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
地
方
标
准
DB37/2801.7—2019
山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7部分:其他行业
Emissionstandard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Part7:Otherindustries
2019-03-07发布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09-07实施
发布
DB37/2801.7—2019目 次
前言.....................................................................................................................................................................II123456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1术语和定义.....................................................................................................................................................2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3污染物监测要求.............................................................................................................................................5实施与监督.....................................................................................................................................................6其他行业范围............................................................................................................7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8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IDB37/2801.7—2019前 言
DB37/2801《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分为七个部分:——第1部分:汽车制造业;——第2部分:铝型材工业;——第3部分:家具制造业;——第4部分:印刷业;——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第6部分:有机化工行业;——第7部分:其他行业。本部分为DB37/2801的第7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部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济南市环境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庄涛、刘善军、吴秀超、吴彤、仇帅、邵丹、黄宪江、郭健、李蕾。IIDB37/2801.7—20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1范围第7部分:其他行业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污染物排放限值与监测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有关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现有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排污许可及其投产后的挥发性有机物和相关恶臭污染物排放管理。本标准不适用于汽车制造业、铝型材工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表面涂装行业、有机化工行业和有机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14675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6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8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80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HJ38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583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HJ584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604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HJ644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645环境空气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646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647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683环境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732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759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1DB37/2801.7—2019HJHJHJHJ387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钢铁工业及炼焦化学工业87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纺织印染工业946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化肥工业-氮肥948.1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其他行业Otherindustries山东省除汽车制造业、铝型材工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表面涂装行业及有机化工行业外,其他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工业行业,具体行业范围见附录A。3.2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3.3恶臭(异味)污染物odorpollutants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3.4臭气浓度odorconcentration用无臭的清洁空气对恶臭(异味)样品稀释至嗅辨员感知阈值时的稀释倍数。3.5标准状态standardstate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气体状态,简称“标态”。本标准规定的VOCs排放浓度及臭气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3.6VOCs厂界监控点浓度限值VOCsconcentrationlimitatboundaryreferencepoint标准状态下厂界监控点除臭气浓度外的污染物项目浓度在任何一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值。3.7臭气浓度厂界监控点浓度限值odorconcentrationlimitatboundaryreferencepoint标准状态下厂界监控点臭气浓度的一次最大监测值不得超过的值。3.8现有企业existingfacility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其他行业企业或生产设施。2DB37/2801.7—20193.9新建企业newfacility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改、扩建涉及VOCs排放的建设项目。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污染物有组织排放控制要求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现有企业按所属行业执行表1中Ⅰ时段的排放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新建企业按所属行业执行表1中Ⅱ时段的排放限值。自2020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按所属行业执行表1中Ⅱ时段的排放限值。表1其他行业企业或生产设施VOCs排放限值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为毫克/立方米行业名称a4.14.1.1值。4.1.24.1.3与排气筒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单位为千克/小时(kg/h)Ⅰ时段15m20m30m40m15mⅡ时段20m30m40m污染物项目(mg/m)Ⅰ时段Ⅱ时段3植物油加工、酒的制造、纸浆制造、肥料制造纺织业、皮革鞣制加工、人造板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重点行业VOCs1208080406123258361629401202060注1:污染治理设施处理效率达到90%及以上时,等同于满足排放速率限值要求。注2:排气筒介于表列排气筒高度之间时,采用低高度排气筒对应的速率限值;排气筒高度大于40m时,采用40m对应的排放速率限值。a具体行业范围见附录A。4.2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4.2.1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现有企业及新建企业执行表2的浓度限值。4.2.2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现有企业及新建企业根据企业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的产品、副产品,从表3中确定需要控制的有机特征污染物执行。表2污染物项目VOCs臭气浓度厂界监控点浓度限值浓度限值单位为毫克/立方米(mg/m)2.016(无量纲)33DB37/2801.7—2019表3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厂界监控点浓度限值(选控指标)污染物项目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1,3-丁二烯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对二氯苯四氯化碳苯乙烯萘二硫化碳二甲二硫甲硫醇甲硫醚三甲胺异丙醇甲醛丙醛丙酮2-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无组织排放浓度单位为毫克/立方米(mg/m)0.10.20.20.80.80.10.20.610.60.60.20.3110.50.050.0020.020.0510.050.20.611134.34.3.1生产管理和工艺操作技术要求废气收集及处理4.3.1.1恶臭污染源责任主体应主动识别其排放的恶臭污染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臭气浓度符合表2的限制要求。