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来源:二三娱乐
公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法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筹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此中“7918”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

3、《公路工程技能标准》(JTG B01—2019)准则:公路根据效用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五个品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均匀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效用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有集散效用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筹划)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 )和(鞍式列车)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多线形)的最要害参数。

10、《公路工程技能标准》(JTG B01—2019)将公路办事水平划分为(四)级。此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办事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取(二)级。 11、《公路工程技能标准》(JTG B01—2019)准则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均匀运行速度)作为划分办事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取(三)级。

12、公路勘察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畅驶 2、《公路工程技能标准》中准则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均匀昼夜交通量 B 日均匀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绽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均匀日交通流量为( C )。

A 1000-4000辆 B 3000-7500辆 C 5000~15000辆 5、确定公路品级的重要依据是( B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 )行车速度。

第 1 页

A 最小 B 最大 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三、名称评释

1.公路技能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优良,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定、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议决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议决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

4.公路通畅能力:是在一定的门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议决的最大车辆数表示。通畅能力分为基本通畅能力和设计通畅能力两种。四、问答题

1.现代交通运输方法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法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 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法组成。此中

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 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

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办事于远隔断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 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 与这些运输方法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敏,能迅速集结和疏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普遍的一种运输方法,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法关联的纽带。

③适应性强,办事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 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代价高,办事职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

2.《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品级?

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度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能标准》(JTG B01—2019)将公路根据效用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品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此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察设计”的程序步骤。

第 2 页

答:两阶段勘察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取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举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答应初步设计后,再举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举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答应的初步设计,议决补充丈量编制施工图。 4.《公路工程技能标准》的主要技能指标有哪些?

.答:公路主要技能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 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优良,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定、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多线形的最要害参数。

第二章 平面设计

一、填空题

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 6V或6倍设计车速)。 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2V或2倍设计车速)。 5、汽车议决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燃油)消耗和(汽车轮胎)磨损。

6、《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准则,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三种。

7、《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准则,公路上的园曲线最泰半径不宜超过( 10000 )米。 8、《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准则:当园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 ),应设缓和曲线。但(四级 )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相连。

9、《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准则,缓和曲线采取(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R·L=A)。 10、无中间破裂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取三种方法,即(绕内边缘线旋转、绕中轴旋转、绕外边缘线旋转)。

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巨细与(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设计车速)等因素有关。 12、《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准则,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即是(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设置加宽。

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取第(第一类加宽)类加宽值;别的各级公路采取第(第三类加宽)类加宽值;敷衍不通常通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取第(第二类加宽)类加宽值。

14、我国丈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地面坐标系统、高斯3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平面

2

第 3 页

直角坐标系统)。

15、停车视距谋略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范例》准则为:眼高(1.2 )米,物高(0.1 )米。 16、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等四种。 17、停车视距可分化为(反响隔断、制动隔断、安定隔断)等三部分隔断。

18、《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准则: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会车 )视距的要求。

19、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查抄有两种要领,一是(剖析法、),另一是(几多法)。 20、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 )、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二、选择题

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 )。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 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 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

2、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3、无中央破裂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 B )的路面内侧边缘

线保留 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B 路面未加宽时 C 路面加宽后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举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中侧 5、双车道公路一般环境下应保证( C )。

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会车视距 6、高速、一级公路一般环境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7、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法一般采取( A )。

A 内边轴旋转 B 中轴旋转 C 外边轴旋转 8、一般公路在高路堤环境下的超高组成可采取( B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9、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组成可采取(C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1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B )。

A 3% B 2% C 5 % D非定值 11、反应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定、稳固程度的指标是(D )。

第 4 页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横向力系数 1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1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D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双柳线 D回旋曲线 14、技能标准准则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A )。

A 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C 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定 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

15、不使驾驶员操纵偏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 D )行程。

A 3s B 5s C 6s D 9s 16、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C )的法向隔断。

A 路中线 B 路面内边缘线 C行车轨迹线 D 路基内边缘线 17、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 B )。

A 1.5% B 2% C 3% D 路拱横坡度 三、名称评释

1.横向力系数:即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2.缓和曲线:是指有超高的平曲线中,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过渡到园曲线的单向横坡所需设置的渐变段曲线。

3.缓和曲线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恣意一点的切线与开始(ZH或HZ)切线相交所组成的角。 4.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障碍物时起,至在障碍物前安定中止,所需要的最短隔断。

5.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在与对向来车相遇之前,完成超车安定回到自己的车道,所需要的最短隔断。 四、问答题

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

①有利于驾驶员支配偏向盘; 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进步舒适性; ③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④与圆曲线互助适当,增加线形美观。 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思虑? 答:①控制离心加快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要求; ②根据驾驶员操纵偏向盘所需经行时间; ③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

第 5 页

④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思虑。 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①平曲线超高: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②设置超高的原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散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

③设置超高的条件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4.简述无中央破裂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历程。

