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沥青路面的常见问题与防治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沥青砼路面的施工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作为高等级路面之一的沥青砼路面,其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性能、结构和安全,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会产生巨大影响。作者分析了目前沥砼路面常常出现裂缝、车辙、拥包、泛油、松散、脱皮、啃边、下沉等常见问题,从原材料,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材料组成设计等不同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沥青砼 配合比设计 拌合温度 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roa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is being widely application. as one of the highway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s, 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the road use performance, structure and safety,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all can produce great influenc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esent drain concrete road surface often crack, rutting, hold bag, the oil, loose, peeling, chew edge, sinking the other common problems, from raw materials,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design and so on the different aspect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words: asphalt concrete proportioning design as temperat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前言
沥青作为一种路用结合料,是以沥青为结合料,将矿物质粘结成为整体的一种高级的柔性路面。由于其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密实度大、整体性好、强度高、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于分期修建等优点。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裂缝、车辙、拥包、泛油、松散、脱皮、啃边、下沉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
二.沥青路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2.1.沥青质量问题
交通是国家基础设施重点投资对象,我国各地在建设中的二级路、一级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项目很多,而建设资金又有限,因此,在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材料的采用本着经济适应的原则,而对交通量的变化,使用年限并没有重点研究,像高等级沥青路面,许多省市采用的是上面层使用进口沥青,而中面层、底面层则采用国产沥青,就国产沥青而言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厂家并不多,而且数量十分有限,不可能满足国内建设规模的需要。作为建设单位,设
计单位十分清楚这一情况,但从节省资金的角度来看只能勉强采取这一方法。
2.2.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沥青砼配合比设计按规范要求应经过四个阶段,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和试拌试铺阶段,各阶段要达到的目的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施工时,有的单位压缩两至三个阶段,有的干脆凭经验进行施工,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来讲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沥青砼内在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现状所致,高速公路工期较短加上标价偏低,碎石料场不规范,大多地材都由个体企业承担,料场分散,设备落后,材料的均质性,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虽然大部分单位在开工前都取样做了筛分分析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也检测并予调整配合比,但由于变化大,差异性大不可能做到十分准确,油石比、级配都在变化,这是导致路面出现一些常见病害的原因之一。 2.3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
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从规范角度控制比较严格对石油沥青拌合出厂温度要求在120~165℃,而实际上有些施工单位和个别商品沥青砼厂家,在拌合温度控制方面不是那么严格,时高时低很不稳定,有的沥青砼运到工地温度将近180℃,而有时不足110℃,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变质,没有粘性使沥青砼松散,温度过低,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匀,影响级配,这些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有时局部松散或其他病害的一个原因。
2.4沥青砼的摊铺
沥青砼的摊铺目前国内问题比较大,总的来说走两个极端,一方面高速公路摊铺要求全断面摊铺设备如abg或费格勒2000型,另一方面个别地市交通部门用的还是过去60-70年代的摊铺设备,面过窄,没有自动找平系统,完全凭经验凭操作人员的感觉进行施工,事实上高速公路有些监理工程师对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要求全断面摊铺,只考虑到了横坡容易掌握和消除了纵向接缝,所带来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由于摊铺断面宽,沥青混合料从中间通过铰轮输送到两侧由于距离大必然产生离析,这种离析改变了沥青砼生产配合比,其次由于烫平板从机心向两侧悬臂较长,随着摊铺次数的增加产生变形,对路面横坡的控制也有较大影响,此外,由于全断面摊铺需要较大拌合能力,当拌合站较小时,容易造成摊铺机时开时停使路面控制难度增大。因此,欧美一些国家和澳洲国家并不主张全断面摊铺,而是两台摊铺机梯队平行作业。 落后摊铺机对路面影响也较大,纵横接缝处理问题也较多,特别是碾压受到限制,不容易控制在规范要求的碾压温度内完成全部碾压工序,沥青砼压实度难以达到要求。 三 、防治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对策
3.1 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传统的ac-i型沥青混合料存在细料多、中间料少的现象,对这样的沥青混合料的普遍反映是摊铺时易产生离析。沥青砼虽然是密实型的,但不是嵌锁型的,砼中粗骨料呈悬浮状态,沥青砼热稳定性较差。因此,为减少离析,提高热
稳定性,可以采用改进的ac-i型结构,主要是适当减少细集料的含量,增加中间料的含量,基本上级配曲线以规范中级配中值线为基准线,4.75mm粒径以下走中值线下线,4.75mm粒径以上走中值线上线,从室内试验结果和现场外观情况看,效果比较理想。 3.2 调整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为使最大公称粒径与结构层厚度匹配,保证压实度,减少空隙率,防止沥青路面渗水,上面层可普遍采用3cm厚改进的ak-13型结构和sam-13结构,下面层统一采用4cm厚改进ac-20i型结构。从摊铺情况看,沥青砼压实和密水效果较过去的ak-16上面层和ac-25i下面层得到了明显改善。
3.3 合理提高压实度,适当减少空隙率。将压实度控制标准从96%提高到98%。按这一标准控制的沥青路面,通车后再压密的现象比较不明显,且沥青路面实测空隙率较小,不易产生早期水损害。同时为减少实测空隙率,规定马歇尔设计空隙率测定时,采用实测密度与理论密度双控,保证理论密度不低于93%,这样使沥青砼的空隙率得到严格控制,保证3层沥青路面基本不渗水。为保证压实度达98%,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配备2台25t以上轮胎压路机。经检测,沥青路面压实度的代表值超过98%,空隙率除个别点外都能控制在7%以内,保证了沥青路面基本不渗水,雨后已基本消除了水渍。 3.4 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的原则,认真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经过生产配合比段化调整,
确定最优的沥青用量。为保证混合料有足够的沥青用量,以提高沥青砼的抗水能力,将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0.3%缩小为±0.2%~-0.1%。
3.5 严格控制石料的压碎。在渗水状态下,石料的压碎对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为保证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和碾压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压碎现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选择石料时尽可能选择针片状含量小、压碎值小的石料,针片状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在15%以下,尽可能不超过10%,石料压碎值应控制在24以下;二是改善碾压工艺,当发现石料有压碎现象时,原则上尽可能采用轮胎压路机搓柔碾压,而不采用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三是加强对石料压碎情况的检查,在终压完成后,沥青砼尚未冷确情况下,局部揭开检查,如有压碎现象,研究分析产生压碎的原因,并采取措施。 3.6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严格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运输、碾压过程的规范化。对沥青和石料质量进行源头和现场检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压实度、空隙率、沥青用量、级配、压实厚度、渗水量等技术指标。
3.7 提高道路养护的意识。围绕建设与养护、维修与预防的关系,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道路建设的巨额投资才能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而长期保持路面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养护维修支持系统来保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养护维修实际上是道路建设的一种延续。在路面养护和维修的关系上,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等到路面开始出现损坏
后,才对它进行维修,而对于路面还处于良好状态下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意义则往往熟悉不足。预防性养护实质上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并不考虑路面是否已经有了某种损坏。 四、结束语
沥青路面的损坏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已经成了一个共同研究的课题。有效防治损坏,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同时降低了工程成本,为国家节省了费用,使沥青路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加快了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