4.3.1.2产生VOC及恶臭污染物的生产活动,应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进行,并加装有效的废气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如不能密闭,应采取局部气体收集处理措施或其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有机废气收集效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4.3.1.3生产工艺设备、废气收集系统及VOCs处理设施应同步运行。4.3.1.4废气收集系统应保持负压,排风罩的设置应符合GB/T16758的规定。4.3.1.5VOCs应优先进行回收利用,不宜回收时,应进行净化处理。4DB37/2801.7—20194.3.1.6应严格控制VOCs处理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催化燃烧等设备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气,吸收、吸附、冷凝、生物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固体废物等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处理。4.3.2管理要求4.3.2.1企业应设专人管理,每月记录使用含VOCs的物料名称、VOCs含量百分比、购入量、使用量、回收量、输出量及排放去向等资料,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4.3.2.2企业应设专人管理,每月记录废气收集系统及处理设施的保养维护事项与主要操作参数,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4.3.2.3对挥发性有机物流经的设备或管线组件,应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应加强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厂区内应没有明显异味。4.3.2.4涉及VOCs排放的包装物、容器须密闭存放,不能密闭存放的要进行VOCs有效收集处理。4.4排气筒高度要求4.4.1排气筒的高度应不低于15m,具体高度按通过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确定。4.4.2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有三根以上的近距离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第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的计算公式参见附录B。5污染物监测要求一般要求2
5.15.1.1排气筒应设置采样孔和永久监测平台,监测平台面积应不小于1.5m,并设有1.1m高的护栏,采样孔距平台面约1.2m~1.3m,监测平台高度距地面大于5m时需安装旋梯、“Z”字梯或升降电梯。同时设置规范的永久性排污口标志。5.1.2厂界监控点数量和位置的设置,应符合HJ/T55的要求。5.1.3实施监督性监测期间的采样频次应符合GB/T16157、HJ/T397和HJ/T55的要求。5.1.4污染源采样方法应符合GB/T16157、HJ/T397、HJ732和相关分析方法标准的要求;厂界监控点采样方法应符合HJ/T55和相关分析方法标准的要求。5.1.5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安装及运行维护,按HJ75及HJ76等相关要求及相关法律和规定执行。5.1.6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规定,建立企业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参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公布监测结果。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制定、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应符合HJ819、HJ878、HJ879、HJ946、HJ948.1的要求。5.2监测分析方法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按照表4执行。表4序号1污染物VOCsaVOCs监测分析方法方法名称标准号气相色谱法HJ38HJ604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DB37/2801.7—2019表4序号2污染物臭气浓度空气质量环境空气3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环境空气环境空气VOCs监测分析方法(续)方法名称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标准号GB/T14675HJ583HJ584HJ644HJ759HJ644HJ759HJ644HJ645HJ759HJ683HJ759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环境空气4三甲苯、二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5烯、对二氯苯、四氯化碳6丙酮、2-丁酮1,3-丁二烯、氯乙7烯、1,2-二氯丙烷、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b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环境空气环境空气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环境空气环境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HJ759环境空气和废气8萘环境空气和废气环境空气9二硫化碳二甲二硫、甲硫醇、甲硫醚三甲胺甲醛、丙醛ab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二硫化碳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J646HJ647HJ759GB/T14680HJ759GB/T14678HJ759GB/T14676HJ683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二乙胺分光光度法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空气质量环境空气空气质量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101112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空气质量环境空气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甲胺的测定环境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VOCs暂参考HJ38及HJ604方法进行监测和统计,待国家或省发布相应的方法标准后,按相关标准执行。经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适用性检验后方可使用。6实施与监督6.1在任何情况下,企业均应遵守本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6.2本标准实施后,新制(修)订的国家或山东省排放标准中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中对挥发性有机物或恶臭污染物的排放要求严于本标准的,按相应的排放标准限值或要求执行。6DB37/2801.7—2019附录A(资料性附录)其他行业范围表A.1行业代码C133C151C17C191C202C221C262名称植物油加工酒的制造纺织业皮革鞣制加工人造板制造纸浆制造肥料制造其他行业范围说明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1332非食用植物油加工1511酒精制造;1512白酒制造;1513啤酒制造;1515葡萄酒制造;1519其他酒制造171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2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173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174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5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1910皮革鞣制加工2021胶合板制造;2022纤维板制造;2023刨花板制造;2029其他人造板制造2211木竹浆制造;2212非木竹浆制造2621氮肥制造;2622磷肥制造;2624复混肥料制造;2625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2629其他肥料制造301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302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303砖瓦、石材等C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筑材料制造;304玻璃制造;305玻璃制品制造;306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307陶瓷制品制造;308耐火材料制品制造;309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C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重点行业310炼铁;312炼钢;313钢压延加工;314铁合金冶炼以上9个行业以外涉及VOCs排放的行业(不包含汽车制造业、铝型材工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表面涂装行业及有机化工行业)7DB37/2801.7—2019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B.1等效排气筒排放速率当排气筒1和排气筒2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其距离小于该两个排气筒的高度之和时,应以一个等效排气筒代表该两个排气筒,等效排气筒排放速率按式(B.1)进行计算:QQ1Q2............................................................................(B.1)式中:Q——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单位为千克/小时(kg/h);Q1、Q2——排气筒1和排气筒2污染物排放速率,单位为千克/小时(kg/h)。B.2等效排气筒高度等效排气筒高度按式(B.2)计算:h
122.......................................................................(B.2)h1h22
式中:H——等效排气筒高度,单位为米(m);h1、h2——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高度,单位为米(m)。B.3等效排气筒距原点的距离等效排气筒的位置,应位于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连线上,若以排气筒1为原点,则等效排气筒距原点的距离按式(B.3)计算:XaQQ1QaQ2Q..........................................................(B.3)式中:X——等效排气筒距排气筒1的距离,单位为米(m);A——排气筒1至排气筒2的距离,单位为米(m);Q、Q1、Q2——等效排气筒、排气筒1和排气筒2污染物排放速率,单位为千克/小时(kg/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