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

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旋转,使

i0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

i0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i1,这一历程的长度为L0,一般取1--2米,但不计

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

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i1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i1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i1,这一历程的长度为L1;

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i1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i1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

④超高缓和段全长

ib为止,这一历程的长度为L2;

LCL1L2。

5.简述无中央破裂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历程。

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中心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

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旋转,使

i0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

i0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i1,这一历程的长度为L0,一般取1--2米,但不计

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

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i1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i1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i1,这一历程的长度为L1;

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 i1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 i1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

④超高缓和段全长

ib为止,这一历程的长度为 L2;

LCL1L2。

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的准则。 答:①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等。

第 6 页

②其组成为:

停车视距:由反响隔断、制动隔断和安定隔断等三部分组成; 会车视距:由停车视距的二倍组成;

超车视距:由加快行驶隔断、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隔断、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定隔断、超车开始加快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隔断等四部分组成。

③《标准》准则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

7.简述视距包络图的绘制要领与步骤。 答:视距包络图的作图要领与步骤如下:

①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双方边缘(包括路面加宽在内)、路基边缘线(包括路基加宽在内)、路中线及距加宽前路面内侧边缘1.5 m 的行车轨迹线(有缓和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

②由平曲线的起、终点向直线段偏向沿轨迹线量取设计视距S长度,定出O点; ③从O点向平曲线偏向沿轨迹线把O至曲线中点的轨迹隔断分成多少等份(一般分10等份)得1、2、3、… 各点;

④从0、1、2、3、… 分别沿轨迹偏向量取设计视距S,定出各相应点0′、1′、2′、3′…,则0—0′;1—1′;2—2′;3—3′ … 和对称的0—0′;1—1′;2—2′;3—3′ … ,都在轨迹线上满足设计视距S的要求。

⑤用直线分别连00',11',22'…,和对称的00',11',22'… ,各线段互相交叉。 ⑥用曲线板内切与各交叉的线段,画出内切曲线,这条内切曲线便是视距包络线。 ⑦视距包络线两端与障碍线相交,在视距包络线与障碍线之间的部分,便是应该消除障碍物的范畴。

8.在平面线形设计中,怎样选用圆曲线半径?

答:①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即是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②一般环境下宜采取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 ~ 8倍或超高为 2% ~ 4%的圆曲线半径;

③本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取大于或靠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④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取极限最小半径; ⑤圆曲线最泰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9.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 答: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主要有:

①基本型:按直线— 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②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相连起来的组合线形; ③复曲线:

第 7 页

(A)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圆曲线R1 —圆曲线R2 —直线的顺序组合组成。

(B)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回旋线A1 —圆曲线R1 —圆曲线R2 —回旋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组成。

(C)用一个回旋线相连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称为卵型,按直线—回旋线A1—圆曲线R1—回旋线—圆曲线R2—回旋线A2—直线顺序组合组成。

④凸型: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线形;

⑤复合型: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相连的形式;

⑥C型:同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即相连处曲率为0,R=∞)的形式。 五、谋略题

1.若二级公路的设计车速取V=80km/h,

max0.13、ibmax0.08、ib0.07,0.06、

试谋略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值和一般最小半径值(取50米的整数倍)。

V2R127(ib)可谋略如下: 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均衡方程式

V2802R239.97(m)127(i)127(0.130.08)maxbmax①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根据题义取R极限=250米

V2802R387.64(m)127(ib)127(0.060.07)②园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根据题义取R一般=400米

2.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V=120km/h,路拱横坡度为2%,若横向力系数采取0.040。试谋略不设超高园曲线最小半径(取500米的整数倍)。

V2R127(ib)可谋略如下: 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均衡方程式

V21202R5669.29(m)127(i)127(0.040.02)不设超高园曲线最小半径

根据题义取R不设=5500米

3.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千米/小时),有一处弯道半径R=300米,试根据离心加快度变化率和驾驶员操纵偏向盘所需时间的要求谋略该弯道可采取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10米的整数倍)。

解:(1)根据离心加快度变化率谋略:

(2)根据驾驶员操纵偏向盘所需时间的要求谋略:

第 8 页

根据题义该弯道可采取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70米。

4.某新建三级公路有一处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取120米,偏角292324,若该平

曲线设置为基本型,其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多长?

