少HJ。教育不当而导致的心理脆弱、任性自私、不 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问题比较普遍。因此他们当中 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 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不肯付出,敬业意识薄弱,害 怕艰苦、贪图享受、追求高消费等。 此外,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具体表现为:一是抽象思维有余,辨证思维不足,易带主观 片面性。二是自我意识迅速觉醒,但对其本质特征把握不 准。三是需求欲望高,富于理想,但对困难估计不足。 2.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 快,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其复杂的 影响。当代大学在积极吸纳世界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经受 l48 着形形色色与社会主义文明相悖的种种腐朽思想观念的侵 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同时网络时代的高速信息传播,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 开辟了新的渠道,但是也给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 播以可乘之机,致使少数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 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J。此外,当前缺乏科学规范的大 众传播媒介消极影响的不适度扩张也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取向带来不利的影响。 3、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 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费上学、自主择 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思想问题更加突 出。另外在高校中也部分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 想品德的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和科研而忽视思想政治教 育等不良倾向。这种应试教育侵蚀了现代德育课程真正意 义上的理性认识和行为指导的功用。此外,近几年来部分 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风气下滑,使得大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度下降,教师的言传身教显然已无力而低效。而以网络为 特征的校园文化成为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这 种文化由于存在着开放性、交互性、多重性、虚拟性等特点, 很容易造成道德教育的误区 o J。总之,这些都不利于促进 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三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与定型的重要阶段,教育的引 导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了 解其基本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 以引导教育,才能有效地克服他们在价值取向上的误区,树 立一种全新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 有所帮助。为此,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以下 方面做起: 1.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 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加强大学生道德 价值观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当前的大学生理想信念 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 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把国家、民族利益和党的利益 放在价值观的首位。要从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 接班人的高度,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的重要内容,强化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地位。 2.加强理论引导。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 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使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理 论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 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 各种错误思潮,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自我价值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实现与国家利益、社会发展的关系 J。 3.深入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 须深入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首 先我们应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中间,动态地把握大学生 价值观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于大学生在实际 生活、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行为,如高消费、攀比风、沉迷 游戏、学习钻研浮于表面、考试“临时抱佛脚”等现象要及时 发现,强化管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 4,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有效的 教育途径 为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需积极加 强宣传教育,坚持多种形式的正面教育。首先,在实践的教 育环节中利用现实榜样的引导作用,认真学习那些伟人及 身边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例如毛泽东、x[ ̄/5平、洪战辉等, 他们都具有感召力,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其次,充分利用各 种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调动和发挥学生“自我组 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渗透式、陶冶 式教育,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向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发 展L8J。再次,还可加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 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党 团员的教育,使他们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工作,乐 于奉献,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以党团组织的优势引导当代 大学生。最后,还应针对青年学生喜欢参与性、竞争性活动 的特点,采取参观访问、形势报告、观看录像、征文大赛、讲 演比赛、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教育、启发当代大 学生。 5.帮助大学生正确而全面地给自己定位,做一名德才 兼备的成功者 正确定位自己是指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给自己一个客 观合理的评价,并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实际,在社会中找到 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确定人生中各阶段的目标,并且把握 好终级目标。其次,坚持德性与能力的统一,对学生进行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成长的目 标是做一位德才兼备的成功者。德性本身就是一种追求, 一种需要,德性为能力的实现指明方向,提供动力。那些仅 懂得纯知识纯文化的人很难去实现人生价值,只有那些能 够正确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使二者和谐发展的人才能够 成为真正的成功者-9J。最后,要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物质 价值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加强对人生价值深层次含义的 理解,不要因为对物质价值的错误理解而忽视个人德性的 培养,要树立崇高的理想,逐步完善自我。 6.优化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教书育人的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它们 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环 境,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大力加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校园环 境,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来营造一种健康、活泼、 有序的文化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要完善学校的 人际和舆论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健康的舆论 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要注意校容校貌的美化,向大 学生传递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的信息,使之受到积极的 感染;此外,学校还要通过种种方式,争取社会、家长的支 持,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优化育人环境-10_。 7.提高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从事 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多地属于自 然性影响力,要比课堂性影响力广泛得多。思想政治工作 是一个情感转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思想 基础,仅靠教师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够的,往往出现当 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口服心不服的现象,很难达到工 作目的。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必须从提高思 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人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 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必须掌握 思想教育方法,灵活运用教育规律,明确自己的育人目标, 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做到因材施教等等。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 基地,它培养的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优劣, 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我们要高 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还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 的新平台,使得价值观多元化时代德育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辛志勇,金盛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与价值观教育 [J].教育研究,2005,(10)-22—27. [2]许燕.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教育建议[J].教育 研究,1999,(5). [3]袁贵仁.价值与文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邓 彦,王萍涛.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及引导对策 [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24—25. [5]周 军.论价值重建进程中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迁 [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16一 l18. [6]田 毅,邢建辉,袁贵礼.论大学生价值取向整合对策 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1,(5):47—48. [7]张宏如.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实证研究[J].当代青年 研究,2005,(10):10—14. [8]喻玲玲.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演变及其简折[J].湖 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3):79—82. [9]王殿卿,李春玲.新编大学生德育学[M].成都:四川教 育出版社,1994. [10]魏小琳.论亚文化及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响影响[J]. 教育发展研究,2003,(11):93—95. (责任编校朱正余) 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