29232400.256(rad)20得:22.解:①由

②由

L2R得:Lc2R•021200.25661.44(m)

因此,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61.44米。

5.某新建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为400米,缓和曲线长为80米,试谋略缓和曲线上距开始40米点和缓和曲线终点的坐标(以缓和曲线开始为原点)。解:①缓和曲线上距开始40米点坐标谋略如下:

由l40(m) 得

②缓和曲线终点坐标谋略如下: 由

Lc80(m) 得

6.从某公路设计文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中摘抄的一组路线设计资料如下: JD8: K3+425.982

ZH8K3+311.099 HY8K3+346.099 YH8K3+492.155 HZ8K3+527.155

JD9:K4+135.169

=K4+047.436

YZ9=K4+221.135

试谋略(1)JD8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

(2)谋略JD9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 (3)谋略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

解:(1)JD8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分别为:

T(K3+425.982)-(K3+311.099)=114.883(米)

L(K3+527.155)-(K3+311.099)=216.056(米)

Lh(K3+346.099)-(K3+311.099)=35(米)

或=(K3+527.155)-(K3+492.155)=35(米)

QZ的桩号:=ZH+L/2=(K3+311.099)+216.056/2=K3+419.127 (2)JD9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分别为:

T(K4+135.169)-(K4+047.436)=87.733(米) L(K4+221.135)-(K4+047.436)=173.699(米)

第 9 页

QZ的桩号:=ZY+L/2=(K4+047.436)+173.699/2=K4+134.285 (3)谋略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分别为:

JD8—JD9间距=114.883+[(K4+047.436)-(K3+527.155)]+ 87.733=722.897(米) 所夹直线长度=(K4+047.436)-(K3+527.155)=520.281(米) 7.已知两相邻平曲线:JD50桩号为K9+977.54,T=65.42 m,缓和曲线长J=1.25m;JD51桩号为K10+182.69,T=45 .83 m。

试谋略(1)JD50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2)JD50—JD51交点间的隔断; (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几多。.

解:(1)JD50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谋略如下:

由2Tlh=35米,切曲差

LJ得L2TJ265.421.25129.59(米)

(米)

LyL2lh129.5923559.59有:ZHJDT(K9977.54)65.42K9912.12 (2)JD50—JD51的间距谋略如下:

交点间距=JD51-JD50+J=(K10+182.69)-(K9+977.54)+1.25=206.40(米) 或=JD51-HZ50+T50=(K10+182.69)-(K10+041.71)+65.42=206.40(米) (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谋略如下:

直线长度=交点间距-T50-T51=206.40-65.42-45.83=95.15(米)

8.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400米,交点桩号为K8+075.756,偏角

y275355,若缓和曲线长度为70米,试谋略该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解:①谋略

平曲线几多要素

②谋略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

ZH:JDT(K8075.756)134.473K7941.283 HY:

ZHLc(K7941.283)70K8011.283 HYLy(K8011.283)124.670K8073.61822

QZ:YH:HZ:

HYLy(K8011.283)124.670K8135.953YHLc(K8135.953)70K8205.953

9.某改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9米,路肩宽1.5米,路拱横坡度采取2%,路肩横坡度为3%。有一弯道超高横坡度为6%,加宽值为1.0米,根据实际环境

1拟采取中轴旋转方法,超高渐变率取200,试谋略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

第 10 页

解:已知条件有:

b9(m),a1.5(m),i12%,i03%,ib6%,Bj1.0(m)LcBi4.5•0.0820072(m)p1

①谋略超高缓和段所需长度:

Lc72(m)。

②谋略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

10.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路面宽9米,路肩宽1.5米,路拱横坡度采取2%,路肩横坡度3%,有一弯道超高横坡度为6.0%,全加宽值为1.0米,根据实际环境

1拟采取内边轴旋转方法,超高渐变率取150,试谋略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

解:已知条件有:

b9(m),a1.5(m),i12%,i03%,ib6%,Bj1.0(m)LcBi90.0615081(m)p1

①谋略超高缓和段所需长度:

Lc81(m)。

②谋略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 一、填空题

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均坡线)、竖曲线)组成的。

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巨细,它是以路线(高差、水平隔断)之比的百分数来器量的。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中央破裂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路基边缘)标高。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空气、)阻力、(转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四种。

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 3%),且坡长不得(小于)最小坡长的准则值。

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均匀坡度,一般使以靠近( 5%)和( 5.5% )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均匀纵坡不宜大于( 5%)。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交点),两坡转点之间的隔断称为(坡长)。

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极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

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应在路线(纵断面设计)图和(路基设计)表上。 二、选择题

1、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C )。

第 11 页

A 路基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基边缘标高 D路基坡角标高 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D )。

A 路面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 中央破裂带外侧边缘标高 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此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 行车时间和视距 D 视距和理性加快度 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C )。

A切线长 B 切曲差 C 曲线长

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

高横坡度抵达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A ). A 0% B 0.3% C 2% D3%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巨细即是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

驶。

A 加快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7、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思虑( B )时汽车行驶的安定。

A 上坡 B 下坡 C 平坡 8、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品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9、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 A )的行程来准则的。

A 3-6s B 6-9s C 9-15s D 15-20s 10、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均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D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1、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 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5.0m 12、《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准则,公路竖曲线采取(A )。

A 二次抛物线 B 三次抛物线 C 回旋曲线 D 双曲线 13、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14、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 C )。

A 0.3% B 0.4% C 0.5% D 0.6% 三、名称评释

1.公路的纵坡度:是指公路中线相邻两变坡点之间的高差与水平隔断比值的百分比。

第 12 页

2.均匀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征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

3.合成坡度:是指在公路平曲线上既有纵坡又有横向超高时纵坡与超高横坡的矢量和。 4.爬坡车道:是指在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辆行驶的专用车道。 5.转坡角:纵断面上相邻两纵坡线相交,后坡线相对前坡线的转角。 四、问答题

1.在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答:⑴确定最大纵坡因素有:

①汽车的动力性能:思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 ②公路品级:不同的公路品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品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坦;

③自然因素:公路所议决的地形、海拔高度、气温、雨量、湿度和别的自然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上坡能力。

⑵确定最小纵坡的因素有: ①路基的纵向排水; ②路面的纵、横向排水。

2.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有何准则?

答:⑴ 缓和坡段的作用是:改善汽车在一连陡坡上行驶的告急状况,避免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定因素

⑵《公路工程技能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的准则:敷衍不同设计速度的公路,一连上坡(下坡)时应在不大于相应纵坡最大坡长范畴内设置缓和坡段,且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应相符纵坡长度的准则。 3.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时主要思虑哪些因素?

答:⑴敷衍凸形竖曲线应思虑:①缓和冲击;②经行时间不宜过短;③满足视距要求。 ⑵敷衍凹形竖曲线应思虑:①缓和冲击;②前灯照射隔断要求;③跨线桥下视距要求;④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4.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

答:①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一连性;

②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能指标应巨细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

③选择组合适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定行车; ④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互助与协调。 5.纵断面设计时怎样思虑标高控制?

答:纵断面设计时标高控制的思虑是:①在平原地区,主要由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所控制;②在丘陵地区,主要由土石方均衡、降低工程造价所控制;③在山岭区,主要由纵坡度和坡

第 13 页

长所控制,但也要从土石方尽量均衡和路基隶属工程合理等方面适当思虑;④沿河受水浸淹、沿水库、大、中桥桥头等地段,路基一般应高出设计频率的谋略水位(并包括雍水和浪高)0.5m以上;⑤当设计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铁路轨道的标高为控制标高;⑥当设计公路与公路、铁路立交时,满足跨线净空高度的要求;⑦还应思虑公路起终点、垭口、隧道、重要桥梁、排灌涵洞、地质不良地段等方面的要求。 6.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思虑哪些标题? 6.答: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思虑:

①尽可能使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线形最理想;

②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满足有关准则的要求; ③处理好平、纵面线形的相互互助和协调;

④为方便设计与谋略,变坡点的位置一般应设在10米的整数桩号处。 7.路线纵断面设计应思虑哪些主要标高控制点?

答:路线纵断面设计应思虑的主要标高控制点有:路线的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梁涵洞的桥面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收支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与铁路交叉点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议决的标高。 8.简述纵断面设计的要领与步骤。 答: 纵断面设计的要领与步骤是:

(1)做好准备劳动;①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②绘出平面直线与平曲线资料,以及泥土地质说明资料;③将桥梁、涵洞、地质土质等与纵断面设计有关的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④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察设计资料,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2)标注控制点; (3)试定纵坡;

(4)调解纵坡;比较技能标准,查抄纵坡是否合理,不相符要求时则应调解纵坡线。 (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戴帽”查抄。 (6)定坡;纵坡线经调解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

(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能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谋略竖曲线要素。 (8)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及竖曲线半径,即可谋略出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五、谋略题

1.某二级公路一连纵坡设计时第一坡段纵坡为7%,长度为200米;第二坡段纵坡为6%,长度为300米,则第三坡段纵坡为5%的坡长最多可拉多长?

纵坡长度限制表(米)

5% 900 6% 700 7% 500 第 14 页

.解:设第三坡段最多可拉X米

200300x1 则有 500700900解得x154.28m故可拉154.28米

2.某公路有一连三个变坡点分别为:K8+700、K9+100、K9+380,对应的设计标高分别为:77.756米、65.356米、68.716米。若在变坡点K9+100处的竖曲线半径为3000米,试谋略:

(1)该竖曲线要素及起止点桩号;

(2)桩号K8+980、K9+060、K9+150、K9+220的路基设计标高。 .解:(1)谋略该竖曲线要素及起止点桩号

LR•R•i1i230000.0310.012129(米)

T264.52L129T64.5E0.693222R23000(米) (米)

竖曲线开始桩号= (K9+100)-64.5= K9+035.5 竖曲线止点桩号= (K9+100)+64.5= K9+164.5 (2)谋略桩号K9+060、K9+150的路基设计标高。 ①敷衍K9+060:

2K9060K9035.5h2300024.520.1006000(米)

路基设计标高=65.356+[(K9+100)-(K9+060)]3.1%+ 0.100=66.696(米) ②敷衍K9+150:

2K9164.5K9150h2300014.520.0356000(米)

路基设计标高=65.356+[(K9+150)-(K9+100)]1.2%+ 0.035=65.991(米) 3.某路段中有一变坡点桩号为K15+450,高程为66.770米,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分别为—3.68%和+2.06%。为保证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变坡点处的路基设计标高不得低于68.560米。试举行:

(1)谋略竖曲线半径最小应为几多米(取百米的整数倍数)? (2)用确定的竖曲线半径谋略竖曲线起止点桩号。. 解:(1)谋略竖曲线半径最小值如下:

外距E68.56066.7701.79(米)

T21R2•21TR•EE22R42R 由 和 有

第 15 页

R得

8E281.794346.29(0.03680.0206)2(米)

依题意(取百米的整数倍数)可得R=4400(米) (2)谋略该竖曲线起止点桩号

LR•R•i1i244000.03680.0206252.56(米)

T2126.282L252.56T126.28E1.812222R24400(米) (米)

竖曲线开始桩号=(K15+450)-126.28= K15+323.72 竖曲线止点桩号=(K15+450)+126.28= K15+576.28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

一、填空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告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

2、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行车道、路肩 )以及错车道组成。 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 20、)米大于( 0.5 )米的路堤称为一般路堤。 4、路基挖方深度小于( 20)米、一般地质条件下的路堑称为一般路堑。 5、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高度、)与(宽度 )的比值来表示。

6、为防备零散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通常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设置(碎落台)。

7、若均匀运距(小于)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

8、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隔断称为均匀运距。 9、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V挖)+(V借 )。

10、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 11、填缺=远运利用+(借方);挖余=远运利用+(废方)。

12、本公里土石方调配完毕,应举行公里合计,总闭合核算式为:(跨公里调入方)+挖方+(借方)=(跨公里调出方)+(填方)+废方。

13、一般环境下,(挖方)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 1.0)米的矮路堤均应设置边沟。 14、中间带由(中央破裂带、)及两条左侧(左缘带)组成。 15、取土坑分为(路侧取土坑、路外集结取土坑)两种方法。

16、路基工程中的挖方按(自然密实方)体积谋略,填方按(、压实后 的)体积谋略。 17、横断面设计成果主要是(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基土石方谋略表)。 二、选择题

1、( B )的横断面称为典范横断面。

第 16 页

A 特殊设计 B 通常采取 C 不常采取 2、一般路基是指( B )。

A 填土高度在12m以下的路堤 B 填土高度在20m以内的路堤 C 边坡采取1:1.5的路堤。 3、一般路堑是指( A )。

A 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不小于20m的路基

B 一般环境下,挖方深度在10m左右的路基。 C 挖方深度小于20的路基 4、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C )。

A 应扣除桥涵,挡土墙的体积 B不扣除桥涵体积 C 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 5、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A )。

A 20m B 10m C 50m

6、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边界隔断称为( D )。

A 免费运距 B 均匀运距 C 超运运距 D 经济运距 7、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本地面横坡度不大时,挖方和填方基本均衡的标高控制点 B本地面横坡度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 C本地面横坡度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 D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8、护坡道的作用是( A )。

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固 B 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 C 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 D 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 9、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 B 1:200 C 1:500 D1:1000 三、名称评释

1.路基标准横断面:交通部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通畅能力和满足交通安定的要求,按公路品级、断面的类型、路线所处地形准则的路基横断面各组成部分横向尺寸的行业标准。

2.一般路堤:路基填土高度小于 20m大于0.5m的路堤。

3.公路用地:为修建、养护公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照国度准则所征用的土地。

4.建筑限界:为保证车辆、行人的通畅安定,对公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准则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占的空间边界。

5.计价土石方:土石方谋略与调配中,挖方数量与用做填方的借方数量均应计价,用于移“挖”作“填”的纵向调配利用方则不应再计价。即计价土石方数量为:V计 = V挖 + V借。

第 17 页

6.积距法: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多少个小条块,每个小条块的面积类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然后将每个小条块的面积相加,即得横断面面积。

7.免费运距:土、石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隔断内,只按土、石方数量计价而不计运费,这一特定的隔断称为免费运距。

8.均匀运距: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隔断,称均匀运距。 9.运量:土石方运量为均匀超运运距单位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公路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①公路横断面图:公路中线的法线偏向剖面图,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横断面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

②公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根据行车对公路的要求,连合本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 2.简述新建公路的用地范畴是怎样确定的

答:新建公路的用地范畴是:①填方地段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挖方地段为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范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范畴。②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分散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交通安定设施、办事设施、治理设施、绿化以及料场、苗圃等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畴。③在风砂、雪害等特殊地质地带,设置防护设施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畴。 3.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稳固性:在荷载、自然因素的互助作用下,不颠覆、滑动、沉陷、塌方。 (2)经济性:工程量小,节省资金。

(3)范例性:断面的某些尺寸必须相符公路范例和设计范例的要求。 (4)兼顾性:要兼顾农田基本建设的要求,要与农田改造、水利灌溉相互助。 4.简述横断面设计的要领与步骤。

答: ①按1∶200的比例绘制横断面地面线;

②从“路基设计表”中抄入路基中心填挖高度,敷衍有超高和加宽的曲线路段,还应抄入“左高”、“右高”、“左宽”、“右宽”等数据;

③根据现场观察所得来的“泥土、地质、水文资料”,参照“标准横断面图”设计出各桩号横断面,确定路幅宽度,填或挖的边坡坡线,在需要各种支挡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地方画出该工程布局的断面示意图;

④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的位置和断面形式; ⑤分别谋略各桩号断面的填方面积(AT)、挖方面积(AW),并标注于图上。 5.简述路基土石方谋略的要领与调配原则。

第 18 页

答:(1)路基土石方谋略的要领:先采取积距法或坐标法分别谋略每一设计横断面的填、挖面积,然后利用均匀断面法或棱台体积法分别谋略相邻断面间的填、挖体积数量,依次类推,可以谋略出路线的土石方体积。

(2)路基土石方的调配原则:①先横向后纵向,填方优先思虑本桩利用,以减少借方和调运方数量;②土石方调配应思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运输,同时应注意施工的可能与方便,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③根据地形环境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法,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④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应综合思虑,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⑤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举行调配;⑥回头曲线路段,优先思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

6.路基土石方谋略与调配的使命是什么?土石方调配时怎样举行校核?

答:(1)路基土石方谋略与调配的使命是:谋略每公里路段的土石数量和全线总土石方工程数量,设计挖方的利用和填方的来源及运距,为编制工程预(概)算、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计量支付提供依据。

(2)土石方调配校核的干系式为:

①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②填缺=远运利用+借方;挖余=远运利用+废方。③(跨公里调入方)+挖方+借方=(跨公里调出方)+填方+废方。 五、谋略题

1.某路段两两相邻桩号分别为K1+250(1点)、K1+276(2点)和K1+300(3点),谋略出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T1=38.2M、AT2=15.2M、AW2=16.1M和AW3=47.5M。谋略K1+250——K1+300路段的填方数量、挖方数量、利用方数量等 解:(1)K1+250——K1+276段

(2)K1+276——K1+300段

(3)谋略此路段的土石方体积

填方体积为:694+182=876立方米 挖方体积为:211+763=974立方米 本桩利用方体积为:211+182=393立方米

2.完善以下路基土方谋略表(单位为:M、M、M ): 挖方填方挖方填方本桩挖方 填方 平 平 体积 体积 利用 桩号 隔断 填缺 面积 面积 均面均面积 积 +300 +350 0 33.6 35.4 21.2 +368.45 42.5 10.2 / / / / 2

3

2

2

2

2

挖余

/

第 19 页

+380 52.8 0 / / 本桩利用

合计 / / 2.解:完善表格如下: 桩号 挖方挖方 填方 平 面积 面积 均面积 0 35.4 / 16.8 填方平 隔断 均面积 / 28.3 15.7 / 50 18.45 挖方填方体积 体积 840 703 1415 290 填缺 挖余

+300 +350 840 290 33.6 21.2 38.1 +368.45 42.5 10.2 +380 合计 52.8 / 0 / 47.7 5.1 11.55 551 59 59

575

413

/ / 492

/ / 80 2094 1764 1189 第五章 选线 一、填空题

1、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技能性 )都很强的劳动。 2、选线一般要议决的三个步骤是(全面布局、逐段部署、具体定线)。

3、根据方案比较深度上的不同,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原则性方案比较、详细方案比较)两种。

4、平原区地形持征是:地面流动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 3度)以下。 5、沿溪线布局时,需要办理的三个标题是(河岸选择、线位高度、桥位选择 )。 6、越岭线布线应办理的主要标题是:选择(垭口的位置、),确定(过岭标高),拟定垭口两侧(展线方法)。

7、越岭线展线方法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等三种。

8、根据地形环境的不同丘陵区路线布设的方法一般按三类地带分段布线:平展地带(走直线、),斜坡地带(走匀坡线、),流动地带(走中间 )。 二、选择题

1、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 平面与纵面 B 纵断面 C 地质与土质 2、平原区布线应合理思虑路线与城镇的干系,一般是( C )。

A 穿过城镇 B 离开城镇 C 靠近城镇 3、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 B )。

A 横断面 B 平面与纵面 C 地质与土质

第 20 页

4、沿溪线低线位的优点,此中有( A )。

A 平纵面比较顺直平坦,路线线形可采取较高的技能标准

B 路基防护工程少 C 在狭窄河谷地段,路基废方处理简略 三、名称评释

1.公路选线: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能标准的要求,连合本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能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相符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劳动。

2.沿溪(河)线:是指公路沿河谷偏向布设的路线。

3.越岭线:是指公路走向与河谷及分水岭偏向横交时所布设的路线。 4.山脊线:是指大抵沿分水岭偏向所布设的路线。 四、问答题

1.公路选线一般应思虑哪些原则?.

答:要思虑:①比选原则——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最优方案;

②安定原则——正常使用环境下不会有大的毁坏; ③均衡原则——效用和指标与造价之间的均衡;

④协调原则——线形的协调;施工的协调;环境与景观的协调; ⑤环保原则——减小影响与混浊。

2.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标题? 答:①正确处理好路线与农业的干系;

②处理好路线和桥位的干系; ③处理好路线与城镇住民点的干系;

④注意泥土、水文条件(要注意保证路基的稳固性); ⑤注意利用老路,并与铁路、航道及已有公路运输相互助; ⑥注意就地取材和利用产业废物。

第六章 定线

一、填空题

1、公路定线一般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航测 )定线三种要领。 2、实地放线的要领很多,常用的有(穿线交点法)、(拨角法)、(直接定交点)等。 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实在定一般可由(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控制,也可由曲线上恣意点控制和纵坡控制等。

4、在确定园曲线半径时,宜先用大于《标准》所准则的(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取小于(一般最小)半径值,不要简略采取(极限最小 )半径。 二、选择题

第 21 页

1、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19,

拟定此段路线均匀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C )。 A 5 cm B 2 cm C 2.5 cm D 4 cm 2、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B )。

A 路基设计标高 B 经济点最佳位置 C 路线的纵坡度 3、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B )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4、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5、根据均匀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B )。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线 C 导向线

6、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环境,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解控制点前、

后纵

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 C )。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 C 导向线 7、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 B )。

A 第一曲线半径 B 受地形控制较严重的那个半径 C 第二个曲线半径 三、名称评释

1.纸上定线:利用大比例地形图,在图纸上确定出公路中线实在切位置的要领。

2.公路定线:根据已定的技能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范畴内,连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综合思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部署,确定定出公路中线实在切位置。四、问答题

1.简述纸上定线的步骤。 答:纸上定线的步骤如下: (1)定导向线

①拟定路线可能方案,选定合适方案;

a②纸上放坡;(相邻等高线平距:

hi均)

③定导向线;将坡度线根据地形环境,移动线位,确定中间控制点,调解坡度重新放坡所得的折线。

(2)修正导向线,定平面试线

①导向线;②修正导向线;③平面试线;④二次导向线;⑤最后线位(即采取线)。 五、谋略题

1.某单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1+469.230,转角为a=51°41′24″,若要该曲线外距控制约

第 22 页

为10 m, 试确定该曲线的平曲线半径(取百米的整数倍数),并谋略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解:①由

ERsec2R、E10(m)得:

依题义取:R=100米

②谋略曲线要素如下: ③谋略主点桩号如下:

2.公路上某平曲线交点桩号为K1+469.230,偏角61532,为了使曲线长度超过300米,试确定该曲线的平曲线半径(取百米的整数倍),并谋略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L300(m)得:解:①由

依题义取:R=3000米 ②谋略曲线要素如下: ③谋略主点桩号如下:

R180LR1803002747.685(m)615323.14

3.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40km/h)双交点曲线如下图。已知A3645'26'',

B4236'18'',AB123.45m,试确定平曲线半径。

Rp3.解:

ABtanA2tanB2123.45170.943m36 4526423618tantan22

根据题义可选取lh35.0m,则

将R170.644代入p值谋略公式校核

最后取平曲线半径R=170.644m,lh=35m

第七章 公路外业勘察 一、填空题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相符( )、( )、( )、( )的原则。

2、初测阶段水准点应沿公路布设,水准点宜设于公路中心线两侧( )范畴之内。水准点间距宜为( )。

3、公路定测目的是为( )和( )提供资料。 4、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 ),反之则叫( )。如有桩号k3+110=k3+105.21则为( ),如有桩号k3+157=k3+207则为( )。

5、定测阶段的水准点应沿线布设且有足够的数量,平原微丘区间距为( );山岭重丘间距为( )。

6、定测阶段的筑路质料料场观察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料场( )条件的观察、料场( )条件的观察、料场( )条件的观察。

7、桩号K5+178.50表示路线( )至桩位的( )隔断为( )M。

第 23 页

8、能否设置缓和曲线的鉴别式为( )。

9、定测阶段中平组的使命是测出各中桩的( )高程并与水准点闭合。

10、公路小桥涵采取的水文观察要领有( )、( )和( )。 二、选择题

1、定线丈量阶段,测角是查看路线( )。

A 左角 B 右角 C 转角 2、路线起终点的稳定至少应选择( )稳定点作护桩。

A 二个 B 三个 C 四个 3、举行路线稳定时,一定要量出护桩至稳定桩的( )。

A 水平隔断 B 垂直隔断 C 空间隔断 4、初步丈量完成后需要编制( )。

A 竣工决算 B 施工预算 C 设计概算

5、某段路线开始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链57.94m, 一处短链43.36m,则该路线总长( )。

A 26029.16 m B 27380 m C 26000 m 三、问答题

1.公路定测时分为哪几个作业组?

2.公路外业勘察时内业组的主要劳动有哪些? 一、参考答案

1、因地制宜、技能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 2、50~300米、1~1.5KM 3、施工图设计、编制工程预算

4、短链、长链、、长链4.79米、短链50米、 5、1~2KM、0.5~1.0KM 6、使用、开采、运输 7、开始、水平、5178.50 8、

20

9、地面

10、形态观察法、径流形成法、直接类比法 二、参考答案 1、B 右角 2、A 二个 3、A 水平隔断 4、C 设计概算

第 24 页

5、A 26029.16 m 三、参考答案

1.答:公路定测时通常分为如下作业组:

①选线组;②测角组;③中桩组;④水平组;⑤横断面组; ⑥地形组;⑦观察组;⑧桥涵组;⑨内业组。 2.答:有:⑴复核、查抄、整理外业资料;

⑵举行纸上定线或移线及局部方案比选;

⑶初步拟定各种布局物设计方案,并综合查抄定线成果; ⑷编制勘察报告及有关图表制作与汇总;

⑸逐日复核、查抄外业中原始记载资料,如有差错、遗漏,必须实时改正或弥补;敷衍向其他部门搜集资料,应根据测设需要,查抄、剖析其是否齐全、可靠和适用,做到正确取用;

⑹综合查抄、协调路线设计与有关专业及布局物布设的合理性,并举行现场核对。

第八章 公路交叉设计

一、填空题

1、在公路网中,公路与( )、( )纵横交错,形成( )。 2、相交路线在( )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 )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3、敷衍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 ),采取( ),创建( )。

4、平面交叉路线应为( )并尽量正交,当采取曲线时其半径宜大于( )。

5、平面交叉一般应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满足( )坡长的准则,紧接水平坡段的纵坡一般应不大于( ),困难地段不大于( )。

6、相交公路议决跨线桥、匝道等相连上、下线的立体交叉称( );相交公路议决跨线桥,但不能直接相连的立体交叉称( )。 7、( )是相连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 二、选择题

1、匝道是用来相连( )的通道。

A 十字平面交叉 B 分散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C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2、不采取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 )车辆。

A 直行 B 左转弯 C 右转弯 三、名称评释 1.公路交叉

第 25 页

2.分流点 3.冲突点 4.合流点 5.匝道 四、问答题

1.简述平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2.简述平面交叉基本设计成果。 3.简述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成果。 一、参考答案 1、公路、管线、交叉 2、联合、不同

3、交通管束、渠化交通、立体交叉 4、直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5、最小、3%、5%

6、互通式立体交叉、分散式立体交叉 7、匝道 二、参考答案

1、C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2、B 左转弯 三、参考答案

1.公路交叉: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及公路与别的门路或管线相交的形式。 2.分流点:当联合行驶偏向的车辆进来交叉口后,以不同的偏向分散行驶的所在。 3.冲突点:当行车偏向互相交叉时(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大于45),两车可能产生碰撞的所在。

4.合流点:当来向不同而汇驶联合偏向时(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小于45),两车可能产生挤撞的所在。

5.匝道:相连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 四、参考答案

1.答:(1)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尺寸; (2)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定通畅条件; (3)合理举行交叉口的立体设计,布置各种排水设施; (4)合理地处理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的干系; (5)合理地举行交通组织,正确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2.答:平面交叉基本设计成果有:(1)平面交叉口平面布置图;(2)纵、横断面设计图;

º

º

第 26 页

(3)交叉口地形图和竖向设计图以及交叉口的工程数量等资料。

3.答: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成果有:(1)平面布置图;(2)纵、横断面设计图;(3)跨线桥设计图;(4)别的布局物设计图;(5)比较方案布置图(含相应设计资料,如有);(6)立体交叉口的工程数量等资料。

第九章、公路测设新技能

一、填空题

1.CAD软件系统由( )、( )、( )三部分组成。 2.CDA硬件系统由( )、( )、( )及( )四大件组成。 3.数字地面模型的种类有( )数字地面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二种。

4.“3S”系统是指:( )系统、( )系统、( )系统。 四、问答题

1.简述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内涵。 2.什么是公路透视图?

3.简述环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公路测设中的作用。 一、参考答案

1.数据库、图形系统、科学谋略 2.谋略机、显示器、打印机、绘图机 3.方格网式、三角网式

4.地理信息、环球卫星定位、遥感技能 四、参考答案

1.答:数字地形模型(DTM)便是将地形根据某种数字模型对已知平面坐标的地形点举行高程谋略,是一个表示地形特性的、空间漫衍的、有许许多多有准则或无准则的数字阵列,也便是将地形表面用密集的三维地形点坐标(X,Y,Z)组成。

2.答:某一点(视点)和被视物体的各点(物点)相连的射线(视线)与画面产生一系列交点,相连这些交点所产生的被视物体的图像即该物体的透视图。 3.答:①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

②公路中线放样;

③公路横、纵断面放样和土石方数量谋略; ④桥梁布局物放样。

第 2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